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门螺杆菌有了优化根除疗法
对付幽门螺杆菌,用两种药物就能达到以前用4种药物的疗效,你会采用哪一种呢?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兰春慧带领团队研究了优化二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组方,首次证明与铋剂四联疗法相当。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胃肠病杂志》上。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主要微生物,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目前,我国有约50%以上的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人群罹患胃癌的风险极高,而治疗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传统治疗幽门螺杆菌采用铋剂四联疗法,但由于四联疗法使用药物种类多、服用方法较復杂、副反应也较多,影响医患合作。为寻找一种更简化的组方,兰春慧团队对二联疗法展开了深入研究。
兰春慧团队以232名幽门螺杆菌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为优化二联疗法,即艾司奥美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两种药物;对照组为铋剂四联疗法,即艾司奥美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4种药物。用C-13尿素呼气试验评估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琼脂稀释法判断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
实验结果表明,两组的根除率没有显著差异,优化二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初治患者中的疗效等同于铋剂四联疗法,且副反应更小,成本更低。兰春慧介绍,该临床研究也证实优化的二联疗法不受人体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抗生素耐药的影响,因此,可推荐优化二联方案用于一线经验性治疗。
我国科学家发现: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活检可发现早期肝癌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发出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细胞游离DNA突变和蛋白标志物进行肝癌早期筛查的技术方法,可以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发现早期肝癌。这项技术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后,有望建立更加便捷、无创、标准化的肝癌早期筛查方案。该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12日由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
这项研究成果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与泛生子基因公司合作完成。论文作者之一、泛生子基因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思振介绍,这项技术方法在本次研究中能够发现小于3厘米的早期肝癌。研究人员通过抽取外周血获取其中的细胞游离DNA突变和蛋白标志物信息,对331例甲胎蛋白和B超检测结果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筛查,检出24例阳性者,且在后续6~8个月追踪随访中,发现其中4例罹患肝癌。剩余307例阴性者,随访期内无一发现肝癌。
“癌症早筛对于科学实验的设计及其研究技术来说,是极具挑战的。此次研究对无症状的331例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在这个队列实现了100%的灵敏度、94%的特异性和17%的阳性预测值。”论文作者之一、泛生子基因公司首席科学家阎海说,目前研究团队正在使用此技术,通过多中心、更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人群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优化筛查技术和方法。
王思振表示,此项技术有望应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等高危人群的肝癌早期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