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央网信辦启动了“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直播、短视频平台涉及未成年人问题,严肃查处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的炒作“网红儿童”等行为,大力整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乱象。
大量网友对专项行动拍手称快,也有网友表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隐含着在“人人都是媒体”时代中对整治过程的担忧。《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比2019年提升1.8个百分点。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屏幕已经势不可挡地“走近”低龄儿童。通过与媒介的频繁接触,儿童见识了繁荣的科技、繁茂的文化、繁华的城市,他们在自由探索中打破壁垒,迈向更广阔的世界。但这并不是全部,在喧闹的网络世界中,儿童有所获得,也有所失去,比如惨遭解雇的网红“小马云”、走“奶辣风”赚流量的孩子、在打赏主播中寻找存在感的未成年人……鲜活的案例展现着消费文化作用于儿童的“别样”力量。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曾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阐述了在成人和儿童共同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教育等最终蜕变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逐渐枯萎。电视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性爱、战争、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逝。网络时代,童年从“消逝”进一步走向“被消费”。成人世界的“秘密”完全向儿童敞开,利益的链条开始捆绑儿童,背后是童年的异化。
愈演愈热的“媒介狂欢”到底会给儿童带来什么?儿童对于媒介的真实诉求又是什么?成人应该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媒介世界中为儿童找到一条健康的成长之路?本期“聚焦”,让我们认真倾听儿童的声音,捍卫纯真的童年。
大量网友对专项行动拍手称快,也有网友表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隐含着在“人人都是媒体”时代中对整治过程的担忧。《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比2019年提升1.8个百分点。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屏幕已经势不可挡地“走近”低龄儿童。通过与媒介的频繁接触,儿童见识了繁荣的科技、繁茂的文化、繁华的城市,他们在自由探索中打破壁垒,迈向更广阔的世界。但这并不是全部,在喧闹的网络世界中,儿童有所获得,也有所失去,比如惨遭解雇的网红“小马云”、走“奶辣风”赚流量的孩子、在打赏主播中寻找存在感的未成年人……鲜活的案例展现着消费文化作用于儿童的“别样”力量。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曾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阐述了在成人和儿童共同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教育等最终蜕变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逐渐枯萎。电视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性爱、战争、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逝。网络时代,童年从“消逝”进一步走向“被消费”。成人世界的“秘密”完全向儿童敞开,利益的链条开始捆绑儿童,背后是童年的异化。
愈演愈热的“媒介狂欢”到底会给儿童带来什么?儿童对于媒介的真实诉求又是什么?成人应该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媒介世界中为儿童找到一条健康的成长之路?本期“聚焦”,让我们认真倾听儿童的声音,捍卫纯真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