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无可忍》从一只热气球引发的悲剧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一场起于青萍之末的爱与孤独。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着力分析了弥漫在小说中的畸形的爱恋与无尽的孤独,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
关键词:畸形;自我意识;孤独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今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一位作家,《爱无可忍》这部小说,在麦克尤恩的创作生涯里占据重要地位。小说以一个意外事件为开端,描写事件发生之后主人公的一系列遭际。帕里对乔的爱情莫名其妙的发生,不知不觉地摧毁着乔的生活,虽起于青萍之末,却没有因为事件的渐渐平息而结束。
故事以主人公浪漫的约会开始,在草地野餐,与爱人享受阳光和微风,但就在这平静的日子里却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意外。灾难发生了,救人者意外死去,甚至可以说这不是意外,而是一场对人性的拷问。热气球事故,并没有人必须负法律责任,但人性的煎熬却潜藏于当事者的心底。心的裂痕渴望愛来熨平,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在这部小说里,爱情却不再具有拯救人心的功能,而成为一种毁灭性力量。乔没有想到,就是因为在事故之后,他对帕里一次友好地点头示意,一个没有其他深意的眼神,却使帕里在痛苦中孕育了一颗感情萌芽。杰德.帕里是一名德·克莱拉鲍特综合症患者,这种病症的患者有强烈的妄想症状,坚定地相信某个人爱上了自己。“患者可能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与其妄想的客体接触过,也会罔顾客体已经结婚的事实。如果对方声明自己对患者不感兴趣,或甚至表现出敌视憎恶的态度,患者会认为这是有悖常理或自相矛盾的表现,仍然会坚信对方实际上仍爱恋着自己。”[1]帕里从打电话、跟踪、监视、写信到最后雇佣杀手去伤害男主人公,枪杀失败后自己又懊恼万分,企图求得男主人公原谅未遂,又想以自残相逼,即使最后被关入精神病院他也依然认为男主人公是深爱着自己的,认为男主人公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而无法表达和面对。帕里的思维已经自成体系,完全可以自圆其说。小说中多次写到女贞树和窗帘这两个意向,女贞树在西方象征着永恒不变的爱,帕里站在这棵树下,坚守自己的爱情阵地,透过隐秘的窗帘观察、想象恋人的生活。窗帘在帕里看来,是恋人传递爱的信号的中介,甚至是一片叶子。“我沿着那条小径走过去,伸手触碰你刚碰过的那些叶子……然后我明白了。你利用某种特定的方式触碰了它们,以某种模式传递出了一个简单的讯息。”[2]帕里对乔的爱已经陷入疯狂的境地,这是一种非正常的,也跨越了伦理界线的畸形的爱。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悲剧性的、孤独的,这种生存孤独感是人之为人的一个特性。作为一个时代先锋作家,麦克尤恩的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把孤独看作是生命的常态,“孤独”是他作品中人物呈现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且孤独是有根源的,在麦克尤恩塑造的孤独者身上,多是由于童年缺爱的经历对个体产生了压抑和扭曲,造成了他们人格上的缺陷,成年后婚姻生活中的两性对峙状态更让他们体会到爱之缺失的孤独。在《爱无可忍》这部作品里,作者设置了两个孤独者形象——乔和克拉丽莎。对于乔来讲,两性关系的不和谐注定了他孤独的必然性。克拉丽莎的工作主要放在研究济慈这样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对于女性本身来说,感性思维往往大于理性思维,再加上克拉丽莎的工作性质使然,我们可以了解到她是一个浪漫主义观念浓厚的人。而乔是一个为科学专栏写作的作家,一生执着于科学理性分析。感性与理性的对立使他俩在思想上不能融合甚至说处于分裂状态。他们各自沉溺在自己的自我意识中,用截然不同的视角分析帕里事件,没有倾听,也没有沟通,使自己陷于孤独境地。两性关系的不和谐在他们的夫妻生活中也得到了印证:自我意识是情欲欢愉的毁灭者。因为午夜的一个电话,出于对女友的保护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乔撒了谎,也正是因为这个谎言又一次打破两个人平静的生活。克拉莉莎说:“孤独啊,乔。在这整件事里你都是如此孤独,就连你对我说话的时候也一样。我觉得你把我关在了外面,你对我有所隐瞒,没有对我说出你的真心话。”[3]至于克拉莉莎,她自己何尝不孤独呢?在年轻的时候因为一场手术意外使她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能力。不能生育是每个女人一生的痛,于是她将自己所有的母性都转移到了乔身上,而乔所做的让她明白,自己永远无法走进他的世界,也永远无法理解他的世界,在精神上她也是孤独无依的,没有儿女分散她的注意力让她为家庭操劳,丈夫的我行我素使她万分痛苦。同时她又是一个独立的女性,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办法屈服于丈夫的男性世界,这就使得她在精神上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她期待的男性的认同感,孤独在所难免。
《爱无可忍》这部作品通过对畸爱和孤独的阐释,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和危机,这正是作家对现代人类精神力量萎缩的隐忧,表现了他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与救世情怀。他希望那些孤独的人可以摆脱自己的孤独困境,走向和谐,希望精神缺失的人可以得到完满,拥有正常的爱并享受关怀。
参考文献:
[1]伊恩·麦克尤恩.爱无可忍[M].郭国良,郭贤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3.290.
[2]伊恩·麦克尤恩.爱无可忍[M].郭国良,郭贤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3.119.
[3]伊恩·麦克尤恩.爱无可忍[M].郭国良,郭贤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3.126.
关键词:畸形;自我意识;孤独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今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一位作家,《爱无可忍》这部小说,在麦克尤恩的创作生涯里占据重要地位。小说以一个意外事件为开端,描写事件发生之后主人公的一系列遭际。帕里对乔的爱情莫名其妙的发生,不知不觉地摧毁着乔的生活,虽起于青萍之末,却没有因为事件的渐渐平息而结束。
故事以主人公浪漫的约会开始,在草地野餐,与爱人享受阳光和微风,但就在这平静的日子里却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意外。灾难发生了,救人者意外死去,甚至可以说这不是意外,而是一场对人性的拷问。热气球事故,并没有人必须负法律责任,但人性的煎熬却潜藏于当事者的心底。心的裂痕渴望愛来熨平,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在这部小说里,爱情却不再具有拯救人心的功能,而成为一种毁灭性力量。乔没有想到,就是因为在事故之后,他对帕里一次友好地点头示意,一个没有其他深意的眼神,却使帕里在痛苦中孕育了一颗感情萌芽。杰德.帕里是一名德·克莱拉鲍特综合症患者,这种病症的患者有强烈的妄想症状,坚定地相信某个人爱上了自己。“患者可能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与其妄想的客体接触过,也会罔顾客体已经结婚的事实。如果对方声明自己对患者不感兴趣,或甚至表现出敌视憎恶的态度,患者会认为这是有悖常理或自相矛盾的表现,仍然会坚信对方实际上仍爱恋着自己。”[1]帕里从打电话、跟踪、监视、写信到最后雇佣杀手去伤害男主人公,枪杀失败后自己又懊恼万分,企图求得男主人公原谅未遂,又想以自残相逼,即使最后被关入精神病院他也依然认为男主人公是深爱着自己的,认为男主人公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而无法表达和面对。帕里的思维已经自成体系,完全可以自圆其说。小说中多次写到女贞树和窗帘这两个意向,女贞树在西方象征着永恒不变的爱,帕里站在这棵树下,坚守自己的爱情阵地,透过隐秘的窗帘观察、想象恋人的生活。窗帘在帕里看来,是恋人传递爱的信号的中介,甚至是一片叶子。“我沿着那条小径走过去,伸手触碰你刚碰过的那些叶子……然后我明白了。你利用某种特定的方式触碰了它们,以某种模式传递出了一个简单的讯息。”[2]帕里对乔的爱已经陷入疯狂的境地,这是一种非正常的,也跨越了伦理界线的畸形的爱。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悲剧性的、孤独的,这种生存孤独感是人之为人的一个特性。作为一个时代先锋作家,麦克尤恩的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把孤独看作是生命的常态,“孤独”是他作品中人物呈现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且孤独是有根源的,在麦克尤恩塑造的孤独者身上,多是由于童年缺爱的经历对个体产生了压抑和扭曲,造成了他们人格上的缺陷,成年后婚姻生活中的两性对峙状态更让他们体会到爱之缺失的孤独。在《爱无可忍》这部作品里,作者设置了两个孤独者形象——乔和克拉丽莎。对于乔来讲,两性关系的不和谐注定了他孤独的必然性。克拉丽莎的工作主要放在研究济慈这样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对于女性本身来说,感性思维往往大于理性思维,再加上克拉丽莎的工作性质使然,我们可以了解到她是一个浪漫主义观念浓厚的人。而乔是一个为科学专栏写作的作家,一生执着于科学理性分析。感性与理性的对立使他俩在思想上不能融合甚至说处于分裂状态。他们各自沉溺在自己的自我意识中,用截然不同的视角分析帕里事件,没有倾听,也没有沟通,使自己陷于孤独境地。两性关系的不和谐在他们的夫妻生活中也得到了印证:自我意识是情欲欢愉的毁灭者。因为午夜的一个电话,出于对女友的保护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乔撒了谎,也正是因为这个谎言又一次打破两个人平静的生活。克拉莉莎说:“孤独啊,乔。在这整件事里你都是如此孤独,就连你对我说话的时候也一样。我觉得你把我关在了外面,你对我有所隐瞒,没有对我说出你的真心话。”[3]至于克拉莉莎,她自己何尝不孤独呢?在年轻的时候因为一场手术意外使她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能力。不能生育是每个女人一生的痛,于是她将自己所有的母性都转移到了乔身上,而乔所做的让她明白,自己永远无法走进他的世界,也永远无法理解他的世界,在精神上她也是孤独无依的,没有儿女分散她的注意力让她为家庭操劳,丈夫的我行我素使她万分痛苦。同时她又是一个独立的女性,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办法屈服于丈夫的男性世界,这就使得她在精神上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她期待的男性的认同感,孤独在所难免。
《爱无可忍》这部作品通过对畸爱和孤独的阐释,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和危机,这正是作家对现代人类精神力量萎缩的隐忧,表现了他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与救世情怀。他希望那些孤独的人可以摆脱自己的孤独困境,走向和谐,希望精神缺失的人可以得到完满,拥有正常的爱并享受关怀。
参考文献:
[1]伊恩·麦克尤恩.爱无可忍[M].郭国良,郭贤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3.290.
[2]伊恩·麦克尤恩.爱无可忍[M].郭国良,郭贤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3.119.
[3]伊恩·麦克尤恩.爱无可忍[M].郭国良,郭贤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