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
今年是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5.31-1997.2.16)逝世30周年。1997年2月16日,85岁的吴健雄在美国纽约病逝;4月6日,遵照本人遗愿,她的丈夫袁家骝亲自护送吴健雄的骨灰回大陆,安葬于她的家乡苏州太仓浏河。吴健雄的墓地在她的母校明德学校紫薇阁旁,墓体设计由贝聿铭任顾问。明德学校的科技楼被命名为“吴健雄楼”,袁家骝捐赠25万美元作为基建费。袁家骝虽然是袁世凯的孙子,但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但他请来了海内外优秀的科学家来做学校的顾问,推动明德学校的教育发展。
1912年5月31日,吴健雄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书香门第,父亲吴仲裔提倡男女平等,创办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对吴健雄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吴健雄属“健”字辈,族人依次以“英雄豪杰”取名。乳名“薇薇”的吴健雄虽是女孩,但因排行第二,得了“健雄”这个颇为阳刚的名字。父亲希望她不让须眉,积健为雄。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思想,吴健雄自小就能與其他兄弟一样读书识字。
1923年,吴健雄小学毕业后考入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以优秀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任小学教师。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小学教师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归宿,但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决定继续到大学深造。1929年,吴健雄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读书。在居里夫人的学生、物理学家施士元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吴健雄于1934年撰写了一篇题为《证明布喇格定律》的优秀毕业论文,获得学士学位。毕业之后她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不久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吴健雄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物理学界巨擘劳伦斯、塞格瑞、奥本海默等大师。1938年,当吴健雄正式开始做原子核物理实验时,这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1939年由塞格瑞指导吴健雄进行的实验,正是研究铀原子核分裂的产物,其一项结果为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吴健雄的学位论文发表在物理学界最权威的《物理评论》上。吴健雄起初是在史密斯学院担任讲师,1944年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讲师,并定居于普林斯顿。同年,她前往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作为资深科学家参与浓缩铀制程,发展y射线探测器。当时吴健雄尚未加入美国国籍,以未入籍的身份参加美国机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1948年,吴健雄获聘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同年,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56年之前,吴健雄已因在β衰变方面所作过的细致精密又多种多样的实验工作而为核物理学界所熟知。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在β衰变过程中宇称可能不守恒之后,吴健雄立即领导她的小组进行了一个实验,在极低温条件下用强磁场把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极化,而观察钴-60原子核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他们发现绝大多数电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对称不守恒,在整个物理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957年1月15日,吴健雄的实验多次证实了李政道、杨振宁的设想,她将实验报告整理成论文,寄到了《物理评论》。同日,哥伦比亚大学为这项新的发现史无前例地举行了一场记者会。第2天,《纽约时报》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奔往吴健雄所在的实验室。吴健雄也接到无数大学和实验机构的邀请,要她去讲述她的实验结果。但是,吴健雄未能与杨、李二人共同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奖,很多人为她感到不公,但她本人作出的回应是:“我的一生,全然投身于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也乐在其中。”“我研究科学,是为了科学,而不是为它所带来的荣誉。”
1975年,吴健雄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第1任女性会长,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的国家科学勋章,这是美国最高科学荣誉。
1978年,吴健雄在以色列获得沃尔夫奖。
1982年,吴健雄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她在南京大学开办系统讲座,论述了β衰变、宇称不守恒、穆斯堡尔效应等方面的课题。
1984年10月,吴健雄第1次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乡,参加母校明德学校恢复校名暨明德楼落成典礼,独资捐建明德学校紫薇楼。她勉励同学们:“希望你们尽快成长,挑起‘四化’建设的重担。”她提出做学问最需要的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有广泛的见识和深透的了解,研究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反复思考,遇到困难时不气馁,不灰心,不得结果决不罢休。她说:“乐趣往往就发生在最后快得到结果的时候。”
1986年,吴健雄获得南京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她生前多次探访母校南京大学及南京大学物理系,并与导师施士元交流。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1994年,吴健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吴健雄勇攀科学高峰,心系祖国特别是家乡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在她的家乡,人们传诵着吴健雄精神,那就是终生不渝的爱国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谦虚俭朴的律己精神,这些都是我们要向吴健雄学习的!
今年是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5.31-1997.2.16)逝世30周年。1997年2月16日,85岁的吴健雄在美国纽约病逝;4月6日,遵照本人遗愿,她的丈夫袁家骝亲自护送吴健雄的骨灰回大陆,安葬于她的家乡苏州太仓浏河。吴健雄的墓地在她的母校明德学校紫薇阁旁,墓体设计由贝聿铭任顾问。明德学校的科技楼被命名为“吴健雄楼”,袁家骝捐赠25万美元作为基建费。袁家骝虽然是袁世凯的孙子,但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但他请来了海内外优秀的科学家来做学校的顾问,推动明德学校的教育发展。
1912年5月31日,吴健雄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书香门第,父亲吴仲裔提倡男女平等,创办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对吴健雄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吴健雄属“健”字辈,族人依次以“英雄豪杰”取名。乳名“薇薇”的吴健雄虽是女孩,但因排行第二,得了“健雄”这个颇为阳刚的名字。父亲希望她不让须眉,积健为雄。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思想,吴健雄自小就能與其他兄弟一样读书识字。
1923年,吴健雄小学毕业后考入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以优秀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任小学教师。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小学教师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归宿,但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决定继续到大学深造。1929年,吴健雄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读书。在居里夫人的学生、物理学家施士元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吴健雄于1934年撰写了一篇题为《证明布喇格定律》的优秀毕业论文,获得学士学位。毕业之后她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不久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吴健雄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物理学界巨擘劳伦斯、塞格瑞、奥本海默等大师。1938年,当吴健雄正式开始做原子核物理实验时,这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1939年由塞格瑞指导吴健雄进行的实验,正是研究铀原子核分裂的产物,其一项结果为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吴健雄的学位论文发表在物理学界最权威的《物理评论》上。吴健雄起初是在史密斯学院担任讲师,1944年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讲师,并定居于普林斯顿。同年,她前往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作为资深科学家参与浓缩铀制程,发展y射线探测器。当时吴健雄尚未加入美国国籍,以未入籍的身份参加美国机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1948年,吴健雄获聘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同年,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56年之前,吴健雄已因在β衰变方面所作过的细致精密又多种多样的实验工作而为核物理学界所熟知。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在β衰变过程中宇称可能不守恒之后,吴健雄立即领导她的小组进行了一个实验,在极低温条件下用强磁场把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极化,而观察钴-60原子核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他们发现绝大多数电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对称不守恒,在整个物理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957年1月15日,吴健雄的实验多次证实了李政道、杨振宁的设想,她将实验报告整理成论文,寄到了《物理评论》。同日,哥伦比亚大学为这项新的发现史无前例地举行了一场记者会。第2天,《纽约时报》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奔往吴健雄所在的实验室。吴健雄也接到无数大学和实验机构的邀请,要她去讲述她的实验结果。但是,吴健雄未能与杨、李二人共同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奖,很多人为她感到不公,但她本人作出的回应是:“我的一生,全然投身于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也乐在其中。”“我研究科学,是为了科学,而不是为它所带来的荣誉。”
1975年,吴健雄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第1任女性会长,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的国家科学勋章,这是美国最高科学荣誉。
1978年,吴健雄在以色列获得沃尔夫奖。
1982年,吴健雄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她在南京大学开办系统讲座,论述了β衰变、宇称不守恒、穆斯堡尔效应等方面的课题。
1984年10月,吴健雄第1次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乡,参加母校明德学校恢复校名暨明德楼落成典礼,独资捐建明德学校紫薇楼。她勉励同学们:“希望你们尽快成长,挑起‘四化’建设的重担。”她提出做学问最需要的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有广泛的见识和深透的了解,研究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反复思考,遇到困难时不气馁,不灰心,不得结果决不罢休。她说:“乐趣往往就发生在最后快得到结果的时候。”
1986年,吴健雄获得南京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她生前多次探访母校南京大学及南京大学物理系,并与导师施士元交流。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1994年,吴健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吴健雄勇攀科学高峰,心系祖国特别是家乡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在她的家乡,人们传诵着吴健雄精神,那就是终生不渝的爱国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谦虚俭朴的律己精神,这些都是我们要向吴健雄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