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良好数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9629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云鹏教授认为:“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通俗的说,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可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追寻和理性回归。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着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目标,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数感。
  一、在现实生活中启蒙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学生数感的获得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内化知识,应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精心创设具有趣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感悟数的意义,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在实践体验中感受数感
  实践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是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在具体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建立数感。例如,在学习步测后,让学生到校园操场上走一走、测一测、量一量,亲身感受50米、100米、200米、400米的距离。又如,认识1平方米有多大,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拿出1 平方米的纸,让学生猜一猜、量一量它的边长有多长,看一看1 平方米内能站多少个同学,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这些面积单位……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享受探究的乐趣。学习质量单位后,让学生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各种物品的质量,亲身感受l00克、10克、l克、l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质量的物体,感受它们究竟有多重,丰富他们的亲身体验。如,在学习了“克与千克”一课后,要求学生随爸爸妈妈在超市购物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物品的重量,仔细观察一些食品的包装,记录几样食品的重量,并帮助爸爸妈妈拎物品,感受重量,回家后数一数相应重量的物品个数,如1千克的鸡蛋有几个,500克的糖果有几颗,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千克,一盒饼干的包装盒上注明的重量有多少克等。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既体现练习设计的开放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主动地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更深刻、具体地把握数的大小,从而建立数感,巩固和发展数感。
  三、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增强数感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形成数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从各自所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0根,比一比谁数得又对又快,并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根。有的学生从1开始1根1根地数,有的学生2根2根地数,也有的学生5根5根地数,还有的学生将数出的小棒10根10根地捆成一捆,10根10根地数。这时教师抓住这个契机,适时引导:每数10根捆成一捆,这说明10个一是10;10 根10根地数,数到100时,将10捆捆成一大捆,这一大捆就是100 根,即:10个十是100。让学生感受计数单位的形成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形成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數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记忆和重复机械的练习,而要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数感的形成。
  五、在质疑反思中发展数感
  质疑和反思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有效方法。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在学习活动中往往对主动探究的过程充满乐趣,而忽略了对活动之后的反思。作为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设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质疑和反思,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反思等获得数学猜想,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学生通过质疑、反思,很自然地就能判断出结果正确与否,同时也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心设计质疑、反思方面的练习,让学生在质疑和反思中增强辨别能力和估算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例如拓展练习可以这样设计:“鸡和兔共21只,它们的脚共60只,猜一猜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其中一位学生猜测的答案是:“鸡16只,兔5只,16+5=21(只)”。这时。教师先不急于作出正面回答,而是给学生设疑:这个答案正确吗?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很快发现脚的总只数少了8只。显而易见结果是错误的。学生的计算经常会出现某班学生人数是52.6人,某家电视机有1.5台……这样的案例很多,只要学生稍加质疑、反思,就能判断正确与否。经常设计这样的练习,学生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学生的数感自然就得到了发展。
  学生数感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充分感知、发现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思考,为学生创造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更新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思想,采取新的
期刊
一、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面塑的主要特点  (一)小班阶段(3~4岁)  小班幼儿在塑造技能上处于最初感知面土阶段。由于这个年龄幼儿的手部肌肉的发育不够,认识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在塑造时没有目的,只是无目的地玩面,在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他们会自己觉得像什么就说是什么,于是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命名。在小班的后期,幼儿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转为初步的尝试。他们常常在塑造前就会说想要做个什么,然后很快动手塑造。
期刊
每次一进校园,便能看见一个实字,它提醒我做事、工作实实在在,对每件事都要想办法落到实处,对每个学生实心实意。自从2010年3月在杜郎口学习之后我也明确了自己改革的方向: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管理权力还给学生。回来后我就行动起来,虽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边尝试边总结,2012年10月我们到昌乐二中进行了再次深造,更加深了我教改的信念,在班级管理上感觉更有目的性,班级管理方法也在摸索进行着,时光飞
期刊
如何提高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困扰着每一位初中数学老师,十余年的教学经历,本人探索出一些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供各位同仁分享,希望能为大家所用。  我的学校因地理因素处于城乡结合部,多数家长们对教育不重视,加之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市区学生的家长大多重视教育,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有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为学生成绩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农村地区大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期刊
《辞海》中对习惯的解释是“经过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公共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进方式”。可见习惯不是遗传得来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从生理机制来讲,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它是经过多次重复、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要想改变它较为困难。习惯形成后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使人节省时间和精力。习惯又是一种动力定型,如果在相同的情景下就会出现相同的反映。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场合习惯
期刊
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化学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做法和心得体会。  一、利用实验,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是一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试验中的奇幻现象,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
期刊
问题的提出:幼儿园每一个新学期教室的环境布置让老师们冥思苦想,希望给孩子们一个崭新的世界,然而高强度的加班加点让人头疼,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环境布置上有新意,很多老师甚至无从下手。而对幼儿来说,这不全是他们自己的世界,不仅不一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还会使他们感到一定程度的不安(他们担心不小心会把老师做的东西弄坏了)。因此,老师们的一番苦心只换来幼儿短暂的关注,更多的价值体现在
期刊
根据现在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家长大多在外打工,监护人又大多是些老年人,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们自控能力的低下。这种教育缺失给学校教育增加了压力,对学校教育的最前沿阵地班级如何进行管理成了新课题。面对这个问题,我对自己这些年来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认为配合家庭教育也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全面了解自己的班级,就应对学生家庭背景心中有
期刊
一、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越加体会到,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必要性。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都反映了该语言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功能很多,但其最本质的和最主要的是它的交际功能。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个
期刊
朗读被认为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朗读与“理解,把握、体验、领悟”等密不可分。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在朗读过程中能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能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