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广州花城广场、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各大公园广场以及大型活动场馆等立体花坛进行分析,概述了广州立体花坛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总结了主要应用技术和方法。立体花坛在广州有较佳的发展前景,未来立体花坛的创作思路应更为开阔,注意技术层面的革新,并与广州城市景观相融合,为广州地区的园林景观添色。
关键词:立体花坛;应用特点;建议;广州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3-02-25
修回日期:2013-03-22
立体花坛起源于欧洲,是将不同特性的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种植在二维或三维立体钢架上所形成的植物艺术造型。其构图灵活多变,方便安装和拆卸,能较好地表现艺术主题,满足现代城市景观需要和高效需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园艺的最高水准,被誉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奇葩。立体花坛在欧美发达国家较为普及,从街头绿化到公园景观随处可见。中国于80年代开始利用立体花坛造景,主要用在天安门广场上;近年,中国的立体花坛也逐渐普及,各个城市的街头开始大量出现与节日或大型活动主题相关的大型立体花坛。
立体花坛包括二维和三维两种形式。二维立体花坛又称标牌花坛,是把花坛做成距地面一定高度的或垂直或斜面的广告宣传牌样式,一般为单面观赏。三维立体花坛可四面观赏,是由固定结构、介质、介质固定材料和植物材料共同组成立体造型。依据表现形式,三维立体花坛又有造型花坛和造景花坛两种形式[1]。
1 广州地区立体花坛应用历史和现状
广州又称花城,花市文化起源于明朝或明以前,广州市民喜爱花卉,花卉文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广州注重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浓浓的花意,逐步发展出富有本土特色的立体花坛文化。
广州立体花坛发展可粗略分为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萌芽阶段的花坛布置,以二维或简单的三维立体花坛为主,主要用于重要节日营造气氛(图1),在2001年广州市举办的九运会曾发挥过重要的景观效果。而以2006年9月28日的“广州市首届立体花坛展览”为标志,立体花坛开始成为广州园林景观建设重要的一部分,该展览以“绿色花城·和谐云山”为主题,在云台花园展出了25组包括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种类型的立体花坛(图2),标志着广州立体花坛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第3个阶段则以2012年广州亚运会为契机,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推广为依托,全民参与,创造了良好的全市整体规模效果(图3),而且立体花坛的造景技术达到了较为成熟的水平[2]。目前广州地区的立体花坛应用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也具备一定的技术,发展态势良好。
2 广州地区立体花坛应用特点分析
2.1整体具丰富的岭南文化特色
要不断创新立体花坛设计观念,立体花坛因设计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思想性而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3]。80年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立体花坛的设计主题离不开政治内容,例如运用五角星或政治口号等元素;后来,出现了以龙凤等传统元素为表现主题的立体花坛,动物也是比较受欢迎的表现题材,表现形式较抽象。近年,立体花坛则多以广州地方文化为题材,包括市花红棉(图4)、赛龙舟(图5)、舞狮(图6)、岭南特色建筑(图7)等,更有表达祥和、和谐、幸福等美好愿望的抽象题材(图8);表现手法较为含蓄,具有时代感。
2.2 施工技术不断革新
随着园林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立体花坛的施工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由单一的二维平面或五色草插制的立体花坛发展为三维四面观赏花坛,艺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2.1 LED灯照明技术提升夜景效果 大型立体花坛应用LED等先进的立体照明系统,打造日景与夜景的差异化景观,大大地丰富了立体花坛的景观效果(图9)。
2.2.2 大型运输、吊装等机械设备广泛应用 随着广州地区大型市政项目建设的发展,立体花坛的体量不断增加,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日渐广泛。2012年“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花卉布置”应用了大型运输和吊装等机械,圆满完成了近年最为复杂的大型立体花坛项目。该花坛位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西广场,其主题为“党旗飘扬引前路”(图10),为立体花坛与平面花坛的结合,立体花坛高度约10 m,平面花坛面积约为2 400 m2。立体花坛的施工包括:骨架制作安装、泡沫安装、图案放线、插绢花、维护、清运,平面花坛的施工包括:基底处理、搭设承台、铺设土工布。施工期为盛夏,广州气温较高,基地的处理要达到降温、保湿的效果,避免广场高温影响花卉生长,保障花卉景观效果。由于立体花坛构架达10 m高,是施工难点所在。项目组订立了周详的施工计划,将整个项目分为预制和现场焊接两个环节。工场内先进行部分铁质构架的预制(图11),利用大型货车,将重达10多吨的构架运抵现场后,利用大型吊机辅助定位和固定(图12),由20多名焊工进行现场焊接。完工后的立体花坛主题突出,色彩明快靓丽,造型流畅、富有动感,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2.2.3 微灌技术不断发展 随着微灌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花坛的养护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不再单一地依靠人工浇灌。人工浇灌虽然方便,但是由于水压难以控制、养护人员素质参差等原因,花坛的造型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影响观感。而微灌技术管道不仅安装和拆卸十分方便,而且能够根据设计意图配合造型进行多种形状的安装,喷淋的范围可以精确计算和控制,因此在很多大型广场的立体花坛中应用广泛[4]。
除了大型运输、吊装等机械设备的配置外,全方位立体照明技术和形式多样的塑料种植钵的采用都使得施工现场能更容易快速地安装盆花植物(图13),也有利于打造各种造型,令立体花坛的施工工艺得到较大的改善,明显缩短施工周期,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这也是近年来广州地区园林建设中立体花坛越来越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2.3 植物材料丰富多样
广州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暴频繁,年平均气温约为21.9℃。气候怡人,可选择的花材比较丰富。
传统立体花坛多采用红绿草等植物作为主花材,近年也采用了不少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或本土优质品种,如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何氏凤仙Impatiens holstii(图14)、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百日草Zinnia elegans、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一串红Salvis splendens、三色堇Viola tricolor、四季海棠Bedding begonia、彩叶草Coleus scutellarioides、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 cv.、银叶菊Senecio cineraria等,色泽艳丽的花卉丰富了立体花坛的颜色和形态。在条件受限或处理复杂造型时,采用色彩鲜艳、不同尺寸的绢花,可营造更为艳丽和明亮的造型(图15)。
就广州而言,近年立体花坛建设中也采用了不少新颖的材料。2013年新春,花城广场“吉祥树”主题立体花坛(图16),施工单位以新颖的材料和先进的施工管理技术制作出颇具创意的立体花坛。该项目采用了朱砂桔 Citrus erythrosa、四季桔Citrus mitis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制作高达13 m的巨型桔树,是广州地区首次以桔树为主题的大型立体花坛。“吉祥树”造型为古典的圆柱形,由3 500盆金桔树组合而成,采用了微灌技术,并有全方位的立体照明技术配合,使得这棵特别的“吉祥树”成为了新春期间花城广场的景观亮点。
3 广州地区立体花坛应用建议
以北京为典型的北方立体花坛体量大、气势磅礴,广州地区的立体花坛受到展示场地、文化特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量较小,多注重细节表现,在欣赏方式上以静观近赏为主、动观浏览为辅。立体花坛在广州地区得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未来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创新创作思路
在设计立意上更多地体现岭南文化特色和城市时代精神,同时要丰富施工工艺的形式;广州地区的城市景观日新月异,立体花坛的设计要与周边的景观相融合,从而体现出城市的整体景观风格。
3.2 体现环保生态效益
从设计入手,充分考虑立体花坛的环保效益。在材料的选用上,尽量采用环保型和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减少立体花坛布置后所产生的废弃物。施工方应尽量重复使用硬质构架,减少浪费。同时,应熟悉本地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当季时花,延长立体花坛展出时间。
3.3 革新施工技术
微灌技术虽已优于传统的喷淋系统,但要达到植物水份得到充分供给的目标,还需要不断的改良。在比较高的立体花坛中,顶部植物供水不足的情况常有发生,应不断改良水压供给系统的技术。LED等照明技术已经在立体花坛中得到初步应用,但是安全性仍有待提高,也亟待与其它施工技术相融合。
3.4 提升养护水平
不断提升养护管理水平和养护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根据花卉品种、生长特性和布置的形式、展览的季节,制定适宜的养护方式。
3.5 植物选材本土化
在植物选材方面要注重本土化策略,充分利用本地优秀的品种资源,积极开发系列栽植产品,使整个市场国产化、本土化。
参考文献:
[1]韦菁.立体花坛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05.
[2]王显红,彭光勇.试论首都大型节日花坛的发展及展望[J].中国园林,2002,(6):17.
[3]温红.如何提升立体花坛设计制作品位[J].河北林业科技,2010,(3):79.
[4]李强年.城市绿地的微灌技术及工程应用[J].甘肃科技,2007,(11):150.
审稿编辑:代色平 赵小兰
关键词:立体花坛;应用特点;建议;广州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3-02-25
修回日期:2013-03-22
立体花坛起源于欧洲,是将不同特性的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种植在二维或三维立体钢架上所形成的植物艺术造型。其构图灵活多变,方便安装和拆卸,能较好地表现艺术主题,满足现代城市景观需要和高效需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园艺的最高水准,被誉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奇葩。立体花坛在欧美发达国家较为普及,从街头绿化到公园景观随处可见。中国于80年代开始利用立体花坛造景,主要用在天安门广场上;近年,中国的立体花坛也逐渐普及,各个城市的街头开始大量出现与节日或大型活动主题相关的大型立体花坛。
立体花坛包括二维和三维两种形式。二维立体花坛又称标牌花坛,是把花坛做成距地面一定高度的或垂直或斜面的广告宣传牌样式,一般为单面观赏。三维立体花坛可四面观赏,是由固定结构、介质、介质固定材料和植物材料共同组成立体造型。依据表现形式,三维立体花坛又有造型花坛和造景花坛两种形式[1]。
1 广州地区立体花坛应用历史和现状
广州又称花城,花市文化起源于明朝或明以前,广州市民喜爱花卉,花卉文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广州注重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浓浓的花意,逐步发展出富有本土特色的立体花坛文化。
广州立体花坛发展可粗略分为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萌芽阶段的花坛布置,以二维或简单的三维立体花坛为主,主要用于重要节日营造气氛(图1),在2001年广州市举办的九运会曾发挥过重要的景观效果。而以2006年9月28日的“广州市首届立体花坛展览”为标志,立体花坛开始成为广州园林景观建设重要的一部分,该展览以“绿色花城·和谐云山”为主题,在云台花园展出了25组包括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种类型的立体花坛(图2),标志着广州立体花坛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第3个阶段则以2012年广州亚运会为契机,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推广为依托,全民参与,创造了良好的全市整体规模效果(图3),而且立体花坛的造景技术达到了较为成熟的水平[2]。目前广州地区的立体花坛应用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也具备一定的技术,发展态势良好。
2 广州地区立体花坛应用特点分析
2.1整体具丰富的岭南文化特色
要不断创新立体花坛设计观念,立体花坛因设计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思想性而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3]。80年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立体花坛的设计主题离不开政治内容,例如运用五角星或政治口号等元素;后来,出现了以龙凤等传统元素为表现主题的立体花坛,动物也是比较受欢迎的表现题材,表现形式较抽象。近年,立体花坛则多以广州地方文化为题材,包括市花红棉(图4)、赛龙舟(图5)、舞狮(图6)、岭南特色建筑(图7)等,更有表达祥和、和谐、幸福等美好愿望的抽象题材(图8);表现手法较为含蓄,具有时代感。
2.2 施工技术不断革新
随着园林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立体花坛的施工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由单一的二维平面或五色草插制的立体花坛发展为三维四面观赏花坛,艺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2.1 LED灯照明技术提升夜景效果 大型立体花坛应用LED等先进的立体照明系统,打造日景与夜景的差异化景观,大大地丰富了立体花坛的景观效果(图9)。
2.2.2 大型运输、吊装等机械设备广泛应用 随着广州地区大型市政项目建设的发展,立体花坛的体量不断增加,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日渐广泛。2012年“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花卉布置”应用了大型运输和吊装等机械,圆满完成了近年最为复杂的大型立体花坛项目。该花坛位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西广场,其主题为“党旗飘扬引前路”(图10),为立体花坛与平面花坛的结合,立体花坛高度约10 m,平面花坛面积约为2 400 m2。立体花坛的施工包括:骨架制作安装、泡沫安装、图案放线、插绢花、维护、清运,平面花坛的施工包括:基底处理、搭设承台、铺设土工布。施工期为盛夏,广州气温较高,基地的处理要达到降温、保湿的效果,避免广场高温影响花卉生长,保障花卉景观效果。由于立体花坛构架达10 m高,是施工难点所在。项目组订立了周详的施工计划,将整个项目分为预制和现场焊接两个环节。工场内先进行部分铁质构架的预制(图11),利用大型货车,将重达10多吨的构架运抵现场后,利用大型吊机辅助定位和固定(图12),由20多名焊工进行现场焊接。完工后的立体花坛主题突出,色彩明快靓丽,造型流畅、富有动感,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2.2.3 微灌技术不断发展 随着微灌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花坛的养护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不再单一地依靠人工浇灌。人工浇灌虽然方便,但是由于水压难以控制、养护人员素质参差等原因,花坛的造型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影响观感。而微灌技术管道不仅安装和拆卸十分方便,而且能够根据设计意图配合造型进行多种形状的安装,喷淋的范围可以精确计算和控制,因此在很多大型广场的立体花坛中应用广泛[4]。
除了大型运输、吊装等机械设备的配置外,全方位立体照明技术和形式多样的塑料种植钵的采用都使得施工现场能更容易快速地安装盆花植物(图13),也有利于打造各种造型,令立体花坛的施工工艺得到较大的改善,明显缩短施工周期,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这也是近年来广州地区园林建设中立体花坛越来越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2.3 植物材料丰富多样
广州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暴频繁,年平均气温约为21.9℃。气候怡人,可选择的花材比较丰富。
传统立体花坛多采用红绿草等植物作为主花材,近年也采用了不少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或本土优质品种,如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何氏凤仙Impatiens holstii(图14)、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百日草Zinnia elegans、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一串红Salvis splendens、三色堇Viola tricolor、四季海棠Bedding begonia、彩叶草Coleus scutellarioides、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 cv.、银叶菊Senecio cineraria等,色泽艳丽的花卉丰富了立体花坛的颜色和形态。在条件受限或处理复杂造型时,采用色彩鲜艳、不同尺寸的绢花,可营造更为艳丽和明亮的造型(图15)。
就广州而言,近年立体花坛建设中也采用了不少新颖的材料。2013年新春,花城广场“吉祥树”主题立体花坛(图16),施工单位以新颖的材料和先进的施工管理技术制作出颇具创意的立体花坛。该项目采用了朱砂桔 Citrus erythrosa、四季桔Citrus mitis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制作高达13 m的巨型桔树,是广州地区首次以桔树为主题的大型立体花坛。“吉祥树”造型为古典的圆柱形,由3 500盆金桔树组合而成,采用了微灌技术,并有全方位的立体照明技术配合,使得这棵特别的“吉祥树”成为了新春期间花城广场的景观亮点。
3 广州地区立体花坛应用建议
以北京为典型的北方立体花坛体量大、气势磅礴,广州地区的立体花坛受到展示场地、文化特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量较小,多注重细节表现,在欣赏方式上以静观近赏为主、动观浏览为辅。立体花坛在广州地区得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未来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创新创作思路
在设计立意上更多地体现岭南文化特色和城市时代精神,同时要丰富施工工艺的形式;广州地区的城市景观日新月异,立体花坛的设计要与周边的景观相融合,从而体现出城市的整体景观风格。
3.2 体现环保生态效益
从设计入手,充分考虑立体花坛的环保效益。在材料的选用上,尽量采用环保型和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减少立体花坛布置后所产生的废弃物。施工方应尽量重复使用硬质构架,减少浪费。同时,应熟悉本地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当季时花,延长立体花坛展出时间。
3.3 革新施工技术
微灌技术虽已优于传统的喷淋系统,但要达到植物水份得到充分供给的目标,还需要不断的改良。在比较高的立体花坛中,顶部植物供水不足的情况常有发生,应不断改良水压供给系统的技术。LED等照明技术已经在立体花坛中得到初步应用,但是安全性仍有待提高,也亟待与其它施工技术相融合。
3.4 提升养护水平
不断提升养护管理水平和养护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根据花卉品种、生长特性和布置的形式、展览的季节,制定适宜的养护方式。
3.5 植物选材本土化
在植物选材方面要注重本土化策略,充分利用本地优秀的品种资源,积极开发系列栽植产品,使整个市场国产化、本土化。
参考文献:
[1]韦菁.立体花坛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05.
[2]王显红,彭光勇.试论首都大型节日花坛的发展及展望[J].中国园林,2002,(6):17.
[3]温红.如何提升立体花坛设计制作品位[J].河北林业科技,2010,(3):79.
[4]李强年.城市绿地的微灌技术及工程应用[J].甘肃科技,2007,(11):150.
审稿编辑:代色平 赵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