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你你却在看手机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t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图: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走进地铁站或者地铁车厢,放眼望去随处可见埋头玩手机的“低头族”。摄影/曾斐然
  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低头族”现象的兴起,反衬出的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
  摄影/曾斐然 刘小兰 李江川 整理/周传馨
  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看手机的“盲人”
  对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的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2013年10月11日,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因为手机受到关注。光天化日之下,凶手在地铁车厢里枪杀一名素不相识的大学生。警方调出事发时的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枪不停挥舞。可站在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或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直到该名男子最后扣动扳机酿成命案。
  同样,发生在中国“低头族”身上的悲剧也不少。一名湖北十堰的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的深坑不幸身亡。江苏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的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与该男子贴身而过,他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这次事故也导致火车被逼停,在现场停留了18分钟。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指出,“低头族”的出现,凸显了人们由于过度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而忽略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的现实。
  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曾在大学校园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个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
  “屏一代”视力普遍出现问题
  伴随着智能设备长大的“屏一代”,已经普遍出现了近视问题。来自同仁验光配镜中心的数据显示,和10年前相比,初次配镜主要人群从11岁左右直线下降至去年的7岁,在儿童医院还有三四岁的儿童前来配眼镜。
  “对于儿童而言,常盯电子屏幕的危害更大。”北京同仁医院屈光中心主任周跃华解释说,人的视觉神经通路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铺设好了,但是还要逐渐发育成熟和健全。视敏度(俗称的视力)到6岁时基本接近成人水平,这段时间是视觉发育的关键。
  电子产品玩多了容易导致眼疾,手机的危害更加严重,远超电视等。“因为电视在室内,调出的光线也相对柔和,而手机不论在强光下还是在黑暗中,对幼儿的眼睛刺激极大。幼儿的眼睛还在发育期,没有完全成熟,可塑性大,这也使得更多的幼儿因为玩手机得了眼疾。”周跃华强调,对于儿童而言,用眼都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太近,但也不宜过远。用眼一段时间左右,就应远眺,让眼部肌肉放松休息一下,这样有助于保持肌肉的调节力始终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也提出,儿童持续近距离注视时间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
  周跃华还建议,有关部门应要求生产商提供儿童视力防护标准,并在其产品外观和使用说明中标注此产品可能造成的视力损害,对消费者尽到应有的告知义务。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2012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正如小说《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说:“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
  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也展现了滑稽但颇有寓意的一幕:主人公拉杰和女友第一次约会时,两人都羞于言谈,场面尴尬,最终,两人选择在图书馆里面对面,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相互发信息进行交流。让人不禁感叹:科技发展,究竟带来的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
  如今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时常会怀念昔日的四合院。那时邻里之间常互相帮衬,亲如一家,现在隔壁房间的邻居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或许“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以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心理学专家建议:对成人来说,应当有意识地减少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间,培养自己对身边世界的观察能力,并且多参加积极有益的线下活动。所以不妨把手机放到一边,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单独待一会儿,慢慢培养这种习惯,这有利于戒掉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而由于自控能力弱,儿童更容易沉溺于各种游戏和网页当中,与外界交流的时间大幅减少。对儿童来说,家长应教育孩子适度使用移动媒体工具,鼓励孩子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并且要坚持以身作则。
  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其他文献
世界最大手提包日前在马来西亚展出。这个手提包长7.62米、宽3米、高5.6米,由1492名参与者使用2984块穿着过的衣服布料耗时半年制作完成,目的是宣传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期刊
摄影师詹尼弗·吉利贝托在美国亚特兰大佐治亚水族馆拍摄了这张照片,鱼和孩子们在图中相映成趣。“我喜欢照片的几何构图和水平框架,在视觉上和孩子们十分融合。”她说:“能拍到这张照片我感到十分幸运。”
期刊
梁丹雯丹青之道长于花鸟,表意之法成于情愫。她淡定地把心灵欢歌融进含蓄的激情,通过创作自娱自喻兼顾以艺术心智献给人间一幅幅爱与家园的瞩望。  画境亦心境。画家在用笔探索灵魂时,也会显现心中所愿。绘画艺术之所以被人们喜爱,就在于通过画作可以见到心灵的光,使人们更加明了生活的意义和本质。因而,画家既是艺术的贡献者,也是生活的承担者——他们比市井百姓承受了更多的历练,所以也更勇敢、更超越。  梁丹雯丹青之
期刊
尼泊尔19岁青年拉亚·塔帕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嘴,日前他将138支铅笔同时塞入嘴中,打破了此前印度男子迪奈什·史弗纳斯·邬波德哈亚创下的纪录,后者曾在嘴里塞进92支铅笔。尽管塔帕比邬波德哈亚嘴里多塞进46支铅笔,但他并未停下来,随后将32根点燃的蜡烛又塞入嘴里。塔帕表示:“我喜欢古怪的东西。我在尼泊尔看到许多稀奇古怪的纪录被打破,为此我也想来尝试下。”塔帕是一名保安,现在计划定期街头表演,尝试打破更多
期刊
莫克清真寺位于伊朗色拉子,是一座传统清真寺。其内部装饰使用粉色墙砖,因而又有“粉红清真寺”的美名。摄影师米格尔·肯塔尔在一天清晨拍摄了这张照片,阳光透过五彩的玻璃投射进来,呈现出斑斓的色彩。肯塔尔说:“当我踏入寺内,便发现了这无与伦比的光影,身处其中让人感到无比的平静。”
期刊
这里是瑞典哈兰,清晨零星的小雪并未影响这只知更鸟出门玩耍的心情,也丝毫不妨碍摄影师汤米·埃利亚松拍下这张有趣的照片。这只鸟儿在埃利亚松家后院的小花园待了很长时间,这让他能有足够的时间拿出相机,调好参数,然后拍了一组这只鸟儿的写真集哦!
期刊
日本福岛,摄影师小关晃典是唯一一个在这个风雪交加的清晨出现在站台上的人。列车员正在抬腕看表,指钟恰好指向5:30,这也正是只见线(会津川口站至大白川站的客运铁路)在会津川口站的发车时间。摄影师在列车员看表的瞬间按下了快门。并没有乘客上车,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列车准时离开了车站。
期刊
胡里节,也叫洒红节,是印度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洒象征活力、生命和快乐的明亮颜料。摄影师塔伦·切布拉亲历了颜料大战,“我跪在一群人的中间,他们口中唱着祈祷歌,互相泼着水和颜料,我已然浑身湿透,费尽力气才能勉强睁眼……却发现眼前的情景让人动容。空中弥漫着红色烟云,此情此景让我的内心陡然升起一股冲动,我费力地将眼睛睁大了一些,构图后按下了快门。”
期刊
岁月更迭,金猴献瑞,“又是一年春好处”。2016年2月20日,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报社主办,全省各设区市摄协等单位承办的2016福建省摄影界迎春工作年会在福州西湖宾馆隆重举行。  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王来文,省旅游局副局长陈奕辉,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宇,省文联顾问、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省高院原副院长张化林,《中国摄影报》总编辑曾星明,福建省能源集团总
期刊
曾经活跃在街头巷尾的老行当,让人怀旧遐想。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劳动,记述了历史的昨天。剃头匠、捏面人、冰糖葫芦、爆米花、弹棉花等,都曾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走进老行当,就像回到了那已经逝去的年月。  惟妙惟肖捏面人  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汉族民间工艺品。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