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发生种类
1.1 蚜类:蚜虫是蔬菜害虫中的一个庞大类群,在蔬菜生产中常常引起灾害,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保护地蚜虫主要有5种,即瓜蚜、桃蚜、豆蚜、萝卜蚜和甘蓝蚜,桃蚜和瓜蚜发生普遍且危害较重。
1.2 螨类:主要有茶黄螨、二斑叶螨、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二斑、朱砂和截形三种叶螨发生危害特点基本相同,生产上统称叶螨。
1.3 蓟马类:主要有葱蓟马、烟蓟马、瓜蓟马和西花蓟马,前2种为本地物种,后2种为外来入侵物种,瓜蓟马入侵已无考证,西花蓟马于近年在部分温棚发生危害有加重的趋势。
1.4 潜蝇类:主要有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葱斑潜蝇、菜斑潜蝇和豌豆斑潜蝇6种,前2种为外来物种,后4种为当地物种,以美洲斑潜蝇和菜斑潜蝇发生普遍,危害较重。
1.5 粉虱类:危害温棚蔬菜的粉虱主要有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近期发现,银叶粉虱在个别棚室有所危害。
2 危害特点
2.1 蚜类:以成蚜和若蚜刺吸植物汁液,受害表面蘸满蜜露,影响光合作用,致使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可使叶片卷缩,生长停滞,甚至全株枯萎死亡。
2.2 螨类: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或黄褐色,具油质光泽或油浸状,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嫩茎、枝受害变黄褐色,扭曲畸形,严重时顶部干枯;受害花蕾,不开花坐果;果实受害,果皮变黄褐色,无光泽,木栓化,龟裂。发生严重时,聚集成团,垂丝结网,危害植株地上各个部位,致使叶片呈灰白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
2.3 蓟马类:葱蓟马取食心叶、幼芽汁液,受害叶片形成许多细密连片银白色条纹,严重时叶片扭曲枯黄,心叶抽出困难,鳞茎变小,甚至腐烂。瓜蓟马成、若虫多在幼嫩叶片背面,或钻入花瓣、嫩梢、幼果内吸食汁液,被害部位呈灰褐色或黑褐色,幼果变硬变小。成虫和若虫均是番茄斑点萎蔫病和烟草条斑病毒的传播者。
2.4 潜蝇类:南美斑潜蝇成、若虫皆可危害,其它均以幼虫危害蛀食叶肉,在叶片内形成弯弯曲曲的白色蛇形潜道,严重者潜痕密布,致使叶片枯死或脱落,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重者导致植株失水死亡。
2.5 粉虱类:主要以成、若虫刺吸叶片汁液,引起叶片褪绿、变黄、萎蔫,重者叶片干枯,植株死亡。并大量分泌腺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引发煤污病和多种病毒病,银叶粉虱危害西葫芦,能引起西葫芦银叶病。
3 发生规律
3.1 蚜类:在保护地尤其是加温温室和日光温室中,冬季也可繁殖危害。只要温湿度适宜,没有滞育现象。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6~24℃。短距离扩散危害靠有翅蚜迁飞,远距离传播靠风雨和农事操作的携带。
3.2 螨类:最适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80%~90%。气温25~32℃,相对湿度30%~35%,最有利于叶螨的发生与危害。茶黄螨和叶螨借爬行进行短距离扩散,借风和农事操作的携带作远距离传播。其发生和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温暖多湿有利于茶黄螨的发生,而高温干旱则有利于叶螨的发生。
3.3 蓟马:发育适温为15~32℃,气温25℃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有利于发生危害。高温高湿对其发生有抑制作用,多雨季节及勤浇水的地块发生轻,暴雨后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干旱少雨则发生重。
3.4 潜蝇类: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6月中下旬始见危害,8~10月为发生高峰期,11月份气温下降仅发现少量危害,其发生和危害与本地高温季节吻合略滞后,年发生10~11代,世代重叠严重。番茄斑潜蝇主要发生在5~6月中旬,8月份以后田间很难觅见。豌豆潜叶蝇发生最早,4月份即有危害,高峰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后随温度升高,虫量急剧下降,秋季气温下降后,数量又有所回升,但发生危害程度轻于第一个高峰。
3.5 粉虱类:在露地条件下不能越冬,主要在日光温室和加温大棚内越冬。竖年春天,气温回升以后,逐渐向露地迁移扩散,7~8月份虫口数量增加较快,10月下旬以后,气温下降,由露地向温室大棚转移。自然状况下小范围扩散主要靠成虫飞行,远距离扩散以人为传播为主,花卉、苗木的长距离运输和风雨气流是粉虱扩散的主要渠道。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清除棚内及周围杂草、枯枝败叶,破坏害虫的活动场所。茄果类蔬菜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虫害植株残体,深埋或烧毁,以减轻虫口数量。利用害虫对寄主的选择性,合理安排茬口,种植其非寄主植物或非喜食植物,以达到拆桥断代,减轻危害的目的。深耕灌水。适时深耕20厘米以上,可以将表土虫卵深埋地下,使其不能孵化出土。
4.2 物理防治:高温季节换茬时,密闭棚室7~10天可杀死大量害虫。在保护地入口处设置40~60目防虫网,防止保护地和露地内的虫源交换。利用蚜虫、粉虱、潜叶蝇的趋黄习性,蓟马的趋蓝习性,在保护地内设置黄板或蓝板诱杀,可减少成虫产卵和危害。冬季育苗前,将棚室敞开暴露,在低温环境中7~10天,自然冷冻,消灭越冬虫源。
4.3 化学防治: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或10%吡虫啉1500倍,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7500倍液防治蚜虫、粉虱、蓟马;用5%锐劲特悬浮剂1 000~2 000倍,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5%卡死克乳油2 000倍液,防治潜蝇类;用15%速螨酮乳油1000倍,或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或40%乐斯本1000倍液,防治螨类,重点喷洒植株上部及嫩叶背面、嫩茎、未展开心叶、节间嫩芽、茄科和瓜类的幼果。防治粉虱、蓟马,重点喷洒叶片背面。一般7~10天一次,连续2~3次。
(邵明玉 徐洪芹 山东省费县农业局)
1.1 蚜类:蚜虫是蔬菜害虫中的一个庞大类群,在蔬菜生产中常常引起灾害,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保护地蚜虫主要有5种,即瓜蚜、桃蚜、豆蚜、萝卜蚜和甘蓝蚜,桃蚜和瓜蚜发生普遍且危害较重。
1.2 螨类:主要有茶黄螨、二斑叶螨、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二斑、朱砂和截形三种叶螨发生危害特点基本相同,生产上统称叶螨。
1.3 蓟马类:主要有葱蓟马、烟蓟马、瓜蓟马和西花蓟马,前2种为本地物种,后2种为外来入侵物种,瓜蓟马入侵已无考证,西花蓟马于近年在部分温棚发生危害有加重的趋势。
1.4 潜蝇类:主要有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葱斑潜蝇、菜斑潜蝇和豌豆斑潜蝇6种,前2种为外来物种,后4种为当地物种,以美洲斑潜蝇和菜斑潜蝇发生普遍,危害较重。
1.5 粉虱类:危害温棚蔬菜的粉虱主要有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近期发现,银叶粉虱在个别棚室有所危害。
2 危害特点
2.1 蚜类:以成蚜和若蚜刺吸植物汁液,受害表面蘸满蜜露,影响光合作用,致使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可使叶片卷缩,生长停滞,甚至全株枯萎死亡。
2.2 螨类: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或黄褐色,具油质光泽或油浸状,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嫩茎、枝受害变黄褐色,扭曲畸形,严重时顶部干枯;受害花蕾,不开花坐果;果实受害,果皮变黄褐色,无光泽,木栓化,龟裂。发生严重时,聚集成团,垂丝结网,危害植株地上各个部位,致使叶片呈灰白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
2.3 蓟马类:葱蓟马取食心叶、幼芽汁液,受害叶片形成许多细密连片银白色条纹,严重时叶片扭曲枯黄,心叶抽出困难,鳞茎变小,甚至腐烂。瓜蓟马成、若虫多在幼嫩叶片背面,或钻入花瓣、嫩梢、幼果内吸食汁液,被害部位呈灰褐色或黑褐色,幼果变硬变小。成虫和若虫均是番茄斑点萎蔫病和烟草条斑病毒的传播者。
2.4 潜蝇类:南美斑潜蝇成、若虫皆可危害,其它均以幼虫危害蛀食叶肉,在叶片内形成弯弯曲曲的白色蛇形潜道,严重者潜痕密布,致使叶片枯死或脱落,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重者导致植株失水死亡。
2.5 粉虱类:主要以成、若虫刺吸叶片汁液,引起叶片褪绿、变黄、萎蔫,重者叶片干枯,植株死亡。并大量分泌腺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引发煤污病和多种病毒病,银叶粉虱危害西葫芦,能引起西葫芦银叶病。
3 发生规律
3.1 蚜类:在保护地尤其是加温温室和日光温室中,冬季也可繁殖危害。只要温湿度适宜,没有滞育现象。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6~24℃。短距离扩散危害靠有翅蚜迁飞,远距离传播靠风雨和农事操作的携带。
3.2 螨类:最适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80%~90%。气温25~32℃,相对湿度30%~35%,最有利于叶螨的发生与危害。茶黄螨和叶螨借爬行进行短距离扩散,借风和农事操作的携带作远距离传播。其发生和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温暖多湿有利于茶黄螨的发生,而高温干旱则有利于叶螨的发生。
3.3 蓟马:发育适温为15~32℃,气温25℃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有利于发生危害。高温高湿对其发生有抑制作用,多雨季节及勤浇水的地块发生轻,暴雨后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干旱少雨则发生重。
3.4 潜蝇类: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6月中下旬始见危害,8~10月为发生高峰期,11月份气温下降仅发现少量危害,其发生和危害与本地高温季节吻合略滞后,年发生10~11代,世代重叠严重。番茄斑潜蝇主要发生在5~6月中旬,8月份以后田间很难觅见。豌豆潜叶蝇发生最早,4月份即有危害,高峰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后随温度升高,虫量急剧下降,秋季气温下降后,数量又有所回升,但发生危害程度轻于第一个高峰。
3.5 粉虱类:在露地条件下不能越冬,主要在日光温室和加温大棚内越冬。竖年春天,气温回升以后,逐渐向露地迁移扩散,7~8月份虫口数量增加较快,10月下旬以后,气温下降,由露地向温室大棚转移。自然状况下小范围扩散主要靠成虫飞行,远距离扩散以人为传播为主,花卉、苗木的长距离运输和风雨气流是粉虱扩散的主要渠道。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清除棚内及周围杂草、枯枝败叶,破坏害虫的活动场所。茄果类蔬菜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虫害植株残体,深埋或烧毁,以减轻虫口数量。利用害虫对寄主的选择性,合理安排茬口,种植其非寄主植物或非喜食植物,以达到拆桥断代,减轻危害的目的。深耕灌水。适时深耕20厘米以上,可以将表土虫卵深埋地下,使其不能孵化出土。
4.2 物理防治:高温季节换茬时,密闭棚室7~10天可杀死大量害虫。在保护地入口处设置40~60目防虫网,防止保护地和露地内的虫源交换。利用蚜虫、粉虱、潜叶蝇的趋黄习性,蓟马的趋蓝习性,在保护地内设置黄板或蓝板诱杀,可减少成虫产卵和危害。冬季育苗前,将棚室敞开暴露,在低温环境中7~10天,自然冷冻,消灭越冬虫源。
4.3 化学防治: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或10%吡虫啉1500倍,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7500倍液防治蚜虫、粉虱、蓟马;用5%锐劲特悬浮剂1 000~2 000倍,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5%卡死克乳油2 000倍液,防治潜蝇类;用15%速螨酮乳油1000倍,或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或40%乐斯本1000倍液,防治螨类,重点喷洒植株上部及嫩叶背面、嫩茎、未展开心叶、节间嫩芽、茄科和瓜类的幼果。防治粉虱、蓟马,重点喷洒叶片背面。一般7~10天一次,连续2~3次。
(邵明玉 徐洪芹 山东省费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