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90后大学生的择业特征,从就业理念、就业指导内容、就业指导方式和就业指导队伍等方面,淺析90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改革。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择 择业观 就业指导
对于高校来说,2008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90后(出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年轻人),时至今日,90后已经成为大学学生主体,第一届90后大学生也即将面临就业。
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年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来说,也应调整视角,充分分析了解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打造适应90后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因此本文试在分析90后大学生择业观特征基础上,探索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改革问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择业观特征
随着90后成为大学生主体,他们也成了就业问题关注的主角,当前对90后择业观方面的研究已经展开,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州大学和福建工程学院的相关调查研究,他们基于就业价值目标、地域选择、行业选择、岗位选择、工作条件选择等就业观问题对80后与90后进行了对比,从中我们可以获知90后大学生择业观的一些突出特点。
(一)更务实、理性
据调查显示,90后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等事业单位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选择其他工作单位的比例则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尤其是90更为认同私企、外企,六成“90后”把到私企、外企就业作为今后工作的第一选择,选择成为企业家的新生人数比例明显上升,而选择当公务员的人数却非常的少,这与近几年争相考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有很大的落差,说明90后的目标定位明显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他们有极强的好奇心,渴望成功。同时也说明90后开始转变择业观念,较开放,喜欢挑战,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降低,择业逐步趋于理性。
同时,90后更能认同就业与专业的不对口现象,也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如90后更倾向于先找一份能保证生活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流动,最终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这不仅说明了90后择业上已经淡化专业对口,也表明90后已逐步接受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但是,90后的创业热情比不上80后,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鼓励和支持,同时更需要引导和培训。
(二)过度注重自我
“90后”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享受着比“80后”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更加追逐个性、重视自我。虽然90后与80后一样,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择业的首选因素,但是90后更看重择业时的个人兴趣与职业的匹配,其次是工作待遇,而80后反之。可喜的是79%的90后了解或基本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比80后更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但90后过度注重自我的特点,会忽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体利益崇高至上的境界越来越淡薄,因此90后可能缺乏踏实肯干的精神,爱“跳槽”。
(三)间接就业观念明显
调查显示,90后在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或者是通过考公务员、考研等方式的间接就业,二者的比例十分接近。但90后大学生比80后大学生更希望通过考研深造,提升自己的职业理想,在积极准备考研的同时,又为就业做好准备,所以90后间接就业观念更明显。
(四)择业动机功利化
在待遇方面,选择薪水范围在1000-1500的人数是80后居多,而3000以上则是90后居多,可以说90后比80后更注重待遇,且绝大部分的90后期望到沿海开放城市工作,其次是内地城市和境外,而且总体上90后考虑去基层和西部工作的热情不高,他们过分强调个人的发展需要、发展机会,而忽视社会需要,就不免会导致岗位供需方面的失衡。
(五)自我定位不清
52%的90后持有乐观心态,相比80后对就业更具信心,且70%的90后对自己的人生都有初步规划,大多数都渴望自己能掌控人生。但80后两极分化明显,更多的同学没有职业规划。虽然90后较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职业,也有职业规划雏形,但是90后过分追求自我实现,而且又注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又讲究待遇、工作地域的选择,说明90后的自我定位其实并不清晰,存在盲目乐观、自我定位过高的现象。
二、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改革探索
90后大学生有着和80后大学生不一样的择业观,因此对90后的就业指导教育不能采用80后甚至70后的就业指导模式,当下大学就业指导工作需准确把握90后择业观的特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基于90后择业观的特征,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指导队伍上应做出如下变化:
(一)指导理念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实用性不强,有关专家认为关键因素是缺乏“个性化”,而90后注重自我的择业观,显示出90后很具有个性差异。因此,对90后的教育指导也更应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对90后的就业指导理念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本化、人性化。转变教育理念,一方面使就业教育更具实用性,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帮助90后实现自我。
对90后的就业指导可试行“以人为本”,可学习香港地区大学的“人本化”的教育理念。香港不少大学会对新生进行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学校的就业工作部门参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指导,以不断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状态,调整发展目标。其次,就业指导课针对不同的学生介绍各类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使他们对自己将来选择何种职业有所准备。
(二)指导内容
基于90后择业观的特点,对90后的就业指导应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0加强90后正确择业观的培养
90后择业观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就业指导教育要正确引导,帮助90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预防一些90后择业观走向极端化。如90后注重自我价值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90后自身与集体目标的实现,但过度追求自我实现会导致90后急功近利。因此就业指导教育应通过加强90后的思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和引导,使90后树立以社会为需求的信念,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树立敢于到农村基层、西部艰苦地方工作等正确的择业观念,使90后在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20加强90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90后虽然比80后有更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普遍初步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部分90后仍一味想去沿海城市发展,追求高薪,还出现间接就业的增长趋势,无不说明90后对自我定位尚不清晰,在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方面期望值都过高。因此,对90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也可以说90后更多地从自己想要什么,自 己喜欢什么,即从自身的主观要求出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会结合自己能做什么、社会需要什么等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所以造成90后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清晰、不够科学。因此,对90后的职业生涯教育要注意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职业环境探索,通过到企业调查研究、角色模拟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职业敏感性的培养,使其能够提前达到用人单位的需要,并通过开展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测量,让学生清楚、准确地给自己进行职业定位,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符合自身条件,也适应社会需要。
30加强90后的创业教育
90后虽然比80后更喜欢挑战,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降低,但是90后的创业热情却没80后高,说明90后虽具有竞争精神,但是开创精神、创新精神还不够。因此,对90后要加强创业教育。目前,大多数高校仍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中心等。实践证明,这种轰轰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这种教育模式是难以深入持久的,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对90后进行创业教育的关键应是通过强化创业理念教育、建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营造鼓励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构建创业实践保障机制等途径对90后进行创业意识的教育,对90后给予创业的鼓励和支持,同时加强引导和培训。
40拓展90后求职能力的就业指导
90后对就业显示出更为自信、乐观的心态,但是缺乏对实际就业情况的了解。为帮助90后更好地就业,培养90后就业的危机感,应加强指导90后对就业市场各专业人才供求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以及就业市场的求职模式、规律、就业趋向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拓展90后的就业技能,切实增强他们的求职竞争力。
(三)教育方式丰富化
90后是较为活跃的一代,就业指导方式应从传统单一的说教、灌输转变为更丰富、更有吸引力的方式。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应突出以下三种教育方式:
10开展对90后的生涯咨询
目前国内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主要通过讲座和课程的方式,以介绍理念和求职技巧为主,无法解决特定大学生群体特别是个体化的生涯发展问题。生涯咨询活动是有效解决大学生个性差异的方式,但是目前高校的生涯咨询活动还存在手段单一、体系不完善等不足之处,作为重要生涯咨询工具的生涯量表同样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进展缓慢,但是生涯咨询合乎“以人为本”理念的就业教育方式,满足90后“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大学就业指导教育应借鉴美国等国的先进经验,积极完善我国高校的生涯咨询教育,为90后进行个性化的解答和指导。
20就业k指导与校外市场相结合
加强与校外市场就业指导相结合,能弥补校内教学力量的不足,也能让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针对90后更认同私企、外企这一择业观,对90后的就业教育更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企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渠道,尤其在市场经济下,私企、外企更受到大学生的青睐,90后择业观体现的这一趋势,一方面将更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作为高校,应加强就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链接,让学生更早接触企业。
正确的做法是让大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引导他们认识社会、感知企业、感受岗位、思考就业问题;强化教学与就业需求的连接,在课程设计中听取企业方的意见,并明确设定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及指标;多邀请企业家、优秀校友等为90后举办经验交流活动,以他人的成功经历来影响和鼓励90后大学生;同时促进负责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提升教师对实践的了解。
(四)指導队伍专家化
信息网络、物质生活的丰富,使90后有更好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对90后的就业指导不仅要全面、充分,更需要专业化,这对就业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咨询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只有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才能做好90后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苏州大学物理学院,80后与90后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比较分析“行走中国”大型社会实践专题调查报告,2010,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择 择业观 就业指导
对于高校来说,2008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90后(出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年轻人),时至今日,90后已经成为大学学生主体,第一届90后大学生也即将面临就业。
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年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来说,也应调整视角,充分分析了解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打造适应90后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因此本文试在分析90后大学生择业观特征基础上,探索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改革问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择业观特征
随着90后成为大学生主体,他们也成了就业问题关注的主角,当前对90后择业观方面的研究已经展开,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州大学和福建工程学院的相关调查研究,他们基于就业价值目标、地域选择、行业选择、岗位选择、工作条件选择等就业观问题对80后与90后进行了对比,从中我们可以获知90后大学生择业观的一些突出特点。
(一)更务实、理性
据调查显示,90后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等事业单位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选择其他工作单位的比例则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尤其是90更为认同私企、外企,六成“90后”把到私企、外企就业作为今后工作的第一选择,选择成为企业家的新生人数比例明显上升,而选择当公务员的人数却非常的少,这与近几年争相考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有很大的落差,说明90后的目标定位明显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他们有极强的好奇心,渴望成功。同时也说明90后开始转变择业观念,较开放,喜欢挑战,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降低,择业逐步趋于理性。
同时,90后更能认同就业与专业的不对口现象,也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如90后更倾向于先找一份能保证生活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流动,最终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这不仅说明了90后择业上已经淡化专业对口,也表明90后已逐步接受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但是,90后的创业热情比不上80后,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鼓励和支持,同时更需要引导和培训。
(二)过度注重自我
“90后”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享受着比“80后”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更加追逐个性、重视自我。虽然90后与80后一样,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择业的首选因素,但是90后更看重择业时的个人兴趣与职业的匹配,其次是工作待遇,而80后反之。可喜的是79%的90后了解或基本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比80后更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但90后过度注重自我的特点,会忽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体利益崇高至上的境界越来越淡薄,因此90后可能缺乏踏实肯干的精神,爱“跳槽”。
(三)间接就业观念明显
调查显示,90后在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或者是通过考公务员、考研等方式的间接就业,二者的比例十分接近。但90后大学生比80后大学生更希望通过考研深造,提升自己的职业理想,在积极准备考研的同时,又为就业做好准备,所以90后间接就业观念更明显。
(四)择业动机功利化
在待遇方面,选择薪水范围在1000-1500的人数是80后居多,而3000以上则是90后居多,可以说90后比80后更注重待遇,且绝大部分的90后期望到沿海开放城市工作,其次是内地城市和境外,而且总体上90后考虑去基层和西部工作的热情不高,他们过分强调个人的发展需要、发展机会,而忽视社会需要,就不免会导致岗位供需方面的失衡。
(五)自我定位不清
52%的90后持有乐观心态,相比80后对就业更具信心,且70%的90后对自己的人生都有初步规划,大多数都渴望自己能掌控人生。但80后两极分化明显,更多的同学没有职业规划。虽然90后较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职业,也有职业规划雏形,但是90后过分追求自我实现,而且又注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又讲究待遇、工作地域的选择,说明90后的自我定位其实并不清晰,存在盲目乐观、自我定位过高的现象。
二、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改革探索
90后大学生有着和80后大学生不一样的择业观,因此对90后的就业指导教育不能采用80后甚至70后的就业指导模式,当下大学就业指导工作需准确把握90后择业观的特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基于90后择业观的特征,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指导队伍上应做出如下变化:
(一)指导理念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实用性不强,有关专家认为关键因素是缺乏“个性化”,而90后注重自我的择业观,显示出90后很具有个性差异。因此,对90后的教育指导也更应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对90后的就业指导理念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本化、人性化。转变教育理念,一方面使就业教育更具实用性,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帮助90后实现自我。
对90后的就业指导可试行“以人为本”,可学习香港地区大学的“人本化”的教育理念。香港不少大学会对新生进行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学校的就业工作部门参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指导,以不断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状态,调整发展目标。其次,就业指导课针对不同的学生介绍各类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使他们对自己将来选择何种职业有所准备。
(二)指导内容
基于90后择业观的特点,对90后的就业指导应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0加强90后正确择业观的培养
90后择业观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就业指导教育要正确引导,帮助90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预防一些90后择业观走向极端化。如90后注重自我价值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90后自身与集体目标的实现,但过度追求自我实现会导致90后急功近利。因此就业指导教育应通过加强90后的思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和引导,使90后树立以社会为需求的信念,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树立敢于到农村基层、西部艰苦地方工作等正确的择业观念,使90后在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20加强90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90后虽然比80后有更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普遍初步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部分90后仍一味想去沿海城市发展,追求高薪,还出现间接就业的增长趋势,无不说明90后对自我定位尚不清晰,在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方面期望值都过高。因此,对90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也可以说90后更多地从自己想要什么,自 己喜欢什么,即从自身的主观要求出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会结合自己能做什么、社会需要什么等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所以造成90后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清晰、不够科学。因此,对90后的职业生涯教育要注意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职业环境探索,通过到企业调查研究、角色模拟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职业敏感性的培养,使其能够提前达到用人单位的需要,并通过开展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测量,让学生清楚、准确地给自己进行职业定位,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符合自身条件,也适应社会需要。
30加强90后的创业教育
90后虽然比80后更喜欢挑战,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降低,但是90后的创业热情却没80后高,说明90后虽具有竞争精神,但是开创精神、创新精神还不够。因此,对90后要加强创业教育。目前,大多数高校仍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中心等。实践证明,这种轰轰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这种教育模式是难以深入持久的,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对90后进行创业教育的关键应是通过强化创业理念教育、建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营造鼓励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构建创业实践保障机制等途径对90后进行创业意识的教育,对90后给予创业的鼓励和支持,同时加强引导和培训。
40拓展90后求职能力的就业指导
90后对就业显示出更为自信、乐观的心态,但是缺乏对实际就业情况的了解。为帮助90后更好地就业,培养90后就业的危机感,应加强指导90后对就业市场各专业人才供求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以及就业市场的求职模式、规律、就业趋向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拓展90后的就业技能,切实增强他们的求职竞争力。
(三)教育方式丰富化
90后是较为活跃的一代,就业指导方式应从传统单一的说教、灌输转变为更丰富、更有吸引力的方式。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应突出以下三种教育方式:
10开展对90后的生涯咨询
目前国内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主要通过讲座和课程的方式,以介绍理念和求职技巧为主,无法解决特定大学生群体特别是个体化的生涯发展问题。生涯咨询活动是有效解决大学生个性差异的方式,但是目前高校的生涯咨询活动还存在手段单一、体系不完善等不足之处,作为重要生涯咨询工具的生涯量表同样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进展缓慢,但是生涯咨询合乎“以人为本”理念的就业教育方式,满足90后“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大学就业指导教育应借鉴美国等国的先进经验,积极完善我国高校的生涯咨询教育,为90后进行个性化的解答和指导。
20就业k指导与校外市场相结合
加强与校外市场就业指导相结合,能弥补校内教学力量的不足,也能让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针对90后更认同私企、外企这一择业观,对90后的就业教育更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企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渠道,尤其在市场经济下,私企、外企更受到大学生的青睐,90后择业观体现的这一趋势,一方面将更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作为高校,应加强就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链接,让学生更早接触企业。
正确的做法是让大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引导他们认识社会、感知企业、感受岗位、思考就业问题;强化教学与就业需求的连接,在课程设计中听取企业方的意见,并明确设定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及指标;多邀请企业家、优秀校友等为90后举办经验交流活动,以他人的成功经历来影响和鼓励90后大学生;同时促进负责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提升教师对实践的了解。
(四)指導队伍专家化
信息网络、物质生活的丰富,使90后有更好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对90后的就业指导不仅要全面、充分,更需要专业化,这对就业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咨询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只有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才能做好90后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苏州大学物理学院,80后与90后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比较分析“行走中国”大型社会实践专题调查报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