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绕肝提拉法半肝切除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zx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绕肝提拉法(liver hanging maneuver)半肝切除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4例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改良式绕肝提拉法半肝切除组12例,Pringle's阻断法半肝切除组12例.比较两种半肝切除方法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平均失血量,改良组为(160±40)ml,Pringle's组为(560±1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和第7天肝功能(ALT、AST、TB)测试数据,改良半肝切除组优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改良半肝切除组的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均少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其中腹腔引流量统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式绕肝提拉法半肝切除是安全实用的。

其他文献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本院1994-2004年共收治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4851例,其中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血吸虫性阑尾炎者825例,现对8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和精-甘-天冬-丝氨酸多肽(RGDS多肽)对肝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肝癌细胞株7721分为胎牛血清BSA处理组(BO组)、纤维连接蛋白FN处理组(FO组)、精-甘-天冬-丝氨酸RGDS多肽处理组(RO组)、FN+RGDS多肽共同处理组(FR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作用2 h、12 h和24 h,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时间肿瘤细胞的存活率,用荧
目的 分析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hepatic dysplastic nodule,HDN)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05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3例HD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及CT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肝切除术,诊断经病理证实并随访至今.结果 13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全部病例均有肝硬化病
据文献报道,侧腹壁膨出症作为侧腹部切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1%~23%[1],临床表现为患者腹部左右不对称,手术区域局部突出,常伴有伤口疼痛、消化不良、影响穿衣等症状.产生的原因与第11肋间神经被切断有关。
期刊
患者男,30岁.入院前18 h无明显诱因突发全腹剧烈疼痛,呈持续性锐痛难以忍受,以上腹偏左为著,并感后背疼痛,伴心慌、头晕、乏力。
期刊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收治的3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中弥漫型14例(42%),节段型10例(30%),局限型9例(27%).合并胆囊结石21例(64%),合并胆囊炎11例(33%).临床症状无特征性表现,以上腹疼痛、进食后不适、恶心呕吐为主.术前临床确诊4例,影像学确诊2例.2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行开腹胆囊
患者女,61岁,因发现颈部肿块10年,反复右上腹痛1年入院.查体:左侧甲状腺下极肿块1 cm×1 cm,质地硬,右侧下极肿块约3 cm×3 cm,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CA199轻度升高.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结节囊性变,左侧结节钙化.磁共振提示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扩张,左肝内胆管结石.入院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左侧结节钙化,肝内外胆管结石.行左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
期刊
目的 通过对膜性梗阻型(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MOIVC or MOVC)布加综合征(Budd Chiari syndrome,BCS)隔膜和静脉机化血栓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探讨MOVC的隔膜组织和机化血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例MOVC的隔膜及8例DVT患者的机化血栓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
抗菌素对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取决于在感染部位浓度和对病原菌杀菌/抑菌效果.胆管感染时抗菌生素在胆汁中的浓度及其对胆道敛病菌的抗菌活性足决定其疗效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治疗肝胆系统感染时抗菌素在胆汁中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规律是提高药效的重要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