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并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学校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模式是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共同发展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 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并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学校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共同发展的学习模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在日常的课堂中,同桌双人合作是十分常见的,这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也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也有的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也能培养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但这种合作小组人员组成的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合的科学性。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
3.及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互相了解,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环节
1.激趣导入
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我每堂课都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利用游戏、谜语、绘画以及生动的语言形式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无意识注意,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活动由抑制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2.探讨学习
这一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纲(或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学、合作学习、质疑、讨论、辨析、引伸、迁移等获取知识,它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自学阶段。学生根据出示的学习提纲(或提出的问题),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第一部分简单的问题,然后进入第二部分较难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随时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
(2)合作学习阶段。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人出现了疑难问题后,学生通过同桌讨论、前后排4人讨论的形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潜能宝库,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优等生的才能,这不仅促使其个人迅速成长,而且对“潜能生”的成长产生助力。
(3)答疑阶段。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要进入答疑阶段,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由组长汇总,拿到组际解决;组际无法解决的,教师再进行点拨解答。学生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知识、积极思考的过程。
(4)综合运用阶段。学生在完成以上几个步骤后,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一阶段,我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环节,听说课让学生表演书上对话或自编自演对话,阅读课笔者就叫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或谈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是导演,更是主演,教师是个热心的观众,教师的激励、赞扬是学生实现持续自主的保障。
3.课外活动
四人一组的合作伙伴,不光是在课堂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而且还要把这种合作精神延伸到课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发展多项能力的舞台,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制作英语手抄报,从组稿、编辑、抄写到插图,同组成员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和动手能力的过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通过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四个较为明显的效果:
1.每个学生都拥有了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3.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和为集体争光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4.学生人际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意识得到了加强
这也充分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要求,解决了因班容量大而使大部分学生因无法享受到教师的提问而得不到语言实践机会的问题。满足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东兴.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
关键词:初中英语 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并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学校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共同发展的学习模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在日常的课堂中,同桌双人合作是十分常见的,这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也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也有的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也能培养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但这种合作小组人员组成的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合的科学性。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
3.及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互相了解,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环节
1.激趣导入
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我每堂课都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利用游戏、谜语、绘画以及生动的语言形式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无意识注意,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活动由抑制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2.探讨学习
这一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纲(或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学、合作学习、质疑、讨论、辨析、引伸、迁移等获取知识,它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自学阶段。学生根据出示的学习提纲(或提出的问题),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第一部分简单的问题,然后进入第二部分较难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随时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
(2)合作学习阶段。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人出现了疑难问题后,学生通过同桌讨论、前后排4人讨论的形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潜能宝库,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优等生的才能,这不仅促使其个人迅速成长,而且对“潜能生”的成长产生助力。
(3)答疑阶段。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要进入答疑阶段,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由组长汇总,拿到组际解决;组际无法解决的,教师再进行点拨解答。学生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知识、积极思考的过程。
(4)综合运用阶段。学生在完成以上几个步骤后,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一阶段,我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环节,听说课让学生表演书上对话或自编自演对话,阅读课笔者就叫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或谈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是导演,更是主演,教师是个热心的观众,教师的激励、赞扬是学生实现持续自主的保障。
3.课外活动
四人一组的合作伙伴,不光是在课堂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而且还要把这种合作精神延伸到课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发展多项能力的舞台,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制作英语手抄报,从组稿、编辑、抄写到插图,同组成员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和动手能力的过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通过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四个较为明显的效果:
1.每个学生都拥有了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3.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和为集体争光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4.学生人际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意识得到了加强
这也充分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要求,解决了因班容量大而使大部分学生因无法享受到教师的提问而得不到语言实践机会的问题。满足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东兴.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