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的探索。有效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使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关键词:发展 作业评价 改革
作业,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每天都在跟它打交道。可长时间以来,数学作业的评价无非是用“√”和“×”或分数、等级来评价学生作业的情况。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缺少师生间的沟通,必然使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失误感到茫然,从而不利于激励学生自我纠错、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因此,要开展发展性作业评价,改革作业评价的方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运用“等级+评语”批改作业,进行激励性评价
1、在批改作业中,给对题打“√”,对于错题,同画“○”等符号表示,在作业里看不到“×”。
2、对学生作业中的巧解、灵活解答、一题多解,在题目旁边根据特点写上“好”、“肯动脑筋”、“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3、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可以在“○”的地方,写上“运算顺序对吗?” 、“想清计算公式”“希望你看到粗心,与细心交朋友”等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也不会打击他的信心,同时,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明确错误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
4、对于有进步的学生,优秀的学生,老师在批改后除了给予等级评价外,还写上激励性批语或盖上激励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五角星、集齐10个换一个笑脸,或“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一丝不苟,值得学习!”等,把老师在关爱、期待蕴含在批语、奖励中,从而唤起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5、为了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发展智能,为学生在今后的数学活动和生活实践打下“多向思维”的发展基础,要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如:“在等差数列an中,a2+a5=4求数列前6项和s6”一般的学生都是利用a2+a5=2a1+5d=4 s6=6a1+15d=3(2a1+5d)=3×4=12”
教师在批改时加了评语:“你做得很好,老师建议你想一想,还有其他的解法吗?比如利用求和的另一个公式和等差数列的性质。”
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语引导开动脑筋,进一步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有其他解法: .
6、除了用评语激励学生,提高作业的质量外,还可以运用不同的印章,评价不同作业的整体效果,作业全部正确而且书写端正整齐清洁的,盖个“好”图章,字体端正整齐清洁,正确率在95%之内的,则盖个“☆”图章。并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作业评比活动,奖励章数多的前5名。通过这样的评价,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又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
1、师生共同批改。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中的“问题”题目,有目的地选择不同个别或几个学生,共同批改,让学生看一看其他优秀作业,再看一看自己的作业,差别在哪里?待问题弄清楚后,再教会他们批改的方法,让他们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
2、学生互改。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简单的练习,教师可按“好、中、差”搭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组长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批改,批改完毕后统一交回给老师,再由老师检查核定。
3、学生自己批改。教师首先对作业进行整体分析,交待批改要求,让学生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让学生进行作业的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之中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同时这种评价更是有客观性、真实性。批改后交回教师检查核定。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改革,它的力量是神奇的,是无法估量的,它对孩子们具有莫大的激励作用。教师要有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作业改革,加强研究,为学生创设发展的舞台。
三、建立“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留下成长的足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的资料可以有学生最满意的作业,最满意的考试试卷,还可以有每周的荣誉小奖章,以及学生的课堂实践作业等。成长记录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同时,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提供了方便。
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错误”。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既没有懊恼,也没有等闲视之,而是精心收集满地的碎瓦片。得出了对恢复不知其原貌的文物、陨石有重大的帮助的著名的“碎花瓶理论”。这样善待“错误”不是放纵错误,而是自觉地意识错误,对有错误但又蕴涵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并通过课堂教学把“错误”转化成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2007年第4期
2.《当前教育评价中几种关系的理论思考》 王景英 东北师范大学报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
关键词:发展 作业评价 改革
作业,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每天都在跟它打交道。可长时间以来,数学作业的评价无非是用“√”和“×”或分数、等级来评价学生作业的情况。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缺少师生间的沟通,必然使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失误感到茫然,从而不利于激励学生自我纠错、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因此,要开展发展性作业评价,改革作业评价的方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运用“等级+评语”批改作业,进行激励性评价
1、在批改作业中,给对题打“√”,对于错题,同画“○”等符号表示,在作业里看不到“×”。
2、对学生作业中的巧解、灵活解答、一题多解,在题目旁边根据特点写上“好”、“肯动脑筋”、“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3、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可以在“○”的地方,写上“运算顺序对吗?” 、“想清计算公式”“希望你看到粗心,与细心交朋友”等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也不会打击他的信心,同时,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明确错误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
4、对于有进步的学生,优秀的学生,老师在批改后除了给予等级评价外,还写上激励性批语或盖上激励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五角星、集齐10个换一个笑脸,或“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一丝不苟,值得学习!”等,把老师在关爱、期待蕴含在批语、奖励中,从而唤起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5、为了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发展智能,为学生在今后的数学活动和生活实践打下“多向思维”的发展基础,要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如:“在等差数列an中,a2+a5=4求数列前6项和s6”一般的学生都是利用a2+a5=2a1+5d=4 s6=6a1+15d=3(2a1+5d)=3×4=12”
教师在批改时加了评语:“你做得很好,老师建议你想一想,还有其他的解法吗?比如利用求和的另一个公式和等差数列的性质。”
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语引导开动脑筋,进一步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有其他解法: .
6、除了用评语激励学生,提高作业的质量外,还可以运用不同的印章,评价不同作业的整体效果,作业全部正确而且书写端正整齐清洁的,盖个“好”图章,字体端正整齐清洁,正确率在95%之内的,则盖个“☆”图章。并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作业评比活动,奖励章数多的前5名。通过这样的评价,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又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
1、师生共同批改。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中的“问题”题目,有目的地选择不同个别或几个学生,共同批改,让学生看一看其他优秀作业,再看一看自己的作业,差别在哪里?待问题弄清楚后,再教会他们批改的方法,让他们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
2、学生互改。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简单的练习,教师可按“好、中、差”搭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组长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批改,批改完毕后统一交回给老师,再由老师检查核定。
3、学生自己批改。教师首先对作业进行整体分析,交待批改要求,让学生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让学生进行作业的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之中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同时这种评价更是有客观性、真实性。批改后交回教师检查核定。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改革,它的力量是神奇的,是无法估量的,它对孩子们具有莫大的激励作用。教师要有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作业改革,加强研究,为学生创设发展的舞台。
三、建立“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留下成长的足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的资料可以有学生最满意的作业,最满意的考试试卷,还可以有每周的荣誉小奖章,以及学生的课堂实践作业等。成长记录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同时,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提供了方便。
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错误”。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既没有懊恼,也没有等闲视之,而是精心收集满地的碎瓦片。得出了对恢复不知其原貌的文物、陨石有重大的帮助的著名的“碎花瓶理论”。这样善待“错误”不是放纵错误,而是自觉地意识错误,对有错误但又蕴涵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并通过课堂教学把“错误”转化成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2007年第4期
2.《当前教育评价中几种关系的理论思考》 王景英 东北师范大学报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