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另一个自己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万花筒里,只有一朵花
  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芒火四射,一个暗淡无光。悦纳前一个自己容易,悦纳后一个自己难。
  平淡是另一个自己。世界上很少有人喜欢躲在灯火照不到的地方,渴望被关注是人之常情。然而,一个人要被社会关注,需要许多前提条件,比如出了比较大的名,做了相当富有的富翁,当了高级别的官,假若这些东西你一样也不占,也许就只能安于平淡。其实,平淡不等于庸庸碌碌,也不等于没有出息。接受自己的平淡,用心经营一份有趣味有激情的生活,比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所谓的“辉煌”更有价值。
  另类是另一个自己。我们的文化比较保护同质思维,一个人什么都跟别人一样,一辈子可能过得无风无雨。喜欢标新立异,呈露真性情,却可能靠山山崩、靠水水干。然而,一个人要真正成长,一个社会要不断远行,需要的不是同质思维,恰恰是创新精神。当你某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不被周围的人理解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自怨自艾,更不要放弃,而应该给自己一个微笑,要相信“爱拼才会赢”。
  清贫是另一个自己。有句俗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基本的世情和人性决定了我们对金钱不可能完全采取排斥态度。生活需要钱,但人赚钱的能力有大小,有的赚一个亿也许比你出趟省还容易,有人赚十万可能比一个人登上月球还难。假若你努力了,依然清贫,我劝你保持平常心。清贫不是你选择的,你也曾经作出过努力,你的内心不应该再有惭愧。
  衰老是另一个自己。谁都希望自己永远青春,永远美丽。然而,生活就像腐蚀荆,总会在我们身上留下时光的痕迹。当你不再帅气、漂亮。当你有了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当你不再被人视为完成某项重要工程的主力,你要告诉自己:当我们用尽一切办法,依然无法不面对自己的蹒跚老态时,你不妨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在镜子前好好欣赏一下自己。这不过是生活的另一种形态,春天的枫叶绿得可人,秋天的枫叶不也红得惊艳吗?
  悦纳另一个自己,其实就是要悦纳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悦纳命运的花开花落。
  编辑 张金余
其他文献
在1988年,当昔日一直默默无闻的二月河,凭借150万字的四卷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而一举成名后,每天找他采访和签名的人络绎不绝,以致他刚一坐下写作,马上就有人敲门采访或请签名。而在工作时,他喜欢绝对安静的环境,所以,他十分讨厌别人在他写作时来打扰他,因此,他无情地拒绝了很多来访者。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还背上了“冷酷无情”“高傲自大”“摆名人臭架子”的骂名。可面对这一切,二月河却十分淡定地说道
我最喜爱读《做人与处世》,薄薄的一小本,情、志、理却全在其中,不但让爱好文学的我能在愉悦的海洋中冲浪,还让我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说没有《做人与处世》,我就不可能这么快从痛苦中走出来;没有《做人与处世》,我就更不可能有如此平稳顺利的生活。  《做人与处世》是晨露,是阳光,它滋润着我的心灵,让我懂得了珍惜。我盼望早日回到故乡,更爱故乡江城的《做人与处世》,还有那期待已久的家人。  读者:张彦羽
“火争一炉烟,人争一口气”。一个“争”字掀起惊涛骇浪,激起狼烟四起,搅得满塘鱼跳,惊得遍山鸟飞。争,《现代汉语词典》上列有争夺、争脸、争气、争胜、争先等多种争法。概言之,就是要通过争力求得到什么或者达到什么。  漫漫人生路,有些事是一个人必须要争的。比如,比赛要争。不争就分不出胜负,分不出名次,看不出水平,比赛就失去了意义。运动员训练刻苦,才能取得好名次,争在平时训练上,体现在比赛的名次上;学习要
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作家林斤澜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作家研究生班讲课。同学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充满了期待。很多同学为了能够亲耳听到自己渴望得到的写作“真经”,课前都认真地做了功课,纷纷准备好提問的小字条。  讲课开始了,教室里座无虚席。林斤澜拿过一张字条,看了看没有吱声,把它放下。然后,他又拿过一张字条,看了看,还是一言未发地放下。后来,他又了看了几张字条,终于笑着发话了:“有人要我评价一下当代一些著名
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国总统蓬皮杜应邀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周恩来总理全程陪同了蓬皮杜总统在中国的访问。这既是法国也是西方国家第一位元首应邀访华。它有力地推动了中法关系的发展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17日中午,蓬皮杜一行准备乘法方专机回国,周总理和部分官员到机场为他们送行。然而天公不作美,在飞机场送行时,下起了大雨。一大批去机场为蓬皮杜送行的群众,他们冒着磅礴的大雨,淋着雨整齐地列队
19世纪初期,伦敦有一位小伙子很想当一名作家。但是,他做什么事情都很不顺利,他父亲正在坐牢,因为欠债累累。他时常受饥饿之苦,最后找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又脏又乱的货仓里贴鞋油底的标签。他对他的作品毫无信心,因此,才会在深夜里溜出去寄自己的第一篇稿子,因为他怕被别人看见了会笑话自己。一篇又一篇文章被退了回来,但是他还在坚持。最终,他的一篇文章被接受了。虽然没有报酬,但是编辑夸奖了他,承认了他的价值,认为
郑哲敏8岁那年,父亲郑章斐对他说,工农兵学商,商是最受人看不起的,你长大以后不要经商,而要好好念书,将来为祖国效力。郑章斐希望儿子能够完成他的愿望。  由于战乱和身体原因,郑哲敏从小学到高中的求学历程中,有很多残缺的片段。在这些断断续续不能上学的时光里,郑章斐总是利用出差机会,带郑哲敏到不同城市旅游,以便开阔他的视野。  郑哲敏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西南联合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录取。哥哥郑维敏
驶过岁月蹁跹的觥筹,聆听流年迂回的浅唱,触摸往事茕茕的沧桑……这一路,我一直与你同行。  忘记了是什么时候,习惯了有你的生活。算一下,也该有七年了吧。我们由不经意的相遇,到相识,再到相知。这七年我们曾经风雨兼程,我们也一路共享阳光。  还记得那一次数学竞赛,考前的一整天我都不在状态,考场上更是有些神情恍惚。考完后和你诉说,你说你也考得不好。我没有任何怀疑,心理似乎平衡了一些。可是当结果出来以后,我
贝时璋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自20世纪20年代起,他就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为人处世,他友好、善良;搞研究做学问,他踏实、细致。???  贝时璋在浙江大学生物系负责组织学、胚胎学、无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等等课程时,讲授内容详实,条理清晰,他能记得成百上千个骨头、神经肌肉和血管等的拉丁名称,使学生们惊叹不已。他在浙江大学生物系辛勤耕耘20年,培养出一大批著名的实验生物学
1  那天是周末,女儿去幼儿园培训班练琴,我在教室外的院子等着。这时,我看见两个老人从大门口走进来。那是一对老年夫妇,都是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看打扮,是农村的老头老太。老太太腿脚不便,还拄着一根拐杖。尽管如此,老头还是挨得很近,时不时用手扶妻子一把。  两个人的步幅很小,边走边看。我想,他们是在等上课的孙子或者孙女下课吧。只听老头说,这是县直单位育儿园,这是教学楼。他的口吻和语态很像一位导游。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