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混凝土生产信息管理:框架研究与安全性论证

来源 :土木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表单档案是工程质量评价和溯源的重要参考依据.表单档案的安全、完整保存对于土木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生产环节表单档案为依托,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电子化表单填写录入和长期保存安全的可行性.信息平台以混凝土仓面为基本模块,按“拌合前”、“联系单”、“拌合中”、“拌合后”和“勘误总结”的流程逻辑结构建立“单位区块”、“分部区块”和“单元区块”的数据库构架,通过无钥签名、默克尔树,结合区块链形成不可篡改的链式结构.该系统在引汉济渭黄金峡大坝开展了数据库全流程测试,生成包含3500余张单据、约1.8万m3混凝土的信息平台.试验结果表明,信息化建设降低了表单填写时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保证了表单电子化存档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区块链技术为土木工程施工档案的信息化存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其他文献
为提升现代钢结构工程的综合抗灾能力,集高强度、高延性、耐蚀性和耐火性为一体的新一代复合型高性能钢材已经出现.该文针对该类钢材焊接工字形截面轴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能,设计并完成6个长柱稳定试验,研究构件的稳定承载力和失稳破坏形式,并将试验结果与我国《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的柱子曲线进行对比,给出建议的曲线选型;同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通过大量算例分析初始缺陷、残余应力、材料强度和本构模型等对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参数分析算例结果,拟合复合型高性
为研究金属阻尼器墙式连接方式的有效性,检验金属阻尼器对RC框架的减震效果,设计并制作1/4缩尺的4层无控结构(纯框架)和减震结构(设置金属阻尼器)振动台试验模型.选取一条人工合成地震动和Takatori天然地震动,调幅到不同地震动强度进行振动台试验,对模型结构动力特性(自振频率、阻尼比)和结构响应(位移、加速度、剪力)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金属阻尼器同时给结构提供附加刚度和附加阻尼,减震结构的整体刚度始终大于无控结构,减震结构的阻尼比相比于无控结构大幅增加,减震结构的位移响应控制效果显著.金属阻尼器
由于大型钢结构公共建筑扩建改造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决定了它扩建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扩建改造项目为例,主要介绍其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及验收阶段、运维管理阶段遇到的难题,以及应用BIM技术进行解决的方法。
近年来火灾下钢结构倒塌造成消防官兵伤亡的事故频繁发生,亟需开展建筑火灾倒塌预警研究.现有研究已表明:可以通过测量门式钢刚架柱顶和屋脊处的微变形来预测火灾下结构的倒塌,但由于高温和热烟气的存在,火灾下位移的实时测量问题尚需研究.该文通过试验方法研究雷达在实际火场位移测量中的可行性,首先设计一个缩尺单跨门式钢刚架的火灾试验,得到结构的升温特点和位移变化规律;采用雷达位移测试系统对门式钢刚架火灾试验的关键点位移进行了测量,并与传统拉线位移测试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雷达位移测试系统用于火灾条件下的结构位移实
随着以BIM、GIS、互联网、物联网、AI、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个大规模产生、分享、应用数据的DT时代已经来临,建筑企业涉及上下游链条长,产生和汇集的数据量非常丰富,这些数据隐藏着建筑立项、设计、施工、交付、运营等过程的价值规律,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建筑业将逐渐进入DT时代,而实现企业数据资产的核心是数字化交付。由于政府和行业尚未制定出数字化交付的具体标准和要求,竣工移交采用的仍然是实体档案为主、电子档案为辅的方式。因此竣工数字化交付是全行业关注的课题,亟需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饱和黏性土在不排水条件下的总应力分析,首先进一步深入阐释泰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指出应注意区分静水压和超静水压,区分含有总水压的平衡总应力和仅含有超静水压的本构总应力.采用总应力法进行饱和土不排水分析时,这“总应力”只能是本构总应力.进而指出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一般不宜直接用于不排水强度计算,直接计算所带来误差的情况与实际总应力路径的斜率有关.建议此时采用饱和土原状土样在实际有效自重应力下预固结后不排水剪切试验测得的不固结不排水强度cu并给出从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计算不固结不排水强度cu的公式.最后就地基承载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与完善,其在设计、施工阶段的主要技术应用已逐渐成熟,而其在运维阶段的应用由于模型信息混乱、丢失、不适用或效益不够直观等诸多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与发展。本文结合中国南方航空大厦项目运维管理实践的经验,总结了一套BIM+FM技术路线,着重介绍了项目从设计到运维各阶段模型数据的处理、运维信息数据的集成和运维阶段的应用及其效益。
文章基于Mindlin解附加应力场和群桩基础变形分布特征,考虑基桩投影面范围附加应力的差异效应,在现有Mindlin解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基础上,提出基桩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方法.针对特定侧阻分布概化模式给出不同长径比、不同桩距条件下的基桩均化附加应力系数表格,为手算群桩基础沉降所需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提供有效的简易方法.文中提供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群桩沉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与Boussinesq实体深基础计算法和等效作用计算法比较,其沉降计算值与实测竣工沉降值较为接近.
以某装配式住宅项目为背景,提出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应用路径,探讨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管线碰撞优化、管线支吊架设计以及立面砌体排砖深化应用,研究了BIM技术在生产和施工阶段三维场地布置、BIM5D施工模拟和可视化项目管理的应用价值。通过设计与施工阶段BIM技术的综合应用,提升装配式项目的建造效率和质量,为装配式项目应用BIM技术提供借鉴与参考。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建公共建筑逐渐呈现出面积大型化、功能复杂化、造型多样化的特点,这对建筑施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助力施工生产成了人们探索的方向。自智慧建造的概念被提出以来,人们对于它的相关研究就从未停止,而BIM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将建筑信息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智慧建造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以成都自然博物馆为例,从标准化模型搭建、基于BIM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智慧建造、基于BIM的机电安装工程智慧建造、基于BIM的幕墙工程智慧建造、基于BIM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