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目标下教师教育专业改革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应用型目标下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需求导向”的多层培养模式,构建“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面向地方”的教育特色。应用型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是:确立多种类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推行综合素质培养的通识课程,强化教师教育平台课程设计,搭建教师养成教育平台。
  关键词 应用型 教师教育专业 改革 思路与途径
  根据宝鸡文理学院第九批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目标下师范专业改革研究》(JG11002)的要求,我们课题组先后走访了河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学院等高校的有关院系。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精神,认真探讨和研究了应用型目标下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问题,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应用性定位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许多院校的本科教育实现了由研究型、学术型的培养向应用型目标的转变,这种转变标志着本科教育目标的重大转型,其目的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高级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教育就其含义来说,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是:第一,知识系统具有宽厚、广博的特点。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应用型本科理解为适应某一岗位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种认识的误区是混淆了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应用型本科应该培养行业专门人才,而非岗位专门人才。①因此应用型本科应该具有较宽的专业口径,能够适应该行业多种工作岗位的需要,精通行业范围的理论知识,具有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本科的知识系统设计一方面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求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关注学科发展的趋势,强化应用能力的培育,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第二,能力系统具有综合、实用的特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高度综合,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适应知识综合性的特点,具有运用综合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本科生能力系统侧重实用价值,切入社会发展需要、行业创新实际。另外,还应具备知识、能力的更新的特点,面向社会、面向经济、面向行业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培养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是其基本出发点。第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养成。现代社会发展已经改变了终身从事一项工作的格局,专业与就业的分离,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应用型本科应该具有适应多种工作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应用型本科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在此前提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热爱事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承受困难和挫折精神、顽强拼搏的工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方面。
  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指导思想要体现教育专业的基本方向,面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对基础教育的适应性和引领作用。应用型目标下的教师教育专业主要特点是:第一,具有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这个知识系统主要包括文理渗透的广博知识领域,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领域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第二,具有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其能力系统主要包括组织和实施学科教学需要的教学能力,适应学生教育的组织、管理、参与、引导学生活动的教育能力。第三,具有校本研修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已经在全国推行,高等师范院校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师范生掌握校本课程开设、掌握校本资源利用的途径、教学研究的方法,高效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学叙事等自我发展的能力。第四,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师职业是向下一代传承优秀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事业,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关系着人类的命运和未来,承载着千家万户的重托。教师“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职业精神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是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素质,也是教师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综上所述,应用型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应该以“厚基础、强能力、重实用、高素质” 为特色,从教育思想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转型。
  应用型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问题、学科专业建设问题、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规律等方面,必稳妥推进。
  在进行教师教育专业改革过程中,必须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意见为依据,以地方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师范生综合素质、适应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和加强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形成“口径宽、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用型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专业导向和学生兴趣的完美结合,体现对师范生多方面学习需求的满足,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设定“一专多能”的培养方向,给师范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余地。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发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潜质。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理想,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要求。
  第二,建立“需求导向”的多层培养模式。教师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社会各种教育需要的师资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来,民众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学前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需求旺盛。各种教育形式不断涌现,教育体系的单一模式已经打破,满足人们各种教育需要的多样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引起师资需求的多样化,这对于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教师教育专业必须从单一的为学校教育培养师资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服务整个社会教育,实现多层模式办学,以满足各种教育的师资需求。   第三,构建“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旨在面向社会需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运用知识能力培养的联结,把培养学生能力和职业技能放在重要的地位。能力与技能的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实践,应用型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必须以深化实践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实践教学课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学技能训练、教育教学实习贯穿整个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制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评价指标,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把实践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第四,突出“面向地方”的教育特色。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以面向地方基础教育为服务对象,培养地方教育发展的师资是其特色所在。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应该成为当地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库、智力库和动力源,为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出人才、出思想、出方案。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地方教育需求的衔接,根据地方教育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地方教育改革的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专业对地方教育的促进、发展和引领作用。
  构建应用型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关键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该包括:确立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设计;推行综合素质培养的通识课程系列;强化教师教育平台课程的设计;搭建教师养成教育平台。
  (1)关于人才培养的多种类型问题。就学校来说,应该从宏观上考虑专业设置的问题,主要依据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立专业类型,建立起为地方服务的学前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合理专业结构,以适应地方教育发展。对于专业建设来说,以“一专多能”的构思推动专业改革是其切入点。应该在一个专业之内,允许学生向多个方面发展,满足学生就业、继续深造的需求。这些年来,许多高校试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在高年级实行应用型、学术型等方向的分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试验打破了原有的一个专业定终身制度,满足了学生的多种需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和提高。
  (2)关于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问题。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是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的体现。应用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总体结构的应然状态应该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合理体系。在这个课程体系中,以国家课程体现专业方向的确定性和统一性;以地方课程体现体现专业适应地方教育发展的特点,为地方教育事业服务的本质;以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具体来说,课程体系应该有以下几个模块组成:①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系列:主要是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融合贯通教育,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培养课程,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外语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文体课程和国防教育课程。在此同时,根据学生兴趣设置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文体与健康、心理素质教育等选修课程,规定一定学分,由学生选修。②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系列:主要是为同一大类专业设置基础课程,以拓宽学生学科基础平台。理科设置高等数学、文科设置大学语文等课程。同时,根据学科类型开设专业前沿课程。③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系列: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基本要求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是在高年级设置与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需要,设置方向由学生自主选择研修。④学生发展课程平台系列:主要为开阔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兴趣和爱好的发展而设置的课程。主要课程有:学业规划、学业发展、科技创新、文体活动、创业指导等。
  (3)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设计问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特色是突出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而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实践。作为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实现,要通过实践课程来体现。这些实践课程主要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微格教学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学生试讲练习等。
  (4)关于综合素质培养的通识课程设计问题。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主要是提高师范生自身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发展。这些课程主要有: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规划与学习指导、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文体活动、创业指导等。在这些课程系列中,有些课程可以设计无课程的学分,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完成。
  (5)教师教育平台课程设计问题。适应教师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培养教育教学知识、能力、技能为目标,以突出应用性为切入点。主要课程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论、学科课程标准解读、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等课程。
  (6)教师养成教育平台的搭建问题。教师养成教育是教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特色,其目的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气质,激发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兴趣,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坚定信念。②教师养成教育平台以面向基础教育为对象,以教育活动为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体验活动。具体形式有:邀请优秀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优秀教师对师范生言传身教,使其感悟教师人生追求和教师职业精神;开展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竞赛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师范生在中小学幼儿园顶岗实习和试教,通过实践培养未来教师人格魅力等。
  注释
  ① 刘国艳,曹如军.应用型本科教师发展:现实困境与求解之道[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②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1-10-09.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视角。实施研究性教学要重点把握四个环节,即转变教学观念,设置问题情境,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注重过程评价。实施研究性教学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与技能培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和硬件设施配套等保障措施。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教学的实效性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应该在人才培养上更加体现“高教性”的特点,培养更强更高更新的技术性人才,建立多层次的适合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实践基地,构建具备“三能”的师资队伍,科学构建各项
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增强部队的战斗力的需要。一是注重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部队教育主渠道;二是创造条件,为官兵身心健康提供良好外部环境;三是突出重
目的系统评价脑脊液神经丝轻链蛋白(neurofilament light,NFL)与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关系。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近年来,全球变暖趋势加剧,极端厄尔尼诺事件显著增加,经常突发大幅气温变化、洪涝暴雨发生次数不断、异常天气等常发生,对受天气影响较大的农业产业来说,这无疑是影响巨大的。农业保险,这个被世贸组织认可为农业“绿箱”的支农政策,可以帮助参保农户分散灾害风险,降低灾害损失,稳定收入来源,也是政府和国家稳定农业生产形势的重要抓手。早在2006年,山东省就开始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在保费规模、业务拓展、农户参与
20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浩劫,西方音乐在20世纪呈现出多元化的纷繁局面。这一时期是传统主义音乐与现代主义音乐思潮的分界线和分水岭。他们是以对传统的“变革”作为各个流派或作曲家遵循的宗旨。其突破的手段就是撼动调性在传统音乐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对节奏、音色、织体等各个音乐要素的功能作用逐一重新定位,最后建立起一种在本质上与传统音乐割断联系的新音
目的:肺癌是全世界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中肺腺癌最常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肺癌在诊断及治疗方面已取得很大成就,但是随着大气污染愈发严重,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不断的上升,现有的生物标志物不能及时动态监测疾病的预后情况。探索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是降低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miRNAs(microRNAs,微小RNAs)是一类长度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