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猴疟原虫B株配子体对大劣按纹感染性的活力周期

来源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食蟹猴疟原虫B株早期环状体接种1只恒河猴,接种后第2-12天(血内仅存在1群原虫)测试了由第1-4代裂殖子形成的4代配子体(G)对大劣按蚊(海南株)感染性的活力周期。结果表明第1-4代裂殖子均形成了一定数量的G,由裂殖子发育到G功能成熟(可使蚊感染)各代有差异,第2代G至少需55±1h,第3代G则需65±1h;发育至72±4h时活力最旺,G寿命长者可达100h;生活期(对蚊有感染力的时间)第1、2代G约为12-42h,第3代G约为10-19h。G密度与蚊胃卵囊均数不成正比,
其他文献
本文在淡色库蚊的敌百虫、双硫磷和毒死蜱三种抗性品系筛选的基础上,通过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吸血、繁殖、存活和发育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和比较,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抗怀品系
围食膜是昆虫或节肢动物的一独特特征,它在成蚊和幼虫以两种不同方式形成并在昆虫生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成蚊所有中肠上皮细胞都分泌构成这种膜的前体物,完整的围食膜由几丁质等
地比不同方法制备牛巴贝斯虫C51A探针DNS和光敏生物素标记的效果,建立ECOR酶切纯化的C51A探针制备技术,该探针除具备重组质量DNA探针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外,杂交效果更规律清晰。开始应用到流行地区奶
研究蚊媒体内疟原虫的发育生物学,探讨疟原虫-蚊媒相互关系的分子机理,是发展疟疾防治新策略的前提.本文就蚊体内疟原虫卵囊前各期的发育机理、按蚊对其的免疫攻击作一综述.
从民和巴寒尔两个地理区域来源的熊蜂宿主中分离了47个熊蜂短膜虫克隆。利用GPI、MDH、ME、6PGD和PGM五种等位基因酶电泳地这47个熊峰短膜虫克隆的检测结果发现,熊蜂短膜虫克隆间乏理论基因型,说明
本文记述采获于西双版纳勐腊县竹穴积水内一新种局限蚊,讨论了新种与其近缘种的特征,模式标本存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原仪器经改进后,增强其资料处理功能,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建议用蚊虫在筒内停息时间与飞行时间的比和每分钟内飞行次数与平均每次飞行时间的乘积等两项指标,比以前用单位时间内的
在我国北方,白纹伊蚊叮咬的人群皮肤反应显然较淡色库蚊叮咬反应强烈,尤其是儿童反应更为严重为了解其原因本研究进行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体液、唾液腺的蛋白分析及免疫抗体交
淡色库蚊对毒死蜱抗性品系表现为酯酶B2基因扩增。本文对由酯酶B2基因扩增所导致的OP抗性在无杀虫剂压力下的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抗性种群中混有非酯酶基因扩增个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