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通络汤熏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5例疗效。方法 选取于某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組在其基础上,增加通络汤熏蒸,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通络汤熏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加有效改变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 社区;通络汤熏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与血糖升高引起的外周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滋养神经的血管血流障碍,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加,神经因子减少等方面有关[1]。严重会导致患者残疾,危害生命。笔者通过对某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86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调查,在传统治疗方法上应用中药熏蒸的疗法对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某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86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DM标准,即在任意时间中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合并DM症状;或空腹葡萄糖水平≥7.0mmol/L;或OGTT中,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需再测1次,证实后成立诊断[2]。临床可见下肢无力、发凉、双足远端痛觉敏感、走路不稳,末端袜套感、双上、下肢蚂蚁爬感,或四肢浅感觉消失,活动受限等体征和症状,排除酒精中毒、尿毒症、营养不良等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26至68岁,平均年龄(42.4±7.5)岁,病程5至11年,平均病程(7.2±1.2)年;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4至67岁,平均年龄(41.9±7.7)岁,病程4至10年,平均病程(6.9±1.3)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控制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酒,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肌肉注射甲钴胺,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mL,口服胰激肽原酶片。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络汤熏蒸,组方如下:地龙12g,红花25g,桃仁25g,艾叶40g,透骨草12g,当归20g,独活12g,桂枝20g,木瓜15g。以上药物加2000ml水浸泡1h,后文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煮30min,离火后熏手足,待药液温度下降至可放入手足入内浸泡时,将手足放入药液中,洗30min,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1.3 疗效评价 根据文献[3]拟定以下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症状自觉消失,浅感觉及肌腱反射明显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增加5m/s;有效:症状自觉有明显改善,浅感觉及肌腱反射有所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增加3m/s;无效:症状自觉无好转,浅感觉及肌腱反射未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质量控制 根据患者病情的治疗策略,积极培训社区医生相关治疗技能水平,并对其进行考核,合格者可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等干预措施;有关社区医生需要对患者病历记录表进行填写,同时由项目负责人抽取部分病历,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以确保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及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3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可见对称性肢体感觉异常或疼痛,现基本采取严格控制血糖、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方法治疗。在中医中,属于“痹证”、“痿证”。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日久则耗伤阳气,或津液消竭,则血脉干枯,成血瘀,机体无力运行气血,则四肢无以濡养,而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4]。故治疗以温经通脉,活血化瘀为主。通络方中,艾叶、桂枝、透骨草温经通脉,通阳化气;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止痛;地龙通筋活络,引药行走全身[5]。加上将中药加温成蒸汽在局部进行熏蒸,能够使药物直达病所,且蒸汽能够促进病变部位改善血流情况,更好发挥药效。
本研究对社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通络汤熏蒸治疗病情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实践过程中基于常规措施的实施,结合通络汤熏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相关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及治愈,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敏,李剑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l,5(1):136-138.
[2] 周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
[3] 天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4):420-421.
[4] 彭乙华,严宗逊.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l1-12.
[5] 钱光芳.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6):48-49.
【关键词】 社区;通络汤熏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与血糖升高引起的外周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滋养神经的血管血流障碍,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加,神经因子减少等方面有关[1]。严重会导致患者残疾,危害生命。笔者通过对某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86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调查,在传统治疗方法上应用中药熏蒸的疗法对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某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86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DM标准,即在任意时间中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合并DM症状;或空腹葡萄糖水平≥7.0mmol/L;或OGTT中,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需再测1次,证实后成立诊断[2]。临床可见下肢无力、发凉、双足远端痛觉敏感、走路不稳,末端袜套感、双上、下肢蚂蚁爬感,或四肢浅感觉消失,活动受限等体征和症状,排除酒精中毒、尿毒症、营养不良等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26至68岁,平均年龄(42.4±7.5)岁,病程5至11年,平均病程(7.2±1.2)年;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4至67岁,平均年龄(41.9±7.7)岁,病程4至10年,平均病程(6.9±1.3)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控制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酒,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肌肉注射甲钴胺,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mL,口服胰激肽原酶片。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络汤熏蒸,组方如下:地龙12g,红花25g,桃仁25g,艾叶40g,透骨草12g,当归20g,独活12g,桂枝20g,木瓜15g。以上药物加2000ml水浸泡1h,后文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煮30min,离火后熏手足,待药液温度下降至可放入手足入内浸泡时,将手足放入药液中,洗30min,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1.3 疗效评价 根据文献[3]拟定以下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症状自觉消失,浅感觉及肌腱反射明显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增加5m/s;有效:症状自觉有明显改善,浅感觉及肌腱反射有所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增加3m/s;无效:症状自觉无好转,浅感觉及肌腱反射未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质量控制 根据患者病情的治疗策略,积极培训社区医生相关治疗技能水平,并对其进行考核,合格者可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等干预措施;有关社区医生需要对患者病历记录表进行填写,同时由项目负责人抽取部分病历,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以确保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及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3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可见对称性肢体感觉异常或疼痛,现基本采取严格控制血糖、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方法治疗。在中医中,属于“痹证”、“痿证”。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日久则耗伤阳气,或津液消竭,则血脉干枯,成血瘀,机体无力运行气血,则四肢无以濡养,而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4]。故治疗以温经通脉,活血化瘀为主。通络方中,艾叶、桂枝、透骨草温经通脉,通阳化气;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止痛;地龙通筋活络,引药行走全身[5]。加上将中药加温成蒸汽在局部进行熏蒸,能够使药物直达病所,且蒸汽能够促进病变部位改善血流情况,更好发挥药效。
本研究对社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通络汤熏蒸治疗病情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实践过程中基于常规措施的实施,结合通络汤熏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相关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及治愈,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敏,李剑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l,5(1):136-138.
[2] 周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
[3] 天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4):420-421.
[4] 彭乙华,严宗逊.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l1-12.
[5] 钱光芳.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