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为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人群近年来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介绍了当前海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状况,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政策困境,提出就业保障体系政府职能强化措施,以期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保障体系 政府职能
一、研究背景
社会劳动力就业是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一国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劳动力就业队伍中最为庞大的生力军,近年来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学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大,使得我国过去的精英化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完成了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尤其今年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持续走弱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步加大,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如果一旦毕业就面临失业,而又没有相应的就业保障,数量众多的大学毕业生就将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2013年全国和海南省大学毕业生分别达到699万和4.4万,均为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年。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海南省大学毕业生寻找就业工作面临不小压力,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2013年5月海南省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不足30%。对此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海南省2013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实现就业,明确提出2013年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为:2013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82%;吸纳2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为2000名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为1000名大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扶持创建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由此可见,海南省强化政府职能,构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对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政策困境
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海南省政府不断出台各项措施积极予以应对,推出一系列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来促进大学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这些政策在保障失业大学生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这些保障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对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与社会就业需求的深入调查,致使部分政策实施过程中并未真正达到保障大学毕业生生活与促进就业的目标。
1.政策衔接缺乏有效性
目前,海南省教育、人事、劳动等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比较多的促进和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和规定。由于没有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小组这样的统一领导机构,导致各部门之间所制定的政策缺乏有效的衔接,甚至各项政策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如在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中时有发生多个部门同时联合下发相关规定和通知的情况,政策制定内容多有重复缺乏规范性,特别是一些下级市县地方行政机关,将上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规章加上不同的批准文号就成了新的地方政策依据。更有少数地方行政主管机构为了说明其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往往出现将部分政策弱化的现象,客观上造成了只求体系健全、忽视具体落实效果的不良后果,各部门受经济利益、眼前利益、地方保护利益等原因的驱使,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有意识或潜意识地阻碍着各项就业政策的执行。
2.保障功能缺乏充分性
建立健全社会劳动力就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的功能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但是现行的就业保障政策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保障就业的功能。一方面表现在有些政策脱离实际,在执行过程中难以落实;另一方面是许多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海南省已经出台多项政策,对暂时未能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相关职业培训。然而通过现实情况表明,多数大学毕业生并不愿意去相关部门进行失业登记,或者进行“失业登记”的大学生也未能得到有针对性的专项保障。政府所提供的职业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大部分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工作经验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就业保障政策不仅要保障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而且还应起到发挥大学毕业生聪明才智促进就业的作用,显然,现有的就业保障政策并没有充分体现这些功能。
3.政策实施缺乏针对性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劳动力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较高、掌握较先进的科学文化的特殊群体,其就业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日益重要,在就业保障体系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对大学毕业生群体的特殊情况给予考虑。大学毕业生经过了多年的学校教育,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技能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特性,是层次较高、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拥有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但因其社会阅历较浅,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准确定位,大多数大学生倾向于到大城市、待遇条件优厚的行业就业,从而造成就业困难。当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统包统分变为自主择业之后,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而在就业过程中不公平的就业环境和诸多就业政策的限制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目前针对大学毕业生存在的失业问题而提出的就业保障体系政策严重不足,严重偏离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职能部门亟需制定各项具体的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保障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调控。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政府职能强化措施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来,为了适应体制转型的要求和缓解就业压力,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各级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推进就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可见政府才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最重要因素。
1.宏观调控经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增长
海南省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及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倾向于经济发展好、收入水平高的区域, 而相对落后和偏远地区无法吸引广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差异扩大化。对此,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手段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改善落后和偏远地区的就业环境,加大对非中心城市以及小城镇的扶持力度,把吸纳毕业生的就业重点逐渐转移到中小城市,拓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引导人才的正确流向,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均衡发展。同时,政府还应当运用政策倾斜,配合实施税收、金融、法律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落后和偏远地区、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劳动力就业容量,从根本上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紧张形势。 2.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目前海南省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它不仅制约经济增长,也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要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争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予以综合性的考虑,这不仅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且也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在海南省实施现代化进程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社会创新能力,与扩大劳动力就业的目标相统一,提升产业活力以保持就业岗位的增长。其次,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份,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调整和推进基础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在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稳定传统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 把旅游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拓展不同产业的就业空间。最后,针对海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研究制定落后和偏远地区、中小城市的经济战略性调整政策,加大产业政策及结构调整力度,发挥落后和偏远地区、中小城市的比较优势,引导、推动发达地区与落后和偏远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与地区资源及劳动力优势的结合,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3.改革配套制度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针对目前海南省各项就业政策落实现状,应继续加大就业保障体系配套制度改革力度,破除各种体制性障碍。第一,改革现有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限,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人才的合理流动;第二,加强户籍、档案制度的改革,取消户口限制,为边远地区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第三,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服务;第四,简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程序,减少就业限制,统一协调大学毕业生就业有关部门,保证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 保障就业渠道的畅通。
参考文献:
[1] 王少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公共政策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J].现代交际,2012(03):27-28
[2] 李雄,邓满.我国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保障研究[J].理论导刊,2010(05):27-31
作者简介:肖瑶(1984-),男,湖南岳阳人,海口经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吴灵均(1980-),女,四川阆中人,海口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劳动经济学;向维杰(1987-),男,四川绵阳人,海口星火联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保障体系 政府职能
一、研究背景
社会劳动力就业是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一国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劳动力就业队伍中最为庞大的生力军,近年来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学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大,使得我国过去的精英化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完成了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尤其今年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持续走弱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步加大,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如果一旦毕业就面临失业,而又没有相应的就业保障,数量众多的大学毕业生就将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2013年全国和海南省大学毕业生分别达到699万和4.4万,均为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年。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海南省大学毕业生寻找就业工作面临不小压力,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2013年5月海南省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不足30%。对此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海南省2013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实现就业,明确提出2013年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为:2013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82%;吸纳2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为2000名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为1000名大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扶持创建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由此可见,海南省强化政府职能,构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对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政策困境
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海南省政府不断出台各项措施积极予以应对,推出一系列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来促进大学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这些政策在保障失业大学生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这些保障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对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与社会就业需求的深入调查,致使部分政策实施过程中并未真正达到保障大学毕业生生活与促进就业的目标。
1.政策衔接缺乏有效性
目前,海南省教育、人事、劳动等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比较多的促进和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和规定。由于没有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小组这样的统一领导机构,导致各部门之间所制定的政策缺乏有效的衔接,甚至各项政策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如在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中时有发生多个部门同时联合下发相关规定和通知的情况,政策制定内容多有重复缺乏规范性,特别是一些下级市县地方行政机关,将上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规章加上不同的批准文号就成了新的地方政策依据。更有少数地方行政主管机构为了说明其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往往出现将部分政策弱化的现象,客观上造成了只求体系健全、忽视具体落实效果的不良后果,各部门受经济利益、眼前利益、地方保护利益等原因的驱使,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有意识或潜意识地阻碍着各项就业政策的执行。
2.保障功能缺乏充分性
建立健全社会劳动力就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的功能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但是现行的就业保障政策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保障就业的功能。一方面表现在有些政策脱离实际,在执行过程中难以落实;另一方面是许多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海南省已经出台多项政策,对暂时未能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相关职业培训。然而通过现实情况表明,多数大学毕业生并不愿意去相关部门进行失业登记,或者进行“失业登记”的大学生也未能得到有针对性的专项保障。政府所提供的职业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大部分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工作经验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就业保障政策不仅要保障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而且还应起到发挥大学毕业生聪明才智促进就业的作用,显然,现有的就业保障政策并没有充分体现这些功能。
3.政策实施缺乏针对性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劳动力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较高、掌握较先进的科学文化的特殊群体,其就业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日益重要,在就业保障体系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对大学毕业生群体的特殊情况给予考虑。大学毕业生经过了多年的学校教育,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技能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特性,是层次较高、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拥有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但因其社会阅历较浅,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准确定位,大多数大学生倾向于到大城市、待遇条件优厚的行业就业,从而造成就业困难。当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统包统分变为自主择业之后,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而在就业过程中不公平的就业环境和诸多就业政策的限制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目前针对大学毕业生存在的失业问题而提出的就业保障体系政策严重不足,严重偏离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职能部门亟需制定各项具体的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保障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调控。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政府职能强化措施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来,为了适应体制转型的要求和缓解就业压力,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各级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推进就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可见政府才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最重要因素。
1.宏观调控经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增长
海南省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及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倾向于经济发展好、收入水平高的区域, 而相对落后和偏远地区无法吸引广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差异扩大化。对此,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手段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改善落后和偏远地区的就业环境,加大对非中心城市以及小城镇的扶持力度,把吸纳毕业生的就业重点逐渐转移到中小城市,拓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引导人才的正确流向,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均衡发展。同时,政府还应当运用政策倾斜,配合实施税收、金融、法律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落后和偏远地区、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劳动力就业容量,从根本上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紧张形势。 2.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目前海南省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它不仅制约经济增长,也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要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争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予以综合性的考虑,这不仅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且也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在海南省实施现代化进程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社会创新能力,与扩大劳动力就业的目标相统一,提升产业活力以保持就业岗位的增长。其次,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份,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调整和推进基础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在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稳定传统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 把旅游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拓展不同产业的就业空间。最后,针对海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研究制定落后和偏远地区、中小城市的经济战略性调整政策,加大产业政策及结构调整力度,发挥落后和偏远地区、中小城市的比较优势,引导、推动发达地区与落后和偏远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与地区资源及劳动力优势的结合,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3.改革配套制度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针对目前海南省各项就业政策落实现状,应继续加大就业保障体系配套制度改革力度,破除各种体制性障碍。第一,改革现有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限,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人才的合理流动;第二,加强户籍、档案制度的改革,取消户口限制,为边远地区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第三,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服务;第四,简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程序,减少就业限制,统一协调大学毕业生就业有关部门,保证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 保障就业渠道的畅通。
参考文献:
[1] 王少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公共政策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J].现代交际,2012(03):27-28
[2] 李雄,邓满.我国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保障研究[J].理论导刊,2010(05):27-31
作者简介:肖瑶(1984-),男,湖南岳阳人,海口经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吴灵均(1980-),女,四川阆中人,海口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劳动经济学;向维杰(1987-),男,四川绵阳人,海口星火联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