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年末,我被丹东市委党校指派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和其他两位同事一起,帮扶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四林村。参与扶贫工作快一年了,要说这扶贫工作,“说难,真难,拔掉穷根不是朝夕之事;说不难,也不难,办法总比困难多,路子总会找到的”。
做好扶贫工作,脚板要“硬”。四林村是一个偏僻山村,距离丹东市区170公里,周围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产业基础薄弱,现有贫困户91个,占全村总户数近三分之一。工作队队员们靠双脚,逐个村民组、逐个贫困户进行走访。有的贫困户居住在偏远的山沟里,工作队队员也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入户走访。有时到了贫困户门前,发现家中无人,就四处打听,赶到农田里向正在劳作的贫困户了解情况,甚至和农民一起干活。就这样,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每个贫困户的人口状况、教育状况、健康状况、家庭资产状况、种植养殖产业状况等调查清楚,完成了建档立卡工作。
做好扶贫工作,脸皮要“厚”。驻村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帮农民办事,帮农民改善生活。无论是产业立项、资金争取,还是农产品销售,都需要和各单位、各部门、各种人打交道。脸皮薄了不行,不敢说话不行,不会说话更不行。只要打听到哪个单位、哪个人能对扶贫工作提供支持帮助,我都会想方设法跟对方建立联系,向其介绍四林村贫困户的情况,呼吁他们伸出援手、奉献爱心。村里需要发展大榛子产业,可是贫困户没钱购买树苗。我主动和相关部门沟通,最终为四林村的贫困户争取了价值20万元的3万多棵大榛子树苗。村里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因病致贫,他们舍不得路费去大医院看病,更不舍得买药。“能不能把丹东市的医生请到村里?不试一试咋知道?”我又找到市政协的科教文卫委员会,请他们召集医疗界的市政协委员到村义诊。义诊活动当天,丹东的知名医疗专家们冒着大雨,登门为10个病情较为严重的村民免费诊疗,并向他们捐赠了部分药物,受到村民的欢迎。
做好扶贫工作,头脑要“活”。这里说的头脑要“活”,指的是发展思路要清晰,发展规划要明确。四林村山多地少,当地村民多以种植玉米为主。可近几年来玉米的价格呈下降趋势,收益不大。“四林村人如何才能发家致富?”从驻村那天起,这个问题就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单靠种植传统作物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要观念转变、生产转型。经过深入调研,工作队队员们一致认为:“四林村的种植品种应转向收益较高的大榛子、林下参,同时发展以种植软枣、猕猴桃为主的庭院经济。”很快,这个思路便得到全体村民的认可。今年,大榛子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500亩,林下参、软枣和猕猴桃的种植面积也呈迅猛扩大之势。
做好扶贫工作,手段要“新”。这里说的“新”,指的是宣传、营销手段的“新”。例如,利用网络进行销售农产品,便是新招之一。四林村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宜人。我对四林村的山水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并利用自己的摄影特长,拍了大量风光照片,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四林村的山水之美。许多丹东市民在微信中看到这些风光照片后,纷纷来到四林村旅游观光。村里有10多个养蜂户,蜂蜜的品质非常好,不掺一丝假,就是因为地处偏远,才导致销售困难。了解这一情况后,工作队队员们纷纷在微信朋友圈广泛宣传介绍四林村的好蜂蜜……几个月来,工作队已经利用微信为养蜂户销售了3万多元的蜂蜜,许多村民尝到了甜头,纷纷加入养蜂行列。目前,我们正着手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培训,让他们不仅学会养蜂酿蜜,还学会如何利用网络、微信进行产品销售。
做好扶贫工作,力要善“借”。党校是负责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单位,在扶贫项目资金方面显得“有心无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而是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借助其他相关部门的力量,在扶贫工作上同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四林村五组位于浑江岸边,多年来百姓走的依然是土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就连商贩都不愿意去收购农产品,即使去了也使劲压低收购价格。五组还是四林村大榛子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村民组,大榛子年产量近5万公斤,如果每公斤价格低2元钱,农民就少收入近10万元。“这条破路可把我们坑苦坑穷了!”五组的一位村民对我抱怨说。
“要想富,得修路!”工作队与共同帮扶四林村的宽甸县人大一起,积极协调市、县交通建设部门,落实浑江岸边5公里土路重修扩建工程,目前项目已经立项,预计投资500万元,明年将开工建设。这条公路建成后,将对四林村的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几个月的驻村扶贫工作,我们用真情实感和实际举措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但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扶贫的路还很长,脱贫的障碍还有很多,必须与村“两委”班子、全村党员群众同心协力,更好地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好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电商扶贫,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全力参与到扶贫工作中……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坚信,只要肯用汗水“浇灌”,肯用智慧“施肥”,四林村定会结出脱贫致富的“丰硕果实”。
(作者系丹东市委党校驻宽甸县步达远镇四林村工作队队长)
做好扶贫工作,脚板要“硬”。四林村是一个偏僻山村,距离丹东市区170公里,周围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产业基础薄弱,现有贫困户91个,占全村总户数近三分之一。工作队队员们靠双脚,逐个村民组、逐个贫困户进行走访。有的贫困户居住在偏远的山沟里,工作队队员也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入户走访。有时到了贫困户门前,发现家中无人,就四处打听,赶到农田里向正在劳作的贫困户了解情况,甚至和农民一起干活。就这样,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每个贫困户的人口状况、教育状况、健康状况、家庭资产状况、种植养殖产业状况等调查清楚,完成了建档立卡工作。
做好扶贫工作,脸皮要“厚”。驻村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帮农民办事,帮农民改善生活。无论是产业立项、资金争取,还是农产品销售,都需要和各单位、各部门、各种人打交道。脸皮薄了不行,不敢说话不行,不会说话更不行。只要打听到哪个单位、哪个人能对扶贫工作提供支持帮助,我都会想方设法跟对方建立联系,向其介绍四林村贫困户的情况,呼吁他们伸出援手、奉献爱心。村里需要发展大榛子产业,可是贫困户没钱购买树苗。我主动和相关部门沟通,最终为四林村的贫困户争取了价值20万元的3万多棵大榛子树苗。村里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因病致贫,他们舍不得路费去大医院看病,更不舍得买药。“能不能把丹东市的医生请到村里?不试一试咋知道?”我又找到市政协的科教文卫委员会,请他们召集医疗界的市政协委员到村义诊。义诊活动当天,丹东的知名医疗专家们冒着大雨,登门为10个病情较为严重的村民免费诊疗,并向他们捐赠了部分药物,受到村民的欢迎。
做好扶贫工作,头脑要“活”。这里说的头脑要“活”,指的是发展思路要清晰,发展规划要明确。四林村山多地少,当地村民多以种植玉米为主。可近几年来玉米的价格呈下降趋势,收益不大。“四林村人如何才能发家致富?”从驻村那天起,这个问题就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单靠种植传统作物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要观念转变、生产转型。经过深入调研,工作队队员们一致认为:“四林村的种植品种应转向收益较高的大榛子、林下参,同时发展以种植软枣、猕猴桃为主的庭院经济。”很快,这个思路便得到全体村民的认可。今年,大榛子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500亩,林下参、软枣和猕猴桃的种植面积也呈迅猛扩大之势。
做好扶贫工作,手段要“新”。这里说的“新”,指的是宣传、营销手段的“新”。例如,利用网络进行销售农产品,便是新招之一。四林村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宜人。我对四林村的山水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并利用自己的摄影特长,拍了大量风光照片,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四林村的山水之美。许多丹东市民在微信中看到这些风光照片后,纷纷来到四林村旅游观光。村里有10多个养蜂户,蜂蜜的品质非常好,不掺一丝假,就是因为地处偏远,才导致销售困难。了解这一情况后,工作队队员们纷纷在微信朋友圈广泛宣传介绍四林村的好蜂蜜……几个月来,工作队已经利用微信为养蜂户销售了3万多元的蜂蜜,许多村民尝到了甜头,纷纷加入养蜂行列。目前,我们正着手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培训,让他们不仅学会养蜂酿蜜,还学会如何利用网络、微信进行产品销售。
做好扶贫工作,力要善“借”。党校是负责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单位,在扶贫项目资金方面显得“有心无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而是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借助其他相关部门的力量,在扶贫工作上同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四林村五组位于浑江岸边,多年来百姓走的依然是土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就连商贩都不愿意去收购农产品,即使去了也使劲压低收购价格。五组还是四林村大榛子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村民组,大榛子年产量近5万公斤,如果每公斤价格低2元钱,农民就少收入近10万元。“这条破路可把我们坑苦坑穷了!”五组的一位村民对我抱怨说。
“要想富,得修路!”工作队与共同帮扶四林村的宽甸县人大一起,积极协调市、县交通建设部门,落实浑江岸边5公里土路重修扩建工程,目前项目已经立项,预计投资500万元,明年将开工建设。这条公路建成后,将对四林村的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几个月的驻村扶贫工作,我们用真情实感和实际举措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但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扶贫的路还很长,脱贫的障碍还有很多,必须与村“两委”班子、全村党员群众同心协力,更好地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好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电商扶贫,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全力参与到扶贫工作中……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坚信,只要肯用汗水“浇灌”,肯用智慧“施肥”,四林村定会结出脱贫致富的“丰硕果实”。
(作者系丹东市委党校驻宽甸县步达远镇四林村工作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