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似乎是日日重复,但每天所备的课不同,所针对的学生不同,产生的问题也不同。我们要用敏感的心体会这些不同,要耐心地对待这些“重复”,以崭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重复”,这样我们便能从这一次次的“重复”中感知教育的规律,提升教学的水平。这里的“重复”便是一线教师的教科研。严格地讲,教学离开教科研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学之道,莫过于穷理。”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师一定是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的“诗人”。那么,发展中的教师如何开展自己的教科研呢?不妨先问问自己吧。
一问:自己有没有搞教科研的条件
“教师人人有科研课题”,这个提法并没有不妥,因为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非常丰富的研究资源,而且可以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研究具备一定的包括自身在内的条件,而不是凭空搞教科研,要有一个研究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产生兴趣,时常对实践过程中的环节和细节反思,对自己产生的教学灵感有记录体验,这便有了研究的动机。教师要做有心人,教育神经要变得敏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乃至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质疑、批判、肯定或否定……总之,善于捕捉一瞬间的灵感,找寻教学的共振点。在心灵宁静之时,我们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哪里做好了,哪里做得不够好,如何改进等等。就这样一直坚持积累下去,等到量变到一定程度时,课题的研究自然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虽然普通教师搞的大多是草根式研究,但还需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写作功底。“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教师的教育理论不一定要高深,平时不妨多读一些教育著作,丰厚自己的底蕴,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在反思时,思考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作,因为写作能使人静下心来,化模糊为清晰,化破碎为完整,化零乱为明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随笔教给我们思考,教给我们创造。”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二问:自己有没有搞教科研的方法
有人说:“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并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是走进教育科研的捷径。”所以,不妨从理论的高度,研究课堂教学、教育故事等,锁定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或小细节,从表面深挖下去,不断丰富,不断放大,直至显现研究成果。
第一,研究的课题切口要小。“把问题当作课题,只要我们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的平凡工作,就会感到,富有价值的课题是源源不断的。”捕捉教学时的一个灵感,或者哪怕是一个小细节,只要其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入手了。
第二,注重课题的实用性。再好的课题要推广应用,对教育教学产生作用。在研究时,要多从操作的层面考虑,让课题贴近教育教学的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这样的课题才有生命力,才能研以致用。
第三,尽量压缩课题研究的周期。教师不妨多做一些短期课题,一个学期或一年的都行,只要研究的成果创新,短小精悍,不愁不实用,不愁不成功。长期的课题因为周期长,容易“节外生枝”,各方面保障不了,最终半途而废。
当然,课题研究获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也很重要,解决研究经费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三问:自己有没有搞教科研的专业共同体
请记住:没有人能拒绝一颗诚恳的心!只要你不耻下问,不懂就问,勇于请教,你的研究圈子会越来越大。这个“圈子”便是你的专业成长共同体。
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困难可能多种多样,学术的、经验的、实践的等等。建立“研”的共同体。身边的优秀“专家”,地方的教育专家,培训学习中的教育专家等都是教师可以依赖的专业成长共同体。在专业成长中,大家彼此分享、交流、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相信,“拥有智慧的人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其实,做教师最重要的是读懂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哲学家奥里欧斯说“做你自己”,莎士比亚说“做真实的你”。如果说教师有对手,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无权选择我们的工作环境,却有权利改变我们自己,发展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三口镇中心小学)
一问:自己有没有搞教科研的条件
“教师人人有科研课题”,这个提法并没有不妥,因为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非常丰富的研究资源,而且可以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研究具备一定的包括自身在内的条件,而不是凭空搞教科研,要有一个研究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产生兴趣,时常对实践过程中的环节和细节反思,对自己产生的教学灵感有记录体验,这便有了研究的动机。教师要做有心人,教育神经要变得敏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乃至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质疑、批判、肯定或否定……总之,善于捕捉一瞬间的灵感,找寻教学的共振点。在心灵宁静之时,我们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哪里做好了,哪里做得不够好,如何改进等等。就这样一直坚持积累下去,等到量变到一定程度时,课题的研究自然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虽然普通教师搞的大多是草根式研究,但还需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写作功底。“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教师的教育理论不一定要高深,平时不妨多读一些教育著作,丰厚自己的底蕴,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在反思时,思考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作,因为写作能使人静下心来,化模糊为清晰,化破碎为完整,化零乱为明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随笔教给我们思考,教给我们创造。”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二问:自己有没有搞教科研的方法
有人说:“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并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是走进教育科研的捷径。”所以,不妨从理论的高度,研究课堂教学、教育故事等,锁定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或小细节,从表面深挖下去,不断丰富,不断放大,直至显现研究成果。
第一,研究的课题切口要小。“把问题当作课题,只要我们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的平凡工作,就会感到,富有价值的课题是源源不断的。”捕捉教学时的一个灵感,或者哪怕是一个小细节,只要其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入手了。
第二,注重课题的实用性。再好的课题要推广应用,对教育教学产生作用。在研究时,要多从操作的层面考虑,让课题贴近教育教学的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这样的课题才有生命力,才能研以致用。
第三,尽量压缩课题研究的周期。教师不妨多做一些短期课题,一个学期或一年的都行,只要研究的成果创新,短小精悍,不愁不实用,不愁不成功。长期的课题因为周期长,容易“节外生枝”,各方面保障不了,最终半途而废。
当然,课题研究获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也很重要,解决研究经费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三问:自己有没有搞教科研的专业共同体
请记住:没有人能拒绝一颗诚恳的心!只要你不耻下问,不懂就问,勇于请教,你的研究圈子会越来越大。这个“圈子”便是你的专业成长共同体。
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困难可能多种多样,学术的、经验的、实践的等等。建立“研”的共同体。身边的优秀“专家”,地方的教育专家,培训学习中的教育专家等都是教师可以依赖的专业成长共同体。在专业成长中,大家彼此分享、交流、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相信,“拥有智慧的人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其实,做教师最重要的是读懂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哲学家奥里欧斯说“做你自己”,莎士比亚说“做真实的你”。如果说教师有对手,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无权选择我们的工作环境,却有权利改变我们自己,发展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三口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