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提升内部管控有效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防范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受外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影响,我国步入了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逐步增加。基于此,探讨如何优化内部控制,合理控制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从分析企业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的积极意义出发,分析其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途径,以期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风险:优化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对其运营管理进行全面的管控而构建和实施的各项经济活动相关的内部牵制机制,以最终实现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性、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等预期的管控目标。目前我国企业所实施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框架主要是依据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所建立。
二、企业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的积极意义分析
由于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既需要协调内部关系,进行资源配置,同时还与外部环境联系紧密,因此需要关注的控制点和风险点较多,强化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更具有积极意义。一是经过优化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和统一,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客观上对经济效益提升有促进作用。二是经过优化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及时准确的识别出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潜在风险,从而有利于其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防范措施,进而降低风险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三是经过优化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合理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能够更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业务实质,保障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
三、当前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全面建立
风险防范与控制既是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管控目标之一,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当前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却存在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险评估管控的组织机构缺失,即企业受规模、成本效益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来实施风险识别、分析、衡量和应对等风险管控流程。二是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不能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来持续、系统的收集企业的风险相关信息,对于风险的识别主要依赖于定性评估,而没有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的破坏性进行排序和分析,确定管控重点。三是在风险应对环节的客观性和系统性不足,即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风险时往往是管理层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应对经验来采取措施,而不是根据预先设定的风险应对措施和对策体系来实施,造成风险应对环节缺乏客观性和系统性。
(二)内部控制活动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内部控制活动一般与企业的业务管控流程和制度有关,因此其是否完善对于内部控制的管控强度具有直接影响。在实务中,企业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存在的缺陷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存货管控方面,即存货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环节之一,其控制是否有效不仅关系着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还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务中企业一般都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但是受存货种类、型号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在盘点方法、盘点频率以及对盘点结果的处理等方面缺乏较为严谨、具体的内控制度,存货的安全性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在应收账款控制方面,即应收账款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部分企业在应收账款控制方面存在缺少细化科学的信用管理政策、销售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融合度不足以及应收账款分析流于形式等问题,从而使得应收账款管控不力,企业资金周转率偏低,流动性风险上升。
(三)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被弱化
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查漏补缺,提升其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当前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内部监督存在被弱化和流于形式的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实质独立性,造成其难以公正、客观的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存在问题进行评价修正。另一方面,缺乏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不能在监督过程中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识别和认定。
四、企业优化其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途径
针对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认为应当从以下途径采取措施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
(一)建立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要建立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体系,须从以下三个途径着手。一是要认识到风险对于企业发展的破坏性影响,提高对其控制的重视度,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管控机构来对风险进行系统化、制度化的评估控制。二是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对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持续、系统的收集与分析,及时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识别出风险,以便于管理层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及破坏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三是在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的时候,企业要转变风险应对依赖于管理层主观经验的做法,应当在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制定系统化的风险应对策略体系,以确保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衡量和应对是全面的、客观的,从而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预期控制目标内。
(二)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完善
存货控制和应收账款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关键点和风险点。在实务中企业要实现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完善,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存货控制活动中,一方面,要结合当前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建立经济订购批量、ABC存货管理模式以及订货点模式等较为科学的库存决策模型,提高库存决策的智能化,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提高流动性,降低风险,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的存货清查盘点制度进行完善,包括清查盘点的时间、方法等,以及时掌握存货的具体状况,减少因存货管理不善而带来的一系列销售和管理问题。二是强化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在实务中要强化对企业的应收账款控制,不仅要根据客户的信用水平估值建立资信档案作为其进行事前风险防范的依据,同时还要通过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赊销业务决策、建立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应收账款的定期核对以及考核制度等方式来加强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在应收账款控制过程中的有机融合,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减少资金占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结合上文所分析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被弱化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优化。一方面,完善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即不仅要通过改变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中的层级来提升其部门和人员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促使其參与企业货物流转的全过程,以提升其对内部控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根据自身管理需求,明确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商品流转全过程以及审批流程进行评估认定,找出缺陷及其成因并加以修正以减少风险。
五、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优化的积极意义人手,分析其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分别从三个角度提出了较为具体的优化途径和对策,以期能够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降低运营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于小彭.Js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8(1).
[2]李宝胜.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会学习,2018(2).
[3]王茂松.AD商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3(6).
作者简介:
胡江,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风险:优化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对其运营管理进行全面的管控而构建和实施的各项经济活动相关的内部牵制机制,以最终实现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性、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等预期的管控目标。目前我国企业所实施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框架主要是依据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所建立。
二、企业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的积极意义分析
由于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既需要协调内部关系,进行资源配置,同时还与外部环境联系紧密,因此需要关注的控制点和风险点较多,强化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更具有积极意义。一是经过优化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和统一,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客观上对经济效益提升有促进作用。二是经过优化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及时准确的识别出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潜在风险,从而有利于其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防范措施,进而降低风险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三是经过优化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合理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能够更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业务实质,保障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
三、当前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全面建立
风险防范与控制既是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管控目标之一,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当前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却存在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险评估管控的组织机构缺失,即企业受规模、成本效益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来实施风险识别、分析、衡量和应对等风险管控流程。二是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不能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来持续、系统的收集企业的风险相关信息,对于风险的识别主要依赖于定性评估,而没有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的破坏性进行排序和分析,确定管控重点。三是在风险应对环节的客观性和系统性不足,即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风险时往往是管理层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应对经验来采取措施,而不是根据预先设定的风险应对措施和对策体系来实施,造成风险应对环节缺乏客观性和系统性。
(二)内部控制活动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内部控制活动一般与企业的业务管控流程和制度有关,因此其是否完善对于内部控制的管控强度具有直接影响。在实务中,企业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存在的缺陷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存货管控方面,即存货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环节之一,其控制是否有效不仅关系着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还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务中企业一般都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但是受存货种类、型号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在盘点方法、盘点频率以及对盘点结果的处理等方面缺乏较为严谨、具体的内控制度,存货的安全性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在应收账款控制方面,即应收账款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部分企业在应收账款控制方面存在缺少细化科学的信用管理政策、销售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融合度不足以及应收账款分析流于形式等问题,从而使得应收账款管控不力,企业资金周转率偏低,流动性风险上升。
(三)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被弱化
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查漏补缺,提升其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当前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内部监督存在被弱化和流于形式的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实质独立性,造成其难以公正、客观的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存在问题进行评价修正。另一方面,缺乏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不能在监督过程中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识别和认定。
四、企业优化其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途径
针对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认为应当从以下途径采取措施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
(一)建立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要建立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体系,须从以下三个途径着手。一是要认识到风险对于企业发展的破坏性影响,提高对其控制的重视度,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管控机构来对风险进行系统化、制度化的评估控制。二是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对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持续、系统的收集与分析,及时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识别出风险,以便于管理层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及破坏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三是在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的时候,企业要转变风险应对依赖于管理层主观经验的做法,应当在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制定系统化的风险应对策略体系,以确保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衡量和应对是全面的、客观的,从而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预期控制目标内。
(二)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完善
存货控制和应收账款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关键点和风险点。在实务中企业要实现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完善,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存货控制活动中,一方面,要结合当前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建立经济订购批量、ABC存货管理模式以及订货点模式等较为科学的库存决策模型,提高库存决策的智能化,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提高流动性,降低风险,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的存货清查盘点制度进行完善,包括清查盘点的时间、方法等,以及时掌握存货的具体状况,减少因存货管理不善而带来的一系列销售和管理问题。二是强化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在实务中要强化对企业的应收账款控制,不仅要根据客户的信用水平估值建立资信档案作为其进行事前风险防范的依据,同时还要通过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赊销业务决策、建立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应收账款的定期核对以及考核制度等方式来加强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在应收账款控制过程中的有机融合,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减少资金占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结合上文所分析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被弱化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优化。一方面,完善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即不仅要通过改变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中的层级来提升其部门和人员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促使其參与企业货物流转的全过程,以提升其对内部控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根据自身管理需求,明确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商品流转全过程以及审批流程进行评估认定,找出缺陷及其成因并加以修正以减少风险。
五、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优化的积极意义人手,分析其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分别从三个角度提出了较为具体的优化途径和对策,以期能够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降低运营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于小彭.Js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8(1).
[2]李宝胜.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会学习,2018(2).
[3]王茂松.AD商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3(6).
作者简介:
胡江,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