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职英语的教学一直沿着以应用为目的的方向进行改革,试图与本科英语的教学有所区分,注重培养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能力的提高大多仅局限于日常生活和一般性业务的交流,离学生将来要从事的专业工作对英语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本文旨在探讨将ESP引入高职英语教学,并从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ESP(专门用途英语);高职英语教学;需求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往的加深,社会对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行各业对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具有一定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如何顺应国内外形式的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了当代高职英语教学的一大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将ESP引入高职英语教学,并将从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
一、ESP的定义与特征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与学科相关联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和目的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营销英语、科技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之中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
Peter Strevens(1988)指出了ESP教学的四个根本特征:(1)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2)教学内容与特定专业、职业和活动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都在特定专业、职业的语境中;(4)与普通英语(EGP)形成对比。
Carter提出了ESP的三种形式:(1)作为一种限制的语言(English as a restricted language);(2)以学院和职业为目的的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and Occupational Purposes);(3)特殊话题的英语(English with specific topics)。他认为ESP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由学习者变为应用者,教师必须通过系统的努力来达到这一点,因此ESP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二、高职院校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英语的需求大大增加了,很多涉外行业和企业要求学生们既要精通专业技能,又要具备一定外语能力,会用英语来获取专业信息,用英语来解决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高职院校引入ESP教学的策略
1.全面分析需求。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2003)指出:“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学校比为市场,把学生视为消费者,教师是商家,课程是商品,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营销。”要想让消费者对商品感到满意,首先应该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同样,是否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来制定教学目标、设置课程是ESP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指出,不论是一般用途英语还是专门用途英语,任何课程都必须建立在需求基础上。他把需求分析分为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在进行需求分析时,为了确保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利用多种方式来判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如参考权威性考试的成绩、当面交流等方式。其次,全面考量学习者或将面临的各种情境,如特定的工作环境、行业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再次,分析形式多样化,如调查问卷、抽样访谈等等。
2.合理设置课程。ESP的方向是培养能够在特定职业范围内使用英语的专门人才。不同于其它课程的是,ESP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通过学生的实践进行培养和提高的。因此,其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普遍存在英语底子薄的现象,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先进行基础英语教学,再进行ESP教学。对高职学生而言,基础英语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基础提高了,才能保证ESP教学的顺利实施,否则一切只是纸上谈兵。
3.科学选择教材。首先,教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其权威性和难易度。其次,教材的选择应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材。蔡基刚(2004)指出ESP教材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但语言上要有代表性,要拥有这个专业方面的常用词汇和一般科技文章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等。教材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教学的适用性。
4.改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高职英语的教学方法一直沿袭着本科英语教学的模式发展,通常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着语言知识,缺乏互动与实践,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语言交际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ESP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自己在传统课堂上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讲解者,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需求出发,根据其专业特点来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不断地参与和实践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总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对ESP教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ESP将成为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M].In M 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1-13.
[2]Hutchinson and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
[4]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5]吴静.ESP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4(12).
[6]王鹏.专门用途英语——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J].中华成功教育,2005(5).
【关键词】ESP(专门用途英语);高职英语教学;需求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往的加深,社会对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行各业对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具有一定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如何顺应国内外形式的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了当代高职英语教学的一大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将ESP引入高职英语教学,并将从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
一、ESP的定义与特征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与学科相关联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和目的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营销英语、科技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之中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
Peter Strevens(1988)指出了ESP教学的四个根本特征:(1)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2)教学内容与特定专业、职业和活动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都在特定专业、职业的语境中;(4)与普通英语(EGP)形成对比。
Carter提出了ESP的三种形式:(1)作为一种限制的语言(English as a restricted language);(2)以学院和职业为目的的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and Occupational Purposes);(3)特殊话题的英语(English with specific topics)。他认为ESP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由学习者变为应用者,教师必须通过系统的努力来达到这一点,因此ESP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二、高职院校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英语的需求大大增加了,很多涉外行业和企业要求学生们既要精通专业技能,又要具备一定外语能力,会用英语来获取专业信息,用英语来解决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高职院校引入ESP教学的策略
1.全面分析需求。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2003)指出:“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学校比为市场,把学生视为消费者,教师是商家,课程是商品,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营销。”要想让消费者对商品感到满意,首先应该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同样,是否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来制定教学目标、设置课程是ESP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指出,不论是一般用途英语还是专门用途英语,任何课程都必须建立在需求基础上。他把需求分析分为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在进行需求分析时,为了确保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利用多种方式来判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如参考权威性考试的成绩、当面交流等方式。其次,全面考量学习者或将面临的各种情境,如特定的工作环境、行业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再次,分析形式多样化,如调查问卷、抽样访谈等等。
2.合理设置课程。ESP的方向是培养能够在特定职业范围内使用英语的专门人才。不同于其它课程的是,ESP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通过学生的实践进行培养和提高的。因此,其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普遍存在英语底子薄的现象,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先进行基础英语教学,再进行ESP教学。对高职学生而言,基础英语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基础提高了,才能保证ESP教学的顺利实施,否则一切只是纸上谈兵。
3.科学选择教材。首先,教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其权威性和难易度。其次,教材的选择应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材。蔡基刚(2004)指出ESP教材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但语言上要有代表性,要拥有这个专业方面的常用词汇和一般科技文章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等。教材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教学的适用性。
4.改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高职英语的教学方法一直沿袭着本科英语教学的模式发展,通常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着语言知识,缺乏互动与实践,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语言交际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ESP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自己在传统课堂上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讲解者,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需求出发,根据其专业特点来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不断地参与和实践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总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对ESP教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ESP将成为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M].In M 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1-13.
[2]Hutchinson and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
[4]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5]吴静.ESP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4(12).
[6]王鹏.专门用途英语——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J].中华成功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