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银帝国》于2006年底开机,2007年2月杀青,2009年上映,是一部拍摄制作周期历时很长的影片。影片在清末民初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讲述着主人公在历史变迁中对命运对未来的抉择。无论从片名、剧情安排还是内容形式以及视听效果上看,《白银帝国》都是一部充满东方韵味的史诗片。
一、充满韵味的剧情
《白银帝国》改编自小说《白银谷》,相对小说原著的丰富内容,影片1小时45分钟所展现的只是小说的一小部分。不可否认,影片的叙述给我们展现了清末民初以山西票号“天成元”为代表的晋商由繁荣走向衰落的过程,也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一步步瓦解的过程。从这个形式上看,《白银帝国》颇具史诗片的特质。
中国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连表达一段时代变化都是那么诗意。刚看到片名时,我以为这是一部外国史诗片似的或者是一个历史气味很浓的还原历史的电影,直到看完电影后才发现影片与自己所想大相径庭。影片的表达和抨击都是那么诗意委婉,时时露着中国风。
整部电影以康老爷和康三爷、杜筠青为人物中心,在三人一段感情纠葛甚至是乱伦的关系中向我们表达了封建社会末期国家被侵略、国民思想受外来文化冲击时人面临选择不可逃避的悲剧。影片一直是以第三人称讲述的,影片一开始镜头就对准了一片浩瀚无际的沙漠,郭富城饰演的康三爷站在沙漠中,身着一身清朝衣服发出了“天地真大,人真小,人要怎么自处”的感叹,将影片中人物乃至当时所有中国人面对时代变化的迷茫跃然于银幕。在影片中无论是女性还是封建大家长的代表康老爷,或是玩世不恭的康三爷,面对感情与社会制度的冲击,他们都是时代的牺牲品。影片中,康夫人杜筠青本来是康三爷的英语老师,在教康三爷时两人相爱,后来却成了康三爷的继母,一切都源于康老爷和杜筠青父亲的交易和阴谋。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杜筠青即使万般不愿但最后还是妥协了,尽管她用不与康老爷同房、为了不生孩子切除子宫等来反抗命运的不公,可是生在那个时代,女人注定是悲剧。当康老爷把杜筠青裹在身上的布剪开时,她的尊严和最后防线彻底崩溃了,她明白了无论怎么样反抗逃避始终击败不了几千年的传统,女人的任务是传宗接代,甚至是男人的玩物。影片中妓女玉凤为了见刘掌柜一面绑架了康四爷媳妇,最后康四爷媳妇因为被自己雇的伙计强奸而自杀,玉凤因此也选择吞鸦片自杀,女性的悲剧被不同层次地体现出来,杜筠青的自杀更是把女性悲剧推向了高峰。在传统制度和自我良心之间,影片中的男性也是无奈和不断挣扎的。康老爷结婚的目的是传宗接代,面对儿子与杜筠青的感情,几经挣扎他成全了杜筠青假死的安排,可是当一切悲剧已经不可挽回的时候,康老爷的做法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杜筠青继母的身份是康三爷不可逾越的高墙,他们的辈分差异和道德底线不允许他们做出那个时代所不容的事,曾经的一切只能成为回忆,康三爷因此玩世不恭,杜筠青压抑痛苦。在家祖事业遭到冲击时,康三爷还是选择了承担,把和杜筠青的过往埋在心里。
时代变迁,朝廷的腐败给晋商和百姓带来的迷茫具有时代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至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变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的。”[1]面对这样的冲击,整个民族显得很不适应,这个晋商票号建立的被西方称为“中国华尔街”的金融帝国在商业动荡时也是手忙脚乱,连年赔款,清政府乱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银子短缺,票号面临倒闭,百姓存的钱也不值钱,那个时候,钱随时在发生变化,也许今天市场上流通的是银子,明天就只能用纸币买菜了,还未觉醒的国民在和政府的斗争里总是无可奈何。面对货币市场这样的动荡,政府干预和市场行情不和谐,无论是商人还是百姓时刻都在担心,可以说他们对当时经济形势是一片茫然。
二、诗意的镜头
史诗片的镜头画面都是恢宏大气的,中国风东方韵味的史诗片也不例外。《白银帝国》在开篇用了两分多钟就把整部电影的气势和中国的文化巧妙地表达出来,给整部电影以大气贴切之感,给影片的风格作了很好的定位。电影从第48秒开始出现画面,影片的第一个画面是低机位拍摄的以沙漠为前景蓝天为后景的镜头,这个开篇气势不凡的移动镜头从第48秒持续到第1分13秒,镜头一直没有切换,一直到康三爷出场发出了整部影片对人的第一句感叹“天地真大,人真小”时,画面才切到康三爷背后,仍然是低机位拍摄,和影片第一个镜头一样以黄色的沙漠为前景,蓝天为后景,前后三个镜头的切换就让人切实感觉到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前面浩瀚一片,人何去何从?一种茫然涌上心头。接着是几个特写的摇镜头,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拿着毛笔在写字,镜头从手上移到笔尖,然后叠化连接到下一个摇镜头,从几只挂着的毛笔摇到砚台底下,再是一个叠化,一个身穿中国服饰的人在黄色的沙漠上推着车前进。三个特写镜头,中国文化便呈现出来,外面是浩瀚的沙漠,里面透着的是古色古香的中国文化。一个中国人推着车在沙漠上走,把浩瀚與渺小、博大与自闭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的子民,一个人在沙漠上走好像在告诉我们无论是历史多么悠久的国家,人无论多么学富五车,在自然面前还是渺小的。几个特写和长镜头之后是一大串的大景别画面,人、骆驼、沙漠、夕阳、剪影……这些大景别宏伟的场面用叠画连接,纷繁交错,让人感觉到了史诗片的大气厚重。导演用自己的理解在开篇两分钟给我们清晰地展现了影片的风格,以及导演对电影的领悟,对人生和中国那段特殊历史时代的态度,给人气势磅礴之感,精心安排的画面和蒙太奇手法引起观众的深思,让人不得不佩服。
《白银帝国》中镜头除了开篇大场景大景别的拍摄外也有细腻独到之处。作为史诗片,在场景运用上始终是比较大气的,《白银帝国》中在交代环境的时候多用移动镜头,俯拍,色调偏黄,和沙漠色调一致。比如,影片中在票号运的银子到户时,伙计把一箱箱的银子搬到屋内,镜头是从窗外朝室内俯拍的;在交代山西天成元时,镜头是从屋顶俯拍的,仿佛站在屋顶一览街上的世界,这样的俯拍镜头大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后辈人对历史的看法就像这镜头一样,电影的叙述也基于这样的高度。而影片中叙事讲理时镜头运用则比较细腻,多用特写或中近景。如邱掌柜挨罚时,杜筠青与康三爷见面时,片尾康老爷和康三爷父子争论开窖拿银子时康三爷执著的表情,康老爷决定开窖把小儿子交给康三爷照顾时眼中的泪花……这些特写都是人复杂情感的流露,毎一个动作都有他的用意,让观众体会到画面外的情感,能站在片中人物的角度想问题。
三、耐人寻味的配乐
《白银帝国》中音乐渲染的气氛对铺陈影片的基调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电影开始通过两分多钟大场景大景别和几个特写镜头交代整个影片时,大小提琴的合奏加上西洋乐器,气势磅礴的架势立马呈现出来,仅片头一曲合奏的音乐,就给整部电影奠定了大气之感,也让人看到欧美史诗片的影子,尤其是在沙漠低机位拍摄的时候,让我们联想到《与狼共舞》(1990)中的场景。不可否认在音乐的使用和借鉴上《白银帝国》是非常成功的,剧情中中国乐器的演奏又让电影充满诗意。
影片的导演兼制片人姚树华说:“《白银帝国》的音乐一共有六个主题,并起用了三位作曲家:苏聪、长岗成贡和林海。苏聪曾经为贝尔托鲁奇导演的《末代皇帝》作曲,并因此获得了奥斯卡奖,他也是三位作曲家中使用中国传统乐器最多的一位。苏聪的乐曲被用于两位恋人成人后的爱情戏场面,也可以说是围绕着康夫人而作的。长岗成贡展现的则是宏大的哲理性的主题:家族、生意以及三爷本人的哲学观。林海谱写的是关于家族情感关系和战争场面的音乐。我将电影中的不同部分按照情感的需求,根据各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匹配给三位作曲家去创作。”[2]
除了在音乐上特别用心外,电影在同期声上的安排也非常精细,声音与画面场景匹配。影片中多次出现算盘的声音,做票号生意算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其中有两个地方笔者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是在影片第2分48秒时一个算盘算账的特写,画内同期声算盘拨上拨下的声音,算账的速度非常快,很麻利,整个过程倍加熟练。这个节奏有致的声音告诉我们山西票号之所以能发展成当时金融界的霸主是有原因的;而后面四年一次的结算时十几个伙计抱着几个很大很长的大算盘啪啪几下整齐的响声让我们知道这个金融帮子的下属们是多么训练有素,算账的既不慌乱也没有出错,身处在有电脑计算的现代社会的我们看着他们的计算速度与精确性都非常佩服。影片在人物台词语气配音表达上也颇讲究,张铁林饰演的康老爷台词语气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长的形象,戴掌柜简单沉着的言语显露他的智慧,如康老爷说的戴掌柜是个圣人,连旁白的配音都是那种老得掉牙后说话的感觉,惟妙惟肖,这些表现人物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注释:
[1]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转引自《晋商衰败的原因》,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913626.html)。
[2] 《导演兼制片人姚树华解读〈白银帝国〉》,央视网(http://ent.cctv.com/special/C25014/20090720/104981_1.shtml),2009年7月20日。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一、充满韵味的剧情
《白银帝国》改编自小说《白银谷》,相对小说原著的丰富内容,影片1小时45分钟所展现的只是小说的一小部分。不可否认,影片的叙述给我们展现了清末民初以山西票号“天成元”为代表的晋商由繁荣走向衰落的过程,也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一步步瓦解的过程。从这个形式上看,《白银帝国》颇具史诗片的特质。
中国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连表达一段时代变化都是那么诗意。刚看到片名时,我以为这是一部外国史诗片似的或者是一个历史气味很浓的还原历史的电影,直到看完电影后才发现影片与自己所想大相径庭。影片的表达和抨击都是那么诗意委婉,时时露着中国风。
整部电影以康老爷和康三爷、杜筠青为人物中心,在三人一段感情纠葛甚至是乱伦的关系中向我们表达了封建社会末期国家被侵略、国民思想受外来文化冲击时人面临选择不可逃避的悲剧。影片一直是以第三人称讲述的,影片一开始镜头就对准了一片浩瀚无际的沙漠,郭富城饰演的康三爷站在沙漠中,身着一身清朝衣服发出了“天地真大,人真小,人要怎么自处”的感叹,将影片中人物乃至当时所有中国人面对时代变化的迷茫跃然于银幕。在影片中无论是女性还是封建大家长的代表康老爷,或是玩世不恭的康三爷,面对感情与社会制度的冲击,他们都是时代的牺牲品。影片中,康夫人杜筠青本来是康三爷的英语老师,在教康三爷时两人相爱,后来却成了康三爷的继母,一切都源于康老爷和杜筠青父亲的交易和阴谋。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杜筠青即使万般不愿但最后还是妥协了,尽管她用不与康老爷同房、为了不生孩子切除子宫等来反抗命运的不公,可是生在那个时代,女人注定是悲剧。当康老爷把杜筠青裹在身上的布剪开时,她的尊严和最后防线彻底崩溃了,她明白了无论怎么样反抗逃避始终击败不了几千年的传统,女人的任务是传宗接代,甚至是男人的玩物。影片中妓女玉凤为了见刘掌柜一面绑架了康四爷媳妇,最后康四爷媳妇因为被自己雇的伙计强奸而自杀,玉凤因此也选择吞鸦片自杀,女性的悲剧被不同层次地体现出来,杜筠青的自杀更是把女性悲剧推向了高峰。在传统制度和自我良心之间,影片中的男性也是无奈和不断挣扎的。康老爷结婚的目的是传宗接代,面对儿子与杜筠青的感情,几经挣扎他成全了杜筠青假死的安排,可是当一切悲剧已经不可挽回的时候,康老爷的做法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杜筠青继母的身份是康三爷不可逾越的高墙,他们的辈分差异和道德底线不允许他们做出那个时代所不容的事,曾经的一切只能成为回忆,康三爷因此玩世不恭,杜筠青压抑痛苦。在家祖事业遭到冲击时,康三爷还是选择了承担,把和杜筠青的过往埋在心里。
时代变迁,朝廷的腐败给晋商和百姓带来的迷茫具有时代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至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变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的。”[1]面对这样的冲击,整个民族显得很不适应,这个晋商票号建立的被西方称为“中国华尔街”的金融帝国在商业动荡时也是手忙脚乱,连年赔款,清政府乱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银子短缺,票号面临倒闭,百姓存的钱也不值钱,那个时候,钱随时在发生变化,也许今天市场上流通的是银子,明天就只能用纸币买菜了,还未觉醒的国民在和政府的斗争里总是无可奈何。面对货币市场这样的动荡,政府干预和市场行情不和谐,无论是商人还是百姓时刻都在担心,可以说他们对当时经济形势是一片茫然。
二、诗意的镜头
史诗片的镜头画面都是恢宏大气的,中国风东方韵味的史诗片也不例外。《白银帝国》在开篇用了两分多钟就把整部电影的气势和中国的文化巧妙地表达出来,给整部电影以大气贴切之感,给影片的风格作了很好的定位。电影从第48秒开始出现画面,影片的第一个画面是低机位拍摄的以沙漠为前景蓝天为后景的镜头,这个开篇气势不凡的移动镜头从第48秒持续到第1分13秒,镜头一直没有切换,一直到康三爷出场发出了整部影片对人的第一句感叹“天地真大,人真小”时,画面才切到康三爷背后,仍然是低机位拍摄,和影片第一个镜头一样以黄色的沙漠为前景,蓝天为后景,前后三个镜头的切换就让人切实感觉到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前面浩瀚一片,人何去何从?一种茫然涌上心头。接着是几个特写的摇镜头,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拿着毛笔在写字,镜头从手上移到笔尖,然后叠化连接到下一个摇镜头,从几只挂着的毛笔摇到砚台底下,再是一个叠化,一个身穿中国服饰的人在黄色的沙漠上推着车前进。三个特写镜头,中国文化便呈现出来,外面是浩瀚的沙漠,里面透着的是古色古香的中国文化。一个中国人推着车在沙漠上走,把浩瀚與渺小、博大与自闭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的子民,一个人在沙漠上走好像在告诉我们无论是历史多么悠久的国家,人无论多么学富五车,在自然面前还是渺小的。几个特写和长镜头之后是一大串的大景别画面,人、骆驼、沙漠、夕阳、剪影……这些大景别宏伟的场面用叠画连接,纷繁交错,让人感觉到了史诗片的大气厚重。导演用自己的理解在开篇两分钟给我们清晰地展现了影片的风格,以及导演对电影的领悟,对人生和中国那段特殊历史时代的态度,给人气势磅礴之感,精心安排的画面和蒙太奇手法引起观众的深思,让人不得不佩服。
《白银帝国》中镜头除了开篇大场景大景别的拍摄外也有细腻独到之处。作为史诗片,在场景运用上始终是比较大气的,《白银帝国》中在交代环境的时候多用移动镜头,俯拍,色调偏黄,和沙漠色调一致。比如,影片中在票号运的银子到户时,伙计把一箱箱的银子搬到屋内,镜头是从窗外朝室内俯拍的;在交代山西天成元时,镜头是从屋顶俯拍的,仿佛站在屋顶一览街上的世界,这样的俯拍镜头大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后辈人对历史的看法就像这镜头一样,电影的叙述也基于这样的高度。而影片中叙事讲理时镜头运用则比较细腻,多用特写或中近景。如邱掌柜挨罚时,杜筠青与康三爷见面时,片尾康老爷和康三爷父子争论开窖拿银子时康三爷执著的表情,康老爷决定开窖把小儿子交给康三爷照顾时眼中的泪花……这些特写都是人复杂情感的流露,毎一个动作都有他的用意,让观众体会到画面外的情感,能站在片中人物的角度想问题。
三、耐人寻味的配乐
《白银帝国》中音乐渲染的气氛对铺陈影片的基调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电影开始通过两分多钟大场景大景别和几个特写镜头交代整个影片时,大小提琴的合奏加上西洋乐器,气势磅礴的架势立马呈现出来,仅片头一曲合奏的音乐,就给整部电影奠定了大气之感,也让人看到欧美史诗片的影子,尤其是在沙漠低机位拍摄的时候,让我们联想到《与狼共舞》(1990)中的场景。不可否认在音乐的使用和借鉴上《白银帝国》是非常成功的,剧情中中国乐器的演奏又让电影充满诗意。
影片的导演兼制片人姚树华说:“《白银帝国》的音乐一共有六个主题,并起用了三位作曲家:苏聪、长岗成贡和林海。苏聪曾经为贝尔托鲁奇导演的《末代皇帝》作曲,并因此获得了奥斯卡奖,他也是三位作曲家中使用中国传统乐器最多的一位。苏聪的乐曲被用于两位恋人成人后的爱情戏场面,也可以说是围绕着康夫人而作的。长岗成贡展现的则是宏大的哲理性的主题:家族、生意以及三爷本人的哲学观。林海谱写的是关于家族情感关系和战争场面的音乐。我将电影中的不同部分按照情感的需求,根据各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匹配给三位作曲家去创作。”[2]
除了在音乐上特别用心外,电影在同期声上的安排也非常精细,声音与画面场景匹配。影片中多次出现算盘的声音,做票号生意算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其中有两个地方笔者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是在影片第2分48秒时一个算盘算账的特写,画内同期声算盘拨上拨下的声音,算账的速度非常快,很麻利,整个过程倍加熟练。这个节奏有致的声音告诉我们山西票号之所以能发展成当时金融界的霸主是有原因的;而后面四年一次的结算时十几个伙计抱着几个很大很长的大算盘啪啪几下整齐的响声让我们知道这个金融帮子的下属们是多么训练有素,算账的既不慌乱也没有出错,身处在有电脑计算的现代社会的我们看着他们的计算速度与精确性都非常佩服。影片在人物台词语气配音表达上也颇讲究,张铁林饰演的康老爷台词语气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长的形象,戴掌柜简单沉着的言语显露他的智慧,如康老爷说的戴掌柜是个圣人,连旁白的配音都是那种老得掉牙后说话的感觉,惟妙惟肖,这些表现人物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注释:
[1]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转引自《晋商衰败的原因》,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913626.html)。
[2] 《导演兼制片人姚树华解读〈白银帝国〉》,央视网(http://ent.cctv.com/special/C25014/20090720/104981_1.shtml),2009年7月20日。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