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创新教育要将学生的创造性作为前提,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受到开发与启迪。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中,创新教育已是必然,这项任务任重且道远,特别是处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小学教师,从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直至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做好创新的表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与内涵,并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这样才能够给予学生充分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创新教育;氛围;借鉴;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重于让学生机械记忆知识以及表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忽视了创设综合理解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
一、创设欢乐和谐的学习氛围
罗伯逊曾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学生。”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作为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且喜欢受到表扬,把一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这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深入学生,教学民主,不搞一言堂、满堂灌,讲究方法,是解放学生和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可见,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教师课前要与学生商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作业设计、课外阅读等,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及个性特征。但需注意,教师不能把学生带往自己预先设定的框框里,这样学生就能学得生动活泼。此外,教师采用讲故事、分角色朗读、自我提问引导、模仿表演、多媒体动画等形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选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个体的学习与其合作学习相结合,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使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二、借助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是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最高体现,现代阅读理解告诉我们,阅读不是消极接受,而是能力的创造。艺术形象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这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表现。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如:阮恒到底愿不愿意输血? 文中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学生无法立即回答,必须反复读课文,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再对课文重点材料进行重组。进而把阮恒输血前“举、放、举”的矛盾心理和输血过程中的三次“哭泣”、三次“制止”等内容联系起来思考,这样,学生在信息重组中获得了新的信息:由于对输血的错误认识,他认为自己马上就要死,输血过程中痛苦加剧,然而为了不让医生停止输血,他竭力停止哭泣,他甘心情愿为朋友献血。可见,以读代讲无疑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创新。
三、引进鲜活的学习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拓展。时间上,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空间上,学校、家庭、社会等都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尤其是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在,学生面对如此广阔、丰富、鲜活的教育环境,如果语文教学仍然固守以偶,仅局限于书本,不顺应时代发展,那么学生也许就会成为新形势下的“书呆子”,成为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利用网络等资源尽量准备学生乐于接受并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鲜活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麻雀》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起来。”由此,教师提问:“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是想逞强,显示自己的勇气和胆量? 同学们说对吗? 这时教室里热闹非凡,学生都开始议论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反驳教师的说法,有理有据。
又如,教学《称象》时,教师可提出一个尝试性的问题:谁有信心向曹冲挑战? 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有的学生说曹冲用的石头岸边不一定有,有的说不如就地取土方便,有的说不用石头不用土而用人,因为人听指挥,能上能下……这样,在思想碰撞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
五、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观潮》一文时,可设计这一问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壮丽与雄奇”的? 通过自读课文,同学们可从书中直接找出答案。假如让你来讲解这篇课文,你还能想出哪些角度? 围绕这样的问题,学生分别从潮的产生、潮的危害、潮的利用、观潮人不同的表现以及个人观潮、集体观潮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六、加强作文教学中语言和想象力的创造性训练
作文教学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模式和单独的语言训练,而要在思维想象中强化创造性训练。即是说,要对抽象语言和生活语言进行具体化训练。例如,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形容词来形容事物的事态,如高、大、小、美、丑等,如果要让学生把“热”说具体,当学生具备了热的生活经验后,可能就会先想到天气,再想到周围的环境等,这样他们就能围绕“热”字展开说话。
同时,创造性思维始终伴随着创造性想象,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生活,以“假如我是———”为题进行作文。再者,可加强情景语言的具体化训练,通过创设一个语言情景,鼓励学生说一说,想一想。例如,“春姑娘来了,给大地披上了盛装,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加强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只要教师勤于发掘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并通过不同的策略和途径,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新教育;氛围;借鉴;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重于让学生机械记忆知识以及表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忽视了创设综合理解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
一、创设欢乐和谐的学习氛围
罗伯逊曾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学生。”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作为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且喜欢受到表扬,把一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这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深入学生,教学民主,不搞一言堂、满堂灌,讲究方法,是解放学生和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可见,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教师课前要与学生商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作业设计、课外阅读等,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及个性特征。但需注意,教师不能把学生带往自己预先设定的框框里,这样学生就能学得生动活泼。此外,教师采用讲故事、分角色朗读、自我提问引导、模仿表演、多媒体动画等形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选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个体的学习与其合作学习相结合,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使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二、借助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是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最高体现,现代阅读理解告诉我们,阅读不是消极接受,而是能力的创造。艺术形象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这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表现。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如:阮恒到底愿不愿意输血? 文中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学生无法立即回答,必须反复读课文,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再对课文重点材料进行重组。进而把阮恒输血前“举、放、举”的矛盾心理和输血过程中的三次“哭泣”、三次“制止”等内容联系起来思考,这样,学生在信息重组中获得了新的信息:由于对输血的错误认识,他认为自己马上就要死,输血过程中痛苦加剧,然而为了不让医生停止输血,他竭力停止哭泣,他甘心情愿为朋友献血。可见,以读代讲无疑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创新。
三、引进鲜活的学习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拓展。时间上,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空间上,学校、家庭、社会等都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尤其是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在,学生面对如此广阔、丰富、鲜活的教育环境,如果语文教学仍然固守以偶,仅局限于书本,不顺应时代发展,那么学生也许就会成为新形势下的“书呆子”,成为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利用网络等资源尽量准备学生乐于接受并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鲜活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麻雀》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起来。”由此,教师提问:“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是想逞强,显示自己的勇气和胆量? 同学们说对吗? 这时教室里热闹非凡,学生都开始议论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反驳教师的说法,有理有据。
又如,教学《称象》时,教师可提出一个尝试性的问题:谁有信心向曹冲挑战? 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有的学生说曹冲用的石头岸边不一定有,有的说不如就地取土方便,有的说不用石头不用土而用人,因为人听指挥,能上能下……这样,在思想碰撞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
五、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观潮》一文时,可设计这一问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壮丽与雄奇”的? 通过自读课文,同学们可从书中直接找出答案。假如让你来讲解这篇课文,你还能想出哪些角度? 围绕这样的问题,学生分别从潮的产生、潮的危害、潮的利用、观潮人不同的表现以及个人观潮、集体观潮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六、加强作文教学中语言和想象力的创造性训练
作文教学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模式和单独的语言训练,而要在思维想象中强化创造性训练。即是说,要对抽象语言和生活语言进行具体化训练。例如,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形容词来形容事物的事态,如高、大、小、美、丑等,如果要让学生把“热”说具体,当学生具备了热的生活经验后,可能就会先想到天气,再想到周围的环境等,这样他们就能围绕“热”字展开说话。
同时,创造性思维始终伴随着创造性想象,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生活,以“假如我是———”为题进行作文。再者,可加强情景语言的具体化训练,通过创设一个语言情景,鼓励学生说一说,想一想。例如,“春姑娘来了,给大地披上了盛装,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加强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只要教师勤于发掘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并通过不同的策略和途径,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