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最成功的人才将是知识、技能与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新课标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要教给学生终生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技能和生存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其他的学科无法代替的功能。
总的来说,初中思想品德课可以提升学生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一是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控能力。目前,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现代教育精神,突出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的育人要求,着眼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建构学生完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发掘学生心理潜能,引导学生确立“尊重、关爱、责任”的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心理问题。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可持续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新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和问题更多是以“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从而使学生能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有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想”与“说”中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重视实践活动,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笔者在进行环境国情教学时,曾带领学生开展过一次题为“让家乡更美”的探究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考察了解南宁市南湖污染状况,并根据调查所得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和合理化建议。这个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提升学生上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思品兴趣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基础
寻趣的关键就是教法新颖。在新课改中,为了避免穿新鞋走旧路,我在教学中突出设计教学情境,从生活现象入手,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把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的空间拉大,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单一模式,不是纯理论的堆砌,而是教学体现多元化、生活化,选择性、主动性、时代性、互动性等。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常开展辩论赛:如自立需要接受父母的帮忙吗?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部分知识分子先富起来会导致两极分化吗?辩论赛的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开发了智力。开展新闻发布会和时事热点评析,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会。开展各种表演活动。通过表演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上培养高雅情趣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的爱好、特长与兴趣。有的表演书画,有的表演吹口琴,有的表演小品,有的拉小提琴,还有男女声合唱、吹竖笛,最后,同学们还展示了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热情高涨。课后,学生兴奋地说,没想到思想品德课也这样令人开心和难以忘怀。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 注重“双基”落实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搞死记硬背。要构建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培养学科内的综合能力,清理学科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之结构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实现这“四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形成过程。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社会热点和焦点息息相关,关注社会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做到把教材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就是在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用它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让学生运用政治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现实中各类现实问题。比如,在上《对不良诱惑说 “不”》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网吧,掀起你的红头盖》,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比如大到网吧的管理,小到上网的目的、上网的时间,设计得非常详细,在调查中,学生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各中学附近的网吧,顶着烈日观察进入网吧的成员主要构成,最后针对调查结果认真撰写小论文。通过这个社会调查,使学生既对网络的利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又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四、鼓励学生开拓创新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理论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就要联系到台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讲“正确对待挫折”时,就应联系学生中遇到的学业、生活、人际关系中的挫折等;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仿冒的“两面针”牙膏、仿冒的“金嗓子”喉宝、仿冒的“双星”运动鞋等,这样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让同学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后引导他们提出解决办法等等。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教“法律常识”时, 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为课堂的理论教学准备了感性材料,又帮助学生开拓了视野,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上 “法不可违”一课时,我以漫画“视而不见”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漫画中的人 为什么会“视而不见”?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此人是知险而行,还是不知其险呢?“视而不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情境是怎样的?又给我们什么启发?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造就符合当今社会规格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应在不断更新知识的同时,积极探究教书育人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模式,抓住思想品德学科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责编覃敏)
总的来说,初中思想品德课可以提升学生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一是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控能力。目前,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现代教育精神,突出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的育人要求,着眼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建构学生完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发掘学生心理潜能,引导学生确立“尊重、关爱、责任”的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心理问题。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可持续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新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和问题更多是以“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从而使学生能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有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想”与“说”中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重视实践活动,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笔者在进行环境国情教学时,曾带领学生开展过一次题为“让家乡更美”的探究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考察了解南宁市南湖污染状况,并根据调查所得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和合理化建议。这个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提升学生上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思品兴趣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基础
寻趣的关键就是教法新颖。在新课改中,为了避免穿新鞋走旧路,我在教学中突出设计教学情境,从生活现象入手,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把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的空间拉大,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单一模式,不是纯理论的堆砌,而是教学体现多元化、生活化,选择性、主动性、时代性、互动性等。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常开展辩论赛:如自立需要接受父母的帮忙吗?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部分知识分子先富起来会导致两极分化吗?辩论赛的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开发了智力。开展新闻发布会和时事热点评析,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会。开展各种表演活动。通过表演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上培养高雅情趣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的爱好、特长与兴趣。有的表演书画,有的表演吹口琴,有的表演小品,有的拉小提琴,还有男女声合唱、吹竖笛,最后,同学们还展示了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热情高涨。课后,学生兴奋地说,没想到思想品德课也这样令人开心和难以忘怀。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 注重“双基”落实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搞死记硬背。要构建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培养学科内的综合能力,清理学科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之结构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实现这“四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形成过程。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社会热点和焦点息息相关,关注社会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做到把教材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就是在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用它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让学生运用政治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现实中各类现实问题。比如,在上《对不良诱惑说 “不”》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网吧,掀起你的红头盖》,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比如大到网吧的管理,小到上网的目的、上网的时间,设计得非常详细,在调查中,学生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各中学附近的网吧,顶着烈日观察进入网吧的成员主要构成,最后针对调查结果认真撰写小论文。通过这个社会调查,使学生既对网络的利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又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四、鼓励学生开拓创新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理论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就要联系到台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讲“正确对待挫折”时,就应联系学生中遇到的学业、生活、人际关系中的挫折等;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仿冒的“两面针”牙膏、仿冒的“金嗓子”喉宝、仿冒的“双星”运动鞋等,这样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让同学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后引导他们提出解决办法等等。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教“法律常识”时, 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为课堂的理论教学准备了感性材料,又帮助学生开拓了视野,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上 “法不可违”一课时,我以漫画“视而不见”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漫画中的人 为什么会“视而不见”?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此人是知险而行,还是不知其险呢?“视而不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情境是怎样的?又给我们什么启发?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造就符合当今社会规格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应在不断更新知识的同时,积极探究教书育人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模式,抓住思想品德学科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责编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