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工业不断发展,工业增加值的核算也在不断改进。针对我国工业增加值中成本费用统计难度大的问题,引入会计中的完全成本法,并在完全成本法统计的基础之上倒推出成本费用,进而进行工业增加值的计算。通过这种方法的探索,进一步增加工业增加值数据的准确性,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工业增加值;成本倒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7.030
1 引言
当前工业增加值核算方面国家统计核算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口径不统一,并且在生产法核算增加值的过程中,“成本费用”数据统计难度较大,很难得到准确的“中间投入”数据,造成工业增加值核算数据不准确。在工业增加值数据运用方面,无法直接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供给和需求情况,不能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指导性作用。本文引入完全成本法试图解决工业增加值核算方面国家统计核算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口径不统一的问题,通过成本倒推的方法解决成本费用核算难度大的问题。同时,完全成本法中已售和未售产品有完全相同的成本构成,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产销量之差,得出产业或企业供给和市场需求匹配方面的数据,并进一步对过剩产能企业进行结构性重组或产业升级,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研究综述
2.1 国内工业增加值核算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进行了工业增加值核算方面的初探,随着国民经济改革的深化,工业统计施行重大改革,工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也随之改进,当前工业增加值核算方面的改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1 关于工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阮沛华(1999)、王文森(2003)在工业增加值具体核算方面建议用收入法进行核算;曹红、张翔(2000)、董玉文(2003)、马晓轩(2004)鉴于中间投入不好计算,建议通过正算法和倒算法及进行增加值的计算。王文森(2003)建议运用工业增加值的两种核算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有关财务会计资料提高准确性。赵遂乔(2012)对两种工业增加值的方法进行对比,并说明两种方法的差异来源。
杨绍群(2006)同意张凤英所提出的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并借鉴此方案,对其方法进行改进:首先把生產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中的费用余额分为工业中间投入和工业增加值要素三大部分:首先,工业增加值要素分别列出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工业中间投入不必分项列出; 其次,按照计算“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的要求,把各账户中的工业中间投入归集加总; 最后,把工业中间投入和工业增加值各要素合计,求得与工业总产值口径一致的成本费用总额,以便用两种方法计算。
史晓霞(2006)提出,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从人工成本的概念出发,按照受益对象的不同,将人工成本记到了不同的成本费用科目,因此,工业总产值中要扣除的中间投入数据与过去相比有了大的变化,工业增加值的核算也就有所变化。
王海源(2008)建议对生产法和分配法中牵扯的会计科目进行细化,以便更全面的进行增加值的计算。
2.1.2 关于统计方面的改进建议
在定义准确性方面,王文森(2003)、赵素芳(2010)建议正确把握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以及核算原则。核算资料来源准确性方面,2004年中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改革了GDP核算资料来源,为增加值的核算提供了相对较好的依据。同样,由于GDP数据的资料来源、计算方法、生产范围和一些具体问题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改变,让增加值的核算发生了变化;2012年全国范围内正式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以来,改变以往由被调查企业直接填报“工业中间投入”计算工业增加的做法,直接采集计算工业中间投入和增加值所涉及的基础数据,由统计部门计算生产法和收入法工业增加值。统计人员素质方面,陈克强(2005)、张玉华(2006)、杨绍群(2006)、赵素芳(2010)等学者建议加强会计知识的培训、会计人员应了解本企业的工业流程和业务核算程序。核算检验和数据审查方面,赵素芳(2010)在增加值的改进方面提出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数据的质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施行财务监督体制。贺晓路(2014)、卞志杰(2015)提出强化工业增加值的核算验证、强化计算增加值的数据审查。
2.2 国内文献评述
首先,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得出,我国工业增加值的核算已不断细化,在最初建立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的具体划分和会计制度的不断改进,都进行了进一步的核算改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当前工业增加值中的中间投入计算统计难度较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根据现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资料中的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以及投入产出调查的大型工业企业中间投入构成资料等,进行中间投入的计算。计算过程中中间投入的构成项目不够细化、成本费用统计难度较大等这些问题造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核算不准确。
其次,从现有具体核算方法方面的建议来看统计方法的可行性较低,且统计过程相对繁琐,不管从资料收集方面还是方法实施方面,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对工业增加值核算的准确性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影响。从具体统计方面来看,不管工业增加值核算的发展现状如何,定义准确性方面的理解、核算资料来源的准确性、统计人员素质、核算检验和数据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在核算准确性进一步的发展中不断落实提高。
再次,核算出的工业增加值在核算结果的使用方面还需要提高,核算结果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也制约了 GDP 在宏观经济供给侧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当前的文献对于工业增加值在供给侧方面的作用并未较多的涉及,且没有相对可行的方法提出。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工业增加值;成本倒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7.030
1 引言
当前工业增加值核算方面国家统计核算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口径不统一,并且在生产法核算增加值的过程中,“成本费用”数据统计难度较大,很难得到准确的“中间投入”数据,造成工业增加值核算数据不准确。在工业增加值数据运用方面,无法直接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供给和需求情况,不能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指导性作用。本文引入完全成本法试图解决工业增加值核算方面国家统计核算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口径不统一的问题,通过成本倒推的方法解决成本费用核算难度大的问题。同时,完全成本法中已售和未售产品有完全相同的成本构成,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产销量之差,得出产业或企业供给和市场需求匹配方面的数据,并进一步对过剩产能企业进行结构性重组或产业升级,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研究综述
2.1 国内工业增加值核算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进行了工业增加值核算方面的初探,随着国民经济改革的深化,工业统计施行重大改革,工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也随之改进,当前工业增加值核算方面的改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1 关于工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阮沛华(1999)、王文森(2003)在工业增加值具体核算方面建议用收入法进行核算;曹红、张翔(2000)、董玉文(2003)、马晓轩(2004)鉴于中间投入不好计算,建议通过正算法和倒算法及进行增加值的计算。王文森(2003)建议运用工业增加值的两种核算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有关财务会计资料提高准确性。赵遂乔(2012)对两种工业增加值的方法进行对比,并说明两种方法的差异来源。
杨绍群(2006)同意张凤英所提出的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并借鉴此方案,对其方法进行改进:首先把生產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中的费用余额分为工业中间投入和工业增加值要素三大部分:首先,工业增加值要素分别列出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工业中间投入不必分项列出; 其次,按照计算“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的要求,把各账户中的工业中间投入归集加总; 最后,把工业中间投入和工业增加值各要素合计,求得与工业总产值口径一致的成本费用总额,以便用两种方法计算。
史晓霞(2006)提出,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从人工成本的概念出发,按照受益对象的不同,将人工成本记到了不同的成本费用科目,因此,工业总产值中要扣除的中间投入数据与过去相比有了大的变化,工业增加值的核算也就有所变化。
王海源(2008)建议对生产法和分配法中牵扯的会计科目进行细化,以便更全面的进行增加值的计算。
2.1.2 关于统计方面的改进建议
在定义准确性方面,王文森(2003)、赵素芳(2010)建议正确把握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以及核算原则。核算资料来源准确性方面,2004年中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改革了GDP核算资料来源,为增加值的核算提供了相对较好的依据。同样,由于GDP数据的资料来源、计算方法、生产范围和一些具体问题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改变,让增加值的核算发生了变化;2012年全国范围内正式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以来,改变以往由被调查企业直接填报“工业中间投入”计算工业增加的做法,直接采集计算工业中间投入和增加值所涉及的基础数据,由统计部门计算生产法和收入法工业增加值。统计人员素质方面,陈克强(2005)、张玉华(2006)、杨绍群(2006)、赵素芳(2010)等学者建议加强会计知识的培训、会计人员应了解本企业的工业流程和业务核算程序。核算检验和数据审查方面,赵素芳(2010)在增加值的改进方面提出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数据的质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施行财务监督体制。贺晓路(2014)、卞志杰(2015)提出强化工业增加值的核算验证、强化计算增加值的数据审查。
2.2 国内文献评述
首先,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得出,我国工业增加值的核算已不断细化,在最初建立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的具体划分和会计制度的不断改进,都进行了进一步的核算改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当前工业增加值中的中间投入计算统计难度较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根据现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资料中的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以及投入产出调查的大型工业企业中间投入构成资料等,进行中间投入的计算。计算过程中中间投入的构成项目不够细化、成本费用统计难度较大等这些问题造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核算不准确。
其次,从现有具体核算方法方面的建议来看统计方法的可行性较低,且统计过程相对繁琐,不管从资料收集方面还是方法实施方面,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对工业增加值核算的准确性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影响。从具体统计方面来看,不管工业增加值核算的发展现状如何,定义准确性方面的理解、核算资料来源的准确性、统计人员素质、核算检验和数据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在核算准确性进一步的发展中不断落实提高。
再次,核算出的工业增加值在核算结果的使用方面还需要提高,核算结果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也制约了 GDP 在宏观经济供给侧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当前的文献对于工业增加值在供给侧方面的作用并未较多的涉及,且没有相对可行的方法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