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学质量要通过学生学习的效果来体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工作:教师教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学生学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如果学生厌学,教学质量是无法提高的;而学生摒弃厌学心理是维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
【关键词】学生厌学;意志培养;学习兴趣;民主平等
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认识活动,它可以满足人们发展的需要,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获得无穷的乐趣,在学习中可以攻克难题、获得真理,从而体验到满足和喜悦,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但却有少数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这一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对教育和教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此,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我认为消除学生厌学心理要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前提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来,并保持下来,使学习变成自觉的、愉快的活动。
(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学习行为背后的原因,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班集体的教育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与作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学习动机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制订每个阶段切实可行的具体奋斗目标和自学计划。
(二)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
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 鼓励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以成功为动力成功就是对过去学习行为的正确化。不少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从获得一定的“成功”后开始建立起来的。学生可以因某科学得好受到老师表扬而热爱这门学科,也可以因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讨论某一门学科。有人用过一个比喻:“学习如摘果子:果子不能放在很高的地方,任凭怎么跳也摘不着;也不能放在很低的方,一伸手就能摘到;如果再跳一下就可以摘到的地方是最好的。”这个比喻说明:不能对学生过严、过苛,也不能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而降低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步一步提高,不要使学生失去了获得成功的信心。例如:小学生举手像茂密的森林,初中生举手就像树上稀疏的苹果,高中以上的学生举手就是一片荒漠。这往往与学生成功后没有得到老师的有效鼓励有关。但又应当避免那种轻而易举就可获得的成功,那样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趣。”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有过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兴趣是在是最好的老师,应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教材本身的生动性广泛联系实际来吸引学习。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才容易奏效。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长处,例如: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课,能歌善舞,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风,等等。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爱屋及乌”。
(四)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克服困难的意志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尤其重要。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易受外界影响,当周围都是浓厚的兴趣环境时,他们就会被同化。在活泼的氛围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身处一个能使他们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时,就可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更多、更牢固的知识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件苦事或一种负担,表现出喜悦、求知欲望,以及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激发起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五)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
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对待学生,不应当实行权威主义,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作为历史课堂,我们要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1、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老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2、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老师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田。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春日阳光,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学生。在教育学生时,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学生享受到温暖的阳光,这样,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将会出现,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自信,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自然就克服了厌学的情绪。
二、指导并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懂学习方法而造成学习成绩差。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分两部分:
1.对于普遍性的学习问题的指导普遍性的学习问题,必须进行冷静地、科学地分析,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好典型的事例、典型人物来进行正面引导。选择典型事例,要选自己身边、讲现在。这样,可比性强,学习立即就会意识到:我的条件和其差不多,只要努力,我也一定行,学习积极性容易被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对个别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个别的学习问题的指导,教师应主动寻找帮助的对象。每次检测后,总有一些成绩下降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会陷入学习的苦恼和困境之中,会产生厌学心理。这时,老师要多方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后去帮助学生。这时候的孩子很愿意接受这种帮助。帮助时,要采取谈心的方式,说话要亲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约学生谈话,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说话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叙述学习的过程,从中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学生学习问题的个别指导和帮助,实质上正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坚持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集体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对后进学生改进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总之,找出每个学生厌学的原因。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并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重拾自信,不会厌学,学习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3.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学校来讲,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并大力宣传优秀家长的身教言传经验,自身如何热爱学习的事迹,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总之,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前提是先克服厌学的情绪。课堂中只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克服厌学的情绪,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学生厌学;意志培养;学习兴趣;民主平等
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认识活动,它可以满足人们发展的需要,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获得无穷的乐趣,在学习中可以攻克难题、获得真理,从而体验到满足和喜悦,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但却有少数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这一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对教育和教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此,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我认为消除学生厌学心理要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前提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来,并保持下来,使学习变成自觉的、愉快的活动。
(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学习行为背后的原因,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班集体的教育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与作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学习动机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制订每个阶段切实可行的具体奋斗目标和自学计划。
(二)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
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 鼓励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以成功为动力成功就是对过去学习行为的正确化。不少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从获得一定的“成功”后开始建立起来的。学生可以因某科学得好受到老师表扬而热爱这门学科,也可以因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讨论某一门学科。有人用过一个比喻:“学习如摘果子:果子不能放在很高的地方,任凭怎么跳也摘不着;也不能放在很低的方,一伸手就能摘到;如果再跳一下就可以摘到的地方是最好的。”这个比喻说明:不能对学生过严、过苛,也不能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而降低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步一步提高,不要使学生失去了获得成功的信心。例如:小学生举手像茂密的森林,初中生举手就像树上稀疏的苹果,高中以上的学生举手就是一片荒漠。这往往与学生成功后没有得到老师的有效鼓励有关。但又应当避免那种轻而易举就可获得的成功,那样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趣。”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有过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兴趣是在是最好的老师,应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教材本身的生动性广泛联系实际来吸引学习。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才容易奏效。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长处,例如: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课,能歌善舞,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风,等等。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爱屋及乌”。
(四)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克服困难的意志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尤其重要。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易受外界影响,当周围都是浓厚的兴趣环境时,他们就会被同化。在活泼的氛围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身处一个能使他们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时,就可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更多、更牢固的知识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件苦事或一种负担,表现出喜悦、求知欲望,以及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激发起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五)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
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对待学生,不应当实行权威主义,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作为历史课堂,我们要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1、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老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2、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老师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田。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春日阳光,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学生。在教育学生时,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学生享受到温暖的阳光,这样,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将会出现,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自信,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自然就克服了厌学的情绪。
二、指导并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懂学习方法而造成学习成绩差。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分两部分:
1.对于普遍性的学习问题的指导普遍性的学习问题,必须进行冷静地、科学地分析,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好典型的事例、典型人物来进行正面引导。选择典型事例,要选自己身边、讲现在。这样,可比性强,学习立即就会意识到:我的条件和其差不多,只要努力,我也一定行,学习积极性容易被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对个别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个别的学习问题的指导,教师应主动寻找帮助的对象。每次检测后,总有一些成绩下降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会陷入学习的苦恼和困境之中,会产生厌学心理。这时,老师要多方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后去帮助学生。这时候的孩子很愿意接受这种帮助。帮助时,要采取谈心的方式,说话要亲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约学生谈话,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说话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叙述学习的过程,从中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学生学习问题的个别指导和帮助,实质上正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坚持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集体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对后进学生改进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总之,找出每个学生厌学的原因。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并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重拾自信,不会厌学,学习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3.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学校来讲,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并大力宣传优秀家长的身教言传经验,自身如何热爱学习的事迹,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总之,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前提是先克服厌学的情绪。课堂中只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克服厌学的情绪,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