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充分地将玉米的增产潜力发挥出来,实现玉米的优质增产,需要在玉米生产中推广“一增四改”技术,此技术即为合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平播(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此技术在夏玉米生产中推广后可以较好地改善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种植密度过低、收获时间提前、未科学施肥等问题,使玉米种植的科技含量得以提高,实现玉米的优质高产。现结合笔者实践,对玉米的“一增四改”技术进行简单的探讨。
1、“一增四改”的内涵
①一增
“一增”,即为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肥力以及种植特点、玉米品种的特点等各种因素,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一般比现有品种常规栽植密度增加7.5万~15万株/hm2即可。以增加7.5万株/hm2为例,在确保与常规管理一致的配套管理的基础上,产量可以增加750kg/hm2。
②一改
“一改”即为改种株型紧凑、适应密植条件、高产稳产、抗倒伏能力强、耐阴雨雾照能力的如郑单958、浚单20、金海5号等优良玉米品种,对于品系优良的新品种要加大宣传,以大面积推广。一般来说,耐密的品种不一定是株型紧凑型,株型紧凑的品种不一定为耐密型。“一增四改”技术要求的耐密植型品种不仅要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外,还应该发穗部位低、根系发达等。
③二改
“二改”即为改以前的套种模式为直播,积极推广实施夏玉米的抢茬免耕直播,推行在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尽早播种的方式,播种量要控制适宜。以前经常实施的玉米套种模式不仅无法增加栽植密度,使群体整齐度不高,而且间作的小麦等作物与玉米争夺肥水以及空间条件,导致玉米植株光照不足、行间通透性不好,提高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及发病程度,此外套作模式大大增加了玉米田间作业的难度,对苗期玉米植株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影响到产量。通过推广直播技术,可以推进机械化作业的实施,增加栽植的密度,提高产量。
④三改
“三改”即为改以前的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以前玉米生产中施肥过于粗放,施肥量以及各种养分的配比均不合理,一方面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土壤肥力实际实施配方施肥。加强管理,提前开好施肥沟集中深施;合理地运筹肥水,注意适当增加磷肥、钾肥、微肥的施用量,降低氮肥的施用量,且分期施入氮肥,苗肥量宜少,穗肥施入量宜加重,花粒肥在合适的时间补施。
⑤四改
“四改”即为改传统的人工栽植模式为机械化种植,实施生产的机械化,不仅可以将劳动力从繁忙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的工作,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玉米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可以一次性完成前期所有的工作,包括田间除草、适量播种、精准施肥等作业,使玉米栽植各个较为复杂的环节简单化,大大提高了种植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要结合机械化作业采取适宜的种植方式,按照标准要求购买各阶段的机械;二是可以更快地推广实现套种改直播,机械直播可以在硬茬上直接完成播种,减少了此阶段整地等的资金及时间等方面的投入。
2、“一增四改”的技术要点
①粗缩病发生及防治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常发的一种病害之一,可造成玉米较高幅度的减产。玉米粗缩病的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玉米植株处于苗期时整体长势弱,抵抗能力不强,因此最容易受到玉米粗缩病毒的侵染而导致发病。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寄主广泛,由昆虫携带传播。粗缩病发生后,玉米植株的长势矮化,叶背、叶脉上产生凸起,呈线条状,蜡质,叶片宽厚,叶片的颜色浓绿,节间距比正常的玉米植株有所缩短,可导致玉米植株的不抽穗,严重的可导致绝收。对于夏玉米来说,其最容易感染粗缩病的时期是4~5叶。玉米幼苗的感病敏感期正好与1代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处于同阶段,病毒通过灰飞虱的迁飞而逐渐扩散蔓延,导致大面积发病,尤其是玉米套种或者春季播种晚的玉米或者夏季早播的玉米发病情况比较重。
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主要由灰飞虱的迁飞带毒感染,目前尚未有有效的防治药剂,因此要重在预防,降低其发病程度。一是结合当地灰飞虱迁飞高峰期的时间,适时安排玉米的播种时间,确保其染病敏感期与迁飞高峰期错开;二是如果玉米的播种时间比较早,则可在播种后到出苗之前这段时间以及出苗后分别喷施1次杀虫剂,以控制田间灰飞虱的虫口基数;也可以选择植病灵、菌毒清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每隔1周左右喷1次,连喷3次即可;三是玉米进入齐苗期后选择10%吡虫啉225g/hm2进行喷雾,对水量要足,一般在600kg/hm2左右,喷药时要确保田间地头、沟边,确保不漏喷。
②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玉米矮花病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导致叶片上产生褪绿的病斑,随着植株的生长病斑不断长大,最后表现出花叶状的典型病症。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强化肥水管理,使植株长势健壮,提高对病害的抵抗能力;田间的杂草及时清理干净,将长势弱的苗拔出,创造不利于病害侵染的条件;如果与麦田的蚜虫防治结合起来实施,可取得更佳的防治效果,蚜虫防治的药剂可选择40%氧化乐果1400倍液,或者乐果乳剂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也可选择菌克毒克和多元磷酸二氢钾喷雾,连喷2~3次,使病毒钝化,难以产生侵染作用,可以有效对病毒的发生产生控制作用;结合蚜虫迁飞的高峰期实施对播种的时间进行调整,确保两者有效错开;加强对田间的管理,科学施肥,中耕除草,一方面减少杂草与玉米植株争夺养分空间,另一方面可以疏松土壤,为玉米植株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调整播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中耕除草,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玉米矮花叶病在刚发病时,可选病毒A、7.5%克毒灵、83增抗剂等进行防治,一般每隔1周左右喷1次,连喷3次即可,药剂可以与叶面肥和调节素等进行混喷,效果更好。
③严格控制空秆发生
随着玉米田间种植密度的增加,田间小麦的空秆率逐渐增加,不利于產量的提高,因此要控制田间空秆的发生。
防治方法:为了提高授粉率,可采取人工授粉的方式;在玉米抽穗时选择70%托布津800倍液 甲胺磷1000倍液混合均匀喷雾;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后选择3%呋喃丹颗粒剂30kg/hm2拌毒土撒在田间地表。
(作者单位:1.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心;2.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1、“一增四改”的内涵
①一增
“一增”,即为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肥力以及种植特点、玉米品种的特点等各种因素,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一般比现有品种常规栽植密度增加7.5万~15万株/hm2即可。以增加7.5万株/hm2为例,在确保与常规管理一致的配套管理的基础上,产量可以增加750kg/hm2。
②一改
“一改”即为改种株型紧凑、适应密植条件、高产稳产、抗倒伏能力强、耐阴雨雾照能力的如郑单958、浚单20、金海5号等优良玉米品种,对于品系优良的新品种要加大宣传,以大面积推广。一般来说,耐密的品种不一定是株型紧凑型,株型紧凑的品种不一定为耐密型。“一增四改”技术要求的耐密植型品种不仅要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外,还应该发穗部位低、根系发达等。
③二改
“二改”即为改以前的套种模式为直播,积极推广实施夏玉米的抢茬免耕直播,推行在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尽早播种的方式,播种量要控制适宜。以前经常实施的玉米套种模式不仅无法增加栽植密度,使群体整齐度不高,而且间作的小麦等作物与玉米争夺肥水以及空间条件,导致玉米植株光照不足、行间通透性不好,提高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及发病程度,此外套作模式大大增加了玉米田间作业的难度,对苗期玉米植株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影响到产量。通过推广直播技术,可以推进机械化作业的实施,增加栽植的密度,提高产量。
④三改
“三改”即为改以前的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以前玉米生产中施肥过于粗放,施肥量以及各种养分的配比均不合理,一方面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土壤肥力实际实施配方施肥。加强管理,提前开好施肥沟集中深施;合理地运筹肥水,注意适当增加磷肥、钾肥、微肥的施用量,降低氮肥的施用量,且分期施入氮肥,苗肥量宜少,穗肥施入量宜加重,花粒肥在合适的时间补施。
⑤四改
“四改”即为改传统的人工栽植模式为机械化种植,实施生产的机械化,不仅可以将劳动力从繁忙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的工作,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玉米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可以一次性完成前期所有的工作,包括田间除草、适量播种、精准施肥等作业,使玉米栽植各个较为复杂的环节简单化,大大提高了种植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要结合机械化作业采取适宜的种植方式,按照标准要求购买各阶段的机械;二是可以更快地推广实现套种改直播,机械直播可以在硬茬上直接完成播种,减少了此阶段整地等的资金及时间等方面的投入。
2、“一增四改”的技术要点
①粗缩病发生及防治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常发的一种病害之一,可造成玉米较高幅度的减产。玉米粗缩病的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玉米植株处于苗期时整体长势弱,抵抗能力不强,因此最容易受到玉米粗缩病毒的侵染而导致发病。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寄主广泛,由昆虫携带传播。粗缩病发生后,玉米植株的长势矮化,叶背、叶脉上产生凸起,呈线条状,蜡质,叶片宽厚,叶片的颜色浓绿,节间距比正常的玉米植株有所缩短,可导致玉米植株的不抽穗,严重的可导致绝收。对于夏玉米来说,其最容易感染粗缩病的时期是4~5叶。玉米幼苗的感病敏感期正好与1代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处于同阶段,病毒通过灰飞虱的迁飞而逐渐扩散蔓延,导致大面积发病,尤其是玉米套种或者春季播种晚的玉米或者夏季早播的玉米发病情况比较重。
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主要由灰飞虱的迁飞带毒感染,目前尚未有有效的防治药剂,因此要重在预防,降低其发病程度。一是结合当地灰飞虱迁飞高峰期的时间,适时安排玉米的播种时间,确保其染病敏感期与迁飞高峰期错开;二是如果玉米的播种时间比较早,则可在播种后到出苗之前这段时间以及出苗后分别喷施1次杀虫剂,以控制田间灰飞虱的虫口基数;也可以选择植病灵、菌毒清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每隔1周左右喷1次,连喷3次即可;三是玉米进入齐苗期后选择10%吡虫啉225g/hm2进行喷雾,对水量要足,一般在600kg/hm2左右,喷药时要确保田间地头、沟边,确保不漏喷。
②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玉米矮花病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导致叶片上产生褪绿的病斑,随着植株的生长病斑不断长大,最后表现出花叶状的典型病症。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强化肥水管理,使植株长势健壮,提高对病害的抵抗能力;田间的杂草及时清理干净,将长势弱的苗拔出,创造不利于病害侵染的条件;如果与麦田的蚜虫防治结合起来实施,可取得更佳的防治效果,蚜虫防治的药剂可选择40%氧化乐果1400倍液,或者乐果乳剂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也可选择菌克毒克和多元磷酸二氢钾喷雾,连喷2~3次,使病毒钝化,难以产生侵染作用,可以有效对病毒的发生产生控制作用;结合蚜虫迁飞的高峰期实施对播种的时间进行调整,确保两者有效错开;加强对田间的管理,科学施肥,中耕除草,一方面减少杂草与玉米植株争夺养分空间,另一方面可以疏松土壤,为玉米植株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调整播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中耕除草,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玉米矮花叶病在刚发病时,可选病毒A、7.5%克毒灵、83增抗剂等进行防治,一般每隔1周左右喷1次,连喷3次即可,药剂可以与叶面肥和调节素等进行混喷,效果更好。
③严格控制空秆发生
随着玉米田间种植密度的增加,田间小麦的空秆率逐渐增加,不利于產量的提高,因此要控制田间空秆的发生。
防治方法:为了提高授粉率,可采取人工授粉的方式;在玉米抽穗时选择70%托布津800倍液 甲胺磷1000倍液混合均匀喷雾;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后选择3%呋喃丹颗粒剂30kg/hm2拌毒土撒在田间地表。
(作者单位:1.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心;2.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土壤肥料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