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官场中,有一类人虽然身份卑微、地位低下,在权力机器的运作链条中,只不过充当了最微末最不起眼的角色,却也是万万小觑不得的。此班人物,便是效力于各级官府的种种胥役。
其中,就有那专司名刺(名片)传递、通报来访及转达文书的看门者,俗称“门子”。
别看这门子职司寻常、活计琐杂,此辈可是把守着进入官府的头一道口子一凭借手里那点儿小小的“把门权”,门子们即足以播弄手段、使奸耍猾,将衙署的两扇朱漆大门变成一道敲诈索贿的关卡、一个敛钱肥私的财源。谁欲叩“关”过“卡”,那就得拿“门包”来!
这“门包”又叫“门敬”,也就是“开门银子买路钱”。你若不给,抑或给少了,门子立马就面孔铁青、白眼朝天,回你一个恶狠狠的“闭门羹”:不替你传刺通报,不放你进门办事,把你硬生生拦堵在衙门外头,看你还敢不“孝敬”大爷!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之际,其督署的偏院内有座高亭,倚栏而眺,远近景物尽入眼底。某日,曾氏小伫亭中,遥见督署门前有一“翎顶辉煌”者,正恭持名刺,向门子“作衷恳之状”,门子则挥臂喝叱,神态甚倨;那人衷恳无果,只得怏怏离去。
翌日登亭,曾又复睹昨天的场景。第三天,但见那人从袖筒里“摸索一裹物,鞠躬以献”,门子的脸色顿然转霁。曾氏不禁心有所疑。他踱回书房,未几便听得门子通报,说有新近补缺的某监司求谒。待人到跟前,分明就是刚才那个在督署门口“鞠躬献物”的“翎顶”。曾问监司,为何徘徊督门多日而不进见?监司竟“支吾闪烁,不能对”。
门子对付不肯“孝敬”者的手段,除了让人当场吃“闭门羹”外,通常还有另一阴招。那便是冷眼旁观、窥伺缝穴,不露声色地给你暗里使绊子、“下蛆”,叫你歇菜、坏事儿。
某年,慈禧“万寿”,两淮盐政署采办贺礼,选中了一粤商送来的西洋橱钟。这橱钟精致工巧,要价不菲。最妙处,在钟启动之后,每到一个时点,面板就会霍然敞开,由里头走出一铜铸玩偶,“研墨执笔,取红笺疾书‘万寿无疆’四字,悬示片刻,作揖而退”。观者无不“惊为神异”,遂定价五万两,隔日付款。
粤商欢然告辞。临行,盐署的门子向他“索讨门包五千”,粤商不给,门子悻悻道:“此钟明朝将一文不值,尔信否!”次日,果遭退货。因为前晚门子悄悄提醒盐督:“是物虽巧,全仗机关操纵。万一解京途中有所磕碰,损及机关,呈献太后时,铜人书字不全,岂非立招巨祸?”
应该说,这门子此番提醒,确实戳到了事情的要害,令你不能不佩服他的深谋远虑和见微知著。但其人“以索费不得,乃施此计,谗言构陷而不着痕迹”,也可算得“用心险狠”了!
实际上晚清官场的门子索贿之弊,早在顺治、康熙时代已渐成陋规。乾隆以降,朝廷曾屡颁谕旨“禁革门包”,但皆是徒闻雷声,不了了之。而大大小小各级官府的门子,之所以公然敲诈而恣行无忌,背后大半有其上司做后台撑着:或装聋作哑,容忍故纵;或偏袒包庇,曲意掩饰;更多的则干脆“倚(门子)为心腹耳目”,甚至“相约为兄弟”。
由此,官胥勾结,沆瀣一气,致使门子之弊愈禁则愈“牢不可破”;愈革则蔓延之势愈烈,终于泛滥官场,几无一处衙署干净。少数为官清正者尽管深恶痛绝欲图除弊,毕竟是孤掌独木,难撼大势。
江苏巡抚谭钧培自奉廉俭,到任后,有心拿前任留下的门子先开一刀,以整肃署政。他一边严饬门子不许再索门包,一边命账房优给工钱,增其薪酬。转天,上海县令莫某“诣辕谒见”,门子却依旧勒索。莫某说,巡抚不是已经通告禁绝门包了吗,为何还要?门子昂然以对:“此系吾辈衣食饭碗,虽大人有命,亦不能从。”
编辑:倪春明
其中,就有那专司名刺(名片)传递、通报来访及转达文书的看门者,俗称“门子”。
别看这门子职司寻常、活计琐杂,此辈可是把守着进入官府的头一道口子一凭借手里那点儿小小的“把门权”,门子们即足以播弄手段、使奸耍猾,将衙署的两扇朱漆大门变成一道敲诈索贿的关卡、一个敛钱肥私的财源。谁欲叩“关”过“卡”,那就得拿“门包”来!
这“门包”又叫“门敬”,也就是“开门银子买路钱”。你若不给,抑或给少了,门子立马就面孔铁青、白眼朝天,回你一个恶狠狠的“闭门羹”:不替你传刺通报,不放你进门办事,把你硬生生拦堵在衙门外头,看你还敢不“孝敬”大爷!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之际,其督署的偏院内有座高亭,倚栏而眺,远近景物尽入眼底。某日,曾氏小伫亭中,遥见督署门前有一“翎顶辉煌”者,正恭持名刺,向门子“作衷恳之状”,门子则挥臂喝叱,神态甚倨;那人衷恳无果,只得怏怏离去。
翌日登亭,曾又复睹昨天的场景。第三天,但见那人从袖筒里“摸索一裹物,鞠躬以献”,门子的脸色顿然转霁。曾氏不禁心有所疑。他踱回书房,未几便听得门子通报,说有新近补缺的某监司求谒。待人到跟前,分明就是刚才那个在督署门口“鞠躬献物”的“翎顶”。曾问监司,为何徘徊督门多日而不进见?监司竟“支吾闪烁,不能对”。
门子对付不肯“孝敬”者的手段,除了让人当场吃“闭门羹”外,通常还有另一阴招。那便是冷眼旁观、窥伺缝穴,不露声色地给你暗里使绊子、“下蛆”,叫你歇菜、坏事儿。
某年,慈禧“万寿”,两淮盐政署采办贺礼,选中了一粤商送来的西洋橱钟。这橱钟精致工巧,要价不菲。最妙处,在钟启动之后,每到一个时点,面板就会霍然敞开,由里头走出一铜铸玩偶,“研墨执笔,取红笺疾书‘万寿无疆’四字,悬示片刻,作揖而退”。观者无不“惊为神异”,遂定价五万两,隔日付款。
粤商欢然告辞。临行,盐署的门子向他“索讨门包五千”,粤商不给,门子悻悻道:“此钟明朝将一文不值,尔信否!”次日,果遭退货。因为前晚门子悄悄提醒盐督:“是物虽巧,全仗机关操纵。万一解京途中有所磕碰,损及机关,呈献太后时,铜人书字不全,岂非立招巨祸?”
应该说,这门子此番提醒,确实戳到了事情的要害,令你不能不佩服他的深谋远虑和见微知著。但其人“以索费不得,乃施此计,谗言构陷而不着痕迹”,也可算得“用心险狠”了!
实际上晚清官场的门子索贿之弊,早在顺治、康熙时代已渐成陋规。乾隆以降,朝廷曾屡颁谕旨“禁革门包”,但皆是徒闻雷声,不了了之。而大大小小各级官府的门子,之所以公然敲诈而恣行无忌,背后大半有其上司做后台撑着:或装聋作哑,容忍故纵;或偏袒包庇,曲意掩饰;更多的则干脆“倚(门子)为心腹耳目”,甚至“相约为兄弟”。
由此,官胥勾结,沆瀣一气,致使门子之弊愈禁则愈“牢不可破”;愈革则蔓延之势愈烈,终于泛滥官场,几无一处衙署干净。少数为官清正者尽管深恶痛绝欲图除弊,毕竟是孤掌独木,难撼大势。
江苏巡抚谭钧培自奉廉俭,到任后,有心拿前任留下的门子先开一刀,以整肃署政。他一边严饬门子不许再索门包,一边命账房优给工钱,增其薪酬。转天,上海县令莫某“诣辕谒见”,门子却依旧勒索。莫某说,巡抚不是已经通告禁绝门包了吗,为何还要?门子昂然以对:“此系吾辈衣食饭碗,虽大人有命,亦不能从。”
编辑:倪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