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留心皆学问,学问得来即文章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ang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之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点滴,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写出内容新颖,情感真挚的好文章。
  【关键词】生活 作文 源泉 探讨
  作文中有鲜活的材料,才能给人新鲜的感觉,才容易得高分。而积累鲜活写作素材,需要我们用心感悟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这就是朱熹说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需要做的,仅仅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点滴。
  1 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积累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文章源于生活,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是学生的写作源泉。指导学生积累素材首先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局限小课堂,要树立大语文观,要走向生活的大课堂,诸如参观、访问、旅游、购物,在与众生交往接触中观察人、熟悉人,以此仔细观察生活,真切感受生活,深刻思考生活。在观察、感受、思考、顿悟中,发现真美,“洞明世事”、“练达人情”。
  1.1 走向生活,感悟自然之美
  不少诗人因为用心感悟自然之美,所以写出了很多优美的诗句。杜甫用心感悟春雨,写出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僧志南用心感悟春雨春风,写出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苏轼用心感悟春草,写出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些都是写景名句,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语言又十分优美,传诵千古。我曾经布置学生写过一篇以《学校之秋》为题的作文,要求写出当时的秋的特点,主要是想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生活中看到的自然之美。不少学生写到的都是“秋风萧瑟”“寒气袭人”“草木枯黄”等等中国传统诗文中秋的特点,而当时学校秋天的实际情况是,依然艳阳高照,依然草木青绿。后来,我带领学生亲自在校园观察,又把这些景象拍下来在教室展出,学生才恍然觉得自己所写的和实际情况多有不符,这说明,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还不够细致,写起作文来会出现“套板反应”,人云亦云,这样的文章当然不是好文章了。只有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什么春花秋月梅兰竹菊等等自然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家乡的田园景色或城市的景观之美。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城市街道的川流不息,商品的琳琅满目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
  1.2 走向生活,感悟亲情之美
  李密用心感受祖母之爱,写出了感人至深的《陈情表》,孟郊用心感受母爱,写出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朱自清用心感受父爱,写出了催人泪下的《背影》。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说明只要用心去感受亲情,就会发现亲情之美。而我们不少学生可以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用心感受亲情,所以写作中涉及亲情时,往往爱编造一些故事来写,比如前些年很多学生喜欢写的“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等现象就为人所诟病。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学生因和父母闹矛盾而离家出走,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一位饭馆的老板给了他一顿免费的午餐,这个学生感激涕零,表示定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板说,我只不过给了你一顿饭,你就那么感动,你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你十几年,你感动过吗?这个学生听了老板的话,如梦初醒,顿感羞愧,念及父母之恩,赶紧回家向父母认错。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来说,缺乏的不是亲情,而是感悟亲情的心。
  反之,善于感悟亲情的学生,在高考中写出了满分作文。如一篇题为《铭记父爱》的作文,开头充满深情地写到:“生活的重担压弯的父亲的脊梁,但没有压弯父亲的信念;生活的苦难染白了父親的双鬓,但父亲那颗跳动的心依然鲜红。为了生活父亲仍然整天忙碌着。”考生从父亲弯了的脊梁、花白的鬓影里体察到了生活的重压和苦难,理解了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下岗后的苦衷和埋在心底的对生活的热望,字里行间,既有对生活重压下艰难度日的父亲的理解,也有对父亲顽强支撑家庭困境的礼赞,从而奠定了全文深沉的情感基调。文中写自己落榜的痛苦,“心头的那些酸楚扩散开来,弥漫全身,我的心在颤抖,在呻吟”。写至父亲为了给“我”凑齐千元的补习费,竟卖掉了家里的唯一的耕牛,考生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用抒情笔调写列:“我模糊的泪眼,望着父亲那被生活重负压弯的腰,忽然觉得他很像一座桥,我和弟弟踩着他,走过风浪,走过坎坷,走过蹉跎的岁月,走向成功的明天……”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生活,朴实而真切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评卷老师的心,一举获得了满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感悟亲情,比如观察父母的头发是否白了,皱纹是否多了,或者笑容是否比过去多了,身体是否比过去硬朗了,精神是否比过去好了等等,相信经过细心观察后,学生会积累不少写作素材的。
  1.3 走向生活,感悟生活中的各种小事
  有些学生认为,生活中的事太过平淡,只有编故事,才能打动读者。认为“感动”当然要有那种“悲夫,壮哉”的惊人之举。这固然不错,我们为“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苍凉悲壮而感动;我们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隔世之爱而感动;我们也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为国捐躯而感动。然而人生不会每天都会有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难道就说生活空虚吗?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真正的美存在于平凡之中,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作文就是情感的表白,是心灵的独语,是感动的翻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老师一次耐心的辅导,关注同学一次真心的帮助,关注清洁工一颗平凡而又执着的心,因为这些小事都应该成为让人感动的源泉,是活生生的作文素材。
  2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关注社会,搜集典型、新颖。有时代感的写作素材
  受生活范围的影响,学生直接体验社会生活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网络、报刊、杂志等多媒体就可以说是学生间接体验社会生活、搜集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在闲暇时间上网或浏览报刊杂志,搜集典型、新颖的写作素材;罗丹说“生活不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作为写作素材,生活中的美和丑都值得我们关注的。
  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揭露社会丑恶,歌颂时代新风。有些同学写起作文来,喜欢罗列“光荣榜”“英烈榜”,举例尽是古人、死人,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例如,人物的材料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旭日阳刚”歌唱组合、达人冠军“卓君”、“清华蹭课保安”、体育明星李娜等,这些材料很适合写“励志”“进取~感动”等话题作文。时事类的材料有“动车事故”、“康菲漏油事件”、“瘦肉精事件”、“绿领巾事件”、“神八与天宫对接”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素材。几年前有一篇满分作文《那一次,我很感动》,当世人都津津乐道于奥运会开幕式中的精彩表演时,考生却将目光投向了达娜——代表伊拉克参赛的唯一运动员,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独特的材料,带给“我”,也带给读者深深的感动。文章由此引出“一个国家可以被摧毁,但不可以被打败”的“感动”所在——拼搏的精神,并由此延伸到中国和自己,深化主题。文章选材独特,具有时代性,得益于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细心关注。
  总之,生活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我们应该引导、鼓励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写出内容新颖,情感真挚的好文章。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解决学生作文语言贫乏,内容空洞,结构散乱,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从而提高教学。  【关键词】妙用课文 写法 技巧 作文  作文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最好方式之一,是体现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水平的关键内容。因此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文教学的现状是老师怕教、同学怕写。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是听到学
期刊
【摘要】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然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本文就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出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性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而,这轰轰烈烈的课改令课堂效益究竟如
期刊
【摘要】当前,教育界提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口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实施情景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得到和谐发展,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美术教学,可以借助情境进行的创意添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幼儿美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 情境 创意添画 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可以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在电子商务人才的匮和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就业率较低的矛盾下,在教育部新课改的指引下,对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务提出几点建议,以解决中职电子商务的教学问题与困惑。  【关键词】新课改 电子商务教学 反思 能力本位  1 前言  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网上购物、娱乐、电子合同、电子银行、电子签名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成熟,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
期刊
【摘要】本文就阅读区的现状展开分析,如何让幼儿园真正喜欢阅读区,真正的“活”,“动”起来,借助故事盒的形式,通过引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兴趣——扩展阅读兴趣,运用恰当的组织策略,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关键词】故事盒 阅读兴趣 合作  1 现状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读书不仅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其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要进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两者不可偏废。本文侧重于对在语文阅读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渗透 思想教育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语文素养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期刊
【摘要】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颓,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利用资源,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反映了体育增强体制的主要目的和社会需要获得的效果,体育是与体魄强健、发育正常相联系的。  【关键词】健康 体育 教学  在学校教育领域,健康教育与体育同属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偏重于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教育,体育则是更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体育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体育课真无聊,沒劲”成了一些学生的口头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本文针对不喜欢体育课学生的心理负荷情况,找出这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症结所在,通过研究有针对性地改善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  【关键词】初中 体育课 不喜欢体育 心理负荷  一堂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人本观明确提出受教者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发展其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促进他们的发展和终生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在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中发挥幼儿主动性作了探讨。  【关键词】打击乐器演奏教学 发挥 幼儿 主动性  幼儿教育是教书育人的起始工程,对他们的人生和未来都会产生深远的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年期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的行为表现根源于其生命的头五年。个体儿童早期的经验及体验在其以后的人格发展及行为表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将会对其以后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即主要论述了幼儿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的内涵,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幼儿 挫折教育 赏识教育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