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月十五闹元宵。最喜欢一个“闹”字,仿佛突然间春光烂漫、蜂飞蝶舞,世界一下子喧腾起来。人们用“闹”的方式,既为“年”做一个隆重的收尾,又是对春的喜庆迎接,所以载歌载舞,无比欢欣。
我的家乡,每年元宵节都会有踩高跷、闹花灯、舞狮子、唱大戏等娱乐活动。
我最喜欢的就是踩高跷,喜庆诙谐,充满了乡土气息。平日里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婶子大娘、叔叔大伯们,纷纷穿上戏装,浓妆艳抹踩起了高跷。我们这些孩子站在街边,辨识着那位扮成白蛇的婶子是谁,扮成唐僧的大叔是谁。最有趣的是一位大爷男扮女装扮成丑婆,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高跷队在锣鼓镲声中穿街而行,队伍中的各种角色尽情展现着才艺,有的边跳边唱,有的边跳边进行着滑稽的表演。还有高跷高手会表演鹞子翻身、大劈叉等高难度动作,惊得我们目瞪口呆。这些人平日里深藏不露,不知什么时候修炼了这身功夫。
最富有诗意的是闹花灯。元宵佳节,烟花盛放,花灯缤纷,宛如人间天堂。不论城市乡村,到处都张灯结彩。人们聚到一起,观花灯,猜灯谜。“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闹花灯是全民的狂欢,也是民俗中最精彩的部分。
作家汪曾祺说:“民俗,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抒情诗。”元宵节这首抒情诗,以喜庆为感情基调,以狂欢为韵脚,以闹花灯这个章节把全诗推向高潮。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闹花灯场面之壮观,可见一斑。
从古至今,所有的节日里,恐怕只有元宵节有如此盛况吧。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簇相携。如此良辰美景,繁华盛会,谁不出来观花灯呢?玉壶流光溢彩,鱼龙飞舞盘旋,欢闹声声,光彩点点。熙来攘往的人群笑语喧哗,千姿百态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鼓声箫声响作一片。普天同庆,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元宵节除了踩高跷、闹花灯,还有舞狮子、唱大戏等娱乐活动,同样是以“闹”为主。人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用“闹”的方式呈现,“闹”得红火火,闹得欢腾腾、喜洋洋。
红红火火闹元宵,欢欢喜喜迎春来。欢笑声中,美丽的春天在前方招手了。喧闹落幕,缤纷春色登场。
(选自《首都建设报》2017年2月10日)
【赏析】
元宵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人们对它的热情从来没有消减。元宵节不仅红火热闹,而且富有浓厚的文化韵味。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元宵节也变得越来越火,唯有“闹”字才可形容。文章依次描写了家乡踩高跷、闹花灯的民俗风情,并引用、化用前人诗文,表現元宵节的盛况。
(刘为民)
我的家乡,每年元宵节都会有踩高跷、闹花灯、舞狮子、唱大戏等娱乐活动。
我最喜欢的就是踩高跷,喜庆诙谐,充满了乡土气息。平日里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婶子大娘、叔叔大伯们,纷纷穿上戏装,浓妆艳抹踩起了高跷。我们这些孩子站在街边,辨识着那位扮成白蛇的婶子是谁,扮成唐僧的大叔是谁。最有趣的是一位大爷男扮女装扮成丑婆,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高跷队在锣鼓镲声中穿街而行,队伍中的各种角色尽情展现着才艺,有的边跳边唱,有的边跳边进行着滑稽的表演。还有高跷高手会表演鹞子翻身、大劈叉等高难度动作,惊得我们目瞪口呆。这些人平日里深藏不露,不知什么时候修炼了这身功夫。
最富有诗意的是闹花灯。元宵佳节,烟花盛放,花灯缤纷,宛如人间天堂。不论城市乡村,到处都张灯结彩。人们聚到一起,观花灯,猜灯谜。“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闹花灯是全民的狂欢,也是民俗中最精彩的部分。
作家汪曾祺说:“民俗,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抒情诗。”元宵节这首抒情诗,以喜庆为感情基调,以狂欢为韵脚,以闹花灯这个章节把全诗推向高潮。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闹花灯场面之壮观,可见一斑。
从古至今,所有的节日里,恐怕只有元宵节有如此盛况吧。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簇相携。如此良辰美景,繁华盛会,谁不出来观花灯呢?玉壶流光溢彩,鱼龙飞舞盘旋,欢闹声声,光彩点点。熙来攘往的人群笑语喧哗,千姿百态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鼓声箫声响作一片。普天同庆,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元宵节除了踩高跷、闹花灯,还有舞狮子、唱大戏等娱乐活动,同样是以“闹”为主。人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用“闹”的方式呈现,“闹”得红火火,闹得欢腾腾、喜洋洋。
红红火火闹元宵,欢欢喜喜迎春来。欢笑声中,美丽的春天在前方招手了。喧闹落幕,缤纷春色登场。
(选自《首都建设报》2017年2月10日)
【赏析】
元宵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人们对它的热情从来没有消减。元宵节不仅红火热闹,而且富有浓厚的文化韵味。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元宵节也变得越来越火,唯有“闹”字才可形容。文章依次描写了家乡踩高跷、闹花灯的民俗风情,并引用、化用前人诗文,表現元宵节的盛况。
(刘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