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冬季的一个早晨,大一新生的宿舍里一片静寂,当时针指向6:30时,楼栋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短信声。
“傅老师的短信来了!”
整栋楼瞬间兴奋了起来,大家纷纷挣扎着起床。
“不能辜负了傅老师每天早上这200多条短信呀!”有学生说。
学生口中的“傅老师”,就是重庆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重庆市敬业道德模范、“十佳教师”、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傅红。
案例教学 情满课堂
2011年10月的一天,傅红的一堂“思修”课上。
“这是我大学四年看的400多本书的书单,寝室还有100多本自己买的……”周保伍在讲台上将自己在图书馆看过的书单打印出来,展示给学弟学妹们看,他还凭借这份书单在英语四级没过的情况下,被中铁八局录用。
“还有,这是我的书法作品,我从大一就开始练习,每天晚上睡觉前无论多忙都会坚持,直到今天。”周保伍一边讲述自己的故事,一边将自己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送给傅红老师和学弟学妹们。
讲台下,学生们看着书单和书法作品都张大了嘴巴,无不被师兄的毅力所震撼。
这堂“思修”课的主题是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要有毅力。
“如果是单纯的说教肯定没人听,所以我就把我能利用的资源,把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搬到课堂上,这样才真实、才有感染力,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反思。”傅红说,“周保伍同学的事迹首先让我特别震撼,我相信同样能感染学生。”
周保伍是重庆交通大学2007级测绘专业的学生,2011年刚毕业,在中铁八局工作,曾是傅红“思修”课的课代表,他上学时酷爱读书,经常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来跟傅红交流,这一交流就是四年。
“我特地请了两天假来帮傅老师上这节课,因为我们当年的课就是这么上的,我感觉受益颇深。”周保伍说,“很荣幸能成为傅老师的‘案例’。”
很明显,这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时候,傅红也拿自己当案例。
2008级和2009级的同学都还记得傅红讲的一堂课——关于人的理想和信念。
傅红讲述了自己与父亲生死离别时的情景:父亲当时身患重病,弥留之际,为了见到还在外地的她,整整一夜都在苦苦支撑,一直保持非常微弱的心跳,直到她赶来……
“人是靠精神支撑的,人活着要有一点精神,人需要为自己的信念而活。”在学生感情被激发起来的时候,傅红适时地将这一思想传递给学生。
课下,一名学生在作业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上这堂课时,大部分人都眼含泪花。我在想,一个人如果失去强大的精神、信念,生命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很多人都还记得傅红的第一堂课。
“当她两岁时的照片出现在PPT上时,整个课堂都沸腾了,立即感觉到这个老师的真诚,一下子就记住了她。”现在读大二的学生谢谦诚笑着说。
“我就是要把自己赤裸裸地、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把生命融入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有感染力,‘思修’课才能真正‘修’到学生心里。”傅红说。
傅红充满感情的案例教学课几乎是场场爆满,然而她的情感互动不仅仅在课堂上。
课外互动 心灵交流
“我知道你是在应付我,我布置作业是想让你们学会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不需要多华丽的语言,只要你是真诚的……”在一份不知从哪里抄了几百字的作业上,傅红洋洋洒洒批了整整一页。
“作业是学生心灵的窗口,是我跟学生课下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学生会在上面讲述自己的情感困惑、家庭的困难、对未来的迷茫等等,这些都亟待老师的引导。但其中不乏应付的,我也会真诚地跟他们交流、解释,也往往能在下一次的作业本上看到学生的真诚。”傅红骄傲地说。
傅红每学期都会上五六个学院近500名学生的“思修”课,跟其他老师不一样的是,她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布置3—5次作业,不会固定出什么题目,学生可以自由命题。
每次精心批改500份作业,几乎占据她课下所有的时间:“我知道学生都很期待,所以都会及时反馈给他们,一旦拖延,就会辜负他们的信任,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为此,傅红常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
“灵魂的感召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傅红说,“教师就是为学生而生的,教书应不分上下课,育人应不分上下班。所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非常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互动。”
很多学生不满足于作业本上的交流,还通过QQ、飞信、电话等方式找傅红谈心。“我的QQ已经加满了,很多新生要求加入时,我只好忍痛将一些平时不说话的号删掉。学生的每一条留言、每一条短信,我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复。”
对此,傅红很骄傲,并慷慨地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并用自己的生命感染着学生。
只是,她觉得前行的路上有点孤单。
“期待同伴”
“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可在现有的评价制度下,很多老师都患上了‘不育症’,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每个‘思修’课的老师都应该先给自己上课,给自己测试,觉得真正对得起自己的言行,再给学生上课,才能真正地育人而非误人。”
…………
这是2011年6月份期末考试学生的答卷,是傅红特地出的题目“谈谈对思修老师的期待”。
“与其说是考学生,不如说是考我们老师自己。”傅红说。
学术研究和教学是大学教师面临的一对矛盾:前者可以帮自己评职称、拿项目,后者则可以赢得学生的喜欢,很多人选择了前者。
“其实在我个人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之间,我曾经也是很纠结的。”傅红说,“现在看到很多同行过上非常富足的物质生活,我也眼红,但是在两者之间,我还是选择了学生。”
由于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学生的身上,傅红自己的职称评定一直搁浅了下来,十年前与她一起评上副教授的同事都早已评上了教授,而她却一直“止步不前”。“有时候我会觉得很孤單,在现有的教育评价制度下,很少会有老师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花在学生身上,但是我觉得我所做的这一切都值得!”傅红坚定地说,她在付出的同时也不断收获着心灵的回报。
“傅老师,我从家里给你带了枣子,我们家今年的枣子被虫子咬了,但您放心,给您带的都是我妈妈一个一个挑出来的。”大二学生薛杰在电话里说。
“傅老师,我从家里给您带了我妈妈亲自种的绿豆。”大二学生谢谦诚说。
…………
每次学生放假返校,尤其是寒假回来,家里都会堆满全国各地的特产。
此时的傅红,内心无比温润,也更加坚定,同时也盼望着前行的路上多一些同伴!
“傅老师的短信来了!”
整栋楼瞬间兴奋了起来,大家纷纷挣扎着起床。
“不能辜负了傅老师每天早上这200多条短信呀!”有学生说。
学生口中的“傅老师”,就是重庆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重庆市敬业道德模范、“十佳教师”、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傅红。
案例教学 情满课堂
2011年10月的一天,傅红的一堂“思修”课上。
“这是我大学四年看的400多本书的书单,寝室还有100多本自己买的……”周保伍在讲台上将自己在图书馆看过的书单打印出来,展示给学弟学妹们看,他还凭借这份书单在英语四级没过的情况下,被中铁八局录用。
“还有,这是我的书法作品,我从大一就开始练习,每天晚上睡觉前无论多忙都会坚持,直到今天。”周保伍一边讲述自己的故事,一边将自己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送给傅红老师和学弟学妹们。
讲台下,学生们看着书单和书法作品都张大了嘴巴,无不被师兄的毅力所震撼。
这堂“思修”课的主题是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要有毅力。
“如果是单纯的说教肯定没人听,所以我就把我能利用的资源,把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搬到课堂上,这样才真实、才有感染力,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反思。”傅红说,“周保伍同学的事迹首先让我特别震撼,我相信同样能感染学生。”
周保伍是重庆交通大学2007级测绘专业的学生,2011年刚毕业,在中铁八局工作,曾是傅红“思修”课的课代表,他上学时酷爱读书,经常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来跟傅红交流,这一交流就是四年。
“我特地请了两天假来帮傅老师上这节课,因为我们当年的课就是这么上的,我感觉受益颇深。”周保伍说,“很荣幸能成为傅老师的‘案例’。”
很明显,这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时候,傅红也拿自己当案例。
2008级和2009级的同学都还记得傅红讲的一堂课——关于人的理想和信念。
傅红讲述了自己与父亲生死离别时的情景:父亲当时身患重病,弥留之际,为了见到还在外地的她,整整一夜都在苦苦支撑,一直保持非常微弱的心跳,直到她赶来……
“人是靠精神支撑的,人活着要有一点精神,人需要为自己的信念而活。”在学生感情被激发起来的时候,傅红适时地将这一思想传递给学生。
课下,一名学生在作业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上这堂课时,大部分人都眼含泪花。我在想,一个人如果失去强大的精神、信念,生命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很多人都还记得傅红的第一堂课。
“当她两岁时的照片出现在PPT上时,整个课堂都沸腾了,立即感觉到这个老师的真诚,一下子就记住了她。”现在读大二的学生谢谦诚笑着说。
“我就是要把自己赤裸裸地、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把生命融入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有感染力,‘思修’课才能真正‘修’到学生心里。”傅红说。
傅红充满感情的案例教学课几乎是场场爆满,然而她的情感互动不仅仅在课堂上。
课外互动 心灵交流
“我知道你是在应付我,我布置作业是想让你们学会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不需要多华丽的语言,只要你是真诚的……”在一份不知从哪里抄了几百字的作业上,傅红洋洋洒洒批了整整一页。
“作业是学生心灵的窗口,是我跟学生课下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学生会在上面讲述自己的情感困惑、家庭的困难、对未来的迷茫等等,这些都亟待老师的引导。但其中不乏应付的,我也会真诚地跟他们交流、解释,也往往能在下一次的作业本上看到学生的真诚。”傅红骄傲地说。
傅红每学期都会上五六个学院近500名学生的“思修”课,跟其他老师不一样的是,她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布置3—5次作业,不会固定出什么题目,学生可以自由命题。
每次精心批改500份作业,几乎占据她课下所有的时间:“我知道学生都很期待,所以都会及时反馈给他们,一旦拖延,就会辜负他们的信任,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为此,傅红常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
“灵魂的感召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傅红说,“教师就是为学生而生的,教书应不分上下课,育人应不分上下班。所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非常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互动。”
很多学生不满足于作业本上的交流,还通过QQ、飞信、电话等方式找傅红谈心。“我的QQ已经加满了,很多新生要求加入时,我只好忍痛将一些平时不说话的号删掉。学生的每一条留言、每一条短信,我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复。”
对此,傅红很骄傲,并慷慨地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并用自己的生命感染着学生。
只是,她觉得前行的路上有点孤单。
“期待同伴”
“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可在现有的评价制度下,很多老师都患上了‘不育症’,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每个‘思修’课的老师都应该先给自己上课,给自己测试,觉得真正对得起自己的言行,再给学生上课,才能真正地育人而非误人。”
…………
这是2011年6月份期末考试学生的答卷,是傅红特地出的题目“谈谈对思修老师的期待”。
“与其说是考学生,不如说是考我们老师自己。”傅红说。
学术研究和教学是大学教师面临的一对矛盾:前者可以帮自己评职称、拿项目,后者则可以赢得学生的喜欢,很多人选择了前者。
“其实在我个人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之间,我曾经也是很纠结的。”傅红说,“现在看到很多同行过上非常富足的物质生活,我也眼红,但是在两者之间,我还是选择了学生。”
由于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学生的身上,傅红自己的职称评定一直搁浅了下来,十年前与她一起评上副教授的同事都早已评上了教授,而她却一直“止步不前”。“有时候我会觉得很孤單,在现有的教育评价制度下,很少会有老师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花在学生身上,但是我觉得我所做的这一切都值得!”傅红坚定地说,她在付出的同时也不断收获着心灵的回报。
“傅老师,我从家里给你带了枣子,我们家今年的枣子被虫子咬了,但您放心,给您带的都是我妈妈一个一个挑出来的。”大二学生薛杰在电话里说。
“傅老师,我从家里给您带了我妈妈亲自种的绿豆。”大二学生谢谦诚说。
…………
每次学生放假返校,尤其是寒假回来,家里都会堆满全国各地的特产。
此时的傅红,内心无比温润,也更加坚定,同时也盼望着前行的路上多一些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