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规模、结构、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类型對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进行概述,从中美人均收入差距、规模经济、中国研发水平等角度对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发展的应对措施。
中美两国是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体,而两国的双边贸易又为本国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1995年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在入世之后,两国双边贸易屡创新高。2003年,两国总体贸易额跃升至千亿级别,2013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5210亿美元。在双边贸易中,工业制成品比例逐步攀升。2013年,中国对美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总额约为4617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88.4%;其中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工业制成品总值约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97.4%;中国进口的美国工业制成品总值,约占中国从美国进口总值的66.7%。
一、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概述
(一)中美制成品贸易规模
从四大类工业制成品贸易额来看,从小到大依次是化学制品及有关产品、按材料分类制成品、杂项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前两类工业制成品与后两类工业制成品规模差距在中国入世后逐渐拉大;其次,从变动情况看,四大类产品均保持逐年递增态势;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两大类产品的贸易额来看,两者的规模均呈现逐步攀升的态势,且在入世之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规模和增幅远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二)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
从四大类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比来看,机械和运输设备总体所占比例最大,且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其次是杂项制品,占总体比例接近三成,但占整体比例下降趋势明显,其余两类工业制成品占比仅为一成左右,占整体比例变动不明显;其次,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占比来看,前者占比逐步下降,后者呈明显上升态势,这也说明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得到改善。
(三)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
首先,根据SITC三位数两个阶段的测算结果,中美两国的工业制成品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主,从整体上讲,其他有机化学制品、电气设备、机床专用零配件、电信设备及其零配件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更为活跃。
其次,根据SITC两位数的测算结果,中美两国工业制成品仍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主,但除了普通机械设备以及机械零件、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非初级形态塑料、动力机械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且运行稳定以外,其余产品产业内贸易运行均运行在低位;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呈现出较高的产业间贸易特性。
再次,根据SITC一位数的测算结果,四大类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均在低位运行,相较而言,劳动密集型产品呈现出更低程度的产业内贸易特性,总体而言,中美两国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四)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类型
从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分析中总结出,中美两国间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总体呈现为垂直型,且以低垂至型为主要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方式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决定的,中国在整个加工贸易链条中处于中游地位,美国占据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位置,由于两国纵向的专业化分工,两国间的贸易自然而然呈现出垂直型的特点。
二、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中美人均收入差距
人均收入水平愈相似的两个经济体,消费结构愈相似,需求层叠的范围也就愈大,在两个经济体之间就愈可能产生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而两个经济体收入水平差距愈大,他们之间产生垂直产业内贸易的概率也就愈大。从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中美产业内贸易是垂直型的,预期人均GDP差距与产业内贸易之间存在一种同向变动关系。
(二)规模经济
在独占竞争市场结构中,国际贸易会因企业内部达到规模经济而产生。因资源有限,所有产品不可能只被一个国家所生产,为了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和最小的生产成本,各国势必会专门生产某几类产品,规模经济的存在为专业化分工和多样性产品生产提供了基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更低的平均成本与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形成比较优势,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引致同类产品生产商间的优胜劣汰,一方面又阻碍了产品多样化的发展,给予特定的产品差异,多样性消费者需求亟待满足,一产业某种产品既被出口又被进口的现象就会出现,因此在研究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时,规模经济因素不可或缺,大量品质相近、功用不同的产品的贸易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因而不同文章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的差异得出的不一致结论,无法明确规模经济对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机理。本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来反映其工业规模经济发展情况。
(三)中国研发水平
技术差距是技术水平提高的产物,一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上,一国在高技术产品上的研发投入有助于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改变在国际分工市场上地位,获取较高的产品价值增值,提高社会福利。一般来说,一国研发投入越大,越有利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本文用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表示研发水平,预期研发水平与产业内贸易之间存在着一种同向变动关系。
(四)中国实际利用美国外商直接投资
FDI根据投资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种,即横向FDI和纵向FDI,第一种类型较多的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后者较多的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的发达与欠发达经济体之间。以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属于纵向一体化投资范畴。
(五)贸易不平衡
贸易不平衡在分析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中不可或缺,从对公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两国贸易差额在进出口总额占比愈大,表示两国贸易不平衡程度愈高,两国间产业内贸易水平也就愈低,即贸易不平衡对开展产业内贸易存在抑制作用。中美贸易差额规模逐年增大,预计该因素将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有较大的负作用。 三、进一步发展中美工业制成品產业内贸易的应对措施
(一)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从现状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中美两国间工业产品与商品贸易的主要形式,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分工大多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而中美之间的加工贸易是以中国位于产业链低端,美国位于高端的产品纵向分工实现的,若想改变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具体措施来看,一是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二是延长国内加工贸易价值链。
(二)缩小与美国人均GDP差距
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都表明,人均GDP差距增大会推动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本文的应对措施是要推动中美工业制成品在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向的开展。因此,要提高中国人均GDP水平,缩小与美国人均GDP的差距。现实的做法是增加总产出。为了保持总产出高于总人口增速且稳定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并驾齐驱,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前两辆马车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在重点应放在扩大国内消费上面。
(三)发展规模经济,促进差异化产品生产
发展规模经济,从企业角度来说,在良性竞争的市场中,鼓励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工业企业通过行业内部横向或纵向兼并重组来扩大企业规模,高效率的配置资源,实现企业内部的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使更多资金投放于技术之上,促进差异化产品生产,推进产业内贸易向水平型发展,对于独具优势的小型工业企业,可以专业化生产、系列化经营某一种产品,以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从政府的角度,加大资金投入,扶植一批具有行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带动相关产业部门发展,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地方形成区域产业集聚,扩大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促进差异化产品生产,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更新,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同事,应注重商标包装、销售渠道等营销手段,培育自主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从产品性能、文化、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提升,打造产品差异竞争优势,促进与美国异质化产品水平型贸易的开展。
(四)提高研发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创新主体,企业首先应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力度,争取在这一技术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其次应加快新产品研发,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增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转化。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为发挥工业企业在自主研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和相应的激励政策,保护企业的研究成果不收侵犯,为知识产权提供制度保障,鼓励企业走上自主研发道路;引导企业间的科技战略联盟,提倡产学一体化,发挥政府在创新活动中的引导地位。
(五)平衡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
中国应正视依靠资源、劳动禀赋优势与美国的贸易只能带来贸易顺差而不是竞争优势的现实,把目光转向培育新型比较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价值增值,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防止出口的国度增长,需要转变政策优惠扶植的出口导向战略观念,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政府补贴应当取消,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此外积极完善国内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以扩大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作者单位为上海建桥学院)
中美两国是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体,而两国的双边贸易又为本国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1995年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在入世之后,两国双边贸易屡创新高。2003年,两国总体贸易额跃升至千亿级别,2013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5210亿美元。在双边贸易中,工业制成品比例逐步攀升。2013年,中国对美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总额约为4617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88.4%;其中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工业制成品总值约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97.4%;中国进口的美国工业制成品总值,约占中国从美国进口总值的66.7%。
一、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概述
(一)中美制成品贸易规模
从四大类工业制成品贸易额来看,从小到大依次是化学制品及有关产品、按材料分类制成品、杂项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前两类工业制成品与后两类工业制成品规模差距在中国入世后逐渐拉大;其次,从变动情况看,四大类产品均保持逐年递增态势;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两大类产品的贸易额来看,两者的规模均呈现逐步攀升的态势,且在入世之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规模和增幅远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二)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
从四大类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比来看,机械和运输设备总体所占比例最大,且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其次是杂项制品,占总体比例接近三成,但占整体比例下降趋势明显,其余两类工业制成品占比仅为一成左右,占整体比例变动不明显;其次,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占比来看,前者占比逐步下降,后者呈明显上升态势,这也说明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得到改善。
(三)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
首先,根据SITC三位数两个阶段的测算结果,中美两国的工业制成品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主,从整体上讲,其他有机化学制品、电气设备、机床专用零配件、电信设备及其零配件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更为活跃。
其次,根据SITC两位数的测算结果,中美两国工业制成品仍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主,但除了普通机械设备以及机械零件、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非初级形态塑料、动力机械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且运行稳定以外,其余产品产业内贸易运行均运行在低位;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呈现出较高的产业间贸易特性。
再次,根据SITC一位数的测算结果,四大类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均在低位运行,相较而言,劳动密集型产品呈现出更低程度的产业内贸易特性,总体而言,中美两国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四)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类型
从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分析中总结出,中美两国间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总体呈现为垂直型,且以低垂至型为主要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方式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决定的,中国在整个加工贸易链条中处于中游地位,美国占据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位置,由于两国纵向的专业化分工,两国间的贸易自然而然呈现出垂直型的特点。
二、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中美人均收入差距
人均收入水平愈相似的两个经济体,消费结构愈相似,需求层叠的范围也就愈大,在两个经济体之间就愈可能产生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而两个经济体收入水平差距愈大,他们之间产生垂直产业内贸易的概率也就愈大。从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中美产业内贸易是垂直型的,预期人均GDP差距与产业内贸易之间存在一种同向变动关系。
(二)规模经济
在独占竞争市场结构中,国际贸易会因企业内部达到规模经济而产生。因资源有限,所有产品不可能只被一个国家所生产,为了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和最小的生产成本,各国势必会专门生产某几类产品,规模经济的存在为专业化分工和多样性产品生产提供了基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更低的平均成本与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形成比较优势,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引致同类产品生产商间的优胜劣汰,一方面又阻碍了产品多样化的发展,给予特定的产品差异,多样性消费者需求亟待满足,一产业某种产品既被出口又被进口的现象就会出现,因此在研究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时,规模经济因素不可或缺,大量品质相近、功用不同的产品的贸易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因而不同文章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的差异得出的不一致结论,无法明确规模经济对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机理。本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来反映其工业规模经济发展情况。
(三)中国研发水平
技术差距是技术水平提高的产物,一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上,一国在高技术产品上的研发投入有助于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改变在国际分工市场上地位,获取较高的产品价值增值,提高社会福利。一般来说,一国研发投入越大,越有利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本文用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表示研发水平,预期研发水平与产业内贸易之间存在着一种同向变动关系。
(四)中国实际利用美国外商直接投资
FDI根据投资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种,即横向FDI和纵向FDI,第一种类型较多的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后者较多的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的发达与欠发达经济体之间。以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属于纵向一体化投资范畴。
(五)贸易不平衡
贸易不平衡在分析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中不可或缺,从对公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两国贸易差额在进出口总额占比愈大,表示两国贸易不平衡程度愈高,两国间产业内贸易水平也就愈低,即贸易不平衡对开展产业内贸易存在抑制作用。中美贸易差额规模逐年增大,预计该因素将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有较大的负作用。 三、进一步发展中美工业制成品產业内贸易的应对措施
(一)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从现状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中美两国间工业产品与商品贸易的主要形式,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分工大多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而中美之间的加工贸易是以中国位于产业链低端,美国位于高端的产品纵向分工实现的,若想改变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具体措施来看,一是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二是延长国内加工贸易价值链。
(二)缩小与美国人均GDP差距
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都表明,人均GDP差距增大会推动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本文的应对措施是要推动中美工业制成品在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向的开展。因此,要提高中国人均GDP水平,缩小与美国人均GDP的差距。现实的做法是增加总产出。为了保持总产出高于总人口增速且稳定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并驾齐驱,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前两辆马车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在重点应放在扩大国内消费上面。
(三)发展规模经济,促进差异化产品生产
发展规模经济,从企业角度来说,在良性竞争的市场中,鼓励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工业企业通过行业内部横向或纵向兼并重组来扩大企业规模,高效率的配置资源,实现企业内部的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使更多资金投放于技术之上,促进差异化产品生产,推进产业内贸易向水平型发展,对于独具优势的小型工业企业,可以专业化生产、系列化经营某一种产品,以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从政府的角度,加大资金投入,扶植一批具有行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带动相关产业部门发展,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地方形成区域产业集聚,扩大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促进差异化产品生产,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更新,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同事,应注重商标包装、销售渠道等营销手段,培育自主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从产品性能、文化、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提升,打造产品差异竞争优势,促进与美国异质化产品水平型贸易的开展。
(四)提高研发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创新主体,企业首先应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力度,争取在这一技术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其次应加快新产品研发,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增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转化。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为发挥工业企业在自主研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和相应的激励政策,保护企业的研究成果不收侵犯,为知识产权提供制度保障,鼓励企业走上自主研发道路;引导企业间的科技战略联盟,提倡产学一体化,发挥政府在创新活动中的引导地位。
(五)平衡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
中国应正视依靠资源、劳动禀赋优势与美国的贸易只能带来贸易顺差而不是竞争优势的现实,把目光转向培育新型比较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价值增值,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防止出口的国度增长,需要转变政策优惠扶植的出口导向战略观念,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政府补贴应当取消,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此外积极完善国内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以扩大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作者单位为上海建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