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才更有才的6个理由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EK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认为“专家”更重要,可实际情况是通才更受欢迎和推崇。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医学、财经、法律人士都是专业领域的精英,所以普遍认为精通某个专业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因为各种原因这种观点已不再具有现实性,人们发现知识面更广比只精通一个领域更有实际意义,下面就是做个通才能够更快、更有助于抓住机会成就事业的6个理由。

1.通才其实不一定杂


  真正意义上的通才,其实是可以胜任多方面工作的多才多艺之人,对很多事情都有所了解,见多识广,你若自认为是一个这样的人,那就意味着能够承担起不同领域的职责。虽然不是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可是做一个这样的人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多面手更容易得到领导的重视,适应性强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说干就干的态度积极行事而不是等靠要……这样的素质能够让你在职场中处处展示自己,赢得上级的青睐,让同事刮目相看。当然了,如果有人嫉妒,那不是你的错。

2.通才常常成为大家喜欢的人


  人际交往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技能,如果这方面的能力欠缺,即使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很难有大成就。通才常常扮演不同角色,也就意味着他们会有更多机会与人交往,在以分散为特点的技术时代,这样的能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通才一般说来头脑比较灵活,不会一条道跑到黑,他们善于从过去错误中汲取教训,不会选择逃避或自欺欺人而是面对现实,懂得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已经打开了另一扇,面对纷纭复杂的现实情况拥有各种必要手段从容加以应对。永远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抵制变化就会停滞不前,人一旦停滞不前就死掉了,再也不能创新、改变、过有意义的生活。正是不确定性锻炼了通才、得到有用的经验,恐惧和不安是成长的指南针。

3.通才更容易成为管理人员或领军人物


  通才因为有多方面能力,所以喜欢抛头露面,从而在权力场很快崭露头角,你注意到军队的将军不叫“专家”而是“通才”了吧?就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加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领导者。乔布斯不必对“苹果”的工作原理百般精通,也不必完全懂得如何编程,只因为他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例如领导力,所以成了这个领域的佼佼者,对于创新有着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感悟。不论一个人对某个专业领域如何精通,还是要具备某些能力才能成为优秀领导者,所以如果没有各种宽泛意义上的知识和能力,例如沟通、会计、销售、物流、项目管理不一而足,就很难应对不同领域的挑战。

4.做通才有利于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不论小业主、CEO还是打工仔,都有过时间紧迫事情做不完的经历,为提高效率必须懂得时间管理策略,如果是个通才的话就有可能同时做几件事情了。通才乐于听取他人意见,明白倾听对于把事办成是多么重要,不读死书而是注重消化理解。你看过《金装律师》这部电视连续剧吗?麦克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一段戏里有人问,他如何能够把300页的全部文件只读一遍就全部记住,他的回答是:“我边读边理解,所以就不会忘记。”你也可以采用同样方法,因理解而变得更加聪明,触类旁通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更好利用得到的信息,获得更多竞争优势,这就是洛佩兹,一个百万资产投资者和顾问并创建了8位数资产线上帝国人物的工作方法。

5.通才善于用常人心举一反三解决问题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芒格,从物理学家那里学会用寻找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解决问题,认为最容易的永远是最好的方法。又从数学家那里学会了将问题倒过来看、从反面看,反转、再反转。“我们总是在学习、修正,甚至颠覆各种主意。恰当时机能够快速颠覆自己的想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聪明人解决问题,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就是,把特定领域中公认的基本理论或规律用于解决其他领域中的问题,我们熟知的供给需求理论和牛顿力学定律,就常常被运用于很多其他方面,例如养生和金融市场。你听说过这句话吗?“运动中的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这是牛顿惯性定律,也是整个宇宙运作的一个基本规律,通才因为懂得,所以将其运用到很多其他方面,并且发现确实可行。举个例子,挣到的钱越多,挣钱就会变得越容易;垃圾食物吃得越多,就越难以重新吃健康食品。芒格和巴菲特这样的人物,懂得如何利用这个惯性定律,做出事业和人生方面的更好决策,并将其称为心智模式。你也可以广泛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建立自己的心智模式,并应用到面对的问题上,从而得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推理是大脑的重要功能,不好好利用确实很浪费。

6.通才头脑灵活不固执,能够更好地应对情况


  在找到自我的过程中,通才因为懂得多所以看得远,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塑造未来,这就是人生的美妙之处。无法预料的事情一定会发生,但如何打好人生这场牌局的态度才最有意义。你看到的是乌云还是蓝天、是问题还是解决办法?相由心生自助者天助,通才相信自己肯定会犯错误,但也一定会从中有所感悟,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第二次。人生之路充满艰难险阻,但会越走越自信,更加坚忍不拔。这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同时也是个非常美妙的地方,最精彩时刻还未到来。通才经常是乐观主义者,这样的态度和信念同时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做个通才与专家比较起来有的时候可能更重要,事實上可以让你脱颖而出、适应各种情况从而得到更好的业绩。
其他文献
【材料】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L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L市把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黨建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点,实施了“党支部+合作社”的工作模式。近3年来,全市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1 15个,合作社党员共812名,部分乡镇党委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总支以加强组织领导。L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的
期刊
職场漫画:赤兔你萌说
期刊
“高薪养廉”在今天的新加坡和香港成功施行,那在历史上有无先例?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将“高薪养廉”理念运用于政治实践的,是清朝的雍正皇帝。官员低薪制导致陋规泛滥  清朝入关后,基本承袭明朝的官僚制度。仅以官员俸禄论,在京官员的年俸,最高的一品官有180两银子,最低的从九品官只有31两银子。朝廷还会按月发些禄米,相当于实物补贴。外地文官连禄米都没有,外地武官的年俸只有京官的一半。  1两银子的购买力,核
期刊
“睡眼时间永远不够用,求夸。”——“你兢兢业业,克制自己原始的睡眠需求,投入大量精力在学习生活上,实在是楷模,夸!”  “今天单车丢了,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求夸。”——“丢了仍不暴躁,说明人极为优雅,下一辆单车更美,夸”……  最近,一种无论你说什么都会被入围起来夸奖一番的“夸夸群”在国内高校流行开来,进而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并持续吸引更多年轻人寻找“夸夸群”入口。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尽管看
期刊
一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谋划是首位,细节是关键,特别是会议席次的设计编排,对会议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席次设计一般遵循前排高于后排、中间高于两侧、左侧高于右侧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会议主题、参会范围及会场情况灵活调整。笔者结合实际问题,谈几点体会。单双中心灵活运用  原则上,参会领导人数为奇数时,主席台或内圈主席台侧采用单中心设计,为偶数时,采用双中心设计。  在党委系统召开的会议中,若参会
期刊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但经常被严重忽略和低估的能力。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在新学期开始的课堂里,很多同学可能都会面临一个困扰——如何“做高质量笔记”,提升学习效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做笔记”这件事。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但经常被严重忽略和低估的能力。无论是我在国内读初高中、还是在耶鲁哈佛求学,我都发现,做好笔记对提高成绩的作用其实一点都不输给我们通常更重视的家庭作业。  今
期刊
小说中有关时间的表达给读者制造了烦恼。“他在数小时的时间里寻找……”读者一掠而过。往往“他寻找”便足矣。当作者想给读者留下一个近乎永恒的印象,“在数小时的时间里”才较为合适。书面时间似乎比生活中的时间更漫长。  一个不恰当的标点符号,一次无用的重复,读者的心思便跑到九霄云外了。维持读者注意力所需的技巧实在难以捉摸。有了它便会引人人胜得多,如同一只翩翩飞过的蝴蝶。要做的只是成为这只蝴蝶,或者一头大象
期刊
“务必”  前几天,有位讀者向我倾诉了她的烦恼:作为刚入职的新人,她被分到党办工作,日常重要工作是对接机关各支部书记,催办各项党建任务,可是支部书记们仿佛故意跟她过不去,对她的催办爱理不理。  从身份来看,她只是科员,而各支部书记却是局里的中层干部,都是上级;而从工作格局来看,各支部却要在她所在的党办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这就十分尴尬了。  我问她:你是如何催办的?她发给我几张微信截图,我一看,秒懂。
期刊
当我从美国华盛顿特区搬到意大利罗马后,与古老的罗马柱和宏伟的教堂相比,有一番景象更加吸引我的注意,那就是这里的人总显得“无所事事”。  我经常看到有老妇人从楼上的窗户探出身来,望着下面的行人;或者一家人傍晚在街头散步,不时停下来与朋友寒暄。就连办公室里的状态也与美国截然不同,人们不会坐在办公桌旁匆忙地吃个三明治了事,每到午餐时间,餐馆里聚满了正在享用正餐的上班族。  自从17世纪欧洲上层阶级的年轻
期刊
我们如此珍视友谊,若不关注友谊带来的幸福感则显得有些奇怪,其中关键的一种就是被聆听的幸福。  善于聆听的朋友鼓励我们畅所欲言。我们很难了解自己的想法,在谈及真正困扰或激励我们的事情时往往不得要领,若此时朋友鼓励我们一五一十、详尽深入地叙述,我们则会大大受益。我们需要这样的聆听者,他们不急于打开新话题,而是用带着神奇魔力的两个字问你“然后”。你说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便会追问:儿时你们的关系如何?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