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ou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必须积极有效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一、通过合理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抽象的知识让学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适当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其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来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课文来引发他们对现实以及人生的思考,培养其人文情怀和创新能力。
  1.教师需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散发语言的艺术魅力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在讲授这些文章时,一定要将文章的精华和内涵呈现出来,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就对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能够运用语言独特的魅力来向学生传播课文的内容,用优美的声音、精巧的措辞将课文的内涵表达出来,再对课文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使得内容更为形象生动,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那个画面,身临其境地体验,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清文章的思路,获得心灵的启迪和美的享受。例如在讲解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篇课文《背影》时,教师通过运用声音语言以及肢体语言来表现不同场景下父亲的背影,使学生逐渐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具经历了从怜惜、不理解、理解到深深怀念的过程,在感叹作者深厚文学功底的同时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进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产生情感的共鸣。
  2.巧妙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情感思考
  初中生具有年龄小、经验少且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和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确定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讲授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讲授课文时若能巧妙地设置悬念,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添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祥林嫂》这一课时,学生都对祥林嫂这个人充满了好奇,不明白她是怎样一步步沦为作者笔下的悲剧人物的。教师以此设置悬念勾起学生了解的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去从课文中挖掘事实,最终意识到祥林嫂虽然很顽强且坚韧,但是始终敌不过封建礼教以及人们的冷漠轻视的迫害,学生的悲愤情感便得到了恰当的引发和宣泄,他们对祥林嫂充满了同情,痛恨封建制度的残酷,并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这样的教学使得作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并且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善于用讲故事以及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善于用讲故事以及提问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问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提问,能够有效地将课文内容串联起来,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将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有兴趣并且能够进行认真的思考,就能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学生在思考中也很容易获得新的体验。提问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欲望。另外,初中生普遍喜欢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或者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以及对学生理解有帮助的故事,丰富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中学生普遍感觉鲁迅的文章较为枯涩难懂,且由于时代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很难正确把握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讓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和作品,将其多种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评析,从而使得鲁迅的形象以及作品的内涵在学生的心中变得饱满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文的衔接要合理并充满趣味性
  语文教师单单会讲故事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的,还必须善于讲课,将课文内容合理地衔接起来,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试想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学目标对课文进行生硬的讲解,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以致昏昏欲睡,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都比较偏爱逻辑性强、环环相扣、激动人心的课,特别是一气呵成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得到集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适当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传道、授业、解惑,在课堂上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为主要目的,抛弃落后、陈旧的教育观念,进行教学创新,采用合理创设情境的方式或者从辩证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衡量学生语文基本功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笔者发现,作文教学成为了教师教学的“瓶颈”、学生学习的“软肋”,在教与学之间似乎处于欲罢不能的两难境地。如何在写作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总结几年来的一些经验教训,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
期刊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境内存在的众多少数民族语言中,有很多属于黏着语。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使用黏着语的民族大部分属于跨界民族,即在国外存在与其相同的民族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设计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对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优化活动设计,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充分预设各种教学情境,然后才能在课堂上机智应对,抓住各种资源,捕捉教育契机,打造生动的英语课堂。  一、联系实际,借助多样手段,优化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若要合理而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则需要考虑方方面面。首先,教师要了解课本内
一直以来许多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些同志认为: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风马牛不相及,因而只顾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忽略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功能,忽视了利用这些丰富的内容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实践证明,加强德育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才会使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数学的内容高度抽象,数学语言极其简洁,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数学思想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的策略  1.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严重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播放视听资料,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项感官,进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学知识点中的有趣因素,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利用多媒体教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经过学习和训练能够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思想、意见等。此外,“初中英语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即更加突出了对写作中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初中生的写作水平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寻找能够提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课堂教学毕竟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优化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结构  事实证明,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我们教师一定要熟悉、钻研教材,明确每一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学
在语文教学中,导语如果设计得合理,就会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如何恰当使用导语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让导语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效果呢?  以下,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导语在语文课上的作用  1.导语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恰到好处的导语设计通常能为整节语文课起到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艺术创造的潜能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幼儿的创造反映出强烈的表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心理需求,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这一阶段,采取有效的策略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一、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重要手段,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