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三步曲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977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有效解决当代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最直接的办法,但当生态文明遭遇利益短视,建设就变得举步为艰。如何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寻找更好的突破口,使生态观深入人心,尽快改变人们面对大自然的野蛮态度和粗俗方式,这不仅是当代人的福祉,也是社会发展的福音。本文认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应分人们生态意识觉醒、强制自律、自觉习惯养成三步走达到最终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文明;意识觉醒;自律;自觉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粗俗相对立。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进入新世纪,面对因过度使用自然资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人类社会进行了集体反思。200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做为一项明确的目标写进了党的工作日程。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及消费模式。针对这项工作相关部门和学者做了很多的解读,可能是由于解释的太过全面和细致,让人很难准确把握,所以导致该项工作推进几年来依然未能有效缓解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也可以理解为改变人们在生态问题上的野蛮态度和粗俗方式,不再野蛮、不再粗俗,其实也就文明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到不野蛮、不粗俗。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人类在经过了上万年的进化之后,没有谁愿意在公众面前主动展示自已的野蛮和粗俗,即使是一个本身就有这种倾向的人对这一问题也是避之唯恐不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们在面对自已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时表现的如此野蛮和粗俗?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利益”。面对短期获利的冲动,使人们很容易就突破了一道道伦理、道德甚至是轮回的防线,不断把自身的意志强加于自然环境之中,还美其名曰征服自然。在今天看来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路上走的很远,但由此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也很深远。如何引导人们走出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矛盾的怪圈,这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极其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但人不可能平白无故地做到自律和自觉,在此之前还必须要有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然后才有可能做到自律、自觉。这就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路径:首先要让人们对当前的自然生态危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促使群体意识觉醒;然后通过法制的建设和道德的宣传两种软硬兼施的手段推动自律行为的出现;自律行为的坚持最终将走向自觉。
  一、人类群体意识的觉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着由和谐到失衡、再到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但这种和谐更多地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和谐关系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上保持和谐的同时,也出现了阶段性的、区域性的不和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开始不安于自然的庇护和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试图改造和改变自然,而这种改造和改变往往伴随着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飞跃,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飞速提高。这时,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利用”魔术似的变为“征服”,“人是自然的主宰”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变成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规模消耗带来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荒漠化、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等灾难性恶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迫使当代人必须做出选择和取舍。如果继续沿用以前盗铃式的野蛮方式对待自然,人类的发展将难以为继。道我们真的期望人类集体移居其它星球这种天方夜谭的故事出现?所以,面对危机,我们只有让自已的头脑清醒这一条路可走,改变原来把自我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错误观念,清醒地认识到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这样我们才能以敬畏的心态面对自然,但这种敬畏是主动的敬畏,是理性思考后的敬畏。
  二、自律行为的出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准备
  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加约束,是一种来自于法律和道德的外在约束。当代社会大众对生态危机的状态有着普遍的认同,但要想让这种认同意识走向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面对利益的诱惑,使这种转变更加举步为艰。当前社会很多问题大都存在于这样的矛盾之中。比如说腐败现象、公款消费问题都为大众所痛恨,可悲的是人们一方面对这些问题大声讨伐,另一方面只要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自已刚刚讨伐过的队伍中去,这些现象的存在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痛恨只不过是痛恨自已没有这样的机会罢了。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大众面对利益而可以做到自律,只有通过利益的途径去引导,让人们普遍认识到那种生产有毒馒头自已绝不吃的自我安慰是多么的愚不可及,难道你可以什么都不吃吗?难道你能确认你吃的别的食物就没毒?推已及人这个词用在这里也许不太恰当,但还有更好的词能用来唤醒人们把对环境危机的认识转化成自律的行为吗?所以笔者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自律行为是一种带强迫性的自律行为,这种强迫性不仅需要利弊得失的分析,而且还需要道德舆论的引导和法律条文的约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思想觉悟,并把生态意识转化为道德良心,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作为自已义不容辞的责任,规范自身对待自然环境的行为。
  三、自觉习惯的养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后归宿
  自觉即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其实就是一种行为习惯。意识的觉醒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能,自律行为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但这种自律仅仅是一种强迫性的自律,它可能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某种考量,也可能是担心道德舆论的谴责或触犯法律后的制裁。总之,自律行为在没有转变成自觉习惯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功亏一篑。而大众对自然规律的自觉尊重和习惯性守护正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归宿,这种自觉习惯才是文明的真实体现,它不带有任何的强制性和不情愿,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所以从自律走向自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步。法律的完善为走好这一步打下了良好地基础,但法律更多的是告诉人们不可以做什么,却很少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要解决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更好的办法是进行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是指教育工作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和互惠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引导人们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的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习惯[1]。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公民的生态荣辱感、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公民生态责任感、通过价值观念的引导培养公民生态是非感、通过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公民生态参与感[2]。只有让全民参与其中,对责任、荣辱、是非有深刻的体会,才会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长此以往才能養成自觉习惯。
  四、结语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和谐状态,是对人认识自然、掌握和尊重生态规律水平的一种评价,是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变革的结果。生态文明的内在属性决定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文明的习惯和态度被接受和普遍认可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分三步走的设想符合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定性,虽然耗时会长一点,但却能使文明的基础更牢固,有效避免把生态文明定格在口号中,真正让生态文明的思想和观念深入民心、深入生活,从而迸发出持续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平.生态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和可生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34-137.
  [2]李平.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J].求实,2009,(12):95-97.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是坚强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举措,实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是教育界的一项新课题,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的支持。安全保护伞理念就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训练学生正确的安全行为,培养学生和谐的安全观,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教育,为学生撑起一把“安全保护伞”,为学生构筑一道安全屏障。以突出主题任务,强化版块栏目的各自各具功能,来完成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达到安全教育的三大目标。 
期刊
摘要:QC成果发布是将一年来小组的QC活动展示给大家、推广QC成果的重要平台,发布人在此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动画制作的要求、发布人的选择、仪容仪表及语言和应必备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QC发布的几个要点。  关键词:QC成果发布;要点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
期刊
摘要:综述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进程,详细探讨了我国继电保护未来发展趋势。随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继电保护必将向综合自动化技术方向发展。  关键词:电力继电保护;现状;进展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成功运用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
期刊
摘要:众多学者在论及司法改革之时,大谈特谈司法改革的目标、结构。我们认为,司法改革之目标纵然重要,但它却是一个浪漫的“诺言”,在面对改革中的阻碍因素时,往往是个空中楼阁。手段可以使浪漫的目标“诺言”得以实现;正确之手段更是是化解各种阻力因素的关键。  关键词:司法;改革;主体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一、司法改革缘由 
期刊
摘要:餐厅食品安全是解决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瓶颈,本文分析了高校餐厅卫生条件不佳、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餐厅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力的食品安全现状,并从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网络系统、严把原材料关、加强培训、完善餐厅管理四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校餐厅;食品安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    高校餐厅是广大师生的就餐场
期刊
摘要:宋元时期是我国四川地区人口变化比较剧烈的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本文从研究宋元时期四川地区人口的变化情况为切入点来探析宋元时期四川地区人口变化状况、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宋元;四川;人口变化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宋元时期的四川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变革。无论是人口或者是经济在全国都占有相当大
期刊
摘要:古希腊竞技体育是古代西方社会文明的一个侧面反映,并且与古希腊的政治、宗教、文化等密切相关。基于社会学视角,从文化、宗教、军事和政治等方面,来探讨古希腊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认为:海洋文化和英雄崇拜是古希腊竞技体育产生的前提;军事战争是古希腊竞技体育产生发展的动力;宗教信仰是古希腊竞技体育产生发展的直接原因;政治和社会需求是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社会学视角;古希腊竞技体育;价
期刊
摘要: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不但要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还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感应力, 真理服人, 以行为导人, 以人格力量感染人。在企业中,生产和营销人员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企业政工干部的作用,则越来越被忽视,甚至存在着很多偏见。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说不切实际的空话,是板起面孔说枯燥的道理;甚至还有这样极端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讓职工放弃自己的利益;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为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界限渐渐被模糊化。中性化性别,俨然开始在性别领域慢慢开始占据一席之地。本文利用社会性别的理论作为工具分析中性化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对中性化现象的发展趋势进行思考。  关键词:性别;角色;中性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女性柔美,男性阳刚”是中国传统的性别审美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观念中的性
期刊
摘要:软装设计在空间设计中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引导和陶冶着人们的心灵。软装设计作为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室内环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对软装设计作一简要的阐述,再由软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引出软装设计的教学,及在软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和方式。  关键词:软装设计;软装设计课程;室内环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