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教人以渔,则将终身受用无穷”。传授知识,只供一时之用,教人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则学生终身受用。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指导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创造能力。
一、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特点
新课程标准是要让学生明确地理课的学科特点,对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适应地理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地理技能技巧和地理创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要明确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因为地理环境是由许多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地理要素所构成的综合体;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形成,也是受主导因素和其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体现。如:某一河流,从水源补给类型来讲,可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但是在不同河段、不同季节,还会伴有其他类型的补给。一地气候的形成、工业或农业的布局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二要明确地理学科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反映出各自地区的地域性特征,并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这些地域性特征往往又在空间分布上被反映出来。三要明确地理学科具有图像性。丰富的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最明显的特征。借助于地图,可以把远不可涉、遥不可视的宏观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正确阅读、分析地图,逐步培养绘制地图,并能独立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是地理学科最具特色的目标要求。四要明确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地理学科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广至全球,狭至校园;其学习场所可将课堂、天地和社会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夜观星空绕北极,昼夜四季更不迭;刮风下雨测天气,斗转星移辨气候;爬山涉水去考察,工厂农村搞调查……在这些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就是对课文和各种地图、图片、图表等的观察、分析和理解,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开阔思路、开发智力,有效综合所学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一)指导学生读课文。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渎过程中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和目标要求。让学生知道这堂课要“学什么”和“怎样学”,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课文,怎样掌握重点等。其次要指导学生按照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图文结合的原则,将书上的文字内容落实在地图上;按照地理课的特点,增强空间概念的训练,养成随时运用地图的能力与习惯。还要教育学生做到一般描述内容快速读,重点内容反复读,疑难内容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及相互配合;一边读书、读图,一边圈点绘图,一边分析思考,一边设题自检。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比较和归纳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知识,对课文中的小标题和细小知识点及重难点内容通过师生答问复习检测、编顺口溜、意义联想等形式,强化记忆,达到熟记的程度。
(二)指导学生读图。地理课本和地图册及练习册中含有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地理图表,熟练掌握各种地理图表的读图方法、思路和步骤,能培养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主要读图方法有:特征观察法,就是在未知图示地区或事物时根据其轮廓、形态上的特征去进行观察判断的方法;重点观察法,抓住关键内容进行重点判读地理图表的方法。如:在北半球一月、七月等温线图上,关键的一条等温线是0℃等温线和20℃等温线;相关观察法,以某些地理图表中相互联系或存在着严密的数理关系的内容为观察突破口的方法;联想观察法,把有明显相似性的某些地理图表有机的联系起来进行判读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各种等值线图。如:由等高线图就可以联想到等压线图、等深线图等,图中等值线的分布非常相似,判读结果也很相近;综合观察法,把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或从点(城市、港口、矿产地)、线(山脉、河流、铁路等)、面(国家、省区、岛屿等)之间的相关位置来进行判读的方法。
在掌握上述读图方法的同时,还要牢固掌握所学过的基本知识、特征、原理等,因为每一幅地理图表,都有着它与所学地理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如:根据“气温、降水各月分配图”判断气候类型,如果没有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尤其是定量特征,即使从图上读出了气温和降水数据,但没有判断的依据,这些数据毫无意义。因此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是读图的基础。
三、教给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方法
教师要通过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在对地理原理、规律理解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方法记忆地理知识。
一是结构记忆法。是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也是最具有学科性的记忆方法。就是把所学地理知识形成结构体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二是图形示意记忆法。就是将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内容转变为形象的图形来加强记忆。如在学习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或在学习美国“三大地形”时,就可以把它绘成一幅示意图来进行形象记忆,比单纯的文字记忆要深刻的多。
三是图形特征记忆法。就是抓住地理图形的最显著特征来强化记忆。对国家、省区、岛屿湖泊等图形,可突出它们的轮廓特征来记忆。比如意大利酷似一只长筒靴、密歇根湖象个长茄子等。
四是寓意记忆法。就是在真正理解那些抽象的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的含义的基础上去记忆的方法。如对于“引黄淤灌示意图”的记忆,只要真正理解了这一工程是由“引黄”、“淤”、“灌”三部分组成的,就容易记住,并且能准确地绘出。
五是联想记忆法。充分挖掘地理知识间表现出的因果关系、近似关系、从属关系等的内在因素,以科学性为依据,以已知的某一地理知识为基础,以已知地理知识系统为主线,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使之构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强化记忆。例如:由亚马孙河就可以联想到与之相应的广阔的亚马孙平原,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茂密的热带雨林、雨林中的攀缘动物、肥力较差、呈现酸性的砖红壤……由此,又可以联系到纬度位置相似的刚果河。
六是类比记忆法。将一些相近而又不相同的地理知识加以比较,抓住本质上的差异性,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以免记忆混淆。区域地理部分内容更适合用比较方法加强记忆。如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特征的比较,英国法国经济特点的比较等。
七是辅助记忆法。就是将一些单调、难记的地名、物产等知识编成顺口溜,或取谐音等办法来强化记忆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综合性是地理环境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如,亚马孙河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这不仅仅是受纬度位置决定的,还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纵向的有机串联,横向相互联系,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避免单一性和片面性。同样,以工业布局问题为例。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劳动力和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但每个因素影响工业布局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如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从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着眼,工业布局要尽量使生产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再如劳动力与技术因素,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文化科技素质不高、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而在劳动力文化科技素质较高、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则多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将迫使那些对环境污染较重的工业,必须设置在远离居民稠密去的地方等。在分析一个具体的工业布局时,就要指导学生把上述原理综合起来考虑,并抓出其中的饿主导因素,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指导学生应用所学地理知识
应用地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是学习地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所在。在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绘制草图,如轮廓图、水系图、地形图、剖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在图上勾画简单的地理事物,以及绘制简单的地理统计图表,完成练习或作业,回答问题或分析地理图表等,其中可涉及诸如等高线图上坝址的选择、不同的地质构造中找矿、因地制宜配置工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中的“三废”的处理等,都是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应用。指导学生进行气象观测,自然地理考察,人文地理调查,从事地理园的各种工作等地理实践活动,也是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应用。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气旋知识,判断天气的变化,预知未来的天气状况,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知识变成了力量,体会到驾驭知识的自豪感,激起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同时,在应用中能体会到所学地理知识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检验领会、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效果。
一、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特点
新课程标准是要让学生明确地理课的学科特点,对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适应地理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地理技能技巧和地理创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要明确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因为地理环境是由许多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地理要素所构成的综合体;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形成,也是受主导因素和其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体现。如:某一河流,从水源补给类型来讲,可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但是在不同河段、不同季节,还会伴有其他类型的补给。一地气候的形成、工业或农业的布局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二要明确地理学科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反映出各自地区的地域性特征,并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这些地域性特征往往又在空间分布上被反映出来。三要明确地理学科具有图像性。丰富的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最明显的特征。借助于地图,可以把远不可涉、遥不可视的宏观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正确阅读、分析地图,逐步培养绘制地图,并能独立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是地理学科最具特色的目标要求。四要明确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地理学科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广至全球,狭至校园;其学习场所可将课堂、天地和社会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夜观星空绕北极,昼夜四季更不迭;刮风下雨测天气,斗转星移辨气候;爬山涉水去考察,工厂农村搞调查……在这些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就是对课文和各种地图、图片、图表等的观察、分析和理解,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开阔思路、开发智力,有效综合所学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一)指导学生读课文。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渎过程中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和目标要求。让学生知道这堂课要“学什么”和“怎样学”,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课文,怎样掌握重点等。其次要指导学生按照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图文结合的原则,将书上的文字内容落实在地图上;按照地理课的特点,增强空间概念的训练,养成随时运用地图的能力与习惯。还要教育学生做到一般描述内容快速读,重点内容反复读,疑难内容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及相互配合;一边读书、读图,一边圈点绘图,一边分析思考,一边设题自检。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比较和归纳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知识,对课文中的小标题和细小知识点及重难点内容通过师生答问复习检测、编顺口溜、意义联想等形式,强化记忆,达到熟记的程度。
(二)指导学生读图。地理课本和地图册及练习册中含有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地理图表,熟练掌握各种地理图表的读图方法、思路和步骤,能培养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主要读图方法有:特征观察法,就是在未知图示地区或事物时根据其轮廓、形态上的特征去进行观察判断的方法;重点观察法,抓住关键内容进行重点判读地理图表的方法。如:在北半球一月、七月等温线图上,关键的一条等温线是0℃等温线和20℃等温线;相关观察法,以某些地理图表中相互联系或存在着严密的数理关系的内容为观察突破口的方法;联想观察法,把有明显相似性的某些地理图表有机的联系起来进行判读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各种等值线图。如:由等高线图就可以联想到等压线图、等深线图等,图中等值线的分布非常相似,判读结果也很相近;综合观察法,把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或从点(城市、港口、矿产地)、线(山脉、河流、铁路等)、面(国家、省区、岛屿等)之间的相关位置来进行判读的方法。
在掌握上述读图方法的同时,还要牢固掌握所学过的基本知识、特征、原理等,因为每一幅地理图表,都有着它与所学地理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如:根据“气温、降水各月分配图”判断气候类型,如果没有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尤其是定量特征,即使从图上读出了气温和降水数据,但没有判断的依据,这些数据毫无意义。因此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是读图的基础。
三、教给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方法
教师要通过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在对地理原理、规律理解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方法记忆地理知识。
一是结构记忆法。是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也是最具有学科性的记忆方法。就是把所学地理知识形成结构体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二是图形示意记忆法。就是将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内容转变为形象的图形来加强记忆。如在学习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或在学习美国“三大地形”时,就可以把它绘成一幅示意图来进行形象记忆,比单纯的文字记忆要深刻的多。
三是图形特征记忆法。就是抓住地理图形的最显著特征来强化记忆。对国家、省区、岛屿湖泊等图形,可突出它们的轮廓特征来记忆。比如意大利酷似一只长筒靴、密歇根湖象个长茄子等。
四是寓意记忆法。就是在真正理解那些抽象的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的含义的基础上去记忆的方法。如对于“引黄淤灌示意图”的记忆,只要真正理解了这一工程是由“引黄”、“淤”、“灌”三部分组成的,就容易记住,并且能准确地绘出。
五是联想记忆法。充分挖掘地理知识间表现出的因果关系、近似关系、从属关系等的内在因素,以科学性为依据,以已知的某一地理知识为基础,以已知地理知识系统为主线,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使之构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强化记忆。例如:由亚马孙河就可以联想到与之相应的广阔的亚马孙平原,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茂密的热带雨林、雨林中的攀缘动物、肥力较差、呈现酸性的砖红壤……由此,又可以联系到纬度位置相似的刚果河。
六是类比记忆法。将一些相近而又不相同的地理知识加以比较,抓住本质上的差异性,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以免记忆混淆。区域地理部分内容更适合用比较方法加强记忆。如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特征的比较,英国法国经济特点的比较等。
七是辅助记忆法。就是将一些单调、难记的地名、物产等知识编成顺口溜,或取谐音等办法来强化记忆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综合性是地理环境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如,亚马孙河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这不仅仅是受纬度位置决定的,还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纵向的有机串联,横向相互联系,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避免单一性和片面性。同样,以工业布局问题为例。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劳动力和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但每个因素影响工业布局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如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从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着眼,工业布局要尽量使生产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再如劳动力与技术因素,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文化科技素质不高、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而在劳动力文化科技素质较高、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则多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将迫使那些对环境污染较重的工业,必须设置在远离居民稠密去的地方等。在分析一个具体的工业布局时,就要指导学生把上述原理综合起来考虑,并抓出其中的饿主导因素,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指导学生应用所学地理知识
应用地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是学习地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所在。在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绘制草图,如轮廓图、水系图、地形图、剖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在图上勾画简单的地理事物,以及绘制简单的地理统计图表,完成练习或作业,回答问题或分析地理图表等,其中可涉及诸如等高线图上坝址的选择、不同的地质构造中找矿、因地制宜配置工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中的“三废”的处理等,都是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应用。指导学生进行气象观测,自然地理考察,人文地理调查,从事地理园的各种工作等地理实践活动,也是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应用。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气旋知识,判断天气的变化,预知未来的天气状况,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知识变成了力量,体会到驾驭知识的自豪感,激起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同时,在应用中能体会到所学地理知识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检验领会、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