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究影响成人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受者乙型肝炎疫苗主动免疫应答率的主要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1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15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受者接种
【机 构】
: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肝病部,北京1022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影响成人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受者乙型肝炎疫苗主动免疫应答率的主要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1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15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受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临床随诊资料,均为肝移植术后至少3年、接种前CD4水平300~800 cells/u的患者.每次予4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接种频次按0、1、6、8个月间隔.4剂接种结束后抗-HBs≥100 mIU/L,并持续12周不衰减视为应答成功.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Kendall相关性分析对接种前CD4水平及疫苗应答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接种前CD4水平是否可预测疫苗主动免疫后抗-HBs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接种前CD4水平是否可预测疫苗能否应答.结果 监测12周时,15例患者中6例应答,其中1例抗-HBs>1000 mIU/L,5例抗-HBs≥100 mIU/L,继续监测至16周抗体滴度仍不衰减,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应答率为40%.6例应答者接种前CD4水平均≥592 cells/u,9例未应答者接种前CD4水平均≤500 cells/u.接种前CD4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应答率呈强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r=0.767,P=0.001;Kendall相关性分析r=0.717,P=0.001).结论 接种前的CD4水平是影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疫苗应答率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1年2月报道】题:超声造影可指导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作者Sawatzki M等)来自瑞士Kantonsspital的Sawatzki等前瞻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5月期间新确诊且经组织学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在CT进行分期检查后,对296例CT未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参考标准为MR或组织学病理,以确诊被CT检查遗漏的CRLM。
目的了解中性胆固醇酯水解酶1(neutral cholesterol ester hydrolase 1,NCEH1)基因在肝癌组织及人肝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观察NCEH1基因敲减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系增殖、凋亡、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6月在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肝癌患者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CEH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ICGC数据库下载截至2020年9月份的肝癌样本基因表达数据,应用R软件整理数据,筛选出每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1年5月报道]题: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全球负担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关系(1990年—2019年)(作者Zeng DY等)rn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是全球重要的公
目的研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免疫状态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并探讨胸腺肽a1应用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8年6月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行LPD的老年患者(66~83岁)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围手术期应用胸腺肽a1组(联合组,n=22)和未使用胸腺肽a1组(对照组,n=21)。观察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血清IgG、IgA、IgM、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P)、CD3+
竞争性内源RNA(ceRNA)理论是解释基因表达调控和生物功能的关键理论之一。该机制联合了不同的RNA分子,为RNA之间相互作用和RNA调控网络提供了新的见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ceRNA调控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大多数以lncRNA-miRNA-mRNA和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为主。研究证实,多种ceRNA调控网络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药物抗性、血管生成以及肿瘤免疫等,影响肿瘤发展进程。阐述了ceRNA的调控机制,搜集了ceRNA调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终手段,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其中动脉重建对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术后一旦发生动脉并发症,将严重影响预后。肝动脉并发症主要包括肝动脉栓塞(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enosis,HAS)、动脉吻合口漏等,其发生率为3%~9%[1-2]。研究[3-4]发现供者肝动脉变异是造成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复杂动脉重建是发生肝动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据目前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临床急性肝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是指肝内胆管局灶性或弥漫性消失,临床表现以胆汁淤积为特点的综合征,药物相关胆管消失综合征(D-VBDS)是其重要病因之一。多数D-VBDS患者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通过回顾分析D-VBDS的临床诊疗进展,认为D-VBDS诊断困难、治疗方法有限、部分患者预后较差,临床上需谨慎应用药物以减少其发病率和病死率。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hUCB-MNCs)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乙型肝炎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炎症程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1例肝硬化患者,所纳入患者第1周输注1次hUCB-MNCs(>18×109/次),第2、3、4周每周输注1次hUC-MSCs,每次输注1×106/kg,在治疗结束的第4、8、12周进行复查,对比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氨、凝血因子、血清
目的观察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临床特点,并对其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断为IgG4-SC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例系统采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诊疗经过、实验室检查、影像、病理资料。分析临床特征、确诊流程、误诊原因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最小值~P最大值)表示。结果25例IgG4-SC患者以男性为多见(21例,84%),平均年龄(57.61±9.73)岁,首发症状常见皮肤黄染和/或尿
原发性肝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发病率低,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1%,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016%,占结外淋巴瘤的0.4%[1]。因此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常导致诊断困难甚至误诊。现对1例PHL患者进行报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