某沿海城市提升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ing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脱节,导致大气污染与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某沿海城市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清晰地认识到所处的环境质量现状后,结合当前的环境保护政策,提出科学化和综合性的提升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对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质量  提升  对策  建议
  中图分类号:X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7(b)-0057-04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Coastal City
  ZHANG Baozeng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air pollu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tense.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people'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quality of urb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appiness index of peopl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coastal city. After clearly recogn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people's sense of happiness and gai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quality;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Suggestions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忽略了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导致各类污染问题非常突出[1]。为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改变过去重发展而轻环保的现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须对当前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立足实际,提出更加科学、有效地提升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方案。
  1  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质量现状发生改变的原因有2类:一是地理环境改变;二是人类活动,也是主要原因。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程度的逐年提高,能源消耗随之增加,发电、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交通等方面的污染物排放强度也随之加强[2],加之不利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因素协同作用,城市空气质量恶化、水体污染加剧。环境质量降低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显著影响着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社会负面效应加剧出现。
  1.1 空气质量现状
  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表明,环境空气中TSP、PM2.5、SO2、CO2、O3浓度呈持续改善趋势,区域差距逐年缩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华北地区区域空气质量在冬季容易受长时间的外部传输、气象条件等因素作用,造成大气污染物的积累,而出现雾霾天气。
  1.2 水环境质量现状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推进,水环境质量现状逐渐向好。在监测范围内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地表水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超半数;劣Ⅴ類断面占比9%;水质未达标的河流主要是由污水截留不彻底造成的。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只有部分海域、河口附近海域水质较差,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
  2  提升空气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从我国目前空气污染治理的效果来看,空气质量正在朝着向好的趋势发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区域的空气质量与工业、交通行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而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大规模的限制工业、交通行业及其他对环境有污染的行业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是推动城市空气质量向更高标准迈进的出发点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尽量降低工业、交通等对大气环境的实际影响[3],提出以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防控为核心,以工业企业、港口船舶产生的污染源治理为重点,推进大气治理工作的建议。   (1)制订针对汽车尾气的科学防治方案,不断加强机动车对空气污染的防治。全面供应国Ⅵ标准车用燃油;开展在用柴油车环保关键部件核查,限行超标柴油车;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太阳能汽车)车辆,鼓励环卫车等行业车辆更新为纯电动车,提高物流车辆电动化率,加快充电桩建设进程。实時监控汽车尾气排放情况,禁止车辆尾气排放未达标汽车上路;科学布局城市交通,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利用限行限号等方法,对汽车使用进行恰当管控和约束,以便实现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目的,为大气污染问题的防治创造良好条件。
  (2)推进港口船舶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加强监管,确保泊岸远洋船舶全部使用低硫燃油;制定港口作业船舶燃油质量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关技术规范;修订相关环保条例,实施远洋船舶岸电最低使用率的强制措施[4]。
  (3)加大污染源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治理力度。推进生活类产品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的技术规范的制定[4],生产生活类产品中挥发性有机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过限值要求的禁止销售、使用;完成重点行业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升级;禁止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对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销售活动开展专项检查。
  (4)强化空气中扬尘污染的防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制度,从源头防治建设工程扬尘污染;将道路扬尘监测指标纳入城市环境卫生指数;在建设工程工地推广应用全封闭渣土车;施工围挡及外架实行全封闭,出入口及行车道路要求全部硬化,工地出入口安装冲洗设施,在易起尘作业面采用湿法施工,裸露土及易起尘物料进行覆盖,工地出入口安装TSP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4];建立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信息系统。
  (5)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标准。加大对企业大气的产排污状况进行全面追踪与检查力度,对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未达标企业采取强制措施,整顿或者关闭不良企业;引导企业进行低氮燃烧器升级或烟气脱硝改造,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5];提高燃气管网覆盖率,完成生物质及柴油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等相关工作。
  提高空气质量,大气污染治理是重中之重,因此需建立科学且健全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不仅要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全方位监测,而且一旦发现某地大气污染指数过高且长时间保持高水平,立即选派环保调查人员,深入当地进行全面调研分析,找到污染原因与源头,并确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6];其次,制定完善的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提高污染违法成本,彰显法律法规的约束性与权威性等措施。
  3  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水是生命的载体,是维系自然界一切生命活动与生态过程的基础性自然资源[7]。我国水资源较为匮乏,而且南北方水资源分布失衡,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短缺。近年来,我国在提升水环境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水资源攫取与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会更多。因此,合理可行地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对改善区域水环境,促进区域综合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1 饮用水源
  3.1.1 优化水源地及供水保障布局
  以城市供水规划为基础,综合考虑水源地水质状况、水源地周边污染风险分布、水源地管理难度等因素,优化水源地布局。在充分保证片区供水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水平。
  3.1.2 强化饮用水源地治污和生态修复
  进一步完善水源地水质修复及治污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加快入库支流流域污染整治,重点实施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成区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加强水库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开展湿地、人工林及天然植被的保护、修复与改造。
  3.1.3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管理
  对新建扩建水库新增划定水源保护区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管理工作力度,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警示牌、标识牌的建设,加强水源区内道路防撞和地表径流收集设施建设和维护,不断提升水源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风险防控管理。
  3.1.4 加强饮用水源地监管执法
  多途径解决水源地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清理和处理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及建设项目,降低其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对水源保护区展开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落实责任,限期整改。持续深入开展水源保护等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违法排污口,加大巡查力度,全面清理水源保护区内的违章搭建和种养、农家乐、地下作坊及暴露垃圾等,进一步完善水源保护区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布局和建设,减少面源污染。
  3.1.5 加强水源保护宣传工作
  加强公众对饮用水源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发动群众、群防群治,有效保护好全市饮用水源安全。
  3.2 河流
  按照国家及地方水污染防治目标的相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水质导向、民生导向,在推进污水厂网建设、河流综合整治、环境执法监管等管理措施的同时,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3.2.1 立法优先,协同治理
  河流往往流经多个区域,水污染治理也会陷入片区治理久治无果的怪圈,因此需出台特定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协同立法在协同治理整体机制中处于首要地位,也是解决区域(流域)河流治理的必由之路[8]。
  3.2.2 补齐污水管网短板,快速推进正本清源
  全面加快污水管网建设,补齐污水管网历史缺口。在严格控制新建管网的质量的同时,充分提高已建管网的使用率,防止污水渗漏和雨水倒灌,注重毛细管网建设,确保管网到家到户,实现水质净化厂进水水量、浓度“双提升”,真正发挥污水收集效益。
  3.2.3 加快水质净化厂扩容及提标改造
  高标准规划建设水质净化并完成水质净化厂扩建工作。按照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开展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充分利用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等自然、生态的技术,对水质净化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构建适度集中、集散结合、系统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系。   3.2.4 加快河道综合整治
  坚持一个流域一个标准的河流治理目标,高质量实施河流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结合各相关流域支流综合整治工程,整治干支流排污口,确保干支流无污水直接入河,并将支流的清洁基流剥离补充到干流[3]。同时,加快非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通过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和滨水景观营造,打造生态优美的滨水空间。
  3.2.5 实施最刚性环境监管
  严把环境准入关,在城市周边大型河流全流域实施行业限批、企业限批和区域限批[9]。重拳打击环境违法,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提高执法威慑力。加大河道的管理和养护力度,妥善处理处置垃圾填埋场和垃圾转运场站渗滤液,减少面源污染,削减入河污染负荷。
  3.2.6 全力推进科学精准治污
  在常规监测基础上,对本区域范围内的重点河流和断面实施“一周一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推广应用自动监测、自動识别、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快速锁定污染排放源头,对非法排污行为形成威慑。
  3.3 近岸海域
  (1)加快未达标入海河流综合整治。编制劣Ⅴ类入海河流的水体达标方案,实施入海河流综合整治,逐步提升入海河流水环境。
  (2)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效。大力推进重点河流流域等区域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提升水质净化厂出水标准,削减陆源入海污染负荷。
  (3)加强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监管和入海河流水质监测,以水质目标倒逼治水提质增效。
  4  结语
  现阶段,环境质量已有很大提升,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同时,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生态环保各项决策部署,强化环境管理和环境质量改善,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和更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推动各项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时若松.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6):25-26.
  [2] 常树诚,廖程浩,曾武涛,等.肇庆市一次典型污染天气的污染物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19,40(10):4310-4318.
  [3] 刘芳.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中空气自动监测站的作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11):138-140.
  [4] 丁媚英,简伟.深圳:大气环境治理再升级[J].环境,2017(3):47-49.
  [5] Guo Jiajia,Zhou Yong,Ali Shahid,et al.Exploring the role of green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 in energy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 empirical appraisal from provincial data of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1,292:112779-112779.
  [6] 彭国敏,庞钊.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环境与发展,2020,32(12):149-150.
  [7] 姜波.水污染防治对策分析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6):183-185.
  [8] 梁德亮,刘龙婷.浅谈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2):111-112.
  [9] 艾良友,庄巧蓉,徐裕鑫.绿色惠民视角下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对策探究[J].海峡科学,2020(5):53-57.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MAS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自2012年1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4例MA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14例MAS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4±3.3)岁;原发病以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为主,其次是川崎病。MAS
糖原贮积症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2,GSDⅡ)是一种罕见的、进展性的、致死性的溶酶体贮积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GSDⅡ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应用于GSDⅡ的诊断。目前,GSDⅡ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酶学检测、基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其中以干血滤纸片法为主的酶学检测和基因学分析在GSDⅡ实验室检测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GSDⅡ实验室检测
摘 要:隨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地热能等清洁资源的利用在逐渐增加。建筑物供暖是地热能主要应用方式,但现有地热能供暖系统普遍以单一模式为主,其供暖模式温差小、效率低,利用后的高温热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高温尾水富含的物理特性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存在着能源浪费和系统运行高的问题。因此,降低系统能耗、减少运行成本是促进系统高效节能的关键。本文结合地热能梯级利用现状,充分利用中国天津市峰时电价1.0
目的这项大规模人群研究以明确对生后Apgar评分0的极早产儿分娩室中处理和结局的关系。方法我们对1998年到2011年之间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孕22w+0到27w+6出生婴儿的出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和死亡记录进行关联。结果我们对1分钟Apgar评分0的2 173/2 262 (96%)婴儿分类为死胎。为48/89 (54%
期刊
摘 要:空间句法为分析和理解人居环境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持。目前,空间句法已经被证明能够在宏观尺度上分析和解释空间结构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应用较为广泛,但该理论对建筑内部空间的研究目前在我国还讨论得较少。本文基于空间句法对建筑内部的景观、承重结构、空间可视性等要素进行了分析,结合空间深度、空间整合度的相关数据,提出空间句法同样可以被应用在组成建筑内部空间的要素上,并能指导理解空间形态和使用
目的探讨非疫区儿童布氏菌病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以提高认识,更好预防和治疗该病。方法报道非疫区儿童布氏菌病1例,并结合国内近20年来已报道的16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9例患儿大多数系患儿通过接触病畜(羊),进食未经充分烹饪羊肉(涮、烤)及饮用生乳而被感染发病,6例无明确羊、牛等接触史,1例系饮用污染的母乳。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162例(95.6%),关节疼痛55例(32.5%),多汗91例(53.
目的了解道路交通事故中7~15岁儿童创伤性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中关于PTSD的诊断标准对遭受道路交通事故的7~15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遭受道路交通事故的被调查儿童PTSD检出率为21.5%,PTSD的3组症候群中阳性率以第1组(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最高(20
期刊
摘 要:超滤膜作为膜分离技术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单独超滤膜工艺及其组合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从膜材料种类及改性、膜组件的放置方式、各种工艺之间相互组合处理效果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关于超滤膜工艺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研究,总结了当前国内外超滤膜研究现状及方向,并对该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滤膜 组合工艺 污水处理 处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TU99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