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洋钱”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y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最早使用的银元,是由外国流入的,俗称为洋钱。和洋钱发生关系的是纹银,都是十九世纪中国流通的货币。
  
  洋钱流入始于明代
  
  明清之际,由于贸易的关系,外国银元即大量流入中国,我们可以从许多史料记载中看到。明万历年间张燮所著《东西洋考》第五卷说:“大者七钱五分夷名黄币峙,次三钱六分,夷名英唇,又次一钱八分,名罗料厘,小者九分,名黄料厘,俱自佛郎机(即西班牙)携来。”通考第十六卷称:“至于福建广东近海之地,又多使用洋钱。其银皆范为钱式,来自西南二洋,约有数万。大者马钱,为海马形,次曰花边,又次曰十字钱。花边亦有大、中、小三等。大者重七钱,中者重三钱有奇;小者重一钱有奇。又有刻作人面,或为全身,其背为宫室器皿禽兽花草之类,环以番字。两面皆为人形者,闽粤之人呼为番银,或称为花边银。凡荷兰、佛郎机诸国商船所载,每以数千万元计。”
  西班牙银元在1600年以前已流通于菲律宾岛,从菲律宾进入中国的广州、宁波、厦门等处,也有从墨西哥到西班牙、印度到中国广州。
  


  
  本洋与鹰洋
  
  清初流入中国的洋钱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两种:西班牙银元,俗称本洋,在十九世纪以前盛行于中国;墨西哥银元,简称墨洋,又因镌有鹰徽,俗称鹰洋,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盛行于中国。
  这两种洋钱都是在墨西哥铸造的。墨西哥自新大陆发现后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在这期间所铸造的银元,称为西班牙银元;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所铸造的银元,称为墨西哥银元。这两种银元都是1854年以后流入中国。
  根据满清宣统二年,度支部调查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的流通量,约计十一亿多元,其中鹰洋约占三分之一。
  
  纹银和洋钱
  
  纹银和洋钱按照近代货币制度的观点来看,可以说都属于银本位。不过对于满清政府,是有区别的,它们认为纹银的成色是十足的,洋钱则不是;纹银是中国的货币,但洋钱则受沿海一带人民普遍的欢迎,以十足的纹银换兑低潮的银元,在经济上是损失的,我们从当时许多官文书中,可以普遍看出这种议论,如:
  两广总督吴熊光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奏请饬禁洋钱折内说:“省会及佛山镇五方杂处,贸易皆以洋钱,遂流行通省……甚至民间行使,必须先以纹银兑换洋钱,再将洋钱兑换制钱使用,是国宝流通,转使外夷潜操交易之柄,于国政甚有关系。”
  贵州道监察御史黄中模于道光二年(1822年)请严禁纹银偷漏出洋折:“偷漏之由,系因广东民间喜用洋钱,于是洋商私用纹银收买洋钱,与江浙茶客交易,作价反高于纹银。……此在洋商方自以为得计,殊不知洋钱镕化,仅得七八成低潮银,洋商与夷人兑换,则皆十足纹银,而作价反低于洋钱,暗中亏折殊甚。”
  福建道监察御史章沅于道光九年(1829年)请禁夷商以违例货物私易官银出洋折,其中形容夷商“卖物则必索官银制钱,买物则概用番银夷钱,银低钱薄,仅当内地银钱之什七。或仍以番银给还,则不断收纳。”
  太常寺少卿盛宣怀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奏称:“墨西哥国以九成之银铸钱运行中国,易我十成之银,岁耗以万亿计。”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刘庆汾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呈请代奏:“外国营销我国洋钱,每元内搀铜质数分,岁计受此成色之亏不下二百余万元。”
  
  民间自铸银元
  
  洋钱大量流入中国后,大大地伤害了中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因为它极受一般百姓的欢迎,使它的兑换价值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因此有识之士多主张满清政府自己应该铸造银元,可是满清王朝守旧派势力很顽固,认为这样做“太变成法,不成事体”,只有听由洋钱在中国贸易和市场上猖獗不已。
  道光十三年(1833年)上谕:“谕内阁……兹据陶澍、林则徐酌筹利民除币事宜,分析具奏,所谓洋钱平价,民间折耗滋多,惟当设法酌截其流,要于听从民便之中,示以限制,其价值以纹银为准,不得浮于纹银,庶不致愈行愈广……”
  满清政府反对自铸银元,但由于实际需要,人民和地方政府便自行仿造。从道光年间起,各地仿造银元的风气大炽,没有官铸与私铸之分,这才结束了洋银在中国的猖狂泛滥。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对药物引起的慢性低血压研究不多 ,亦极少报道。本研究目的是调查高龄老年人口中应用潜在的具有低血压效应的药物致低血压的流行性。资料和方法 本文的数据来自Kungsholmen计划。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