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相关部门在国民教育上给予大力支持,在关注民生、民计的同时,也同样对国内各大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高度重视。作为国家资产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发展的基础,院校资产评估、提高等相关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教育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工作拓展的重要保障。国内高职院校资产日益提高,固定资产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因此,本文针对国内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及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模式;创新与研究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校职工及领导高层都应时刻注意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细节,以便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开放思想,思考如何加强院校资产管理工作力度,做好物资保障工作,为国家高职教育添砖加瓦,合理使用固定资产对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具有重大作用。
一、国内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国民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力度、教育物资的不统一,导致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方面,仍然是多面管理、交叉管理,物资设备部门、后勤部门、办公室等部门,在院校资产管理中,各部门的职责不清不楚,权限混乱,逐渐衍生出靠采购学校物资,而赚取中间“回扣”利润的存在,致使院校在教育设备方面也倍受损失,严重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院校资产管理制度、人才、技术,无法综合新颖的管理理念,缺乏必要的管理工作培训。而院校管理阶层的淡薄管理意识更是成为院校资产管理走下坡路的重因之一[1]。
国内众多院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固执的认为,院校的诸多资产都是固定的,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所以在管理工作方面多半都是消极怠工,无法建立并制定有效、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
(二)院校缺乏具备综合素质的管理人员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国内、外征召相关职业的工作者,导致国内各大院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在注重能力的同时却忽略素质的问题。目前,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务分管为基本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各执其责,分摊管理各自的工作,比如:后勤部门管理房屋破损和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图书馆理图书、杂志等读物,设备科主管各项基础设备的使用,而财务处则负责价值的核算、支出,各部门无法取得有效的联系,没有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管理工作人员,无法进行统一的领导,并对工作进行统一调度,容易出现差错,致使院校从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2]。
(三)资产评估不准确,造成资产流失
由于国家在高校推行后勤改革,近些年来,在新的一轮改革的过程中,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发现,国内众多院校对自身院校的资产无法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区分,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保护,因此,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高职院校对校、企双方产权界定的不明,致使院校经常对资产监管和产权收益的概念模糊不清,甚至忽视经济效益的提高,再加上由于校方资产管理工作模式的五花八门,无法阻止相关管理人员对长期未核定的资产进行评估和核算,造成高职院校资产降值甚至是流失。
二、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措施及创新
(一)建立并制定有效、完整的管理制度
国内各大高职院校在扩大资产效益和资产规模的同时,应强化并同意集中管理制度,分级负责的资产管理机制,制定绩效管理机制,分口、分摊工作范畴,彼此负责和相互监督,在管理模式方面,应该积极大胆的创新,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拓展创新思维,建立财务与资产管理的一体化制度,进一步有利于院校资产管理部门对院校资产的核算和预算统筹等数据精确性的提高。院校管理阶层应制定不定期检查、核对等制度,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实时进行有效的沟通,时刻关注资产管理工作是否顺利进行,以此确保资产的账本、账卡、账务一致,从根本上保障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逐步落实。
(二)加强院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具有综合素养的资产管理人员是提升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对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切实转变观念和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责任明确的资产管人员的岗位以及责任制度使管理工作人员从根本上履行和执行相关的工作责任和义务,用现代化新颖的管理理念和用于创新的思维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的价值和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院校不必要的资产流失,降低成本,提升有效的利用价值,使之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3]。
(三)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加强院校资产核算的准确率和效率,积极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相结合,以此作为新技术、新手段对院校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核算,全面优化院校资产管理工作内容,细致区分、对待,对院校资产的日常支出和账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工作,坚决维护并做到不出现任何技术上和经验上的误差,避免院校资产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摒弃传统观念,明确资产管理方向和目标。建立完整、有效的数据信息库,使之在预算资产、核算资产、日常支出的核算过程中更加准确、可靠[4]。
结束语:当前国内众多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处于初始阶段,利用新型技术进行监督管理,使之为高职院校事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持,全面实现资产的效益管理,切实强化资产的财务和审计,确保不会发生任何违法行为是国内各大高职院校主流发展趋势,在一定基础上完整的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陈少婴.创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42-45+59.
[3]罗柱.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新模式探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93-95.
[4]尤咏.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30-32.
(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模式;创新与研究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校职工及领导高层都应时刻注意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细节,以便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开放思想,思考如何加强院校资产管理工作力度,做好物资保障工作,为国家高职教育添砖加瓦,合理使用固定资产对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具有重大作用。
一、国内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国民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力度、教育物资的不统一,导致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方面,仍然是多面管理、交叉管理,物资设备部门、后勤部门、办公室等部门,在院校资产管理中,各部门的职责不清不楚,权限混乱,逐渐衍生出靠采购学校物资,而赚取中间“回扣”利润的存在,致使院校在教育设备方面也倍受损失,严重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院校资产管理制度、人才、技术,无法综合新颖的管理理念,缺乏必要的管理工作培训。而院校管理阶层的淡薄管理意识更是成为院校资产管理走下坡路的重因之一[1]。
国内众多院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固执的认为,院校的诸多资产都是固定的,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所以在管理工作方面多半都是消极怠工,无法建立并制定有效、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
(二)院校缺乏具备综合素质的管理人员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国内、外征召相关职业的工作者,导致国内各大院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在注重能力的同时却忽略素质的问题。目前,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务分管为基本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各执其责,分摊管理各自的工作,比如:后勤部门管理房屋破损和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图书馆理图书、杂志等读物,设备科主管各项基础设备的使用,而财务处则负责价值的核算、支出,各部门无法取得有效的联系,没有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管理工作人员,无法进行统一的领导,并对工作进行统一调度,容易出现差错,致使院校从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2]。
(三)资产评估不准确,造成资产流失
由于国家在高校推行后勤改革,近些年来,在新的一轮改革的过程中,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发现,国内众多院校对自身院校的资产无法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区分,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保护,因此,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高职院校对校、企双方产权界定的不明,致使院校经常对资产监管和产权收益的概念模糊不清,甚至忽视经济效益的提高,再加上由于校方资产管理工作模式的五花八门,无法阻止相关管理人员对长期未核定的资产进行评估和核算,造成高职院校资产降值甚至是流失。
二、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措施及创新
(一)建立并制定有效、完整的管理制度
国内各大高职院校在扩大资产效益和资产规模的同时,应强化并同意集中管理制度,分级负责的资产管理机制,制定绩效管理机制,分口、分摊工作范畴,彼此负责和相互监督,在管理模式方面,应该积极大胆的创新,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拓展创新思维,建立财务与资产管理的一体化制度,进一步有利于院校资产管理部门对院校资产的核算和预算统筹等数据精确性的提高。院校管理阶层应制定不定期检查、核对等制度,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实时进行有效的沟通,时刻关注资产管理工作是否顺利进行,以此确保资产的账本、账卡、账务一致,从根本上保障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逐步落实。
(二)加强院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具有综合素养的资产管理人员是提升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对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切实转变观念和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责任明确的资产管人员的岗位以及责任制度使管理工作人员从根本上履行和执行相关的工作责任和义务,用现代化新颖的管理理念和用于创新的思维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的价值和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院校不必要的资产流失,降低成本,提升有效的利用价值,使之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3]。
(三)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加强院校资产核算的准确率和效率,积极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相结合,以此作为新技术、新手段对院校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核算,全面优化院校资产管理工作内容,细致区分、对待,对院校资产的日常支出和账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工作,坚决维护并做到不出现任何技术上和经验上的误差,避免院校资产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摒弃传统观念,明确资产管理方向和目标。建立完整、有效的数据信息库,使之在预算资产、核算资产、日常支出的核算过程中更加准确、可靠[4]。
结束语:当前国内众多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处于初始阶段,利用新型技术进行监督管理,使之为高职院校事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持,全面实现资产的效益管理,切实强化资产的财务和审计,确保不会发生任何违法行为是国内各大高职院校主流发展趋势,在一定基础上完整的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陈少婴.创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42-45+59.
[3]罗柱.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新模式探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93-95.
[4]尤咏.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30-32.
(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