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角是幼儿园每个班最常态的一个环境,却也是老师较为头疼的区域,既要凸显课程意识,又要体现年龄特点。不知道这看似简单却棘手的植物角该如何融入課程意识。我也是小试牛刀,在我们班初次进行尝试,还是个萌芽阶段。现就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实践以及我的一些体会。
(一)植物角可以做的事情
在植物角的几次尝试,我发现这样的问题:植物角倘若是放在个别化中该如何执行?个别化的时间有30分钟,如何能让孩子在植物角可以充分利用30分钟的时间。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发现这样的现象:
首先我想,植物角可以做哪些事情呢?第一个想到的是照顾植物,给植物浇浇水、晒晒太阳,并做浇水、喂食等记录。但是这个事情除了个别化的时间可以完成,自由活动时间、来、离园的时候也是可以完成的,即使是放在个别化的时间,孩子们也花不了30分钟的时间,剩下的时间久无所事事了。而且将记录、浇水、晒太阳等照顾的活动,放在个别化的时间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个别化的时候每个区域是有人数限制的,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够去操作完成。那么要在植物角如何体现孩子的个别化学习的特点,值得我去深思,到底去做些什么。对于我,我想到的是种植活动,很显然种植活动是我想到,却并未深思,所以出现了问题:乐意去种植的孩子,总是去,植物角都是他们的植物,不愿意去的就始终没有植物;而且种植花的时间很快,在30分钟的时间内能种好多好多,这样种植的意义体现在哪里,个别化学习的特点体现在哪里?这是我在思考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植物角,作为教师要自己清晰植物角要让孩子做什么,获得什么。无论什么活动都要围绕个别化学习的特点,有目的性、有选择的让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要习得的知识内容。
(二)什么时候长大
翻阅一些资料,以及借鉴,自己有了些许灵感,我就动手开始在植物角实践——以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大蒜的种植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所以我们开始了大蒜的种植。由于我们班的孩子对于记录的环节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是让孩子个体种植并未合作。刚开始,基于孩子的经验,主要是由老师带着孩子进行记录,与孩子一起完成。一起种植大蒜,并介绍记录纸需要怎么记录,记录哪些内容。与孩子一起观察讨论完整的大蒜以及大蒜瓣,从孩子的表达,我发现孩子想象力以及问题很特别,有孩子说“大蒜瓣像月亮”“大蒜瓣像小船”“大蒜像橘子一样是有很多大蒜瓣组合在一起的”,有孩子问“大蒜发芽能长出新的大蒜了吗?”“大蒜发芽了还能吃吗?”孩子兴趣很高。由于植物的生长不可能每天都能肉眼观察出来,所以我与孩子约定了每周记录一次的约定,用尺来量一量,大蒜瓣发芽有多长。并以照片的形式帮助孩子一起记录。
我觉得,由于我们班孩子对于记录是比较薄弱的,但是孩子喜欢种植,也喜欢来和朋友以及老师表达自己的发现。我就想到了与其是放手让孩子无所适从随意的进行种植后的记录,还不如,带领幼儿一起完整的种植一次,与孩子一起尝试记录,虽然这样老师显得很主动,幼儿比较被动,但是孩子能够通过这一次的尝试,在植物角能有目的的去选择记录。
总而言之,记录的形式还是要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进行调整。
(三)记录的形式不拘泥
植物角,大家肯定都能想到植物角当然需要记录啦,那么大家是否想过该如何记录?是简单的喂食、浇水、晒太阳的记录吗?其实不然,通过我们组内的教研活动以及我们班孩子的经验,我将记录做了改变,是图加文形式的过程式记录。除了有孩子对于植物的发现,还有我对于孩子们观察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将这些孩子的发现以及老师对于孩子的发现自制成画册,虽然因为是刚开始有欠缺,比较简陋,但是我始终相信在实行的过程中总会有收获和改进。而且在后期我让孩子们在植物角写生,慢慢的我发现,其实写生也是孩子对于植物角的一种记录,一种呈现的方式。孩子们刚接触写生的时候,总会问“老师什么是写生?”“老师要画什么呢?”我用一棵植物作为举例,尽管现在刚开始,孩子都会模仿观察同一棵植物,但是孩子眼中的植物各有不同,有的从植物叶子的数量观察,有的从颜色观察,写生的内容也不同,在配上老师的文字,这就是孩子们的记录。
(四)写生一定只是画画吗
经过对于植物角的探讨,最终能确定的是植物角对于大班的孩子需要的是记录。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在个别化活动中呈现孩子的记录形式是我们需要思考要去实践的。我们班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讲记录的形式定格在了写生,当老师加以文字的体现之后,又能凸显孩子对植物的观察,老师对于孩子的观察,即生生互动、师幼互动。通过翻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写生的确是一种孩子观察发现的呈现方式。可是《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而写生,我仅仅是定位于是绘画,这样就体现不出多种材料、多种工具,体现不出植物角的多元化。那么写生到底包括哪些方面,仅仅是绘画的形式吗?不是的,写生不仅仅是以绘画的形式,包括彩泥、废旧材料等也是一种写生呈现的方式。孩子除了绘画的形式,也可以运用彩泥等废旧材料进行表现,这样比纯粹将彩泥植物放在植物角更有意义。以茄子为例,老师可以运用文字图片的形式,让孩子知道茄子是有多种类的,名称也不一样,孩子从中获得更多。也更能体现《指南》中所涉及的多元化。
围绕《指南》中提出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需要我后续进行思考,如何通过写生的方式来体现这个内容。我们可以讲植物角的写生以观察墙的形式呈现,让孩子更直观的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植物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围绕《指南》,基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已有经验,明确植物角需要做的事情。让植物角的呈现形式多元化。
(一)植物角可以做的事情
在植物角的几次尝试,我发现这样的问题:植物角倘若是放在个别化中该如何执行?个别化的时间有30分钟,如何能让孩子在植物角可以充分利用30分钟的时间。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发现这样的现象:
首先我想,植物角可以做哪些事情呢?第一个想到的是照顾植物,给植物浇浇水、晒晒太阳,并做浇水、喂食等记录。但是这个事情除了个别化的时间可以完成,自由活动时间、来、离园的时候也是可以完成的,即使是放在个别化的时间,孩子们也花不了30分钟的时间,剩下的时间久无所事事了。而且将记录、浇水、晒太阳等照顾的活动,放在个别化的时间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个别化的时候每个区域是有人数限制的,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够去操作完成。那么要在植物角如何体现孩子的个别化学习的特点,值得我去深思,到底去做些什么。对于我,我想到的是种植活动,很显然种植活动是我想到,却并未深思,所以出现了问题:乐意去种植的孩子,总是去,植物角都是他们的植物,不愿意去的就始终没有植物;而且种植花的时间很快,在30分钟的时间内能种好多好多,这样种植的意义体现在哪里,个别化学习的特点体现在哪里?这是我在思考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植物角,作为教师要自己清晰植物角要让孩子做什么,获得什么。无论什么活动都要围绕个别化学习的特点,有目的性、有选择的让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要习得的知识内容。
(二)什么时候长大
翻阅一些资料,以及借鉴,自己有了些许灵感,我就动手开始在植物角实践——以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大蒜的种植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所以我们开始了大蒜的种植。由于我们班的孩子对于记录的环节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是让孩子个体种植并未合作。刚开始,基于孩子的经验,主要是由老师带着孩子进行记录,与孩子一起完成。一起种植大蒜,并介绍记录纸需要怎么记录,记录哪些内容。与孩子一起观察讨论完整的大蒜以及大蒜瓣,从孩子的表达,我发现孩子想象力以及问题很特别,有孩子说“大蒜瓣像月亮”“大蒜瓣像小船”“大蒜像橘子一样是有很多大蒜瓣组合在一起的”,有孩子问“大蒜发芽能长出新的大蒜了吗?”“大蒜发芽了还能吃吗?”孩子兴趣很高。由于植物的生长不可能每天都能肉眼观察出来,所以我与孩子约定了每周记录一次的约定,用尺来量一量,大蒜瓣发芽有多长。并以照片的形式帮助孩子一起记录。
我觉得,由于我们班孩子对于记录是比较薄弱的,但是孩子喜欢种植,也喜欢来和朋友以及老师表达自己的发现。我就想到了与其是放手让孩子无所适从随意的进行种植后的记录,还不如,带领幼儿一起完整的种植一次,与孩子一起尝试记录,虽然这样老师显得很主动,幼儿比较被动,但是孩子能够通过这一次的尝试,在植物角能有目的的去选择记录。
总而言之,记录的形式还是要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进行调整。
(三)记录的形式不拘泥
植物角,大家肯定都能想到植物角当然需要记录啦,那么大家是否想过该如何记录?是简单的喂食、浇水、晒太阳的记录吗?其实不然,通过我们组内的教研活动以及我们班孩子的经验,我将记录做了改变,是图加文形式的过程式记录。除了有孩子对于植物的发现,还有我对于孩子们观察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将这些孩子的发现以及老师对于孩子的发现自制成画册,虽然因为是刚开始有欠缺,比较简陋,但是我始终相信在实行的过程中总会有收获和改进。而且在后期我让孩子们在植物角写生,慢慢的我发现,其实写生也是孩子对于植物角的一种记录,一种呈现的方式。孩子们刚接触写生的时候,总会问“老师什么是写生?”“老师要画什么呢?”我用一棵植物作为举例,尽管现在刚开始,孩子都会模仿观察同一棵植物,但是孩子眼中的植物各有不同,有的从植物叶子的数量观察,有的从颜色观察,写生的内容也不同,在配上老师的文字,这就是孩子们的记录。
(四)写生一定只是画画吗
经过对于植物角的探讨,最终能确定的是植物角对于大班的孩子需要的是记录。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在个别化活动中呈现孩子的记录形式是我们需要思考要去实践的。我们班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讲记录的形式定格在了写生,当老师加以文字的体现之后,又能凸显孩子对植物的观察,老师对于孩子的观察,即生生互动、师幼互动。通过翻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写生的确是一种孩子观察发现的呈现方式。可是《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而写生,我仅仅是定位于是绘画,这样就体现不出多种材料、多种工具,体现不出植物角的多元化。那么写生到底包括哪些方面,仅仅是绘画的形式吗?不是的,写生不仅仅是以绘画的形式,包括彩泥、废旧材料等也是一种写生呈现的方式。孩子除了绘画的形式,也可以运用彩泥等废旧材料进行表现,这样比纯粹将彩泥植物放在植物角更有意义。以茄子为例,老师可以运用文字图片的形式,让孩子知道茄子是有多种类的,名称也不一样,孩子从中获得更多。也更能体现《指南》中所涉及的多元化。
围绕《指南》中提出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需要我后续进行思考,如何通过写生的方式来体现这个内容。我们可以讲植物角的写生以观察墙的形式呈现,让孩子更直观的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植物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围绕《指南》,基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已有经验,明确植物角需要做的事情。让植物角的呈现形式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