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准拉分点,30天制胜高考
编者按·致读者:现在的你,是否容易烦躁,翻开书本却不知道该看什么?把参考书试卷集摊在桌上,却发现焦虑多于兴奋?高考迫近,你是否仍有后来居上的机会?时间不多,更要好好利用。本期《求学》将和名师们一道,为你提炼试卷中不为人知的“拉分点”。乍看之下它们不起眼,实际上却暗藏加速提分的玄机。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而临阵磨枪多被大家赋予贬义。事实上,临阵磨枪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准备”,比放任自流、临阵脱逃强太多。
我们不应该把一切希望押在“临时突击”上,但并不意味临阵磨枪不能带来任何希望。
河南理科考生黄贝北去年考了618分,之前她个人考试史上最高分为533分。原本只是老师眼中“能上一本”的学生,如今一跃成为年级仅有的6位超过600分的学生之一,黄贝北把这归功于临考前1个多月的“死磕”。用几个数字可以概括那1个月:每天学到凌晨1点,且保持效率;瘦7斤。在同学眼中,如疯了一般。但她说:“真正能成功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最让我高兴的是,再苦也就1个月了。”
死磕的是劲头,不死的是方法。越到最后关头越要讲究方法,不仅态度要积极,学习方法也要合理。我在清华大学的师妹张璇,是当年江苏省的省高考状元。她面对一向弱势的数学,抓住其七寸,狠下工夫,最终高考数学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同样,黄贝北把主要精力放在容易拉开分数的地方,比如作文。和弹性相对不大的选择题、阅读题相比,作文所占分数最多,存在的变数也最多。对于原本作文稳定在46分的她来说,攻克作文难关是一条提分之道。
绝大多数学生缺的不是时间,而是成效。时间越少,越要用在刀刃上。最容易在短期内见成效的捷径,莫过于“拉分点”。拉分点存在于各学科。英语里最容易拉开差距的阅读填空、最容易提高分数的作文;政治里的各种热门事件、必考点;数学里的各类高频考点;物理中“哪怕不能算出结果也能靠步骤拿分”的赚分“潜规则”……这些五花八门的“点儿”是提分加速器,能迅速填满你的提分空间。同时,由于各人的基础不同、特点不同,拉分的捷径自然也不尽相同。黄贝北的捷径是作文,张璇的捷径是数学,如果你的语文、数学都很好,那么拉分点也许存在于物理、政治……一句话,只要你没有完美到每科都拿满分,那么不管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成绩都有提高的可能。
我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而失去希望,真正失去希望的是那些自我否定的人。我的一个朋友,当年从一所被别人称为“垃圾”的学校考入北京大学,在他的老家引起轰动。据他说,他所在“垃圾学校”的不远处就是一所重点中学。那些重点中学的学生常常趾高气昂地从他们学校走过,给他留下一片骄傲的背影。他想,报复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看到自己越来越好。
每个人都想成为“黑马”,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黑马”。比预期提高多少才算“黑马”?30分?100分?其实,与其做一匹“黑马”,不如做一个“优胜者”。何为“优胜”?考上清华北大?从二本线超常越过一本线?每到高考,一位拥有20年教龄的退休老师都会告诉学生:“别寄希望于超常发挥。高考时只要没有发挥失常,就已经是超常了。”能够达到甚至胜于自己的预期,就是优胜。
现在远未到放弃的时候,一切都没有盖棺定论。只要最后的突击能让成绩比原来提高5~10分,就是一种胜利。这种胜利,足以让你从原来的圈子里脱颖而出,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这才是优胜者的态度,和黄贝北一样,虽临阵磨枪,但取之有道,把最好的成绩留在最重要的时刻――再完美不过。
编者按·致读者:现在的你,是否容易烦躁,翻开书本却不知道该看什么?把参考书试卷集摊在桌上,却发现焦虑多于兴奋?高考迫近,你是否仍有后来居上的机会?时间不多,更要好好利用。本期《求学》将和名师们一道,为你提炼试卷中不为人知的“拉分点”。乍看之下它们不起眼,实际上却暗藏加速提分的玄机。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而临阵磨枪多被大家赋予贬义。事实上,临阵磨枪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准备”,比放任自流、临阵脱逃强太多。
我们不应该把一切希望押在“临时突击”上,但并不意味临阵磨枪不能带来任何希望。
河南理科考生黄贝北去年考了618分,之前她个人考试史上最高分为533分。原本只是老师眼中“能上一本”的学生,如今一跃成为年级仅有的6位超过600分的学生之一,黄贝北把这归功于临考前1个多月的“死磕”。用几个数字可以概括那1个月:每天学到凌晨1点,且保持效率;瘦7斤。在同学眼中,如疯了一般。但她说:“真正能成功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最让我高兴的是,再苦也就1个月了。”
死磕的是劲头,不死的是方法。越到最后关头越要讲究方法,不仅态度要积极,学习方法也要合理。我在清华大学的师妹张璇,是当年江苏省的省高考状元。她面对一向弱势的数学,抓住其七寸,狠下工夫,最终高考数学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同样,黄贝北把主要精力放在容易拉开分数的地方,比如作文。和弹性相对不大的选择题、阅读题相比,作文所占分数最多,存在的变数也最多。对于原本作文稳定在46分的她来说,攻克作文难关是一条提分之道。
绝大多数学生缺的不是时间,而是成效。时间越少,越要用在刀刃上。最容易在短期内见成效的捷径,莫过于“拉分点”。拉分点存在于各学科。英语里最容易拉开差距的阅读填空、最容易提高分数的作文;政治里的各种热门事件、必考点;数学里的各类高频考点;物理中“哪怕不能算出结果也能靠步骤拿分”的赚分“潜规则”……这些五花八门的“点儿”是提分加速器,能迅速填满你的提分空间。同时,由于各人的基础不同、特点不同,拉分的捷径自然也不尽相同。黄贝北的捷径是作文,张璇的捷径是数学,如果你的语文、数学都很好,那么拉分点也许存在于物理、政治……一句话,只要你没有完美到每科都拿满分,那么不管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成绩都有提高的可能。
我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而失去希望,真正失去希望的是那些自我否定的人。我的一个朋友,当年从一所被别人称为“垃圾”的学校考入北京大学,在他的老家引起轰动。据他说,他所在“垃圾学校”的不远处就是一所重点中学。那些重点中学的学生常常趾高气昂地从他们学校走过,给他留下一片骄傲的背影。他想,报复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看到自己越来越好。
每个人都想成为“黑马”,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黑马”。比预期提高多少才算“黑马”?30分?100分?其实,与其做一匹“黑马”,不如做一个“优胜者”。何为“优胜”?考上清华北大?从二本线超常越过一本线?每到高考,一位拥有20年教龄的退休老师都会告诉学生:“别寄希望于超常发挥。高考时只要没有发挥失常,就已经是超常了。”能够达到甚至胜于自己的预期,就是优胜。
现在远未到放弃的时候,一切都没有盖棺定论。只要最后的突击能让成绩比原来提高5~10分,就是一种胜利。这种胜利,足以让你从原来的圈子里脱颖而出,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这才是优胜者的态度,和黄贝北一样,虽临阵磨枪,但取之有道,把最好的成绩留在最重要的时刻――再完美不过。