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患者血清PCT、MMP-9、NS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z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脑膜炎(ASM)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检验科接诊的109例ASM患者为ASM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PCT、MMP-9及NSE水平差异,探讨不同预后ASM患者各指标变化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ASM组患者血清PCT、MMP-9及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SM患者血清PCT与MMP-9、NSE呈显著正相关,血清MMP-9水平与NSE水平亦呈正相关关系(P<0.05)。109例ASM患者经治疗后出现不良34例,发生率为31.19%。预后不良组血清PCT、MMP-9及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AUC为0.955 (95%CI为0.920~0.989)。结论 ASM患者血清PCT、MMP-9及NSE水平和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ASM预后评估效能,可为早期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 探究腹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CFS新方法。方法 收集选取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符合CFS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腹部推拿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归脾丸口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疲劳量表(FS-14)积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疲劳量表积分及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疼痛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就诊的160例PH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状况、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
近年来,汉字简化问题引发社会讨论,网络上出现不少恢复繁体字的声音,繁简之争的核心是我国文字的使用问题,而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文明基因,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从汉字简化的历史过程来看,简化汉字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化后的汉字具有诸多优势,更加证明了汉字简化的必然性。简化是文字演变的关键,通过对汉字简化必要性的科学分析,可以坚定我们使用简化字的信心,促进我国推进汉字简化,从而提高汉字的规范化程度
目的 探讨血清 C 反应蛋白 (CRP) 联合降钙素原 (PCT) 检测在老年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10 月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 90 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原菌菌种鉴定结果分成细菌感染组 (57 例 ) 与非细菌感染组 (33 例 ),细菌感染组中革兰氏阳性 (G+) 菌感染 31 例,革兰氏阴性 (G-) 菌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B型脑钠肽(BN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生化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脑梗死程度与生化指标表达水平、不同时间脑梗死程度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预后情况,并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血清PCT、BNP表
我国名人手稿存世量众多,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文献,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和学术研究价值。由于纸质、保存不当等原因,大量手稿酸化脆化严重,亟待修复。文章分析名人手稿的文献价值、存藏情况、破损特点,以清代文学家翁方纲手稿《诗钟》为例,通过实际修复提炼经验教训,为名人手稿的鉴赏、文物价值研究、修复与保护等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以发挥名人手稿的应用价值,促进文化传播。
具有六千年历史的汉字,在历朝历代都在简化。在汉字的简化过程中,历代书法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唐代颜真卿的碑帖中随处都能见到楷化后的简化字。当前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应该以书写简化字、规范字为主。小学生不宜教繁体字、异体字,这会增加识字负担。中学生可根据课本中古文增多的情况,适当增加繁体字、异体字的教学和书写。中小学生的书法创作不应排挤简化字。
2021年初,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河南春晚迅速走红网络,获得业界、学界和网友们的广泛赞誉,随后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也在各大卫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思想层面的文化觉醒,内容选材的经典传承、艺术形式的潮流演绎以及移动互联网背景的融通传播,尝试探索传统文化的时代转译,对当前中国文化节目的创新传播具有借鉴价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