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饱受创伤的心灵如何恢复?
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的北川老县城,如今作为地震遗址被保存下来。唯一未毁的国旗台前方,人们搭建了献花祭坛。地震遗址成为遇难者和失踪者的集体墓地。我手握一枝菊花,向遇难者致哀。
阪神大地震后,由于受灾者长期在防震棚生活,如何减轻受灾者的心理负担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东日本大地震还伴随着核电站事故带来的不安。震后重建工作已走上正轨,如何应对因人而异的灾后心理创伤问题呢?要使饱受创伤的心灵得到康复,必须在政策上给予重视,跨地区的互助合作也不可或缺。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邻里间的人情关系发挥了很大作用。一位对中日情况都有所了解的中国心理医生告诉我:“四川灾后心理重建之所以比较顺利,与受灾区属于农村有很大关系。今后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也难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所以对四川震后受灾者的心理重建跟踪调查很重要。”
衣食住条件的充足,尤其是住宅重建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心理重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对于不得不弃农的人们,需要给他们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因此,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将“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奖颁发给汶川县水磨镇,很有意义。一切从零开始
绵阳市北川县是中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当年的地震造成了16000人遇难,约占当地人口10%。考虑到北川特殊的地质条件,政府决定重建北川。为此,山东省为北川支援了120亿元资金和3.5万人。
当我们参观这座新城时,大部分工程已经完工。在北川的重建中,政府不仅仅是复制原来的城市,而是把这次重建当作一次从零开始的机会,新城就是一个现代城市规划的样板。新的北川中学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各种教育设施丝毫不亚于其他中国大城市里的学校。所有的建筑设施都依照最先进的抗震要求来建造的。
有一件事情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因为它见证了这个地区新的经济模式如何融人到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宏观经济结构中来。这就是一些来自辽宁的汽车企业决定在北川县建设两个汽车组装厂。对这些企业来说,在这里建厂不仅能就地招聘到更便宜的劳动力,也能开拓当地的市场。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这既意味着工作机会的降临,同时也使得那些原本要到沿海地区打工的劳动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而这些出门打工的人在外地也往往是在类似的企业工作。
旅游业成为当地转变经济模式使其具有可持续性的一个出路。位于九寨沟和卧龙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水磨镇,地震前曾是当地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地震以后,成都市向水磨镇提供一块工业荒地重建工厂。这使得水磨镇可以继续依靠这60多家工厂创造的产值(根据当地政府的说法,约占当地GDP的80%),同时又能够开发当地的旅游潜力。4月份,水磨镇被全球人居论坛授予“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奖。汉、藏、羌族文化遗产都被精心保护,行走在这个美丽小城的人们对这一殊荣由衷认同。
绵竹年画镇也选择了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的道路,着重推广当地特产——年画。在当地政府和无锡市(绵竹重建的主要资助城市)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小型刻绘工厂。这个工厂已经为当地50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灾区在继续前进
到达映秀镇时,发现仅3年时间,这个曾被灾难完全摧毁的地方已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所有的房子继续带着传统建筑的装饰花纹并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融为一体。重建计划花费了近14亿人民币。
新城旁边是一片令人不寒而栗的地震废墟,那是曾经的映秀,现在被保留下来纪念在地震中丧生的人们,也是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四川人钢铁般坚定不移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加上全国人民的支持,当地党员干部的献身精神,以及国外的援助,映秀可以继续前进。
灾区里像映秀这样的全新建设的乡村城镇多得数不过来。北川,这个曾经受到地震影响最大的县城,现在已变成一个全新的城市,整个城市设计巧妙,有着当地建筑的独特风格。这里建起了一个工业园区,盖了一座新的中学,已经有超过5000名学生在里面上课。另外,还有一个地区完全用于传统文化建设,这个地区的规划让人惊讶于它的前瞻性眼光,不仅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融为一体而且也尊重传统和自然环境,达到了难得的平衡。
四川灾区的39个县的GDP增长速度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而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能够乐观面向未来。
三年来,汶川已经奠定了真正的、深刻的、持续的复兴基础。当年的精神还在,瓦砾还在,重建的愿望、希望更在。现在,需要的是不放下抬起的手臂,不忘记一个更好的未来是可能的,四川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更是美好未来的保证。
汶川重生
2008年5月,水磨镇在地震中被彻底摧毁。现在的镇子从一片废墟瓦砾中恢复。小学和中学的校园,专门的教育机构,配备了现代化设施的医院都已经重建。两、三层的建筑让这个新城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美,令人产生错觉,仿佛置身于高档的别墅区或者一个豪宅区。
这里的建筑拥有华丽的外表,而且风格各异。在水磨镇生活着四个民族:羌、藏、回和汉。这里的民族建筑非常有趣,宗教信仰也各具特色。
地震后对于灾民而言食物固然是必需的,住所也是必不可缺的。但当人们有了吃的,有了住的,下一步考虑的就是生活来源。水磨镇的人们决定发展旅游业,并将这个镇子变成了一个AAAA级景区。该地区被联合国认定为震后最佳重建地区。尽管镇上的主要财政来源还依靠工业和农业,旅游业占收入比例很小,但是这行业却是前景无限。
北京大学帮助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设计了重建规划。根据规划,该区将来还要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水磨镇还建起了博物馆、旅游中心和会展中心。在长寿老街上,修建了四川西部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街中间还有一座白色的佛塔,代表着各族人民的和谐共处。
在这里的一面墙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口号:“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当你走在重生的水磨镇上,看到一张张快乐的面孔,你会想起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的话,“没有什么困难能压倒中国人民!”
从旅游业中赚取新财富
在绵竹市,有一个村子叫老德年画村。因为拥有历史达2000年之久的古老“年画”文化,该村被指定为官方旅游点并予以特殊重建。数百座新建或重建的房屋呈现着传统的中国建筑特色,每一处房子的门面墙上都绘制着色彩斑斓的年画图案。导游介绍说,江苏设计团队之前选了一位年画专家专门设计年画插图样式。虽然基于同类样式,但是每一幅图画都色彩鲜亮,缤纷夺目,自成一格。
在村子里,我们认识了一位93岁高龄的年画画家陈兴才。受益于当地年画文化区的创建,陈老和他的儿子得到了专门的工作室和住宅,继续开拓他们的年画事业。陈老的儿子说,他们每天能画几十幅年画,一 幅简单的纸版画能卖25元,装裱起来的大幅年画可卖到上千元。
水磨古镇曾是当地旅游业重镇,重建时,规划者建立了三个独立建筑区域,分别展现阿坝自治州藏族、羌族和汉族的不同文化特点。水磨镇每天接待近2万名游客,零售业蓬勃发展,很多商店、茶馆、餐馆和宾馆迅速涌现。在古老的小镇上,可以看到饭馆高朋满座,茶屋里麻将声噼里啪啦作响。小镇人的精神气儿显然已经回来。
在汶川各地,人们都抱着对新生活的希望,不断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很多在地震中丧失子女的人们又孕育了新生命,建立了新家庭。有些地区则成功从工业经济转型到旅游经济。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更富有,但至少在整个国家的努力下,每个人都有机会活得更好。
为了忘却的纪念
地震后的那段日子,身在成都的建筑师刘家琨一趟趟往灾区跑,满眼都是发白的废墟。“那么大的废墟怎么处理?”作为建筑师,刘家琨不转弯就会想它本来就是房子,要把它重新做起来。
“再生砖”的想法本能地冒出来:用破碎的废墟材料作为骨料,掺和切断的麦秸做纤维,加入水泥、沙等,由灾区当地原有的制砖厂,做成轻质砌块,用做重建材料。但光有砖还建不成房子,刘家琨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建造体系:再生砖——小框架——再升屋。这种结构是对农村普遍推行的砖混结构进行改良:“采用砖混结构也可以造房子,但要达到抗震要求,就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加强圈梁和构造柱。我们的方案是把圈梁和构造柱再加强一点,变成小框架。这样抗震性能和灵活性等就提升了一个等级,围护墙可以用再生砖,或其他材料如竹编泥抹墙、石片墙等。目前先做一层,以后有了钱可以加建二层,所以叫做再升屋。”
刘家琨用再生砖和小框架实现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个小小的个人纪念馆。这是为在地震中死去的聚源中学初三(1)班学生胡慧珊修建的。以灾区最为常见的坡顶救灾帐篷作为原型,表面施以乡村最常见的抹灰,像灾区常见的一样,室内外均采用红砖铺地,只是门前种了一棵桂花树。在刘家琨朋友樊建川提供的地震博物馆旁的田间地块上,这个小房子单纯、朴素、普通,但足以勾起人们对地震的集体记忆。
刘家琨是5月28日在一次去聚源中学时遇到胡慧珊的父母的。现在回想起来,是刘莉珍藏的女儿的脐带、胡明的坚强骄傲紧紧抓住了他。“再生一个女儿,还是叫胡慧珊!”6月21日再去聚源,刘家琨吞吞吐吐说出这些天来萦绕于心的想法:为他们的女儿建一个小小的纪念馆。接下来的感激让他始料未及。“我一直有点怀疑我这个想法在目前的生存现实下也许太过诗情画意,也许对他们不是实际帮助,而胡明的话使我不再怀疑。那些实际的物质困难,都是身外之物,对心灵的安慰才是最深切的安慰。”
一束光从屋顶圆孔射进来,投下希望。刘家琨打算按胡慧珊的喜好把室内装饰成粉红色,里面陈列她短促一生中留下的少许纪念品:照片、书包、笔记本、乳牙、脐带……“她的一生没来得及给社会留下多少痕迹,她不是名人,她是个普通女孩,是父母的心肝。”
“这个纪念馆,是为胡慧珊,也是为所有的普通生命……对普通生命的珍视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前几天,刘家琨听到一个好消息,胡慧珊的妈妈又怀孕了。他觉得自己的设计有了超越建筑的意义。
一家门庭若市的婚介所
聚散分合构成了这个世界最小的社会组织——家庭。结婚、离婚、再婚、繁衍、死亡,是再平常不过的人生悲喜剧。然而地震,令这种平常成为了非常:它刹那间集中摧毁了同一地区的大多数家庭,挑战人的心理极限,让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年轻的家庭支离破碎;将希望集中变作绝望,将幸福集中化作伤悲。
在北川任家坪板房社区的电线杆上,一张张白底黑字或红字的招贴广告很是显眼,上面用小5号字密密麻麻地写着单身男女的相关信息:年龄、身高、职业、收入、房车有无。当然,还有一个极为普遍的个人条件——“地震丧偶”。
按图索骥,我们照着一则广告下方的地址来到了“北川诚信婚介所”。这里偏僻而又隐蔽,位于距离北川老县城40公里的安昌镇,即便如此,它每天依旧门庭若市。房子不大,租来的,30平方米左右,邓群华就坐在门口,摆了两张木头椅子,一个玻璃小茶几,茶几上放着两部手机、一个工作手册、两本登记簿,再就是好几张之前在任家坪看到的那种征婚广告。她每天就在这儿上班:接听电话、接待上门的顾客、详尽记录、联系合适的对象。在我们交谈的两个小时里,共有两位征婚男士上门,邓接到打听情况的电话近10个,她又打出去6个——反馈信息、沟通想法、讨价还价。
邓群华是北川陈家坝乡老场村人,40多岁,长得很年轻,也很会打扮自己,穿着一件土黄色的仿皮夹克,烫了卷发并微微挑染。她告诉我们,自己在北川一直算是比较时髦的那种人。地震以前,她就在陈家坝做裁缝,业余有个爱好,说媒,而现在这成为她的正业。经她介绍成功并结婚生子的,就有近50对,邓群华说自己很享受别人谢媒时自己那种“挂红放炮”的感觉,她的家里总有吃不尽的喜糖。不过,她的男人对她不好,总是拳脚相待。以前是为了孩子,她忍;地震过后,自己觉得“捡回了一条命”,要“好好过日子”,便头也不回地离婚,用大半年时间东拼西凑了四千块钱,办起了这个婚介所,“为别人找幸福”。
邓群华的工作手册上有条有理地记录着自3月5日开业以来整整一个月的业务:登记单身男84个,单身女109个,而其中由于地震丧偶希望重组家庭的男女共130人,占了一大半。最终同意结婚的共有46人,23对;谈了恋爱又中途分手的共10人,5对。邓群华得意地说,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对准备结婚,“速度很快,好像想都不用想”。而她自己也重新收获了爱情,与北川县医院57岁的内科医生蹇洪培预备重组家庭。
蹇洪培显然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他提起地震和死去的妻子,两句话便泣不成声。邓群华给他递来两张纸巾,说:“她(指蹇的前妻)今后就是我的大姐,我跟你一起去扫墓。”邓停顿了一会儿,告诉我,震后重组家庭与正常的“二婚”不同的是,一方对另一方死去的丈夫或妻子都很尊重,家里可以放前夫前妻的照片,会陪着对方一起为前夫前妻祭扫,也能接受留下的孩子。“毕竟,这种灾难是大家共同经历的。”
蹇洪培出去洗了一把脸,回来告诉我,北川县医院原来有240多名职工,地震中死了127人。震后不到半年,就有30多对结婚、重组家庭。他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在西昌工作,尽管衣食无忧,但“悲伤和压力令人窒息”,“特别是夜晚,有一种等不到天明的感觉”。蹇洪培希望,自己能尽陕与邓结为连理。
地狱过后,就是天堂
2008年5月19日,台里来电:唐家山告急!驻绵阳的记者立即乘直升机拍摄唐家山堰塞湖镜像!中心主任罕见地给了我这样一个在前方跑腿的小记者电话:小罗,时间 紧,任务重,也是你出彩的好时候。
我没有想过出彩,我心往的是可以乘坐传说中的黑鹰直升机了。每一个爱战争片的男人心中,都会记住《黑鹰坠落》的经典画面!是的,黑鹰,我即将前来。
可坐上“黑鹰”的两分钟后,就开始怀疑和后悔。原来电影里的英雄要忍受比拖拉机还颠簸的过程,比拖拉机还恼人的噪音。安县上空雷电交加。透过机舱,能看见闪电就劈在近在咫尺的地方。第一次直升机的旅程被迫返航,飞行员后来对我说:我们命大。当时不曾仔细体会,到现在想来,总是会有微微的颤抖。
第二次升空,顺利飞行到唐家山堰塞湖上空,我扛着摄像机,在飞行员刻意的帮助下。顺利拍下整个堰塞湖的情景,传回台里。那时暴雨连绵,整个北川、安县、绵阳都生活在橙色警报下。北川大转移,安县大转移,绵阳大转移!5月23号,唐家山告急,一切能够转移的都在转移。堰塞湖以每天500万立方的速度增加蓄水量,6月3日,蓄水量超过2亿立方,一旦溃坝,奔流而下的洪水将卷起60-80米的巨浪,洪峰将直达绵阳市,130万群众将面临灭顶之灾。
各种方案随之而来,我接到的最夸张的命令是:即将800名武警战士组成的队伍,身背炸药徒步从北川前往唐家山堰塞湖,炸毁堰寨体,泄洪而我,作为存绵阳驻站的最身强力壮的记者,有幸被指派随军前往!悲壮感在那一刻油然而生,街上,是不停迁徙的人群;建筑物上,在高达十米的距离刻画着的防洪警示,绵阳唯一出川的宝成铁路桥在日以继夜地加固……争分夺秒,洪峰时刻来袭,死神仿佛随时会降临。
最终,大自然给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机会,我们的直播车在长达7天的日夜候命中,没有收到决堤的最坏的消息。来自俄罗斯的超大型米26直升机吊来一辆又一辆重型机械,在武警水电部队官兵的日夜努力下,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洪槽奇迹般修建而成。随之而来的是顺利泄洪,北川老城一半被淹没,安县、绵阳,安然无恙!在直播车前轮流换岗守候了几天几夜的我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回到绵阳,我一口气吃了一斤一两米粉,吓住了所有同事。
风平浪静后,唐家山回到了往昔温柔的面貌,高山、峡谷、绿水,在经过科学排险和泄洪之后,湖水像一个美丽的姑娘一样,静静流淌着。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历经伤痛的人们以大无畏的勇气回到了这里,重新开始生活。
2009年,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提出将唐家山堰塞湖打造成“中国最大玫瑰谷”。2011年5月,72岁的徐邦兰老人,天没亮就起床了,她在唐家山上种了3亩玫瑰,每天她都会在这个时候起床采摘已经怒放的玫瑰,她说:“玫瑰采摘得越早,所含的玫瑰精油就越高。”像她这样在唐家山周围村镇种植玫瑰的人家有很多,现在整个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00余亩。这曾经让人谈之色变的唐家山,如今已是鲜花盛开,芳香扑鼻,玫瑰种植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的产业,大片大片的玫瑰园也开始成为唐家山堰塞湖y,--旅游观光亮点。
谁能想到,3年前死神降临般的唐家山堰塞湖在3年后会变得如此柔顺美丽;谁能想到,北川人民在经历如此伤痛之后能后在一片废墟之上建立如此美好的家园!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是渺小的、卑微的,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在不断的抗争之中,能够不停地创造奇迹。是的,这是一个奇迹,是北川人民的奇迹,是四川人民的奇迹,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奇迹,地狱和天堂往往不过是一线之间,在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的生命面前,地狱过后,就是天堂。
科学花钱不容易
在地震两周年到来前,广州市援建工作组终于提前完成了全部77项援建项目,“没有一个项目超过概算”,工作组组长李俊夫颇为得意。但回想整个援建的过程,李俊夫却感慨,“想科学地花钱并不容易”。
来的五个人中,除了李俊夫搞过城建,其他四个人此前都只有社会管理经验。迎接李俊夫的,是当地政府拿出的一份高达160亿的重建项目清单。这和广州准备拿出的18个亿援建资金相去甚远。即使加上社会捐赠的10亿善款,也只有28亿。中央随后也出台了一些援建的专项规划,但李俊夫发现,这些规划的要求与援建资金的要求也存在不小差距,如果按中央规划,“广州再拿20个亿也不够”。
广州援建最初打算的方式是“交支票”。将钱交给受援方,让当地政府自己去重建。但李俊夫发现汶川县建设局,只有几个人,没有电脑,甚至连基本的测绘地图都没有。这些情况被反馈到后方,“交支票变成了交钥匙”。根据李俊夫的建议,广州派出人员首先对汶川县城的受灾情况、人口数量结构、社会经济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然后根据调查的情况,对对方提出的援建项目进行分析和删减。删减并不容易,李俊夫常常要和县领导谈无数次,专家的结论成为让对方诚服的关键依据。
“交支票”变成“交钥匙”后,广州派出包括由市政、公共卫生、经济等六个政府部门的局长挂帅的六个专职小组赶赴汶川对口展开全方位的调研和规划。但在做了六个月的“基础工作”之后,李俊夫发现,内部控制也存在问题。李俊夫根据整个援建需求重新设计了组织结构和岗位,然后提交广州市委组织部在后方招了18个人组成了新的援建团队。
来自广州市财政局的三位处长组成了新的财务部,在解决资金审批问题的同时,也管住了资金总盘子。整个援建资金根据援建项目分批划拨,财务部的账户上始终只保持3个亿的资金充裕。28亿的蛋糕究竟怎么切,从所有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到概算,都由前期规划部部长徐明贵负责。工程部成了“单纯的加工厂”,只负责组织所有工程项目的实施。纪检部门也参与到前方全程监督。
这套“量身定做”的组织结构在汶川高效运作,所有人员的工作在分工的同时,还会根据不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新组合。团队成员由于来自不同的政府部门,彼此没有升迁竞争,没有层级观念,因此在一种共同的目标作用下,真正成为了一个团队。
在广州援建工作组驻地的墙上,挂着很多没能使用的设计方案。这些“淘汰”的方案代表着曾经的争论和最终的妥协。援建最大的困难和矛盾都集中在规划期间。
双方有时争论的只是外观细节,比如学校建不建屋顶。当地领导认为,典型的羌族建筑没有屋顶,坚决不能建,而李俊夫和援建人员则认为要把民族性和时代性结合,而且安全是前提,原来的建筑结构不安全。最终的解决方式,是汶川一小建了屋顶,汶川二小没建。结果建成后,看见像艺术馆一样漂亮的汶川一小,对方也接受了。前不久县城风貌改造中,全县的房屋外墙还被要求全部涂成了汶川一小的黄色。
广州整个援建资金的分配某种意义上也是“妥协”的结果。28亿资金,交钥匙的21亿多,另有6亿多元以交支票的形式交给了当地政府部门进行项目重建。而今的汶川县城,已经见到一个旅游城市的雏形。
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的北川老县城,如今作为地震遗址被保存下来。唯一未毁的国旗台前方,人们搭建了献花祭坛。地震遗址成为遇难者和失踪者的集体墓地。我手握一枝菊花,向遇难者致哀。
阪神大地震后,由于受灾者长期在防震棚生活,如何减轻受灾者的心理负担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东日本大地震还伴随着核电站事故带来的不安。震后重建工作已走上正轨,如何应对因人而异的灾后心理创伤问题呢?要使饱受创伤的心灵得到康复,必须在政策上给予重视,跨地区的互助合作也不可或缺。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邻里间的人情关系发挥了很大作用。一位对中日情况都有所了解的中国心理医生告诉我:“四川灾后心理重建之所以比较顺利,与受灾区属于农村有很大关系。今后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也难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所以对四川震后受灾者的心理重建跟踪调查很重要。”
衣食住条件的充足,尤其是住宅重建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心理重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对于不得不弃农的人们,需要给他们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因此,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将“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奖颁发给汶川县水磨镇,很有意义。一切从零开始
绵阳市北川县是中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当年的地震造成了16000人遇难,约占当地人口10%。考虑到北川特殊的地质条件,政府决定重建北川。为此,山东省为北川支援了120亿元资金和3.5万人。
当我们参观这座新城时,大部分工程已经完工。在北川的重建中,政府不仅仅是复制原来的城市,而是把这次重建当作一次从零开始的机会,新城就是一个现代城市规划的样板。新的北川中学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各种教育设施丝毫不亚于其他中国大城市里的学校。所有的建筑设施都依照最先进的抗震要求来建造的。
有一件事情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因为它见证了这个地区新的经济模式如何融人到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宏观经济结构中来。这就是一些来自辽宁的汽车企业决定在北川县建设两个汽车组装厂。对这些企业来说,在这里建厂不仅能就地招聘到更便宜的劳动力,也能开拓当地的市场。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这既意味着工作机会的降临,同时也使得那些原本要到沿海地区打工的劳动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而这些出门打工的人在外地也往往是在类似的企业工作。
旅游业成为当地转变经济模式使其具有可持续性的一个出路。位于九寨沟和卧龙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水磨镇,地震前曾是当地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地震以后,成都市向水磨镇提供一块工业荒地重建工厂。这使得水磨镇可以继续依靠这60多家工厂创造的产值(根据当地政府的说法,约占当地GDP的80%),同时又能够开发当地的旅游潜力。4月份,水磨镇被全球人居论坛授予“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奖。汉、藏、羌族文化遗产都被精心保护,行走在这个美丽小城的人们对这一殊荣由衷认同。
绵竹年画镇也选择了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的道路,着重推广当地特产——年画。在当地政府和无锡市(绵竹重建的主要资助城市)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小型刻绘工厂。这个工厂已经为当地50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灾区在继续前进
到达映秀镇时,发现仅3年时间,这个曾被灾难完全摧毁的地方已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所有的房子继续带着传统建筑的装饰花纹并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融为一体。重建计划花费了近14亿人民币。
新城旁边是一片令人不寒而栗的地震废墟,那是曾经的映秀,现在被保留下来纪念在地震中丧生的人们,也是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四川人钢铁般坚定不移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加上全国人民的支持,当地党员干部的献身精神,以及国外的援助,映秀可以继续前进。
灾区里像映秀这样的全新建设的乡村城镇多得数不过来。北川,这个曾经受到地震影响最大的县城,现在已变成一个全新的城市,整个城市设计巧妙,有着当地建筑的独特风格。这里建起了一个工业园区,盖了一座新的中学,已经有超过5000名学生在里面上课。另外,还有一个地区完全用于传统文化建设,这个地区的规划让人惊讶于它的前瞻性眼光,不仅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融为一体而且也尊重传统和自然环境,达到了难得的平衡。
四川灾区的39个县的GDP增长速度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而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能够乐观面向未来。
三年来,汶川已经奠定了真正的、深刻的、持续的复兴基础。当年的精神还在,瓦砾还在,重建的愿望、希望更在。现在,需要的是不放下抬起的手臂,不忘记一个更好的未来是可能的,四川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更是美好未来的保证。
汶川重生
2008年5月,水磨镇在地震中被彻底摧毁。现在的镇子从一片废墟瓦砾中恢复。小学和中学的校园,专门的教育机构,配备了现代化设施的医院都已经重建。两、三层的建筑让这个新城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美,令人产生错觉,仿佛置身于高档的别墅区或者一个豪宅区。
这里的建筑拥有华丽的外表,而且风格各异。在水磨镇生活着四个民族:羌、藏、回和汉。这里的民族建筑非常有趣,宗教信仰也各具特色。
地震后对于灾民而言食物固然是必需的,住所也是必不可缺的。但当人们有了吃的,有了住的,下一步考虑的就是生活来源。水磨镇的人们决定发展旅游业,并将这个镇子变成了一个AAAA级景区。该地区被联合国认定为震后最佳重建地区。尽管镇上的主要财政来源还依靠工业和农业,旅游业占收入比例很小,但是这行业却是前景无限。
北京大学帮助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设计了重建规划。根据规划,该区将来还要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水磨镇还建起了博物馆、旅游中心和会展中心。在长寿老街上,修建了四川西部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街中间还有一座白色的佛塔,代表着各族人民的和谐共处。
在这里的一面墙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口号:“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当你走在重生的水磨镇上,看到一张张快乐的面孔,你会想起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的话,“没有什么困难能压倒中国人民!”
从旅游业中赚取新财富
在绵竹市,有一个村子叫老德年画村。因为拥有历史达2000年之久的古老“年画”文化,该村被指定为官方旅游点并予以特殊重建。数百座新建或重建的房屋呈现着传统的中国建筑特色,每一处房子的门面墙上都绘制着色彩斑斓的年画图案。导游介绍说,江苏设计团队之前选了一位年画专家专门设计年画插图样式。虽然基于同类样式,但是每一幅图画都色彩鲜亮,缤纷夺目,自成一格。
在村子里,我们认识了一位93岁高龄的年画画家陈兴才。受益于当地年画文化区的创建,陈老和他的儿子得到了专门的工作室和住宅,继续开拓他们的年画事业。陈老的儿子说,他们每天能画几十幅年画,一 幅简单的纸版画能卖25元,装裱起来的大幅年画可卖到上千元。
水磨古镇曾是当地旅游业重镇,重建时,规划者建立了三个独立建筑区域,分别展现阿坝自治州藏族、羌族和汉族的不同文化特点。水磨镇每天接待近2万名游客,零售业蓬勃发展,很多商店、茶馆、餐馆和宾馆迅速涌现。在古老的小镇上,可以看到饭馆高朋满座,茶屋里麻将声噼里啪啦作响。小镇人的精神气儿显然已经回来。
在汶川各地,人们都抱着对新生活的希望,不断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很多在地震中丧失子女的人们又孕育了新生命,建立了新家庭。有些地区则成功从工业经济转型到旅游经济。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更富有,但至少在整个国家的努力下,每个人都有机会活得更好。
为了忘却的纪念
地震后的那段日子,身在成都的建筑师刘家琨一趟趟往灾区跑,满眼都是发白的废墟。“那么大的废墟怎么处理?”作为建筑师,刘家琨不转弯就会想它本来就是房子,要把它重新做起来。
“再生砖”的想法本能地冒出来:用破碎的废墟材料作为骨料,掺和切断的麦秸做纤维,加入水泥、沙等,由灾区当地原有的制砖厂,做成轻质砌块,用做重建材料。但光有砖还建不成房子,刘家琨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建造体系:再生砖——小框架——再升屋。这种结构是对农村普遍推行的砖混结构进行改良:“采用砖混结构也可以造房子,但要达到抗震要求,就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加强圈梁和构造柱。我们的方案是把圈梁和构造柱再加强一点,变成小框架。这样抗震性能和灵活性等就提升了一个等级,围护墙可以用再生砖,或其他材料如竹编泥抹墙、石片墙等。目前先做一层,以后有了钱可以加建二层,所以叫做再升屋。”
刘家琨用再生砖和小框架实现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个小小的个人纪念馆。这是为在地震中死去的聚源中学初三(1)班学生胡慧珊修建的。以灾区最为常见的坡顶救灾帐篷作为原型,表面施以乡村最常见的抹灰,像灾区常见的一样,室内外均采用红砖铺地,只是门前种了一棵桂花树。在刘家琨朋友樊建川提供的地震博物馆旁的田间地块上,这个小房子单纯、朴素、普通,但足以勾起人们对地震的集体记忆。
刘家琨是5月28日在一次去聚源中学时遇到胡慧珊的父母的。现在回想起来,是刘莉珍藏的女儿的脐带、胡明的坚强骄傲紧紧抓住了他。“再生一个女儿,还是叫胡慧珊!”6月21日再去聚源,刘家琨吞吞吐吐说出这些天来萦绕于心的想法:为他们的女儿建一个小小的纪念馆。接下来的感激让他始料未及。“我一直有点怀疑我这个想法在目前的生存现实下也许太过诗情画意,也许对他们不是实际帮助,而胡明的话使我不再怀疑。那些实际的物质困难,都是身外之物,对心灵的安慰才是最深切的安慰。”
一束光从屋顶圆孔射进来,投下希望。刘家琨打算按胡慧珊的喜好把室内装饰成粉红色,里面陈列她短促一生中留下的少许纪念品:照片、书包、笔记本、乳牙、脐带……“她的一生没来得及给社会留下多少痕迹,她不是名人,她是个普通女孩,是父母的心肝。”
“这个纪念馆,是为胡慧珊,也是为所有的普通生命……对普通生命的珍视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前几天,刘家琨听到一个好消息,胡慧珊的妈妈又怀孕了。他觉得自己的设计有了超越建筑的意义。
一家门庭若市的婚介所
聚散分合构成了这个世界最小的社会组织——家庭。结婚、离婚、再婚、繁衍、死亡,是再平常不过的人生悲喜剧。然而地震,令这种平常成为了非常:它刹那间集中摧毁了同一地区的大多数家庭,挑战人的心理极限,让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年轻的家庭支离破碎;将希望集中变作绝望,将幸福集中化作伤悲。
在北川任家坪板房社区的电线杆上,一张张白底黑字或红字的招贴广告很是显眼,上面用小5号字密密麻麻地写着单身男女的相关信息:年龄、身高、职业、收入、房车有无。当然,还有一个极为普遍的个人条件——“地震丧偶”。
按图索骥,我们照着一则广告下方的地址来到了“北川诚信婚介所”。这里偏僻而又隐蔽,位于距离北川老县城40公里的安昌镇,即便如此,它每天依旧门庭若市。房子不大,租来的,30平方米左右,邓群华就坐在门口,摆了两张木头椅子,一个玻璃小茶几,茶几上放着两部手机、一个工作手册、两本登记簿,再就是好几张之前在任家坪看到的那种征婚广告。她每天就在这儿上班:接听电话、接待上门的顾客、详尽记录、联系合适的对象。在我们交谈的两个小时里,共有两位征婚男士上门,邓接到打听情况的电话近10个,她又打出去6个——反馈信息、沟通想法、讨价还价。
邓群华是北川陈家坝乡老场村人,40多岁,长得很年轻,也很会打扮自己,穿着一件土黄色的仿皮夹克,烫了卷发并微微挑染。她告诉我们,自己在北川一直算是比较时髦的那种人。地震以前,她就在陈家坝做裁缝,业余有个爱好,说媒,而现在这成为她的正业。经她介绍成功并结婚生子的,就有近50对,邓群华说自己很享受别人谢媒时自己那种“挂红放炮”的感觉,她的家里总有吃不尽的喜糖。不过,她的男人对她不好,总是拳脚相待。以前是为了孩子,她忍;地震过后,自己觉得“捡回了一条命”,要“好好过日子”,便头也不回地离婚,用大半年时间东拼西凑了四千块钱,办起了这个婚介所,“为别人找幸福”。
邓群华的工作手册上有条有理地记录着自3月5日开业以来整整一个月的业务:登记单身男84个,单身女109个,而其中由于地震丧偶希望重组家庭的男女共130人,占了一大半。最终同意结婚的共有46人,23对;谈了恋爱又中途分手的共10人,5对。邓群华得意地说,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对准备结婚,“速度很快,好像想都不用想”。而她自己也重新收获了爱情,与北川县医院57岁的内科医生蹇洪培预备重组家庭。
蹇洪培显然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他提起地震和死去的妻子,两句话便泣不成声。邓群华给他递来两张纸巾,说:“她(指蹇的前妻)今后就是我的大姐,我跟你一起去扫墓。”邓停顿了一会儿,告诉我,震后重组家庭与正常的“二婚”不同的是,一方对另一方死去的丈夫或妻子都很尊重,家里可以放前夫前妻的照片,会陪着对方一起为前夫前妻祭扫,也能接受留下的孩子。“毕竟,这种灾难是大家共同经历的。”
蹇洪培出去洗了一把脸,回来告诉我,北川县医院原来有240多名职工,地震中死了127人。震后不到半年,就有30多对结婚、重组家庭。他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在西昌工作,尽管衣食无忧,但“悲伤和压力令人窒息”,“特别是夜晚,有一种等不到天明的感觉”。蹇洪培希望,自己能尽陕与邓结为连理。
地狱过后,就是天堂
2008年5月19日,台里来电:唐家山告急!驻绵阳的记者立即乘直升机拍摄唐家山堰塞湖镜像!中心主任罕见地给了我这样一个在前方跑腿的小记者电话:小罗,时间 紧,任务重,也是你出彩的好时候。
我没有想过出彩,我心往的是可以乘坐传说中的黑鹰直升机了。每一个爱战争片的男人心中,都会记住《黑鹰坠落》的经典画面!是的,黑鹰,我即将前来。
可坐上“黑鹰”的两分钟后,就开始怀疑和后悔。原来电影里的英雄要忍受比拖拉机还颠簸的过程,比拖拉机还恼人的噪音。安县上空雷电交加。透过机舱,能看见闪电就劈在近在咫尺的地方。第一次直升机的旅程被迫返航,飞行员后来对我说:我们命大。当时不曾仔细体会,到现在想来,总是会有微微的颤抖。
第二次升空,顺利飞行到唐家山堰塞湖上空,我扛着摄像机,在飞行员刻意的帮助下。顺利拍下整个堰塞湖的情景,传回台里。那时暴雨连绵,整个北川、安县、绵阳都生活在橙色警报下。北川大转移,安县大转移,绵阳大转移!5月23号,唐家山告急,一切能够转移的都在转移。堰塞湖以每天500万立方的速度增加蓄水量,6月3日,蓄水量超过2亿立方,一旦溃坝,奔流而下的洪水将卷起60-80米的巨浪,洪峰将直达绵阳市,130万群众将面临灭顶之灾。
各种方案随之而来,我接到的最夸张的命令是:即将800名武警战士组成的队伍,身背炸药徒步从北川前往唐家山堰塞湖,炸毁堰寨体,泄洪而我,作为存绵阳驻站的最身强力壮的记者,有幸被指派随军前往!悲壮感在那一刻油然而生,街上,是不停迁徙的人群;建筑物上,在高达十米的距离刻画着的防洪警示,绵阳唯一出川的宝成铁路桥在日以继夜地加固……争分夺秒,洪峰时刻来袭,死神仿佛随时会降临。
最终,大自然给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机会,我们的直播车在长达7天的日夜候命中,没有收到决堤的最坏的消息。来自俄罗斯的超大型米26直升机吊来一辆又一辆重型机械,在武警水电部队官兵的日夜努力下,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洪槽奇迹般修建而成。随之而来的是顺利泄洪,北川老城一半被淹没,安县、绵阳,安然无恙!在直播车前轮流换岗守候了几天几夜的我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回到绵阳,我一口气吃了一斤一两米粉,吓住了所有同事。
风平浪静后,唐家山回到了往昔温柔的面貌,高山、峡谷、绿水,在经过科学排险和泄洪之后,湖水像一个美丽的姑娘一样,静静流淌着。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历经伤痛的人们以大无畏的勇气回到了这里,重新开始生活。
2009年,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提出将唐家山堰塞湖打造成“中国最大玫瑰谷”。2011年5月,72岁的徐邦兰老人,天没亮就起床了,她在唐家山上种了3亩玫瑰,每天她都会在这个时候起床采摘已经怒放的玫瑰,她说:“玫瑰采摘得越早,所含的玫瑰精油就越高。”像她这样在唐家山周围村镇种植玫瑰的人家有很多,现在整个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00余亩。这曾经让人谈之色变的唐家山,如今已是鲜花盛开,芳香扑鼻,玫瑰种植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的产业,大片大片的玫瑰园也开始成为唐家山堰塞湖y,--旅游观光亮点。
谁能想到,3年前死神降临般的唐家山堰塞湖在3年后会变得如此柔顺美丽;谁能想到,北川人民在经历如此伤痛之后能后在一片废墟之上建立如此美好的家园!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是渺小的、卑微的,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在不断的抗争之中,能够不停地创造奇迹。是的,这是一个奇迹,是北川人民的奇迹,是四川人民的奇迹,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奇迹,地狱和天堂往往不过是一线之间,在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的生命面前,地狱过后,就是天堂。
科学花钱不容易
在地震两周年到来前,广州市援建工作组终于提前完成了全部77项援建项目,“没有一个项目超过概算”,工作组组长李俊夫颇为得意。但回想整个援建的过程,李俊夫却感慨,“想科学地花钱并不容易”。
来的五个人中,除了李俊夫搞过城建,其他四个人此前都只有社会管理经验。迎接李俊夫的,是当地政府拿出的一份高达160亿的重建项目清单。这和广州准备拿出的18个亿援建资金相去甚远。即使加上社会捐赠的10亿善款,也只有28亿。中央随后也出台了一些援建的专项规划,但李俊夫发现,这些规划的要求与援建资金的要求也存在不小差距,如果按中央规划,“广州再拿20个亿也不够”。
广州援建最初打算的方式是“交支票”。将钱交给受援方,让当地政府自己去重建。但李俊夫发现汶川县建设局,只有几个人,没有电脑,甚至连基本的测绘地图都没有。这些情况被反馈到后方,“交支票变成了交钥匙”。根据李俊夫的建议,广州派出人员首先对汶川县城的受灾情况、人口数量结构、社会经济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然后根据调查的情况,对对方提出的援建项目进行分析和删减。删减并不容易,李俊夫常常要和县领导谈无数次,专家的结论成为让对方诚服的关键依据。
“交支票”变成“交钥匙”后,广州派出包括由市政、公共卫生、经济等六个政府部门的局长挂帅的六个专职小组赶赴汶川对口展开全方位的调研和规划。但在做了六个月的“基础工作”之后,李俊夫发现,内部控制也存在问题。李俊夫根据整个援建需求重新设计了组织结构和岗位,然后提交广州市委组织部在后方招了18个人组成了新的援建团队。
来自广州市财政局的三位处长组成了新的财务部,在解决资金审批问题的同时,也管住了资金总盘子。整个援建资金根据援建项目分批划拨,财务部的账户上始终只保持3个亿的资金充裕。28亿的蛋糕究竟怎么切,从所有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到概算,都由前期规划部部长徐明贵负责。工程部成了“单纯的加工厂”,只负责组织所有工程项目的实施。纪检部门也参与到前方全程监督。
这套“量身定做”的组织结构在汶川高效运作,所有人员的工作在分工的同时,还会根据不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新组合。团队成员由于来自不同的政府部门,彼此没有升迁竞争,没有层级观念,因此在一种共同的目标作用下,真正成为了一个团队。
在广州援建工作组驻地的墙上,挂着很多没能使用的设计方案。这些“淘汰”的方案代表着曾经的争论和最终的妥协。援建最大的困难和矛盾都集中在规划期间。
双方有时争论的只是外观细节,比如学校建不建屋顶。当地领导认为,典型的羌族建筑没有屋顶,坚决不能建,而李俊夫和援建人员则认为要把民族性和时代性结合,而且安全是前提,原来的建筑结构不安全。最终的解决方式,是汶川一小建了屋顶,汶川二小没建。结果建成后,看见像艺术馆一样漂亮的汶川一小,对方也接受了。前不久县城风貌改造中,全县的房屋外墙还被要求全部涂成了汶川一小的黄色。
广州整个援建资金的分配某种意义上也是“妥协”的结果。28亿资金,交钥匙的21亿多,另有6亿多元以交支票的形式交给了当地政府部门进行项目重建。而今的汶川县城,已经见到一个旅游城市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