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ERP 针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做出与之相应的决策和调控,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由于ERP的应用相较于其他方面,它更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管理方面。
关键词:无效教学 有效教学 途径 岗位化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大专学校的生源大多是普通高校落榜的学生或是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的现象比比皆是。而目前财会专业课尤其是基础会计的教学中,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途径等方面,都远远适应不了社会的要求。大专会计专业的部分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学习,不但没有从中学习到会计的相关知识,反而丧失了对整个会计专业的兴趣,一般而言,在大专学校中,大一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之后,紧接着开设财务会计课程,教师在财务会计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学生对学习会计不感兴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很多基础会计的教学成了无效的教学,没有完成“了解和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这样一个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一线会计教师探索提高基础会计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
■二、提高大专《基础会计》有效教学的途径
1、按“以岗定教”原则,重新整合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
“以岗定教”是指以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及方法的教学模式。即:依据实际会计工作中对岗位的技能要求,并给合社会就业需要,确定该会计岗位应该具备的全部职业技能,从而形成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模块,然后再把每一个岗位职能细分为各个不同的工作项目,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出完成该工作项目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目前绝大多数大专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基本安排如下:第1章会计的基本概念;第2章 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第 3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第4章 制造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第5章 会计凭证;第6章 会计账簿 ;第7章 财产清查;第8章 会计报表;第9章 账务处理程序,大多数基础会计教材基本上是理论多实践少,学生自主学习当然没有兴趣,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授课自然也会成为无效的教学,为此我们按 “以岗定教”的原则重新整合了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内容安排如下:
2、打破传统基础会计课程体系,依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岗位化和模块化教学
我们对基础会计的整体教学分为两大岗位和四大模块,如下图所示:
在基础知识模块中,主要包括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账户与复式记账;在会计员岗位知识模块中,主要包括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较简单的会计报表;在出纳员岗位知识模块中,主要包括 支票的填制与处理,现金日记账的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其他业务知识主要包括会计档案管理等,在会计员岗位和出纳岗位教学中,我们着重以实训为主,着重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师生互动共同创设情境,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课堂实践是关键。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情境的创设和利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要想方设法去创设实际工作的情境,把学生巧妙地带入特定的事件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交流、讨论中得到启发,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会计员岗位中,在讲授会计凭证时,我们的做法是:(1)提前一个月让学生收集原始凭证(车票、发票、小票等)(2)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学生收集的原始凭证(3)在多媒体PPT上列示原始凭证的要素,让学生依据要素,观察手中的原始凭证是否合法、是否完整。(4)假设你是企业的会计员,引导学生对不合法或不完整的凭证进行审核、修改 (5)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收集的合法凭证,填制一些记账凭证。(6)由教师小结会计凭证的要点、知识、填法。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的情境中来,突出了技能操作的核心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专业能力为主线,突出了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三合一的基本原则,使每个具体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有与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同时注意学生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再比如,在出纳员岗位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以一个月为限,将平时的生活花费开支以“现金日记账”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每天结出余额,然后我们再以正式的现金日记账进行真账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增加。
4、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工作责任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师观念的新旧和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特别是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应该从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岗位中充分掌握会计的教学和实践情况,根据企业反馈的各种信息适时适度调整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加强教师责任感的培养也十分必要,教师不能因为学校的硬性要求而人为偏离教学目标,忽视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业部门锻炼或进行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凭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5、结合《基础会计》教学实训软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手工会计岗位训练和出纳岗位训练后,我们利用电算化实训软件中的出纳实务和基础会计进行了上机实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年来我们的教学效果得到了验证,从学生中调查得知有60%以上的学生提高了对会计的兴趣,有效地衔接了财务会计的教学。
总之,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从业人员职能的增加,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紧密结合市场,以综合的职业能力应对挑战。作为新时代的财会专业大专生,要能适应未来工作环境,胜任本职工作,就应该在校接受有关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增加有利于培养各项技能的实践教学,会计专业教师都清楚,“会计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我们的学生的最大缺陷是似乎无此实践,而“有效教学”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尽管这一体验并非直接的、有意识的,但这毕竟符合了“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规律,“有效教学”的体验性是为学生创造了化枯燥为兴趣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谢丽安 梁斌 李丹丹 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EB/OL]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9647574.1/2007-11-21
[2]沈辉强 如何在《基础会计》中进行有效的教学[EB/OL]http://www.gsxx.sh.cn/school/jyjl/readnews.asp?id=140/ 2005-6-6
[3]李红卫 探依岗定教之路,展专业技能风采会计教学课题报告 2008年
(责任编辑:张雄辉)
关键词:无效教学 有效教学 途径 岗位化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大专学校的生源大多是普通高校落榜的学生或是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的现象比比皆是。而目前财会专业课尤其是基础会计的教学中,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途径等方面,都远远适应不了社会的要求。大专会计专业的部分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学习,不但没有从中学习到会计的相关知识,反而丧失了对整个会计专业的兴趣,一般而言,在大专学校中,大一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之后,紧接着开设财务会计课程,教师在财务会计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学生对学习会计不感兴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很多基础会计的教学成了无效的教学,没有完成“了解和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这样一个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一线会计教师探索提高基础会计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
■二、提高大专《基础会计》有效教学的途径
1、按“以岗定教”原则,重新整合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
“以岗定教”是指以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及方法的教学模式。即:依据实际会计工作中对岗位的技能要求,并给合社会就业需要,确定该会计岗位应该具备的全部职业技能,从而形成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模块,然后再把每一个岗位职能细分为各个不同的工作项目,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出完成该工作项目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目前绝大多数大专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基本安排如下:第1章会计的基本概念;第2章 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第 3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第4章 制造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第5章 会计凭证;第6章 会计账簿 ;第7章 财产清查;第8章 会计报表;第9章 账务处理程序,大多数基础会计教材基本上是理论多实践少,学生自主学习当然没有兴趣,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授课自然也会成为无效的教学,为此我们按 “以岗定教”的原则重新整合了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内容安排如下:
2、打破传统基础会计课程体系,依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岗位化和模块化教学
我们对基础会计的整体教学分为两大岗位和四大模块,如下图所示:
在基础知识模块中,主要包括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账户与复式记账;在会计员岗位知识模块中,主要包括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较简单的会计报表;在出纳员岗位知识模块中,主要包括 支票的填制与处理,现金日记账的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其他业务知识主要包括会计档案管理等,在会计员岗位和出纳岗位教学中,我们着重以实训为主,着重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师生互动共同创设情境,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课堂实践是关键。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情境的创设和利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要想方设法去创设实际工作的情境,把学生巧妙地带入特定的事件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交流、讨论中得到启发,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会计员岗位中,在讲授会计凭证时,我们的做法是:(1)提前一个月让学生收集原始凭证(车票、发票、小票等)(2)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学生收集的原始凭证(3)在多媒体PPT上列示原始凭证的要素,让学生依据要素,观察手中的原始凭证是否合法、是否完整。(4)假设你是企业的会计员,引导学生对不合法或不完整的凭证进行审核、修改 (5)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收集的合法凭证,填制一些记账凭证。(6)由教师小结会计凭证的要点、知识、填法。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的情境中来,突出了技能操作的核心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专业能力为主线,突出了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三合一的基本原则,使每个具体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有与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同时注意学生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再比如,在出纳员岗位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以一个月为限,将平时的生活花费开支以“现金日记账”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每天结出余额,然后我们再以正式的现金日记账进行真账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增加。
4、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工作责任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师观念的新旧和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特别是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应该从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岗位中充分掌握会计的教学和实践情况,根据企业反馈的各种信息适时适度调整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加强教师责任感的培养也十分必要,教师不能因为学校的硬性要求而人为偏离教学目标,忽视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业部门锻炼或进行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凭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5、结合《基础会计》教学实训软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手工会计岗位训练和出纳岗位训练后,我们利用电算化实训软件中的出纳实务和基础会计进行了上机实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年来我们的教学效果得到了验证,从学生中调查得知有60%以上的学生提高了对会计的兴趣,有效地衔接了财务会计的教学。
总之,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从业人员职能的增加,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紧密结合市场,以综合的职业能力应对挑战。作为新时代的财会专业大专生,要能适应未来工作环境,胜任本职工作,就应该在校接受有关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增加有利于培养各项技能的实践教学,会计专业教师都清楚,“会计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我们的学生的最大缺陷是似乎无此实践,而“有效教学”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尽管这一体验并非直接的、有意识的,但这毕竟符合了“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规律,“有效教学”的体验性是为学生创造了化枯燥为兴趣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谢丽安 梁斌 李丹丹 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EB/OL]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9647574.1/2007-11-21
[2]沈辉强 如何在《基础会计》中进行有效的教学[EB/OL]http://www.gsxx.sh.cn/school/jyjl/readnews.asp?id=140/ 2005-6-6
[3]李红卫 探依岗定教之路,展专业技能风采会计教学课题报告 2008年
(责任编辑:张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