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京和瞿广慈夫妇是公认的当今中国市场最成功的雕塑家,无论是从艺术成就还是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表现来看,都是那么的令人瞩目。2010年他们还创立了艺术衍生品牌“X+Q”稀奇礼物(X、Q来自两人姓氏的首字母),将艺术作为一份礼物,赠予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向京和瞿广慈在学校结缘,互相扶持度过最初那段经济上、艺术上都不时遇到困境的时期。直到1999年离开北京到上海师范美术学院任教,瞿广慈说:“一下子生活就变单纯了。”他们组建了自己的雕塑工作室,真正开始探究自己的艺术方向:向京最初通过身体尤其是女性的身体来挖掘个体内在,后来转而探讨人的处境、命运,及个体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瞿广慈则着力于表达计划经济体制在人们的肉体、灵魂、精神上留下的难以磨灭的痕迹。
2007年,这对夫妇再次出走,彻底告别“体制内”的生活,迁回北京,成立X+Q雕塑工作室,进入更为单纯、自由,更加个人化的艺术创作。2008年,当代艺术市场不断升温,他们两个人的作品,在国内拍卖的成交数额,比其他所有雕塑家的总和还多!
2010那一年,瞿广慈在香港举办了个人展览,为了吸引快节奏生活的香港人的关注,他在自己作品《天使》的基础上创作了更轻松、有趣的《彩色天使》系列,结果被连卡佛看中,成为畅销商品,由此他抓住了进入艺术衍生品领域的契机。
“艺术衍生品”在海外已是相当成熟的概念——在艺术家原创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复制量产,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一般限量版复制品(如雕塑的缩小版复制品、油画的丝网版画复制品)价格是原作售价的1/3到1/10;制作成量产日用品(如丝巾、笔记本)的价格更加亲民。“稀奇礼物”想做的事,則是将凝结着艺术家感悟的艺术品,与传递美好情感的礼物结合,希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瞿广慈认为,目前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平庸的东西,同质化的、粗糙的产品,所以稀奇礼物的出现,就是要将“艺术”作为一份“礼物”带给大家。
但对艺术家本身而言,要涉入商业领域做产品做品牌,却实在并不容易。因为艺术品更多的是个独立的存在,拥有自身的独立价值;而产品则只有在与购买者的交互中才能完成它的价值体系。更别提从艺术品到产品,有太多的现实环节、太多的细节需要处理:店铺与品牌经营已是麻烦事,再加上找工厂、沟通、确保品质……在X+Q工作室里有块著名的白板,写着“稀奇产品流程表”,富于商业嗅觉、敏锐又细致的瞿广慈一个人张罗着这一切“俗事”——那些与“艺术家”完全不相干的事。
如今,向京仍专注于她的个人创作,比如新作《异境》等,不断更新着“稀奇礼物”的产品序列;而瞿广慈则兼跨商业与艺术两端。不过他说,他并不在意人们是把自己列入商人还是艺术家队伍中,因为对他和向京而言,“稀奇与其说是一个品牌,不如说是一次社会实践,或者艺术公共项目”,他打算“在这个平台上去检验艺术、社会、设计、生活之间的深度与广度”。在眼下这个时代,身为艺术家而介入商业,其实是要想方设法让艺术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社会产生影响。
Q&A:《女友》(家园版)
对话向京、瞿广慈
LOVE:艺术跨界商业,对艺术本身会不会有妨碍或者伤害?
瞿广慈:就好比纪录片是抒发自我,故事片就是要票房。纪录片导演不要抱怨没人看没票房,故事片导演也别抱怨内在的东西无法抒发。那有没有艺术性很强的故事片或者大受欢迎的纪录片?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的关节点,是我努力的方向和野心。我觉得这个时代特别精彩:你撒下的种子长着长着有可能变成别的东西,或者你都不知道撒的是什么种子,长出来的是什么。
LOVE:你们虽然在“稀奇礼物”上让人感觉是一体的,但似乎在艺术创作上没有合作?
向京:是的,我们从未合作创作作品,对于彼此的创作也完全没有交流,甚至不知道对方现在做什么,以后有何打算。这是刻意为之,因为我们在创作上注重彼此的独立性。创作者对于自己的方向都有很系统的考虑,他做什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你不能随便给个意见。事实上,都不用给意见。而且,我俩的性格只能分开做事,如果两个人合作一件事,主意都太大了。保持一种不沟通,其实就是保持相互的平衡关系。生活上也是如此。不沟通不是不关注,而是太了解了。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向京和瞿广慈在学校结缘,互相扶持度过最初那段经济上、艺术上都不时遇到困境的时期。直到1999年离开北京到上海师范美术学院任教,瞿广慈说:“一下子生活就变单纯了。”他们组建了自己的雕塑工作室,真正开始探究自己的艺术方向:向京最初通过身体尤其是女性的身体来挖掘个体内在,后来转而探讨人的处境、命运,及个体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瞿广慈则着力于表达计划经济体制在人们的肉体、灵魂、精神上留下的难以磨灭的痕迹。
2007年,这对夫妇再次出走,彻底告别“体制内”的生活,迁回北京,成立X+Q雕塑工作室,进入更为单纯、自由,更加个人化的艺术创作。2008年,当代艺术市场不断升温,他们两个人的作品,在国内拍卖的成交数额,比其他所有雕塑家的总和还多!
2010那一年,瞿广慈在香港举办了个人展览,为了吸引快节奏生活的香港人的关注,他在自己作品《天使》的基础上创作了更轻松、有趣的《彩色天使》系列,结果被连卡佛看中,成为畅销商品,由此他抓住了进入艺术衍生品领域的契机。
“艺术衍生品”在海外已是相当成熟的概念——在艺术家原创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复制量产,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一般限量版复制品(如雕塑的缩小版复制品、油画的丝网版画复制品)价格是原作售价的1/3到1/10;制作成量产日用品(如丝巾、笔记本)的价格更加亲民。“稀奇礼物”想做的事,則是将凝结着艺术家感悟的艺术品,与传递美好情感的礼物结合,希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瞿广慈认为,目前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平庸的东西,同质化的、粗糙的产品,所以稀奇礼物的出现,就是要将“艺术”作为一份“礼物”带给大家。
但对艺术家本身而言,要涉入商业领域做产品做品牌,却实在并不容易。因为艺术品更多的是个独立的存在,拥有自身的独立价值;而产品则只有在与购买者的交互中才能完成它的价值体系。更别提从艺术品到产品,有太多的现实环节、太多的细节需要处理:店铺与品牌经营已是麻烦事,再加上找工厂、沟通、确保品质……在X+Q工作室里有块著名的白板,写着“稀奇产品流程表”,富于商业嗅觉、敏锐又细致的瞿广慈一个人张罗着这一切“俗事”——那些与“艺术家”完全不相干的事。
如今,向京仍专注于她的个人创作,比如新作《异境》等,不断更新着“稀奇礼物”的产品序列;而瞿广慈则兼跨商业与艺术两端。不过他说,他并不在意人们是把自己列入商人还是艺术家队伍中,因为对他和向京而言,“稀奇与其说是一个品牌,不如说是一次社会实践,或者艺术公共项目”,他打算“在这个平台上去检验艺术、社会、设计、生活之间的深度与广度”。在眼下这个时代,身为艺术家而介入商业,其实是要想方设法让艺术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社会产生影响。
Q&A:《女友》(家园版)
对话向京、瞿广慈
LOVE:艺术跨界商业,对艺术本身会不会有妨碍或者伤害?
瞿广慈:就好比纪录片是抒发自我,故事片就是要票房。纪录片导演不要抱怨没人看没票房,故事片导演也别抱怨内在的东西无法抒发。那有没有艺术性很强的故事片或者大受欢迎的纪录片?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的关节点,是我努力的方向和野心。我觉得这个时代特别精彩:你撒下的种子长着长着有可能变成别的东西,或者你都不知道撒的是什么种子,长出来的是什么。
LOVE:你们虽然在“稀奇礼物”上让人感觉是一体的,但似乎在艺术创作上没有合作?
向京:是的,我们从未合作创作作品,对于彼此的创作也完全没有交流,甚至不知道对方现在做什么,以后有何打算。这是刻意为之,因为我们在创作上注重彼此的独立性。创作者对于自己的方向都有很系统的考虑,他做什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你不能随便给个意见。事实上,都不用给意见。而且,我俩的性格只能分开做事,如果两个人合作一件事,主意都太大了。保持一种不沟通,其实就是保持相互的平衡关系。生活上也是如此。不沟通不是不关注,而是太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