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年龄,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笔者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措施,希望对同行工作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改善教学模式,采取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为日后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问题是思考的源泉,只有问题出现了,才会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只有深思熟虑才会去探究,进而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为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夯实基础.
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所谓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水平与综合能力,以数学基本知识技能为前提,实现对更高知识结构的开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本质与中心思想的一种有效结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品质,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持久性、全面性、结构性、综合性.数学核心素养的覆盖面比较广泛,知识与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情感与态度的相互统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发展联系是巨大的,学生数学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地融入社会实践中,其现实价值与实用价值被充分地体现出来.数学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将数学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对知识内涵进行充分的掌握,进而实现分析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有效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价值和核心方面,使学生通过数学思想与方法,实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1 单一的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却依然无法改善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育.单一的教学内容以及创新度不高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至于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分地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很难将自身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更无法实现自主思考与探究.学生在高度紧张的教学环境下,会经常出现走神等现象.
基于此,数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教学问题所在,并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减少学生单纯性地做题,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数学知识,彻底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缺乏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通常情况下,良好的教育模式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只有师生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师生在互动中实现问题的提出与反馈,也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然而,小学数学的基础性较强,知识特点较为枯燥,学生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采取创新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强对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但是,在大多数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少数的学优生参与到教学讨论环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3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3.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是一种单向的输出模式,无法实现学生对问题的全面表述.因此,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下实现对数学问题的有效思考,同时消除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紧张感,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过程,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高效.
因此,数学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理念的革新,创新教学手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适度的鼓励与赞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状态.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能提高师生之间的友谊,对教学效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教学氛围的科学构建,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组织一些小型的數学竞赛,并将教学内容中的问题加到竞赛活动中.在竞赛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出来,思维也更加灵动,有助于问题的发现.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将单元知识整理成一些极具挑战性的选择题或者判断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去思考问题答案,最终正确率最高的小组为获胜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小学生在竞赛中获取知识,更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主要方式.
3.2 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实现学生的有效提问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处于不断的积累过程,很多小学生还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与回答.因此,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手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懂得如何提问,掌握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的提问更具质量与效率,进而实现学生与知识的有效联系,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中提出新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
相信很多教师都有同感,有些学生虽然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却没有办法充分表达出来,这说明学生对问题的表达能力不强,或者说学生不懂得如何去清晰地表达.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对问题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分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实现问题的有效表达.如果学生提出了与课程关联度不大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后讨论,不仅不会占用有效的课时,还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例如,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思想依然停留在学前教育中,散漫、毫无组织性,学习上也缺少方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质疑、善于表达.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直接将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告诉学生,而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提出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的解决方案,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传授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3.3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生的自主提问
小学阶段,求知欲与好奇心占據了小学生的内心.但因数学知识点繁多,内容相对复杂,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对所有问题的有效串联.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直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提问.学生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想急迫地实现对未知的探索,进而提高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思考过程中实现了对问题的有效探究.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拓展,让学生喜欢提出问题,喜欢去探索未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一个圆形卡片,并以此为基础创建情境模式.任何小学生都无法抗拒故事的诱惑,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提出问题.比如,小兰的爸爸对她说:“如果你能计算出一元硬币的周长,我就会给你买一个滑板车.”但是,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小朋友们能帮助小兰想一想问题的解决办法吗?提出问题后,小学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开动脑筋,不断地去思考与探索.有的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测量绳子,还有的学生提出了滚动法测量.在教师创设情境模式后,学生会主动加入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提问,试图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可以非常顺利地引出接下来的内容.
3.4 趣味性提问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兴趣是主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换而言之,小学生只有面对充满兴趣的内容才会抱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活动时,一定要紧抓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保证提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能进行主动思考,发散自身思维,享受情感体验,并在情感的带动下提高创造力与想象力.
例如,在“认识比例尺”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进行导课,如:“一只小蚂蚁,只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却从北京爬到了上海,这是为什么呢?”很多学生都开始联想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就能很自然地引入新的课程.因此,通过趣味性内容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探究.
再如,在“百分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银行利息为出发点,让学生观察当日银行的存款利息,充分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性.学生在观察存款利息时,会发现不同的时间周期以及存款利息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我准备存一万元钱,我怎样存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呢?”类似的问题不仅极具趣味性与实践性,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能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5 创新教学理念,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与发展,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也在逐步吻合,这无形中增加了对教育的要求.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自我意识的有效培养.教师一定要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采取公平民主的方式,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心爱护学生,学会聆听,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
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一些交通标志,例如长方形的入口指示牌、三角形的转弯指示牌、圆形的限速警示牌等,让学生主动对比上述图形.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比如:“同学们,这些图形之间有哪些不同点呢?”有的学生回答道:“他们分别是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此时,教师要追加提问:“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此时,很多学生都纷纷举手,有的学生根据角的多少进行区分,有的学生根据指示牌的功能进行有效区分.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加强培养,为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重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利用,可以让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步调一致,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夯实基础,进而促进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琼.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A版, 2019(21):39.
[2]王全锋.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 2019(1):190.
[3]贾彦斌.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J]. 好家长, 2018(50):174.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改善教学模式,采取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为日后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问题是思考的源泉,只有问题出现了,才会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只有深思熟虑才会去探究,进而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为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夯实基础.
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所谓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水平与综合能力,以数学基本知识技能为前提,实现对更高知识结构的开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本质与中心思想的一种有效结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品质,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持久性、全面性、结构性、综合性.数学核心素养的覆盖面比较广泛,知识与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情感与态度的相互统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发展联系是巨大的,学生数学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地融入社会实践中,其现实价值与实用价值被充分地体现出来.数学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将数学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对知识内涵进行充分的掌握,进而实现分析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有效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价值和核心方面,使学生通过数学思想与方法,实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1 单一的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却依然无法改善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育.单一的教学内容以及创新度不高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至于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分地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很难将自身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更无法实现自主思考与探究.学生在高度紧张的教学环境下,会经常出现走神等现象.
基于此,数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教学问题所在,并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减少学生单纯性地做题,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数学知识,彻底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缺乏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通常情况下,良好的教育模式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只有师生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师生在互动中实现问题的提出与反馈,也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然而,小学数学的基础性较强,知识特点较为枯燥,学生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采取创新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强对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但是,在大多数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少数的学优生参与到教学讨论环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3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3.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是一种单向的输出模式,无法实现学生对问题的全面表述.因此,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下实现对数学问题的有效思考,同时消除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紧张感,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过程,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高效.
因此,数学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理念的革新,创新教学手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适度的鼓励与赞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状态.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能提高师生之间的友谊,对教学效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教学氛围的科学构建,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组织一些小型的數学竞赛,并将教学内容中的问题加到竞赛活动中.在竞赛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出来,思维也更加灵动,有助于问题的发现.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将单元知识整理成一些极具挑战性的选择题或者判断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去思考问题答案,最终正确率最高的小组为获胜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小学生在竞赛中获取知识,更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主要方式.
3.2 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实现学生的有效提问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处于不断的积累过程,很多小学生还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与回答.因此,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手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懂得如何提问,掌握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的提问更具质量与效率,进而实现学生与知识的有效联系,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中提出新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
相信很多教师都有同感,有些学生虽然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却没有办法充分表达出来,这说明学生对问题的表达能力不强,或者说学生不懂得如何去清晰地表达.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对问题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分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实现问题的有效表达.如果学生提出了与课程关联度不大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后讨论,不仅不会占用有效的课时,还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例如,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思想依然停留在学前教育中,散漫、毫无组织性,学习上也缺少方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质疑、善于表达.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直接将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告诉学生,而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提出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的解决方案,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传授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3.3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生的自主提问
小学阶段,求知欲与好奇心占據了小学生的内心.但因数学知识点繁多,内容相对复杂,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对所有问题的有效串联.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直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提问.学生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想急迫地实现对未知的探索,进而提高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思考过程中实现了对问题的有效探究.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拓展,让学生喜欢提出问题,喜欢去探索未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一个圆形卡片,并以此为基础创建情境模式.任何小学生都无法抗拒故事的诱惑,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提出问题.比如,小兰的爸爸对她说:“如果你能计算出一元硬币的周长,我就会给你买一个滑板车.”但是,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小朋友们能帮助小兰想一想问题的解决办法吗?提出问题后,小学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开动脑筋,不断地去思考与探索.有的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测量绳子,还有的学生提出了滚动法测量.在教师创设情境模式后,学生会主动加入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提问,试图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可以非常顺利地引出接下来的内容.
3.4 趣味性提问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兴趣是主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换而言之,小学生只有面对充满兴趣的内容才会抱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活动时,一定要紧抓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保证提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能进行主动思考,发散自身思维,享受情感体验,并在情感的带动下提高创造力与想象力.
例如,在“认识比例尺”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进行导课,如:“一只小蚂蚁,只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却从北京爬到了上海,这是为什么呢?”很多学生都开始联想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就能很自然地引入新的课程.因此,通过趣味性内容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探究.
再如,在“百分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银行利息为出发点,让学生观察当日银行的存款利息,充分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性.学生在观察存款利息时,会发现不同的时间周期以及存款利息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我准备存一万元钱,我怎样存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呢?”类似的问题不仅极具趣味性与实践性,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能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5 创新教学理念,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与发展,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也在逐步吻合,这无形中增加了对教育的要求.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自我意识的有效培养.教师一定要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采取公平民主的方式,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心爱护学生,学会聆听,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
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一些交通标志,例如长方形的入口指示牌、三角形的转弯指示牌、圆形的限速警示牌等,让学生主动对比上述图形.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比如:“同学们,这些图形之间有哪些不同点呢?”有的学生回答道:“他们分别是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此时,教师要追加提问:“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此时,很多学生都纷纷举手,有的学生根据角的多少进行区分,有的学生根据指示牌的功能进行有效区分.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加强培养,为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重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利用,可以让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步调一致,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夯实基础,进而促进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琼.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A版, 2019(21):39.
[2]王全锋.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 2019(1):190.
[3]贾彦斌.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J]. 好家长, 2018(5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