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的实践教学是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焊接技能是学生以后顺利完成焊接实际工作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的完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焊接;实践教学;技能鉴定;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造业企业国际合作范围的扩大,焊接专业人才需求日趋旺盛。造船、轨道交通、锅炉和承压容器、建筑钢结构、管道、电力设备等领域对高水平应用型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焊接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门类,要求焊接技术人员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理论,同时兼具实践能力。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灵活自如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渐积累起进行技术创新的经验。为此,高等学校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对人才的需求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于国内的特殊情况,学生在校期间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际锻炼的机会较少,所以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的研究型大学的焊接专业主要包含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中,并且多以焊接理论研究为主;职业学校的焊接学习主要以培养焊接技工为主,其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我院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专科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既要学习扎实的基础理论,又要进行广泛的焊接实践学习,培养的学生应该恰好符合市场对焊接人才的要求。然而,焊接专业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在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培养学生对焊接实践教学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能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觉克服各种苦难,收获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并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专科专业的学生的自我约束性比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学生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另外由于焊接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对实践兴趣也不高。上理论课时,学生睡觉、玩手机;上实践课时,一开始还比较积极,到后面就开始怠工、聊天。最终学生毕业的时候就会发现,基础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实践操作技能仅仅是处在操作过、略知一二的水平,这与目前企业对焊接专业学生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然而,专科专业的学生一般较为活泼好动。利用学生的这一特质可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在焊接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习效率。
首先,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性格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要多了解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从内心自发地产生对该专业教师的好感。其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焊接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船舶车辆、航空航天、桥梁建筑、机械制造、通讯电子等各个行业。在日常生活当中,焊接的应用也比较多,比如,一些修理店里或者不锈钢门窗店里等也有用到焊接。最后,每次实验课要给同学们互相学习的机会。让技能较好的同学带动技能较差的同学,让他们分析焊缝质量的好坏,如何改进预防,有效做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够熟练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理论知识。总之,要想尽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实验学习当中去。
2.在努力提高学生对焊接实践教学兴趣的同时,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实验教师既是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者,又是实验室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实验教师水平的高低,不仅对实验室规划及建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实验教学质量的也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青年教师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工厂实践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内容过于深奥、空洞,学生很难接受。学校应该多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实践生产经验培训,把工厂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师请到学校辅导青年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去企业锻炼,真正做到焊接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理论优势,做到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1]。另外,在平时工作中,青年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要了解和掌握所承担专业学科的历史和现状,要不断关注本学科的新发展、新成就,还要多注重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拓宽知识面,应该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做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技术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其在科研、开发和生产中的作用[2]。
3.学生在完成学校的焊接实践课程的同时,通过国家的焊接职业技能鉴定使得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学生通过在校的相关的焊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焊接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国家的焊接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不但能够实现对学生在校学习效果的认可,也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通过不断地实践,我院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国家焊接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证书的比例在95%以上。
4.学生在学校获得焊接实践能力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将学校所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可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不管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或者实践有多么扎实,都与现场的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差别。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现场实习,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3]。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提高了焊接技能,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培养了敬业爱岗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最终实现了学生与用人单位无缝衔接,拓宽了学生就业面,提升了就业率。对于企业来说,大大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实习期,甚至可以直接上岗,为企业节约了人力培养成本。
通过上述措施,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焊接实践能力获得大大的提高,通过国家焊接技能鉴定的比例在95%以上,学生的毕业率在90%以上,毕业后从事焊接的比例在90%,并且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反响良好。
参考文献
[1]宋联美. 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 2011, 38(12): 32-35.
[2]崔欽华. 高校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 实验室科学, 2008, (3): 178-180.
[3]蔡晓东,张俊力. 基于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信息, 2012,(30): 18.
关键词:焊接;实践教学;技能鉴定;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造业企业国际合作范围的扩大,焊接专业人才需求日趋旺盛。造船、轨道交通、锅炉和承压容器、建筑钢结构、管道、电力设备等领域对高水平应用型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焊接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门类,要求焊接技术人员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理论,同时兼具实践能力。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灵活自如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渐积累起进行技术创新的经验。为此,高等学校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对人才的需求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于国内的特殊情况,学生在校期间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际锻炼的机会较少,所以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的研究型大学的焊接专业主要包含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中,并且多以焊接理论研究为主;职业学校的焊接学习主要以培养焊接技工为主,其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我院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专科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既要学习扎实的基础理论,又要进行广泛的焊接实践学习,培养的学生应该恰好符合市场对焊接人才的要求。然而,焊接专业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在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培养学生对焊接实践教学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能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觉克服各种苦难,收获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并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专科专业的学生的自我约束性比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学生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另外由于焊接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对实践兴趣也不高。上理论课时,学生睡觉、玩手机;上实践课时,一开始还比较积极,到后面就开始怠工、聊天。最终学生毕业的时候就会发现,基础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实践操作技能仅仅是处在操作过、略知一二的水平,这与目前企业对焊接专业学生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然而,专科专业的学生一般较为活泼好动。利用学生的这一特质可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在焊接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习效率。
首先,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性格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要多了解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从内心自发地产生对该专业教师的好感。其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焊接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船舶车辆、航空航天、桥梁建筑、机械制造、通讯电子等各个行业。在日常生活当中,焊接的应用也比较多,比如,一些修理店里或者不锈钢门窗店里等也有用到焊接。最后,每次实验课要给同学们互相学习的机会。让技能较好的同学带动技能较差的同学,让他们分析焊缝质量的好坏,如何改进预防,有效做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够熟练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理论知识。总之,要想尽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实验学习当中去。
2.在努力提高学生对焊接实践教学兴趣的同时,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实验教师既是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者,又是实验室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实验教师水平的高低,不仅对实验室规划及建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实验教学质量的也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青年教师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工厂实践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内容过于深奥、空洞,学生很难接受。学校应该多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实践生产经验培训,把工厂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师请到学校辅导青年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去企业锻炼,真正做到焊接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理论优势,做到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1]。另外,在平时工作中,青年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要了解和掌握所承担专业学科的历史和现状,要不断关注本学科的新发展、新成就,还要多注重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拓宽知识面,应该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做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技术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其在科研、开发和生产中的作用[2]。
3.学生在完成学校的焊接实践课程的同时,通过国家的焊接职业技能鉴定使得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学生通过在校的相关的焊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焊接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国家的焊接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不但能够实现对学生在校学习效果的认可,也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通过不断地实践,我院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国家焊接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证书的比例在95%以上。
4.学生在学校获得焊接实践能力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将学校所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可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不管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或者实践有多么扎实,都与现场的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差别。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现场实习,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3]。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提高了焊接技能,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培养了敬业爱岗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最终实现了学生与用人单位无缝衔接,拓宽了学生就业面,提升了就业率。对于企业来说,大大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实习期,甚至可以直接上岗,为企业节约了人力培养成本。
通过上述措施,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焊接实践能力获得大大的提高,通过国家焊接技能鉴定的比例在95%以上,学生的毕业率在90%以上,毕业后从事焊接的比例在90%,并且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反响良好。
参考文献
[1]宋联美. 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 2011, 38(12): 32-35.
[2]崔欽华. 高校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 实验室科学, 2008, (3): 178-180.
[3]蔡晓东,张俊力. 基于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信息, 2012,(3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