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adenza这个词是意大利文,之前中文常译作“华彩奏”或“即兴奏”。但Cadenza这规矩原来自歌剧,歌剧是唱出来的,译成奏就有点不合理。莫扎特与贝多芬之后,常把这习惯用在器乐的协奏曲上,中国人认识Cadenza可能是先从器乐曲上来的,所以就把“唱”译成“奏”了。通常懂音乐的人不在乎译名是什么,需要表达时,就以外文Cadenza来叫它。
Cadenza有歌剧与一般协奏曲的分别,先说歌剧。歌剧的作曲家为了表示对歌剧主演的尊敬与崇拜,为他们写好独唱部分后,会刻意留下一段空白,讓他们能够任意唱上一段,这独唱的部分就是Cadenza了。说起独唱,就是一个人唱,但歌剧独唱也往往是有器乐伴奏或人声伴唱的,而到了Cadenza的部分所有器乐与人声都要停下来,保持万籁俱寂、一声独响的状态,可知这是给主唱者有驰骋其独门技术的机会,能表演Cadenza是荣誉,配角或合唱者是没有这资格的。歌剧的主角多是女高音或男高音,所以谈起Cadenza几乎是男女高音的专属。
大约最早是较自由的,规定不严,指挥眼尖,一看主角想要来段自由表演了,就停下乐团让他恣意一番,但后来表演事业越来越繁复,任意穿插容易出乱子,不得不稍作限制,规定一整部歌剧,不论分了几场几幕,主角唱Cadenza不能超过三次。有些作曲家在写总谱时都预留好了,哪里要表演Cadenza是有一定之规的,假如有三次的话,最后一次Cadenza有总结全剧的味道,所以最为重要。
歌剧唱Cadenza一定在剧情最高潮的部分,高潮不可能多,所以Cadenza就难能可贵。Cadenza虽然有即兴表演的意味,但表演起来其实并不那么“即兴”,也是有不少规则在的。歌剧上的规则是主角在唱该幕最后一个咏叹调(aria)结束前,伴奏的乐团停下来,让主角尽量唱出乐曲进入终止式前的主要旋律与和弦的最精彩部分,Cadenza多数有声无词,也不能太长,主要是让主角驰骋音域与声技,主角表演完了,通常用一长串的颤音给指挥暗示,指挥就“重启”乐团与主角所唱结合,融成一条音乐的洪流,最后整个乐曲就结束了。歌剧主角在做长段颤音之前的卖弄音高的部分,也包括最终的颤音,有一术语叫它“花唱”或“花腔”(melisma)。
后来这歌剧上的习惯被拉到一般协奏曲上了,器乐协奏曲要表现的不是歌唱的技术而是乐器演奏的技术,是要把乐器演奏得出神入化,等于是最高的“炫技”手段。不论歌剧的主演如何爱表现,歌剧里的Cadenza究竟还是短的,协奏曲里就可以拖得较长了,变化也多些。巴赫、亨德尔时代,器乐曲还不作兴有这习惯,最早把歌剧Cadenza“移植”到器乐上的大约是莫扎特吧。他为很多乐器写过协奏曲,弦乐器之外,还为铜管的小号、圆号(法国号),木管的单簧管、双簧管、巴松管都写过有名的协奏曲,既是协奏曲,也都有Cadenza的。
莫扎特这人真是天才,又精力无限,他一共为钢琴写了二十七首协奏曲,光是数量就令人咋舌,其中编号较后、体制较大的十几首,在第一或第三快板的乐章都留下空白,让演奏的人可随兴发挥。他又担心演奏者才干不足,便特别写下一些Cadenza可供选用,大部分钢琴家演奏时不敢造次,习惯援用莫扎特写的,也有些作曲家对莫扎特所作不是很满意,便自己来创作,既然是Cadenza,当然可由演奏家来决定。莫扎特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贝多芬就为它写过Cadenza,演奏家往往也有自己专用的版本,譬如我收有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IngridHaebler,1929-)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其中的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号的Cadenza都是海布勒自己作的,而她演奏二十号时,用的却是贝多芬写的。
Cadenza一般都放在协奏曲最后一乐章的最后一段,因为那是曲子真正结束的地方,但也有作曲家在快板的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各放一个,让乐曲形成两个高潮。这没有对错的问题,但不明就里的听众在听了第一个Cadenza之后都以为乐曲要结束了,兴奋得起立欢呼鼓掌,想不到指挥与独奏者不理他们,继续演奏,就造成尴尬的场面了。演出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时常发生这样的事,一次帕尔曼(ItzhakPerlman,1945-)演奏这个曲子,刚把第一乐章的Cadenza奏完就全场轰然,整个音乐会好像要终场的样子,弄得小提琴家不断点头来安抚群众情绪,也算演奏会的奇观了。
有的作曲家兼是演奏家,又喜欢“作怪”,往往把作品弄得难上加难,自己演奏虽游刃有余,却让别人无从下手,譬如帕格尼尼(NiccolòPaganini,1782-1840)就是。这位比贝多芬稍晚与柏辽兹同时的演奏家与作曲家,他的一生可算一大即兴曲,所以听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也不用找什么Cadenza了,因为他处处都在显示“华彩”。他常常拿着小提琴上台,想怎么拉就怎么拉,乐谱往往是后来凭记忆记成,成名后,舞台下面也有专门帮他“记”谱的人,有时所记不同,就形成相异的版本,拿去请教他,他推以不知何者正确,因为他早已忘了当时怎样演出的了。论到钢琴,李斯特的许多炫技成分的钢琴曲,首首都是华彩逼人之作,你听他十二首钢琴的《高级练习曲》,岂不都跟Cadenza一样艰深吗?不过李斯特也有不少不强调炫技又充满内省的作品,尤其在他晚年。
十九世纪之后的作曲家通常都精通钢琴,但要写交响曲,有时得请教各种乐器的专家,尤其要写的是某种乐器的协奏曲,一定要得到极为内行的人协助才行。譬如贝多芬写的唯一一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就是献给当时维也纳剧团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克莱门特(FranzClement,1780-1842)的。克莱门特当然对这首乐曲的写作提供了技术协助,这首曲子在初版时就附有两种不同的Cadenza,据说一为贝多芬写的,一为克莱门特写的。这首曲子太有名了,之后几乎所有的小提琴家都演出过,而重要的小提琴家多有自己的Cadenza版本。后来勃拉姆斯同样写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D大调,请了当时有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JosephJoachim,1831-1907)指导协助,这首曲子于一八七九年在莱比锡首演,就是勃拉姆斯指挥由约阿希姆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当然这首曲子的华彩奏部分,也是约阿希姆写的。约阿希姆不但帮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写了光辉灿烂的Cadenza,也为贝多芬的那首协奏曲写了极有名的Cadenza。
历史上也有几个特别喜欢写Cadenza的大音乐家,如赖内克(CarlReinecke,1824-1910)、布索尼(FerruccioBusoni,1866-1924)等,小提琴名家克莱斯勒(FritzKreisler,1875-1962)也为许多小提琴协奏曲写过。现在有一个问题,在演奏协奏曲时如不演出Cadenza行吗?当然没规定非要有不可的,莫扎特之前的协奏曲并无这部分,但如作曲者专为Cadenza留了空白,有的还谱写了这部分,那就还是循例演出的好,否则会让人怀疑琴艺不精。有的作曲家,干脆把这段华彩独奏融入他的乐曲中间,如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舒曼的钢琴协奏曲,不经特别指出,听的人不知道这段是Cadenza呢。还有二十世纪的一些作曲家,也曾把Cadenza的部分当成独立的一个乐章,譬如沃尔顿(WilliamWalton,1902-1983)大提琴协奏曲与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演奏家想要跳过这部分不演出也不可能了。
这种华彩又即兴的演出,在爵士乐中出现的机会是要比古典乐更多的,不过爵士乐无须特别标明吧,随便一个三重奏或四重奏,都留有器乐家大段独奏的部分,甚至主司节奏的低音提琴与鼓手,都有机会尽情表演他们的独门绝技。乐手要玩多久、用哪种方式来玩(用英文来说,演奏就是Play)都任由他,纯属默契,一切端看现场状况来决定,自由极了,也洒脱极了,说起即兴奏,这才算真正的即兴啊!
Cadenza有歌剧与一般协奏曲的分别,先说歌剧。歌剧的作曲家为了表示对歌剧主演的尊敬与崇拜,为他们写好独唱部分后,会刻意留下一段空白,讓他们能够任意唱上一段,这独唱的部分就是Cadenza了。说起独唱,就是一个人唱,但歌剧独唱也往往是有器乐伴奏或人声伴唱的,而到了Cadenza的部分所有器乐与人声都要停下来,保持万籁俱寂、一声独响的状态,可知这是给主唱者有驰骋其独门技术的机会,能表演Cadenza是荣誉,配角或合唱者是没有这资格的。歌剧的主角多是女高音或男高音,所以谈起Cadenza几乎是男女高音的专属。
大约最早是较自由的,规定不严,指挥眼尖,一看主角想要来段自由表演了,就停下乐团让他恣意一番,但后来表演事业越来越繁复,任意穿插容易出乱子,不得不稍作限制,规定一整部歌剧,不论分了几场几幕,主角唱Cadenza不能超过三次。有些作曲家在写总谱时都预留好了,哪里要表演Cadenza是有一定之规的,假如有三次的话,最后一次Cadenza有总结全剧的味道,所以最为重要。
歌剧唱Cadenza一定在剧情最高潮的部分,高潮不可能多,所以Cadenza就难能可贵。Cadenza虽然有即兴表演的意味,但表演起来其实并不那么“即兴”,也是有不少规则在的。歌剧上的规则是主角在唱该幕最后一个咏叹调(aria)结束前,伴奏的乐团停下来,让主角尽量唱出乐曲进入终止式前的主要旋律与和弦的最精彩部分,Cadenza多数有声无词,也不能太长,主要是让主角驰骋音域与声技,主角表演完了,通常用一长串的颤音给指挥暗示,指挥就“重启”乐团与主角所唱结合,融成一条音乐的洪流,最后整个乐曲就结束了。歌剧主角在做长段颤音之前的卖弄音高的部分,也包括最终的颤音,有一术语叫它“花唱”或“花腔”(melisma)。
后来这歌剧上的习惯被拉到一般协奏曲上了,器乐协奏曲要表现的不是歌唱的技术而是乐器演奏的技术,是要把乐器演奏得出神入化,等于是最高的“炫技”手段。不论歌剧的主演如何爱表现,歌剧里的Cadenza究竟还是短的,协奏曲里就可以拖得较长了,变化也多些。巴赫、亨德尔时代,器乐曲还不作兴有这习惯,最早把歌剧Cadenza“移植”到器乐上的大约是莫扎特吧。他为很多乐器写过协奏曲,弦乐器之外,还为铜管的小号、圆号(法国号),木管的单簧管、双簧管、巴松管都写过有名的协奏曲,既是协奏曲,也都有Cadenza的。
莫扎特这人真是天才,又精力无限,他一共为钢琴写了二十七首协奏曲,光是数量就令人咋舌,其中编号较后、体制较大的十几首,在第一或第三快板的乐章都留下空白,让演奏的人可随兴发挥。他又担心演奏者才干不足,便特别写下一些Cadenza可供选用,大部分钢琴家演奏时不敢造次,习惯援用莫扎特写的,也有些作曲家对莫扎特所作不是很满意,便自己来创作,既然是Cadenza,当然可由演奏家来决定。莫扎特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贝多芬就为它写过Cadenza,演奏家往往也有自己专用的版本,譬如我收有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IngridHaebler,1929-)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其中的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号的Cadenza都是海布勒自己作的,而她演奏二十号时,用的却是贝多芬写的。
Cadenza一般都放在协奏曲最后一乐章的最后一段,因为那是曲子真正结束的地方,但也有作曲家在快板的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各放一个,让乐曲形成两个高潮。这没有对错的问题,但不明就里的听众在听了第一个Cadenza之后都以为乐曲要结束了,兴奋得起立欢呼鼓掌,想不到指挥与独奏者不理他们,继续演奏,就造成尴尬的场面了。演出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时常发生这样的事,一次帕尔曼(ItzhakPerlman,1945-)演奏这个曲子,刚把第一乐章的Cadenza奏完就全场轰然,整个音乐会好像要终场的样子,弄得小提琴家不断点头来安抚群众情绪,也算演奏会的奇观了。
有的作曲家兼是演奏家,又喜欢“作怪”,往往把作品弄得难上加难,自己演奏虽游刃有余,却让别人无从下手,譬如帕格尼尼(NiccolòPaganini,1782-1840)就是。这位比贝多芬稍晚与柏辽兹同时的演奏家与作曲家,他的一生可算一大即兴曲,所以听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也不用找什么Cadenza了,因为他处处都在显示“华彩”。他常常拿着小提琴上台,想怎么拉就怎么拉,乐谱往往是后来凭记忆记成,成名后,舞台下面也有专门帮他“记”谱的人,有时所记不同,就形成相异的版本,拿去请教他,他推以不知何者正确,因为他早已忘了当时怎样演出的了。论到钢琴,李斯特的许多炫技成分的钢琴曲,首首都是华彩逼人之作,你听他十二首钢琴的《高级练习曲》,岂不都跟Cadenza一样艰深吗?不过李斯特也有不少不强调炫技又充满内省的作品,尤其在他晚年。
十九世纪之后的作曲家通常都精通钢琴,但要写交响曲,有时得请教各种乐器的专家,尤其要写的是某种乐器的协奏曲,一定要得到极为内行的人协助才行。譬如贝多芬写的唯一一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就是献给当时维也纳剧团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克莱门特(FranzClement,1780-1842)的。克莱门特当然对这首乐曲的写作提供了技术协助,这首曲子在初版时就附有两种不同的Cadenza,据说一为贝多芬写的,一为克莱门特写的。这首曲子太有名了,之后几乎所有的小提琴家都演出过,而重要的小提琴家多有自己的Cadenza版本。后来勃拉姆斯同样写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D大调,请了当时有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JosephJoachim,1831-1907)指导协助,这首曲子于一八七九年在莱比锡首演,就是勃拉姆斯指挥由约阿希姆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当然这首曲子的华彩奏部分,也是约阿希姆写的。约阿希姆不但帮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写了光辉灿烂的Cadenza,也为贝多芬的那首协奏曲写了极有名的Cadenza。
历史上也有几个特别喜欢写Cadenza的大音乐家,如赖内克(CarlReinecke,1824-1910)、布索尼(FerruccioBusoni,1866-1924)等,小提琴名家克莱斯勒(FritzKreisler,1875-1962)也为许多小提琴协奏曲写过。现在有一个问题,在演奏协奏曲时如不演出Cadenza行吗?当然没规定非要有不可的,莫扎特之前的协奏曲并无这部分,但如作曲者专为Cadenza留了空白,有的还谱写了这部分,那就还是循例演出的好,否则会让人怀疑琴艺不精。有的作曲家,干脆把这段华彩独奏融入他的乐曲中间,如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舒曼的钢琴协奏曲,不经特别指出,听的人不知道这段是Cadenza呢。还有二十世纪的一些作曲家,也曾把Cadenza的部分当成独立的一个乐章,譬如沃尔顿(WilliamWalton,1902-1983)大提琴协奏曲与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演奏家想要跳过这部分不演出也不可能了。
这种华彩又即兴的演出,在爵士乐中出现的机会是要比古典乐更多的,不过爵士乐无须特别标明吧,随便一个三重奏或四重奏,都留有器乐家大段独奏的部分,甚至主司节奏的低音提琴与鼓手,都有机会尽情表演他们的独门绝技。乐手要玩多久、用哪种方式来玩(用英文来说,演奏就是Play)都任由他,纯属默契,一切端看现场状况来决定,自由极了,也洒脱极了,说起即兴奏,这才算真正的即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